擦亮高质量发展最美生态底色

本报记者 司鹤欣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9-24 02:41

天蓝地绿水净成为我市环境新常态。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城越来越绿……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为高质量发展擦亮最美生态底色。

“这几年咱商丘生态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不管是路边、河边、楼边,甚至是刚一下高速,目光所及都是深绿浅绿各种绿。现在城区到处是小公园、小游园,没事光想出来走走逛逛、锻炼锻炼。论干净整洁空气好,商丘不输大城市。”9月23日,在市区京港绿地晨练的市民发出由衷感慨。

醉人“商丘蓝”已成寻常见

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为242天,较2017年增加33天,为历年来最好水平。“商丘蓝”已常驻商丘,成为市民分享生活瞬间的最美背景色。

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近年来,我市聚焦“四减四增”,以四大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推动治本措施落实。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630立方米炼铁高炉1台,完成2家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和1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异地搬迁,推动中联玻璃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建成光电玻璃园区,装备水平、治污水平、附加值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累计排查发现“散乱污”企业1042家,关闭取缔571家,提标改造448家,搬迁整合23家。

绿色交通体系进一步构建。近年来,在中心城区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推行邮政、快递、环卫车辆电动化。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执法监管,累计检测各类车辆469.3万辆次。强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完成注销车辆12976辆,发放奖补资金885.86万元。

着眼民生冷暖,全市完成“双替代”改造32.3万户,积极实施集中供暖工程,累计新增集中供暖面积825.31万平方米,实际供暖面积1500万平方米,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75.3%。

商丘地处黄淮冲积平原,以砂质土壤为主,散易起扬尘。近年来,我市紧盯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扬尘污染进行精准治理,创新的清扫保洁联合作业模式、拆迁“五步法”、渣土运输“两固定、四严格、一及时”等商丘经验、商丘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怡人“生态绿”扮靓好生活

金秋时节,运河穿城而过,水平如镜、倒影如画。

“最初决定买这套房子的时候我还有点忐忑,因为小区挨着运河,虽说开始治理了,但还是怕到了夏天有气味。这几年住下来,没想到这水质保持得可好,水清鱼欢,沿河绿化亮化都整得可好,推窗见景,现在是庆幸当初买了这套‘河景房’!”家住海亚金域湾小区的刘慧笑着对记者说。

商丘城区内河(包河、运河、万堤河、忠民河、康林河、蔡河、古宋河、东沙河、中水河)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流经市区总长度136公里,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曾经的内河水系,普遍存在河床淤积、水体污染、河貌损坏、违法建筑挤占河道等问题。2017年,经过多年持续治理,中心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沿河两侧通过绿化、亮化、美化,亭台楼榭、亲水平台等点缀其中,成为市民打卡健身、网红直播、摄影取景的圣地。

在城区,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我市通过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实施污水管网连通工程和内河水质提升工程。近三年,城区共建设污水管网317.0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7.36亿元,中心城区9条内河水质显著改善,各县(市)11条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为了强化治本,三年间全市累计投资22.4亿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54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15.7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水质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农村,围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这一目标,强力推进农村水污染防治,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1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厕所革命”改厕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守护城市“水缸”安全,持续加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全市累计投入5.6亿元,完成保护区内746户居民搬迁,拆迁房屋18.95万平方米,取缔围堰养鱼22636亩,建设交通穿越防护工程5个,使长期影响全市饮水安全的隐患得到彻底整治。

守好“绿水青山” 厚蕴发展底色

随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商丘蓝天白云、岸绿水美、鱼翔浅底已成为新常态。2018年以来,我市大气、水、土壤攻坚连年被省攻坚办评为优秀和良好成绩,我市攻坚经验多次在全省予以推广。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向市委、市政府致函表示感谢。

商丘日月湖、古城南湖成为了翠鸟、鸿雁、雅雀等稀有野生鸟类的天然栖息地,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抬头见蓝天白云,低头观碧水清波,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好生态的得来,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举全市之力的结果。直观感受最有说服力,如今,在商丘人心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饭才是长久饭”的理念,已经牢牢扎下了根。

我市加快推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先后出台《商丘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商丘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商丘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等地方法律法规,严格开展执法检查,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

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环境治理腾出发展空间,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7年、2018年,商丘生产总值连续两年增速居全省第1位;2019年,全市18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我市生产总值接近300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政法机关执法综合满意度位居全省第1位,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位居全省第2位,一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擦亮高质量发展最美生态底色
2021-09-24 02:41   本报记者 司鹤欣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天蓝地绿水净成为我市环境新常态。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城越来越绿……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为高质量发展擦亮最美生态底色。

