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杨先聚:“日子过恁好,我想再活一百年!”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闻力 刘建谠 丁新举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4-28 01:15

  

杨先聚老人近照。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杨先聚老人与家人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杨先聚老人每天喜欢看报纸。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清癯的面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摊开宣纸,饱蘸浓墨,挥毫写下“中国共产党好”六个大字。那字体的苍劲有力和老人的神采奕奕令周围的人们鼓掌叫好。这写字的老者就是102岁的杨先聚。他家在虞城县稍岗镇杨庄村。

杨先聚现住在杨庄村南部的养牛场前的一个小院里。院里的小路两旁满是金黄的油菜花。油菜花的北面是一座长方形的凉亭,凉亭和房屋的后面是一个大坑塘。

杨先聚生于1919年8月21日,今年102岁,常年跟着儿子杨良侠生活。他育有四子一女,现在五世同堂,全家近80人。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受穷。这会儿子孙们好多都是国家干部,儿子杨良侠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还办着养牛场,我每月还有300块钱的百岁补贴金。这让我有吃不完的好东西,花不完的钱,日子过恁好,我想再活一百年!”现在,杨先聚常常这样说。

杨先聚的发小杨言贵告诉记者,杨先聚出身寒门,自幼良善,重感情。当年家人将他送进本地赵楼私塾读书,因他比别的学友大几岁,求学过程中他处处护着同路上学的学友。长大后,因为有文化心眼好,他在几位乡绅的推荐下成了附近几个村的联保书记。后来两名日本鬼子到杨庄村抢劫时,被村民打死一名。为了复仇,日本鬼子纠集汉奸准备对杨庄屠村,杨庄村当时有400余人,杨先聚四处求人,最终保全了全村人的性命。

解放后,因为曾在国民党方面任过联保书记,杨先聚被划为“黑五类”。但是在阶级斗争形式那么严峻的情况下,因为当年的舍己救人,杨先聚仍旧没有挨过一次批斗。

杨良侠介绍说,解放后父亲成了生产队里的马车手,整日驾着马车四处奔走劳作。除此之外,他还是驯马的好手,附近村难驯的马匹,大都请他帮助驯服。

在生产队时家里依旧很穷。但是再穷杨先聚一直坚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那时,他的妻子和母亲天天加班织布,他将布带到几十里外的市场上去卖,然后再用卖得的钱购买些红薯干和粗粮带回家充饥。

杨先聚特别重视儿女上学。大儿子杨良杰在虞城县利民乡上高中,当时学生吃饭的干粮靠家里人送,但是学校距本村有十来里路,交通不便,到了雨天,杨先聚为孩子送干粮经常要蹚水。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每次去学校,都带上一根棍,到了水边,就先用棍子试一下水的深度,然后再前行。就这样一趟又一趟,一年又一年,他将大儿子杨良杰培养成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杨良杰毕业后成了胜利油田的干部。之后,杨先聚又继续供养其他孩子上学,5个子女先后通过高考或参军参加了工作。儿女们遵循父亲的教诲,努力工作,后来个个都走上了领导岗位。

此时,杨先聚的负担越来越轻了。但是他真正享福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当时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开始比着孝敬他。再加上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开始实行,自己和老伴的收入也越来越多。2013年,老伴去世,此时杨先聚已经94岁高龄。为了避免他孤单,孩子们商定让他平时跟着杨良侠生活。老人年老畏寒,女儿和其他三个儿子都住在城里,家里都有取暖设施,每到冬天,他们就将老人接走。子孙众多,老人想去谁家任由他选择。老人在大儿子那里感悟胜利油田的历史,欣赏戏曲吕剧的韵味;在二儿子那里领略西夏文化的魅力,体会塞上江南的风韵;在三儿子那里感受十三朝古都的风采,品尝三秦大地的美食。子孙们个个比着孝顺老人。

