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岁的靳巧云: “歌声献给共产党”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孙克东 王正阳 韩 丰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5-12 03:01

 

  靳巧云老人抱着玄孙。

  靳巧云老人头脑清楚、耳聪目明,与记者交谈自如。

  靳巧云老人还能做针线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1948年,来了解放军,男女都平等,自由来结婚……”

“挖运河、运河挖,挖不好运河不回家……”

眼前这位唱了一段又一段的老人名叫靳巧云,今年这位老人家已经104岁高龄了。虽然岁月的痕迹爬满了她的面庞,但是,那些曾经在她那个年代传唱的歌谣却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5月6日,当记者来到家住夏邑县曹集乡曹东村的百岁老人靳巧云家中采访时,热情好客的老人一把拉住了记者,除了诉说那旧时吃过的苦,就是唱着笑着歌颂感念党的恩情,“歌声献给共产党”。

靳巧云老人出生于1917年,当时还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起心酸往事,老太太打开了话匣子。“我从6岁开始跑反(旧时指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别处),一直跑到30多岁,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跑了一百多里地。”老人感慨万千地说。

“那时候,吃吃不上,穿穿不上,一个夏天我就只有一身衣服,过月子我从没吃过鸡蛋,身无分文还成天担惊受怕,怕大马子(土匪)来抢,我们都快活不下去了,怎么还抢我们呢?”老人35岁丧夫,随后,便由她独自一人照顾也是30多岁丧夫的婆婆,直到婆母83岁离世。经历了长期动荡不安的生活,加之看似并不公平的命运安排,让老人练就了常人未有的豁达心态,也让老人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

别看老太太已经百岁高龄,但她头脑清楚,能吃能喝,行走自如,能穿针引线做手工活,还能推着小推车慢跑几步。早几年她还做着绣花鞋,现在还能绣手帕挣钱。老人一辈子几乎没生过病,也从不喊苦喊累,她还不允许晚辈们喊累,如果哪里疼或者不舒服,她认为过几天自然就好了。而且,不管别人说什么,她只相信好的。

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司海良说,老人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媳妇,老人的婆母在世时,她有啥好吃的都是给婆母留着。“她打我、骂我,我还疼她。”说到这里时,靳巧云老人像个孩子般的单纯地笑了,她说婆母在离世前还亲口对她说:“我嘞儿,你这么孝顺,以后肯定过得好。”二儿子司贤良提起老母亲的为人处事之道时说,老太太一辈子没有跟人生过气,对人是能帮就帮,经常帮人做棉衣,饮食方面也不挑剔,心地善良,总是教孩子们要有好心、做好事,在旧社会时,年轻的靳巧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救济别人。

就是这宽厚乐观善良的心态,让老人从旧社会一路走来,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不仅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且日子是越过越好。“我成天夸共产党好,还不跑反,还给打款,种地还给发钱,俺的孩子都盖上了楼,我咋也没想到能有现在,我是真有福,天天唱着过。”老人眼睛笑成了一条线。老人一生养育了5个孩子,三男两女,如今已是五世同堂,其中玄孙就有20多人,家里大部分人都干建筑,都买上了车。

春去秋来,岁月变迁,老人的长子和长女已经离世。大儿媳程兰芝今年79岁,21岁嫁过来时,她看到婆婆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自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能见粮食了,慢慢地,日子也越过越好了。”程兰芝说,目前,家里除了年龄大的老人和需要照顾孩子的妇女,都出去干活了,“现在的人,只要你不懒,就不会穷”。

二儿子司贤良今年76岁,年轻时他是村里村外出了名的干活能手,“那时候不知道啥是累,都是拼了命地干,挖河、挖坑、挖土,盖土屋。”因过度劳累,司贤良已经偏瘫16年了。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是他思路清晰:“谁也没想到我能活到现在,还是因为遇上党的政策好,医疗条件好,不然我已经死过几回了。”司贤良现在享受着低保、养老和残疾人补贴,生活方面不成问题,不愿闲着的他,还会慢悠悠地隔三差五去赶会。

靳巧云老人所在的曹东村,原来是贫困村,现在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新村。一栋栋白灰相间的小楼,一条条宽畅的水泥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程茜说,该村目前主要以蔬菜大棚、瓜果种植、养殖、光伏发电、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每天有客运班车在曹东村经停,村里建设的综合性文化广场和标准化卫生室都已投入使用。

初夏的阳光正暖,绿树成荫,清风微拂。在孙儿家中,老人与亲人、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着记者带来的蛋糕,老人吃了整整一大块还意犹未尽。“吃吧,吃吧,我们都给你留着。”程兰芝大声说。此时,笑声洒满了小院。

“新闻1+1”

靳巧云的长寿之道

靳巧云生于1917年,她头脑清楚、行走自如,还能做针线活。

社会因素:老人心地善良,非常勤劳,对人能帮就帮,冬天帮邻里乡亲们缝制棉衣。在旧社会时,年轻的靳巧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救济别人。

生活习惯:生活自理,想吃啥就去买啥,爱买果冻、橘子、苹果等。老人记忆力惊人,比如2018年哪个月取了钱她都能记住。

饮食爱好:老人吃凉馍喝凉水,一年四季不吃热馍。爱吃红薯,不挑食,平时无论到谁家,都是做什么吃什么,有好吃的还都让着孩子们先吃。

长寿基因:家族没有长寿基因,长子、长女去世不足60岁。

心态处事:心胸宽广,乐观积极,再大的事在她跟前也不是事;一辈子不打针不吃药,不去医院,有病就扛,从不喊苦喊累。平时,与村邻关系友好,一辈子很少生气。(王正阳)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4岁的靳巧云: “歌声献给共产党”
2021-05-12 03:01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孙克东 王正阳 韩 丰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靳巧云老人抱着玄孙。