“这几年咱商丘生态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不管是路边、河边、楼边,甚至是刚一下高速,目光所及都是深绿浅绿各种绿。现在城区到处是小公园、小游园,没事光想出来走走逛逛、锻炼锻炼。论干净整洁空气好,商丘不输大城市。”9月23日,在市区京港绿地晨练的市民发出由衷感慨。

醉人“商丘蓝”已成寻常见

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为242天,较2017年增加33天,为历年来最好水平。“商丘蓝”已常驻商丘,成为市民分享生活瞬间的最美背景色。

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近年来,我市聚焦“四减四增”,以四大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推动治本措施落实。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630立方米炼铁高炉1台,完成2家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和1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异地搬迁,推动中联玻璃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建成光电玻璃园区,装备水平、治污水平、附加值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累计排查发现“散乱污”企业1042家,关闭取缔571家,提标改造448家,搬迁整合23家。

绿色交通体系进一步构建。近年来,在中心城区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推行邮政、快递、环卫车辆电动化。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执法监管,累计检测各类车辆469.3万辆次。强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完成注销车辆12976辆,发放奖补资金885.86万元。

着眼民生冷暖,全市完成“双替代”改造32.3万户,积极实施集中供暖工程,累计新增集中供暖面积825.31万平方米,实际供暖面积1500万平方米,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75.3%。

商丘地处黄淮冲积平原,以砂质土壤为主,散易起扬尘。近年来,我市紧盯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扬尘污染进行精准治理,创新的清扫保洁联合作业模式、拆迁“五步法”、渣土运输“两固定、四严格、一及时”等商丘经验、商丘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怡人“生态绿”扮靓好生活

金秋时节,运河穿城而过,水平如镜、倒影如画。

“最初决定买这套房子的时候我还有点忐忑,因为小区挨着运河,虽说开始治理了,但还是怕到了夏天有气味。这几年住下来,没想到这水质保持得可好,水清鱼欢,沿河绿化亮化都整得可好,推窗见景,现在是庆幸当初买了这套‘河景房’!”家住海亚金域湾小区的刘慧笑着对记者说。

商丘城区内河(包河、运河、万堤河、忠民河、康林河、蔡河、古宋河、东沙河、中水河)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流经市区总长度136公里,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曾经的内河水系,普遍存在河床淤积、水体污染、河貌损坏、违法建筑挤占河道等问题。2017年,经过多年持续治理,中心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沿河两侧通过绿化、亮化、美化,亭台楼榭、亲水平台等点缀其中,成为市民打卡健身、网红直播、摄影取景的圣地。

在城区,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我市通过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实施污水管网连通工程和内河水质提升工程。近三年,城区共建设污水管网317.0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7.36亿元,中心城区9条内河水质显著改善,各县(市)11条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为了强化治本,三年间全市累计投资22.4亿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54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15.7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水质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农村,围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这一目标,强力推进农村水污染防治,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1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厕所革命”改厕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守护城市“水缸”安全,持续加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全市累计投入5.6亿元,完成保护区内746户居民搬迁,拆迁房屋18.95万平方米,取缔围堰养鱼22636亩,建设交通穿越防护工程5个,使长期影响全市饮水安全的隐患得到彻底整治。

守好“绿水青山” 厚蕴发展底色

随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商丘蓝天白云、岸绿水美、鱼翔浅底已成为新常态。2018年以来,我市大气、水、土壤攻坚连年被省攻坚办评为优秀和良好成绩,我市攻坚经验多次在全省予以推广。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向市委、市政府致函表示感谢。

商丘日月湖、古城南湖成为了翠鸟、鸿雁、雅雀等稀有野生鸟类的天然栖息地,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抬头见蓝天白云,低头观碧水清波,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好生态的得来,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举全市之力的结果。直观感受最有说服力,如今,在商丘人心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饭才是长久饭”的理念,已经牢牢扎下了根。

我市加快推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先后出台《商丘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商丘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商丘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等地方法律法规,严格开展执法检查,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

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环境治理腾出发展空间,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7年、2018年,商丘生产总值连续两年增速居全省第1位;2019年,全市18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我市生产总值接近300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政法机关执法综合满意度位居全省第1位,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位居全省第2位,一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患者跑出医院 不慎落入河中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秋分时节 早起健身
英雄李学生母校师生 ...
特色产业促增收
背起书包 有序进校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