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创新社会救助方式 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记者 丁新举 通讯员 耿佳铎 李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7-13 01:07

近年来,虞城县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现机制,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低收入群体监测预警机制。该县民政部门定期与扶贫办、残联、医保局、卫健委等部门核对数据,全面收集救助部门信息数据,初步建立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将全县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重病、重残对象、高考新录取困难学生等五类人群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并实行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筛选分析,对监测范围内的重病、重残对象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启动预警,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按程序纳入救助范围。自今年3月启动监测预警机制以来,全县已纳入动态监测范围40986人。其中边缘户、监测户18517户28057人,重病对象1923人,重残对象8358人,困难学生2648人。

探索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在动态监测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精准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依托大数据资源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潜在对象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等人员的作用,结合下乡走访、工作发现等方式,及时发现辖区内的困难群众,由以前的“人找政策”逐步转变为“政策找人”。大侯乡赵楼村农民马瑞莲身患乳腺癌丧失劳动能力,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在上大学,高额的医疗费和学费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乡村在给马瑞莲办理农村低保后仍无法解决其生活困难。该县民政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此问题后,主动上门服务,将其全家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马瑞莲看病享受到困难群众医疗保险、困难群众医疗补充保险等政策红利,目前病情已经稳定,子女上学也享受到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等政策照顾,有效解决了家庭实际困难。

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该县在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救助范围;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救助范围;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给予6个月到12个月的救助渐退期;初步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性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今年4月,全县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8万户4.2万人,临时救助704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70余万元。

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该县民政部门优化简化救助程序,提升工作效率, 将小额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全面实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将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由原来的按季度发放调整为按月发放,使救助资金更及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探索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由原来的乡镇农村信用社代收代发转变为由县农村信用联社直接代发,提高了资金发放效率; 加快社会救助诚信机制建设,全面试行申请申报社会救助事项守信承诺和失信记录制度,对通过虚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人员,按规定录入失信名单, 集中向社会公示;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行动,结合正在开展的“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坚决防止“脱保”“漏保”等问题。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虞城创新社会救助方式 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2021-07-13 01:07   记者 丁新举 通讯员 耿佳铎 李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近年来,虞城县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现机制,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低收入群体监测预警机制。该县民政部门定期与扶贫办、残联、医保局、卫健委等部门核对数据,全面收集救助部门信息数据,初步建立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将全县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重病、重残对象、高考新录取困难学生等五类人群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并实行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筛选分析,对监测范围内的重病、重残对象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启动预警,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按程序纳入救助范围。自今年3月启动监测预警机制以来,全县已纳入动态监测范围40986人。其中边缘户、监测户18517户28057人,重病对象1923人,重残对象8358人,困难学生2648人。

探索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在动态监测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精准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依托大数据资源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潜在对象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等人员的作用,结合下乡走访、工作发现等方式,及时发现辖区内的困难群众,由以前的“人找政策”逐步转变为“政策找人”。大侯乡赵楼村农民马瑞莲身患乳腺癌丧失劳动能力,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在上大学,高额的医疗费和学费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乡村在给马瑞莲办理农村低保后仍无法解决其生活困难。该县民政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此问题后,主动上门服务,将其全家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马瑞莲看病享受到困难群众医疗保险、困难群众医疗补充保险等政策红利,目前病情已经稳定,子女上学也享受到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等政策照顾,有效解决了家庭实际困难。

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该县在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救助范围;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救助范围;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给予6个月到12个月的救助渐退期;初步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性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今年4月,全县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8万户4.2万人,临时救助704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70余万元。

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该县民政部门优化简化救助程序,提升工作效率, 将小额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全面实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将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由原来的按季度发放调整为按月发放,使救助资金更及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探索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由原来的乡镇农村信用社代收代发转变为由县农村信用联社直接代发,提高了资金发放效率; 加快社会救助诚信机制建设,全面试行申请申报社会救助事项守信承诺和失信记录制度,对通过虚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人员,按规定录入失信名单, 集中向社会公示;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行动,结合正在开展的“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坚决防止“脱保”“漏保”等问题。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应急救生箱被锁死 你知道怎么用吗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高速“古城站”亮相
金蝉贵了 个头瘦了
消防演练
暑运路上的“小候鸟”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