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入党誓词 奉献七十春秋

——记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89岁老党员白本正

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黄少华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6-25 00:19

白本正(中)在民权县龙塘镇龙西村田间给群众讲解夏玉米的管理技术。吴兴福 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4月5日举起右手宣誓的那天起,这位老党员就把初心奉献给了百姓,用大爱和真诚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

他,就是曾荣获全国农技老模、中原先锋、商丘市“余热生辉老有所为”年度人物、商丘好人、民权县“最美共产党员”称号的原民权县农业局龙塘农技站站长、离休老党员白本正。

6月23日,当记者见到这位89岁老人时,他正精神矍铄地在龙南村的玉米田里给乡邻们讲解夏秋管理技术。

说起他入党70多年的奋斗历程,他像过电影一样打开了回忆的闸门。

扎根农村的“傻”抉择

1932年9月,白本正出生于民权县龙塘镇龙塘村一贫苦家庭,1948年从军,后在商丘、开封公安局工作。

1958年,白本正被错划为“右派”返乡劳动。艰难的岁月里,家乡人没有谁把他当“右派”,村支书让他当村里的“菜倌”“农业技术员”。在妻子早逝、养儿育女最困难时,是当地党组织和乡亲们接济他,这让白本正铭记在心、感恩不尽。

1978年,老白平反了,开封公安局请他回单位复职。

“天也难料,老白竟然作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抉择:放弃回开封复职,毅然决然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回报家乡。”原农机推广站干部王有才说。

“做人不能忘本。我是党员,更不能忘记党旗下的誓言!”老白执着这样一个坚定信念,让好言好语来劝他复职的人大失所望。

“白傻子!”从此,乡邻们就善意地称他这个绰号。

从1980年起,老白被安排到民权县农业局花园农技站工作。从此,他就与“农”结缘,长年奔波在田间,成了庄稼的好“医生”、乡邻们种田的好顾问。

一心为农的“拓荒牛”

从1958年起,白本正致力于农业科研63年了,信仰和感恩激励着他不懈地创新。

“上世纪70年代,他的‘益虫治虫’‘巧治蚂蚁危害草蛉虫’两项科研创新成果曾受到中国农科院邱士邦、田玉启两位教授的赞赏,称他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克星’。”83岁的民权县农业局老农艺师黄德广对老白满心钦佩。

同行人都称老白是农业科研的“拓荒牛”。“1986年,他率先推广‘玉米补锌抗病增产’新技术,每亩玉米增产几十斤,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说起老白,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杨明星赞不绝口。

1983年,白本正获得的了国家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农技推广劳模勋章”。

当年,老白执着于农业科研的事迹以《“夜里忙”——白本正》为题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成了街谈巷议的一大新闻。

1993年,在田间地头奋战了35年的老白离休了。一个月有好几千块的离休金,亲朋好友都劝他余生该歇歇脚、享享天伦之乐了。

“退休了,他不但不休息,反而搞科研几乎疯了、傻了。买书订报、给实验户买肥料送农药,高价回收麦子,工资被他全砸在实验上了,不舍得给儿女们一分,还差点儿把老命搭上。现在大腿上还有3枚钢钉呢,仍然‘一根筋’地不回头!”二女儿白爱菊一提起父亲搞科研,又心疼又生气。

2014年冬,白本正独自去郑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小麦成分时,不慎摔折了大腿骨。该中心服务人员把他送进医院,做了钢钉连骨手术。儿子到了医院看着躺在病床的父亲,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如何游说父亲。

三个月后,白本正的腿能走动了,他又任性地骑着三轮电动车去小麦实验田“上班”,继续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2021年4月12日,老白期待多年的农作物科学补硒实验成果终于赢得国家专利局认可。手捧着《一种提高农作物硒元素含量的种植方法》国家专利号证书,老白感慨万千:“可了却了一个大心愿!八九年的汗水总算没有白流。”

不忘初心的“白傻子”

乡邻们都爱称他“白傻子”,也有人叫他“傻子党员”。

“前些年他曾在龙塘镇龙西村垫了一条2000米的生产路,今年冬天又在北杨庄村垫平了一条上千米的生产路。爷爷垫路的砖头石块,有的是他下河沟拾来的,有的是他跑到睢县与龙塘搭界的王老家拉的,来回几十里路,真让家人担心。”二孙子白东东说起爷爷垫路的事,数落不停。

“快90岁的人了,又不种地,以后千万别再干这种傻事了!”看着爷爷每天垫路回来,累得筋疲力尽的样子,孙媳妇也多次劝他。

“不管别人咋样说,爷爷我不能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忘了当初的誓言。只要还活着,就为百姓做点儿事,苦点累点有啥?权当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啦!”白本正对孙儿们如是说。

白本正的事迹被《大河报》《商丘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以他为主人公的微电影《“白傻子”的追求》在河南省委老干部局征集大赛中获奖。白本正不忘初心为民奉献的故事,也在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践行入党誓词 奉献七十春秋
——记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89岁老党员白本正
2021-06-25 00:19   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黄少华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白本正(中)在民权县龙塘镇龙西村田间给群众讲解夏玉米的管理技术。吴兴福 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4月5日举起右手宣誓的那天起,这位老党员就把初心奉献给了百姓,用大爱和真诚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

