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岁的汪孙氏:“我现在享了几辈子没享过的福”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道军 李娅飞 马晓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5-24 00:23

汪孙氏老人近照。

112岁的汪孙氏和85岁的儿子聊天。

汪孙氏走出家门和老邻居畅谈幸福生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奶奶,你以前吃那苦、受那罪,给俺说说呗。俺想听听。’俺大孙媳妇刚进门时,也像你们一样,喜欢听我说说以前的事。从哪儿说起呢?我过月子的时候,饭吃不饱,还得下地干活,夜里还要纺花,还给人家奶孩子,回到家才能让俺三儿吃上口奶——那日子真是苦呀!”示范区民安办事处汤楼村112岁的汪孙氏颇为健谈,口齿清晰地向记者娓娓讲述她的沧桑人生。

5月19日,记者来到汤楼村采访。初夏的农家小院,一位满头白发面色红润的老太太坐在小院过道的沙发上,和儿子、女儿、女婿说话聊天,说到有趣处还“咯咯”地笑。她就是我们要采访的汪孙氏老人。

据当地民政人员介绍,汪孙氏目前是村里年龄最长的一位老人,生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今年112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行动自如,思路清晰。

看到记者到来,汪孙氏一家人连忙招呼我们入座。“我母亲身体非常好。我们每年都带她去医院检查身体,都没有啥病,健康得很。”汪孙氏的大儿子汪富珍告诉记者。汪富珍从虞城县税务局退休多年,今年已经85岁了。

汪孙氏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娘家人喊她“大妮”,到婆家成了“孙大姐”,身份证上姓名栏是“汪孙氏”三个字。经历了跨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新旧社会的变迁,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是五世同堂的她时常念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由衷地说:“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政府每月都发给我钱,看病还报销,真是享了几辈子没享过的福。”

心态豁达的汪孙氏,从没和邻居红过脸吵过嘴,听说谁家有了矛盾、邻里之间产生隔阂,她就会帮助开导一番。在她朴素的意识中,公道自在人心,行好积德才会有好报。汪孙氏凭着“吃亏是福”的心态和村里最长的年龄,成为整个汤楼村的“活宝贝”,大家有事没事总爱到她小院里走动走动,谁家有了稀罕物,一定得拿去先让她尝尝鲜,平时送菜的、送鸡蛋的、送牛奶的,更是一拨接一拨。

汪孙氏虽然已经年过百岁,但眼不花、耳不聋,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听到大家都在说她,她接茬道:“我有三个儿俩闺女,他们都很孝顺,轮流来伺候我,啥都不让我干,我净在家享清福了。平时吃过饭我就出去溜着玩,有时还跟邻居打打牌,在家看看电视,武打片、生活片我都喜欢看。”

“我们怕她在家寂寞,专门给她买一台电视机,她没事就打开看看。”汪孙氏65岁的小女儿汪秀玲说,母亲平时除了出门遛弯、打牌外,一会儿也闲不住,老想干点啥。“俺娘操劳一辈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也该好好享享福了。”

汪孙氏一生经历非常坎坷,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的40年间,她经历过旱灾、秋涝、瘟疫、逃荒,更有新旧军阀的混战、日寇铁蹄的践踏,这些灾难令她至今难忘,用她的话说,就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提起过去的事情,汪孙氏眼中噙着泪水:“嫁到汪家后,我一共生育了十个孩子,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因为家里穷,有五个孩子活到七八岁得病没钱治都没了。”新中国成立后,日子终于有了盼头,但汪孙氏的丈夫却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结核病,于1973年去世。“后来分田到户,俺娘非常高兴,不分昼夜地干活,日子才算渐渐好起来。”汪富珍说。

汪孙氏虽然不识字,但对“文化人”有一种莫名的敬重。她节衣缩食,把存活下来的五个子女都送进了学校。她说:“咱们考不上也不要紧,多念点书,就是种地心里也亮堂。”后来,她的长子汪富珍考入虞城县“短师”,随后参加了工作。三儿子毕业后当上了铁路工人。