  靳巧云老人头脑清楚、耳聪目明,与记者交谈自如。

  靳巧云老人还能做针线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1948年,来了解放军,男女都平等,自由来结婚……”

“挖运河、运河挖,挖不好运河不回家……”

眼前这位唱了一段又一段的老人名叫靳巧云,今年这位老人家已经104岁高龄了。虽然岁月的痕迹爬满了她的面庞,但是,那些曾经在她那个年代传唱的歌谣却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5月6日,当记者来到家住夏邑县曹集乡曹东村的百岁老人靳巧云家中采访时,热情好客的老人一把拉住了记者,除了诉说那旧时吃过的苦,就是唱着笑着歌颂感念党的恩情,“歌声献给共产党”。

靳巧云老人出生于1917年,当时还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起心酸往事,老太太打开了话匣子。“我从6岁开始跑反(旧时指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别处),一直跑到30多岁,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跑了一百多里地。”老人感慨万千地说。

“那时候,吃吃不上,穿穿不上,一个夏天我就只有一身衣服,过月子我从没吃过鸡蛋,身无分文还成天担惊受怕,怕大马子(土匪)来抢,我们都快活不下去了,怎么还抢我们呢?”老人35岁丧夫,随后,便由她独自一人照顾也是30多岁丧夫的婆婆,直到婆母83岁离世。经历了长期动荡不安的生活,加之看似并不公平的命运安排,让老人练就了常人未有的豁达心态,也让老人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

别看老太太已经百岁高龄,但她头脑清楚,能吃能喝,行走自如,能穿针引线做手工活,还能推着小推车慢跑几步。早几年她还做着绣花鞋,现在还能绣手帕挣钱。老人一辈子几乎没生过病,也从不喊苦喊累,她还不允许晚辈们喊累,如果哪里疼或者不舒服,她认为过几天自然就好了。而且,不管别人说什么,她只相信好的。

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司海良说,老人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媳妇,老人的婆母在世时,她有啥好吃的都是给婆母留着。“她打我、骂我,我还疼她。”说到这里时,靳巧云老人像个孩子般的单纯地笑了,她说婆母在离世前还亲口对她说:“我嘞儿,你这么孝顺,以后肯定过得好。”二儿子司贤良提起老母亲的为人处事之道时说,老太太一辈子没有跟人生过气,对人是能帮就帮,经常帮人做棉衣,饮食方面也不挑剔,心地善良,总是教孩子们要有好心、做好事,在旧社会时,年轻的靳巧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救济别人。

就是这宽厚乐观善良的心态,让老人从旧社会一路走来,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不仅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且日子是越过越好。“我成天夸共产党好,还不跑反,还给打款,种地还给发钱,俺的孩子都盖上了楼,我咋也没想到能有现在,我是真有福,天天唱着过。”老人眼睛笑成了一条线。老人一生养育了5个孩子,三男两女,如今已是五世同堂,其中玄孙就有20多人,家里大部分人都干建筑,都买上了车。

春去秋来,岁月变迁,老人的长子和长女已经离世。大儿媳程兰芝今年79岁,21岁嫁过来时,她看到婆婆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自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能见粮食了,慢慢地,日子也越过越好了。”程兰芝说,目前,家里除了年龄大的老人和需要照顾孩子的妇女,都出去干活了,“现在的人,只要你不懒,就不会穷”。

二儿子司贤良今年76岁,年轻时他是村里村外出了名的干活能手,“那时候不知道啥是累,都是拼了命地干,挖河、挖坑、挖土,盖土屋。”因过度劳累,司贤良已经偏瘫16年了。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是他思路清晰:“谁也没想到我能活到现在,还是因为遇上党的政策好,医疗条件好,不然我已经死过几回了。”司贤良现在享受着低保、养老和残疾人补贴,生活方面不成问题,不愿闲着的他,还会慢悠悠地隔三差五去赶会。

靳巧云老人所在的曹东村,原来是贫困村,现在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新村。一栋栋白灰相间的小楼,一条条宽畅的水泥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程茜说,该村目前主要以蔬菜大棚、瓜果种植、养殖、光伏发电、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每天有客运班车在曹东村经停,村里建设的综合性文化广场和标准化卫生室都已投入使用。

初夏的阳光正暖,绿树成荫,清风微拂。在孙儿家中,老人与亲人、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着记者带来的蛋糕,老人吃了整整一大块还意犹未尽。“吃吧,吃吧,我们都给你留着。”程兰芝大声说。此时,笑声洒满了小院。

“新闻1+1”

靳巧云的长寿之道

靳巧云生于1917年,她头脑清楚、行走自如,还能做针线活。

社会因素:老人心地善良,非常勤劳,对人能帮就帮,冬天帮邻里乡亲们缝制棉衣。在旧社会时,年轻的靳巧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救济别人。

生活习惯:生活自理,想吃啥就去买啥,爱买果冻、橘子、苹果等。老人记忆力惊人,比如2018年哪个月取了钱她都能记住。

饮食爱好:老人吃凉馍喝凉水,一年四季不吃热馍。爱吃红薯,不挑食,平时无论到谁家,都是做什么吃什么,有好吃的还都让着孩子们先吃。

长寿基因:家族没有长寿基因,长子、长女去世不足60岁。

心态处事:心胸宽广,乐观积极,再大的事在她跟前也不是事;一辈子不打针不吃药,不去医院,有病就扛,从不喊苦喊累。平时,与村邻关系友好,一辈子很少生气。(王正阳)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5月7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手持大刀长矛抗击日寇
“学党史 颂党恩 跟 ...
104岁的靳巧云: “ ...
除草松土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