因为杨先聚与人为善,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尊重。2019年,他100岁生日时,村民们为他送上了一块百岁纪念匾。乡亲们的尊重再加上子孙们的孝顺,让老人心情愉悦。2019年,他的腿不慎骨折,经过治疗,一个月后他竟奇迹般地能下地走路了。曾孙女杨静介绍说,目前老人除了有点儿耳聋外,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眼不花,能写毛笔字,爱看电视、看书。说话间,杨静拿出了一本《木兰传》说,这就是老人正在看的书。记者半信半疑地从身旁拿来一份《人民日报》,指着上面的一段话让他读,他竟然一字不差地读了下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起杨先聚的慈爱,孙子杨瑞芳拿出一张全家福高兴地说:“爷爷能清清楚楚地叫出照片上每个人的名字。每到年节,他就在微信群里给全家人发红包。今年过年,爷爷总共在群里发了3000块钱呢。”

杨先聚的长寿之道

“新闻1+1”

老人杨先聚为何能长寿?采访得知其长寿之道如下:

性格方面:和善温顺,邻里和睦,不生闷气,很受村里人尊重。

饮食习惯:老人一生勤劳,不懒惰;饮食习惯良好,不吸烟,虽然经常喝酒,但饮酒适量,每次不超过一两;择食但选食广泛,爱吃蔬菜、鹅、鱼、红烧肉等;爱吃火龙果、荔枝等水果。食量适中,每顿饭可吃一至两碗。

生活习惯:经常晒太阳、散步,爱写毛笔字,爱看电视、看书、看报。睡眠充足,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10个小时。爱看花、爱养鸟。在小院的凉亭里,养着一只黄鹂鸟,接受采访时老人仍不忘时不时地给鸟儿加食添水。老人还喜欢跟着子孙去外地旅游。

家风良好:家庭和睦,子孙们比着孝顺,多年来从没因为家务事翻脸吵闹过。五世同堂,老人有孙子、孙女、外孙、曾孙等七八十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把老人当成宝贝,经常把他接到自己家里过年过节。子孙们居住在国内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老人在孩子那里可以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充分享受天伦之乐。

社会因素:每月300元的百岁老人补贴,每逢年节乡政府都会慰问老人,这都让老人心里充满喜悦和幸福感。乡村振兴的进展让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让老人出行方便,心情愉悦。

(丁新举)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2岁的杨先聚:“日子过恁好,我想再活一百年!”
2021-04-28 01:15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闻力 刘建谠 丁新举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杨先聚老人近照。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杨先聚老人与家人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杨先聚老人每天喜欢看报纸。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清癯的面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摊开宣纸,饱蘸浓墨,挥毫写下“中国共产党好”六个大字。那字体的苍劲有力和老人的神采奕奕令周围的人们鼓掌叫好。这写字的老者就是102岁的杨先聚。他家在虞城县稍岗镇杨庄村。

杨先聚现住在杨庄村南部的养牛场前的一个小院里。院里的小路两旁满是金黄的油菜花。油菜花的北面是一座长方形的凉亭,凉亭和房屋的后面是一个大坑塘。

杨先聚生于1919年8月21日,今年102岁,常年跟着儿子杨良侠生活。他育有四子一女,现在五世同堂,全家近80人。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受穷。这会儿子孙们好多都是国家干部,儿子杨良侠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还办着养牛场,我每月还有300块钱的百岁补贴金。这让我有吃不完的好东西,花不完的钱,日子过恁好,我想再活一百年!”现在,杨先聚常常这样说。

杨先聚的发小杨言贵告诉记者,杨先聚出身寒门,自幼良善,重感情。当年家人将他送进本地赵楼私塾读书,因他比别的学友大几岁,求学过程中他处处护着同路上学的学友。长大后,因为有文化心眼好,他在几位乡绅的推荐下成了附近几个村的联保书记。后来两名日本鬼子到杨庄村抢劫时,被村民打死一名。为了复仇,日本鬼子纠集汉奸准备对杨庄屠村,杨庄村当时有400余人,杨先聚四处求人,最终保全了全村人的性命。

解放后,因为曾在国民党方面任过联保书记,杨先聚被划为“黑五类”。但是在阶级斗争形式那么严峻的情况下,因为当年的舍己救人,杨先聚仍旧没有挨过一次批斗。

杨良侠介绍说,解放后父亲成了生产队里的马车手,整日驾着马车四处奔走劳作。除此之外,他还是驯马的好手,附近村难驯的马匹,大都请他帮助驯服。

在生产队时家里依旧很穷。但是再穷杨先聚一直坚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那时,他的妻子和母亲天天加班织布,他将布带到几十里外的市场上去卖,然后再用卖得的钱购买些红薯干和粗粮带回家充饥。

