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庄村 飘香葡萄“酿”出甜美生活

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7-15 02:06

 

上图:随着袁庄村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来袁庄村采摘葡萄、观光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  

下图: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小朋友们在参加袁庄村的猜葡萄品种比赛活动。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盛夏时节,宁陵县阳驿乡袁庄村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千亩温棚葡萄陆续成熟上市,500多座大棚整齐排列;一串串或绿或紫的葡萄分外诱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运;葡萄文化旅游节同步启动,游客、收购商和村民踊跃参与吃葡萄、猜葡萄比赛,欢声笑语飘向远方……

近年来,袁庄村以乡风文明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让昔日贫困的村庄摇身变为脱贫富裕村,村民乐享幸福小康生活。

“2005年袁庄村还排在全乡最穷村庄行列,现在袁庄村是我们乡和县的产业示范村。”说起变化,原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先来打开了话匣子。2005年,该村人均收入两三千元,如今人均收入达1.5万元,2015年实现稳定脱贫。

摘穷帽奔小康,靠的是葡萄种植这个“法宝”。曾经,有2000多亩土地的袁庄村葡萄种植面积不足50亩,且品种老化单一。2005年,郑先来上任后,认准“只有让农民致富才能管好、领好乡亲”的硬道理,开始带着村干部访农户、学技术、跑市场,引导村民发展特色葡萄种植。于是,2009年成立为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鼓励村民种植、打消村民顾虑,郑先来用子女娶亲的10多万元流转土地建起了葡萄交易市场。慢慢的,袁庄村的葡萄越种越多、越卖越好,如今全村已种植1000余亩,合作社社员种植面积4600多亩,亩均收益超两万元。

“是葡萄给俺村带来了这样的甜美生活!”年过六旬的村民干伯民爱说爱笑,他是为民葡萄种植合作社副理事长。他坦言,种葡萄近30年,最赚钱、生活改善最大的还是加入合作社后,现在他种葡萄年收入10多万元,住着楼房、开着小车,早过上了小康生活。现在他的两个儿子都返乡创业,大儿子流转30亩地种阳光玫瑰新品种葡萄,今年套袋3万个,预计产6万斤葡萄,“按目前收购价保守能收入一座小洋楼”。

从量变到质变,袁庄村百姓靠葡萄致富的支撑是技术。省级农业种植示范社、中国农科院国家“863”项目新型生物肥料研制与产业化试验基地等牌匾挂在为民合作社办公室的墙上,这就是袁庄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底气”。

“我们与省农科院、郑果所都是老朋友了,每年都要引进一两个新品种试种。”郑先来笑呵呵地说,120亩的阳光玫瑰示范园就是前年引进的新品种,今年第二年挂果,到棚前收购价每公斤38元,市场售价每公斤约40元,是传统葡萄价格的数倍。

烈日炎炎,40岁的干英泉正忙着帮工人采摘阳光玫瑰葡萄。曾在北京做老板的干英泉两年前在郑先来的“鼓动”下返村创业,投资百万元租赁30亩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没想到两年多时间就收回了近半的投资。“乡村要振兴,就要找创业典型、致富带头人作引领。”看着干英泉创业成功,郑先来的劲头更足了,他先后动员了三四位村里的青年人返乡创业,统一入驻村里的葡萄示范基地,“这些人就是以后袁庄村振兴发展的后劲和支撑”。

袁庄村变富了,但是袁庄村民变得更勤劳了。新当选的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家范介绍,他们村与其他村不同的是,每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村民越是往地里、棚前跑,村民都把葡萄棚当作孩子看待。袁庄村里无闲人,贫困户、老人和孩子只要能除草、摘葡萄,一天至少能收入近百元。

“面子”焕新只是开始,通过产业支撑让袁庄村的“里子”焕新才是目的。在宁陵县、阳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袁庄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延伸发展温棚番茄、大蒜种植、蛋鸡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和资金帮助村民建大棚,并派驻农业专家上门指导、传授技术。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袁庄村建起了500多座温室大棚、1个养殖场,带动该村及周边群众200多人就业。”阳驿乡党委书记马昌海介绍说,产业旺了,村民富了,曾经外出“淘金”的村民纷纷返乡“掘金”,走上了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民风和谐的康庄大道。

村庄楼房林立,村道绿树成荫,家家都有私家车……如今,袁庄村容貌变化翻天覆地,村民不仅仅是吃穿不愁、居住无忧,而且村民都有两个“账户”:一个是银行存款,一个是葡萄大棚这个“绿色银行”。袁庄村民的小康生活越过越红火,正以崭新的姿态奔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袁庄村 飘香葡萄“酿”出甜美生活
2021-07-15 02:06   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上图:随着袁庄村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来袁庄村采摘葡萄、观光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  