汪家有一祖传秘方,是治疗口疮的特效药,不管多严重的口疮,到这里保准药到病除。她不管人家有钱没钱都给看,村里还给编了个顺口溜:“三里五里不要钱,七里八里还管饭”。汪富珍说,母亲就知道积德行善,她送药济世80余年,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口疮,即便是在缺吃少穿的日子,她也从来没想过凭祖传秘方挣钱养家。

“我现在年纪大了,儿孙怕我累着,啥都不让我干,其实我身体好着哩,还能自己整理床铺、洗衣服。儿孙都有自己的事儿,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自己住在这个小院很方便。”汪孙氏感慨地说,现在的日子过恁好,全是托共产党的福。要搁过去旧社会,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

“新闻1+1”

汪孙氏的长寿之道

汪孙氏虽然已112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腿脚利索,思维清晰,到现在还能生活自理。

社会因素: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但依然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生活越过越好,党和政府对他关心照顾,儿孙都很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断劳作:汪孙氏勤劳一辈子,干各种农活家务,年纪大了依然保持劳作的习惯,自己穿衣、收拾床铺、洗衣服,到现在还闲不住。爱清洁讲卫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生活习惯:汪孙氏的小女儿汪秀玲介绍,老人一天三顿饭很准时,不挑食,胃口好,饭量和正常人没多大差别,每天都要吃鸡蛋、喝牛奶,很少吃肉,喜欢吃蒸菜。平时天亮就起床,天黑就休息,作息很规律。

待人处事:心态好,从不发脾气,一辈子没和别人拌过嘴、吵过架,喜欢和村里的老人一起唠嗑。心地善良,待人大方热情,给人看病从没开口要过钱。子孙孝顺,家庭和睦,幸福快乐地安享晚年。(李娅飞)

本栏照片均为本报记者傅青摄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12岁的汪孙氏:“我现在享了几辈子没享过的福”
2021-05-24 00:23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道军 李娅飞 马晓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汪孙氏老人近照。

112岁的汪孙氏和85岁的儿子聊天。

汪孙氏走出家门和老邻居畅谈幸福生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奶奶,你以前吃那苦、受那罪,给俺说说呗。俺想听听。’俺大孙媳妇刚进门时,也像你们一样,喜欢听我说说以前的事。从哪儿说起呢?我过月子的时候,饭吃不饱,还得下地干活,夜里还要纺花,还给人家奶孩子,回到家才能让俺三儿吃上口奶——那日子真是苦呀!”示范区民安办事处汤楼村112岁的汪孙氏颇为健谈,口齿清晰地向记者娓娓讲述她的沧桑人生。

5月19日,记者来到汤楼村采访。初夏的农家小院,一位满头白发面色红润的老太太坐在小院过道的沙发上,和儿子、女儿、女婿说话聊天,说到有趣处还“咯咯”地笑。她就是我们要采访的汪孙氏老人。

据当地民政人员介绍,汪孙氏目前是村里年龄最长的一位老人,生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今年112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行动自如,思路清晰。

看到记者到来,汪孙氏一家人连忙招呼我们入座。“我母亲身体非常好。我们每年都带她去医院检查身体,都没有啥病,健康得很。”汪孙氏的大儿子汪富珍告诉记者。汪富珍从虞城县税务局退休多年,今年已经85岁了。

汪孙氏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娘家人喊她“大妮”,到婆家成了“孙大姐”,身份证上姓名栏是“汪孙氏”三个字。经历了跨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新旧社会的变迁,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是五世同堂的她时常念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由衷地说:“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政府每月都发给我钱,看病还报销,真是享了几辈子没享过的福。”