杨先聚特别重视儿女上学。大儿子杨良杰在虞城县利民乡上高中,当时学生吃饭的干粮靠家里人送,但是学校距本村有十来里路,交通不便,到了雨天,杨先聚为孩子送干粮经常要蹚水。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每次去学校,都带上一根棍,到了水边,就先用棍子试一下水的深度,然后再前行。就这样一趟又一趟,一年又一年,他将大儿子杨良杰培养成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杨良杰毕业后成了胜利油田的干部。之后,杨先聚又继续供养其他孩子上学,5个子女先后通过高考或参军参加了工作。儿女们遵循父亲的教诲,努力工作,后来个个都走上了领导岗位。

此时,杨先聚的负担越来越轻了。但是他真正享福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当时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开始比着孝敬他。再加上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开始实行,自己和老伴的收入也越来越多。2013年,老伴去世,此时杨先聚已经94岁高龄。为了避免他孤单,孩子们商定让他平时跟着杨良侠生活。老人年老畏寒,女儿和其他三个儿子都住在城里,家里都有取暖设施,每到冬天,他们就将老人接走。子孙众多,老人想去谁家任由他选择。老人在大儿子那里感悟胜利油田的历史,欣赏戏曲吕剧的韵味;在二儿子那里领略西夏文化的魅力,体会塞上江南的风韵;在三儿子那里感受十三朝古都的风采,品尝三秦大地的美食。子孙们个个比着孝顺老人。

因为杨先聚与人为善,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尊重。2019年,他100岁生日时,村民们为他送上了一块百岁纪念匾。乡亲们的尊重再加上子孙们的孝顺,让老人心情愉悦。2019年,他的腿不慎骨折,经过治疗,一个月后他竟奇迹般地能下地走路了。曾孙女杨静介绍说,目前老人除了有点儿耳聋外,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眼不花,能写毛笔字,爱看电视、看书。说话间,杨静拿出了一本《木兰传》说,这就是老人正在看的书。记者半信半疑地从身旁拿来一份《人民日报》,指着上面的一段话让他读,他竟然一字不差地读了下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起杨先聚的慈爱,孙子杨瑞芳拿出一张全家福高兴地说:“爷爷能清清楚楚地叫出照片上每个人的名字。每到年节,他就在微信群里给全家人发红包。今年过年,爷爷总共在群里发了3000块钱呢。”

杨先聚的长寿之道

“新闻1+1”

老人杨先聚为何能长寿?采访得知其长寿之道如下:

性格方面:和善温顺,邻里和睦,不生闷气,很受村里人尊重。

饮食习惯:老人一生勤劳,不懒惰;饮食习惯良好,不吸烟,虽然经常喝酒,但饮酒适量,每次不超过一两;择食但选食广泛,爱吃蔬菜、鹅、鱼、红烧肉等;爱吃火龙果、荔枝等水果。食量适中,每顿饭可吃一至两碗。

生活习惯:经常晒太阳、散步,爱写毛笔字,爱看电视、看书、看报。睡眠充足,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10个小时。爱看花、爱养鸟。在小院的凉亭里,养着一只黄鹂鸟,接受采访时老人仍不忘时不时地给鸟儿加食添水。老人还喜欢跟着子孙去外地旅游。

家风良好:家庭和睦,子孙们比着孝顺,多年来从没因为家务事翻脸吵闹过。五世同堂,老人有孙子、孙女、外孙、曾孙等七八十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把老人当成宝贝,经常把他接到自己家里过年过节。子孙们居住在国内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老人在孩子那里可以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充分享受天伦之乐。

社会因素:每月300元的百岁老人补贴,每逢年节乡政府都会慰问老人,这都让老人心里充满喜悦和幸福感。乡村振兴的进展让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让老人出行方便,心情愉悦。

(丁新举)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4月27日)
商柘快速路有望“七一”通车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园林部门积极开 ...
喷洒农药
商丘火车站2021年度 ...
凯四街升级改造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