下图: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小朋友们在参加袁庄村的猜葡萄品种比赛活动。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盛夏时节,宁陵县阳驿乡袁庄村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千亩温棚葡萄陆续成熟上市,500多座大棚整齐排列;一串串或绿或紫的葡萄分外诱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运;葡萄文化旅游节同步启动,游客、收购商和村民踊跃参与吃葡萄、猜葡萄比赛,欢声笑语飘向远方……

近年来,袁庄村以乡风文明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让昔日贫困的村庄摇身变为脱贫富裕村,村民乐享幸福小康生活。

“2005年袁庄村还排在全乡最穷村庄行列,现在袁庄村是我们乡和县的产业示范村。”说起变化,原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先来打开了话匣子。2005年,该村人均收入两三千元,如今人均收入达1.5万元,2015年实现稳定脱贫。

摘穷帽奔小康,靠的是葡萄种植这个“法宝”。曾经,有2000多亩土地的袁庄村葡萄种植面积不足50亩,且品种老化单一。2005年,郑先来上任后,认准“只有让农民致富才能管好、领好乡亲”的硬道理,开始带着村干部访农户、学技术、跑市场,引导村民发展特色葡萄种植。于是,2009年成立为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鼓励村民种植、打消村民顾虑,郑先来用子女娶亲的10多万元流转土地建起了葡萄交易市场。慢慢的,袁庄村的葡萄越种越多、越卖越好,如今全村已种植1000余亩,合作社社员种植面积4600多亩,亩均收益超两万元。

“是葡萄给俺村带来了这样的甜美生活!”年过六旬的村民干伯民爱说爱笑,他是为民葡萄种植合作社副理事长。他坦言,种葡萄近30年,最赚钱、生活改善最大的还是加入合作社后,现在他种葡萄年收入10多万元,住着楼房、开着小车,早过上了小康生活。现在他的两个儿子都返乡创业,大儿子流转30亩地种阳光玫瑰新品种葡萄,今年套袋3万个,预计产6万斤葡萄,“按目前收购价保守能收入一座小洋楼”。

从量变到质变,袁庄村百姓靠葡萄致富的支撑是技术。省级农业种植示范社、中国农科院国家“863”项目新型生物肥料研制与产业化试验基地等牌匾挂在为民合作社办公室的墙上,这就是袁庄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底气”。

“我们与省农科院、郑果所都是老朋友了,每年都要引进一两个新品种试种。”郑先来笑呵呵地说,120亩的阳光玫瑰示范园就是前年引进的新品种,今年第二年挂果,到棚前收购价每公斤38元,市场售价每公斤约40元,是传统葡萄价格的数倍。

烈日炎炎,40岁的干英泉正忙着帮工人采摘阳光玫瑰葡萄。曾在北京做老板的干英泉两年前在郑先来的“鼓动”下返村创业,投资百万元租赁30亩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没想到两年多时间就收回了近半的投资。“乡村要振兴,就要找创业典型、致富带头人作引领。”看着干英泉创业成功,郑先来的劲头更足了,他先后动员了三四位村里的青年人返乡创业,统一入驻村里的葡萄示范基地,“这些人就是以后袁庄村振兴发展的后劲和支撑”。

袁庄村变富了,但是袁庄村民变得更勤劳了。新当选的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家范介绍,他们村与其他村不同的是,每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村民越是往地里、棚前跑,村民都把葡萄棚当作孩子看待。袁庄村里无闲人,贫困户、老人和孩子只要能除草、摘葡萄,一天至少能收入近百元。

“面子”焕新只是开始,通过产业支撑让袁庄村的“里子”焕新才是目的。在宁陵县、阳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袁庄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延伸发展温棚番茄、大蒜种植、蛋鸡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和资金帮助村民建大棚,并派驻农业专家上门指导、传授技术。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袁庄村建起了500多座温室大棚、1个养殖场,带动该村及周边群众200多人就业。”阳驿乡党委书记马昌海介绍说,产业旺了,村民富了,曾经外出“淘金”的村民纷纷返乡“掘金”,走上了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民风和谐的康庄大道。

村庄楼房林立,村道绿树成荫,家家都有私家车……如今,袁庄村容貌变化翻天覆地,村民不仅仅是吃穿不愁、居住无忧,而且村民都有两个“账户”:一个是银行存款,一个是葡萄大棚这个“绿色银行”。袁庄村民的小康生活越过越红火,正以崭新的姿态奔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村里道路年久失修
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飞防作业 保护生态
特色农业让村民过上 ...
加紧建设中的引江济 ...
前方危桥 禁止通行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