心态豁达的汪孙氏,从没和邻居红过脸吵过嘴,听说谁家有了矛盾、邻里之间产生隔阂,她就会帮助开导一番。在她朴素的意识中,公道自在人心,行好积德才会有好报。汪孙氏凭着“吃亏是福”的心态和村里最长的年龄,成为整个汤楼村的“活宝贝”,大家有事没事总爱到她小院里走动走动,谁家有了稀罕物,一定得拿去先让她尝尝鲜,平时送菜的、送鸡蛋的、送牛奶的,更是一拨接一拨。

汪孙氏虽然已经年过百岁,但眼不花、耳不聋,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听到大家都在说她,她接茬道:“我有三个儿俩闺女,他们都很孝顺,轮流来伺候我,啥都不让我干,我净在家享清福了。平时吃过饭我就出去溜着玩,有时还跟邻居打打牌,在家看看电视,武打片、生活片我都喜欢看。”

“我们怕她在家寂寞,专门给她买一台电视机,她没事就打开看看。”汪孙氏65岁的小女儿汪秀玲说,母亲平时除了出门遛弯、打牌外,一会儿也闲不住,老想干点啥。“俺娘操劳一辈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也该好好享享福了。”

汪孙氏一生经历非常坎坷,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的40年间,她经历过旱灾、秋涝、瘟疫、逃荒,更有新旧军阀的混战、日寇铁蹄的践踏,这些灾难令她至今难忘,用她的话说,就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提起过去的事情,汪孙氏眼中噙着泪水:“嫁到汪家后,我一共生育了十个孩子,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因为家里穷,有五个孩子活到七八岁得病没钱治都没了。”新中国成立后,日子终于有了盼头,但汪孙氏的丈夫却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结核病,于1973年去世。“后来分田到户,俺娘非常高兴,不分昼夜地干活,日子才算渐渐好起来。”汪富珍说。

汪孙氏虽然不识字,但对“文化人”有一种莫名的敬重。她节衣缩食,把存活下来的五个子女都送进了学校。她说:“咱们考不上也不要紧,多念点书,就是种地心里也亮堂。”后来,她的长子汪富珍考入虞城县“短师”,随后参加了工作。三儿子毕业后当上了铁路工人。

汪家有一祖传秘方,是治疗口疮的特效药,不管多严重的口疮,到这里保准药到病除。她不管人家有钱没钱都给看,村里还给编了个顺口溜:“三里五里不要钱,七里八里还管饭”。汪富珍说,母亲就知道积德行善,她送药济世80余年,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口疮,即便是在缺吃少穿的日子,她也从来没想过凭祖传秘方挣钱养家。

“我现在年纪大了,儿孙怕我累着,啥都不让我干,其实我身体好着哩,还能自己整理床铺、洗衣服。儿孙都有自己的事儿,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自己住在这个小院很方便。”汪孙氏感慨地说,现在的日子过恁好,全是托共产党的福。要搁过去旧社会,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

“新闻1+1”

汪孙氏的长寿之道

汪孙氏虽然已112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腿脚利索,思维清晰,到现在还能生活自理。

社会因素: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但依然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生活越过越好,党和政府对他关心照顾,儿孙都很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断劳作:汪孙氏勤劳一辈子,干各种农活家务,年纪大了依然保持劳作的习惯,自己穿衣、收拾床铺、洗衣服,到现在还闲不住。爱清洁讲卫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生活习惯:汪孙氏的小女儿汪秀玲介绍,老人一天三顿饭很准时,不挑食,胃口好,饭量和正常人没多大差别,每天都要吃鸡蛋、喝牛奶,很少吃肉,喜欢吃蒸菜。平时天亮就起床,天黑就休息,作息很规律。

待人处事:心态好,从不发脾气,一辈子没和别人拌过嘴、吵过架,喜欢和村里的老人一起唠嗑。心地善良,待人大方热情,给人看病从没开口要过钱。子孙孝顺,家庭和睦,幸福快乐地安享晚年。(李娅飞)

本栏照片均为本报记者傅青摄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5月7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凤鸣岛畔凤展翅
智能化奶牛养殖基地 ...
员工在流水线作业
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