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粮食安全的商丘贡献:“十八连丰”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6-17 05:34

6月7日,夏邑县马头镇刘楼村千亩小麦开镰收割。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6月6日,夏邑县中峰乡大常庄村农民在高产田收获小麦。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6月6日,梁园区刘口镇大王庙村农民打开收割机存粮仓,转运粮食。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6月8日,民权县林七乡农民在实行秸秆打捆作业。通过秸秆再利用,既增加收入,又净化环境。 本报记者 闫鹏亮 摄

6月9日,夏邑县骆集乡王楼农场,收割机正在卸下良种小麦。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6月10日,收割机在睢阳区娄店镇张乔村麦田里作业。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6月1日,民权县花园乡赵楼村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魏文慧 摄

6月6日,梁园区刘口镇西刘村农民在麦田里展示今年的小麦。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盈车嘉穗,穰穰满家。经对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机收实打测产验收,6月6日,商丘市科技局专家验收团队正式向外界发布喜讯:亩单产达827.6公斤!首次实现商丘优质小麦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重大突破,刷新了商丘优质小麦经机收实打收获的最高亩产纪录。据商丘市农业农村局最新消息,商丘936万亩小麦已颗粒归仓,预计总产95.17亿斤,将实现“十八连丰”。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先后四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的商丘,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长期坚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十三五”期间,全市1600多万亩农田,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商丘贡献。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96万亩,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80斤,同年,打造出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2.3万亩。“十四五”期间,商丘要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稳定在1074.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50万亩。

粮食产业发展根本在科技。我市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建立国家、省级科研平台11个,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31项,走出了以科技提升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如今,商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作为粮食生产大市的商丘,8688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正在通过农业生产托管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基础,我市以粮为基提质增效,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的粮食产业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

策划/郭文剑 宋圣英

文字/本报记者 侯国胜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家粮食安全的商丘贡献:“十八连丰”
2021-06-17 05:34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6月7日,夏邑县马头镇刘楼村千亩小麦开镰收割。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6月6日,夏邑县中峰乡大常庄村农民在高产田收获小麦。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6月6日,梁园区刘口镇大王庙村农民打开收割机存粮仓,转运粮食。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6月8日,民权县林七乡农民在实行秸秆打捆作业。通过秸秆再利用,既增加收入,又净化环境。 本报记者 闫鹏亮 摄

6月9日,夏邑县骆集乡王楼农场,收割机正在卸下良种小麦。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6月10日,收割机在睢阳区娄店镇张乔村麦田里作业。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6月1日,民权县花园乡赵楼村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魏文慧 摄

6月6日,梁园区刘口镇西刘村农民在麦田里展示今年的小麦。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盈车嘉穗,穰穰满家。经对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机收实打测产验收,6月6日,商丘市科技局专家验收团队正式向外界发布喜讯:亩单产达827.6公斤!首次实现商丘优质小麦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重大突破,刷新了商丘优质小麦经机收实打收获的最高亩产纪录。据商丘市农业农村局最新消息,商丘936万亩小麦已颗粒归仓,预计总产95.17亿斤,将实现“十八连丰”。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先后四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的商丘,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长期坚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十三五”期间,全市1600多万亩农田,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商丘贡献。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96万亩,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80斤,同年,打造出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2.3万亩。“十四五”期间,商丘要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稳定在1074.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50万亩。

粮食产业发展根本在科技。我市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建立国家、省级科研平台11个,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31项,走出了以科技提升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如今,商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作为粮食生产大市的商丘,8688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正在通过农业生产托管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基础,我市以粮为基提质增效,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的粮食产业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

策划/郭文剑 宋圣英

文字/本报记者 侯国胜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高考前几天如何过?专家这样支招
如何转移续交养老保险 这次搞清楚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久久为功创建全国文 ...
视觉新闻
防汛应急通信演练
吊蔓西瓜致富经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