他,就是曾荣获全国农技老模、中原先锋、商丘市“余热生辉老有所为”年度人物、商丘好人、民权县“最美共产党员”称号的原民权县农业局龙塘农技站站长、离休老党员白本正。

6月23日,当记者见到这位89岁老人时,他正精神矍铄地在龙南村的玉米田里给乡邻们讲解夏秋管理技术。

说起他入党70多年的奋斗历程,他像过电影一样打开了回忆的闸门。

扎根农村的“傻”抉择

1932年9月,白本正出生于民权县龙塘镇龙塘村一贫苦家庭,1948年从军,后在商丘、开封公安局工作。

1958年,白本正被错划为“右派”返乡劳动。艰难的岁月里,家乡人没有谁把他当“右派”,村支书让他当村里的“菜倌”“农业技术员”。在妻子早逝、养儿育女最困难时,是当地党组织和乡亲们接济他,这让白本正铭记在心、感恩不尽。

1978年,老白平反了,开封公安局请他回单位复职。

“天也难料,老白竟然作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抉择:放弃回开封复职,毅然决然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回报家乡。”原农机推广站干部王有才说。

“做人不能忘本。我是党员,更不能忘记党旗下的誓言!”老白执着这样一个坚定信念,让好言好语来劝他复职的人大失所望。

“白傻子!”从此,乡邻们就善意地称他这个绰号。

从1980年起,老白被安排到民权县农业局花园农技站工作。从此,他就与“农”结缘,长年奔波在田间,成了庄稼的好“医生”、乡邻们种田的好顾问。

一心为农的“拓荒牛”

从1958年起,白本正致力于农业科研63年了,信仰和感恩激励着他不懈地创新。

“上世纪70年代,他的‘益虫治虫’‘巧治蚂蚁危害草蛉虫’两项科研创新成果曾受到中国农科院邱士邦、田玉启两位教授的赞赏,称他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克星’。”83岁的民权县农业局老农艺师黄德广对老白满心钦佩。

同行人都称老白是农业科研的“拓荒牛”。“1986年,他率先推广‘玉米补锌抗病增产’新技术,每亩玉米增产几十斤,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说起老白,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杨明星赞不绝口。

1983年,白本正获得的了国家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农技推广劳模勋章”。

当年,老白执着于农业科研的事迹以《“夜里忙”——白本正》为题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成了街谈巷议的一大新闻。

1993年,在田间地头奋战了35年的老白离休了。一个月有好几千块的离休金,亲朋好友都劝他余生该歇歇脚、享享天伦之乐了。

“退休了,他不但不休息,反而搞科研几乎疯了、傻了。买书订报、给实验户买肥料送农药,高价回收麦子,工资被他全砸在实验上了,不舍得给儿女们一分,还差点儿把老命搭上。现在大腿上还有3枚钢钉呢,仍然‘一根筋’地不回头!”二女儿白爱菊一提起父亲搞科研,又心疼又生气。

2014年冬,白本正独自去郑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小麦成分时,不慎摔折了大腿骨。该中心服务人员把他送进医院,做了钢钉连骨手术。儿子到了医院看着躺在病床的父亲,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如何游说父亲。

三个月后,白本正的腿能走动了,他又任性地骑着三轮电动车去小麦实验田“上班”,继续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2021年4月12日,老白期待多年的农作物科学补硒实验成果终于赢得国家专利局认可。手捧着《一种提高农作物硒元素含量的种植方法》国家专利号证书,老白感慨万千:“可了却了一个大心愿!八九年的汗水总算没有白流。”

不忘初心的“白傻子”

乡邻们都爱称他“白傻子”,也有人叫他“傻子党员”。

“前些年他曾在龙塘镇龙西村垫了一条2000米的生产路,今年冬天又在北杨庄村垫平了一条上千米的生产路。爷爷垫路的砖头石块,有的是他下河沟拾来的,有的是他跑到睢县与龙塘搭界的王老家拉的,来回几十里路,真让家人担心。”二孙子白东东说起爷爷垫路的事,数落不停。

“快90岁的人了,又不种地,以后千万别再干这种傻事了!”看着爷爷每天垫路回来,累得筋疲力尽的样子,孙媳妇也多次劝他。

“不管别人咋样说,爷爷我不能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忘了当初的誓言。只要还活着,就为百姓做点儿事,苦点累点有啥?权当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啦!”白本正对孙儿们如是说。

白本正的事迹被《大河报》《商丘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以他为主人公的微电影《“白傻子”的追求》在河南省委老干部局征集大赛中获奖。白本正不忘初心为民奉献的故事,也在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6月24日)
高考前几天如何过?专家这样支招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传承红色文化 铭记初...
“庆建党百年华诞· ...
中医院医生为群众义诊
晾晒手工炒枸杞芽茶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