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岁的豆素兰:“跟党走,俺家四代人里都有党员”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强华 白 鹏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4-19 07:00

  豆素兰老人近照。

  左图:豆素兰老人家被永城市委组织部授予“共产党员户”。右图:豆素兰老人闲暇时干些种菜、择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春天,豫东大地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村头满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平坦的水泥路连着村里村外。在明媚的春光中,商丘日报融媒体采访组来到永城市陈集镇豆油坊村罗关庄自然村,寻访107岁的老寿星豆素兰。

豆素兰出生于1914年,现在五世同堂,全家有25口人。她现在和79岁的大儿子李学英、70多岁的儿媳段继英生活在一起。她的其他儿孙分别在新疆、山西运城、江苏连云港等地工作生活。

豆素兰出生在民国初年的战乱年代,她是一个旧社会长大的勤劳妇女。她年纪大了,耳背,不爱和生人讲话。我们采访的时候,她几乎不说话,只在高兴的时候腼腆地笑两声。我们通过采访她的大儿子和亲属、邻居才慢慢了解到这个百岁老人的点滴故事。

豆素兰娘家在本村的豆油坊自然村,娘家离她家不到1公里。因为登记户口时,“窦油坊”简化成了“豆油坊”,她户口的姓后来也就登记成了“豆”。她有兄弟姐妹五个,两个弟弟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豆素兰的丈夫在1958年便任职大队的生产队长,也是共产党员。

“豆素兰脾气好,人老实,从来没有和人吵过架、生过气。”89岁的陈立明是豆素兰同村的邻居,也和她的丈夫一起当过生产队干部,这样评价她。

陈立明回忆说:“解放前我们村家家都吃不上好面,就是红薯面馍也吃不饱,榆树叶和榆树皮吃了不少,冬天有个破棉袄能过冬。现在吃得好、穿得好,好面馍随便吃。过去,得病就是吃汤药、扎针灸,遇到瘟疫治不好,人就死了。现在,看病有医保,有病早防治。像我老嫂子100多岁了,还越活越有劲嘞!”

土改的时候,豆素兰家6口人分了七八亩地。上世纪80年代“大包干”实行以后,当时全家14口人分了20亩地,日子慢慢过得好了起来。过去豆素兰家是两间半的草房子,“大包干”的第二年,家里就盖起了四间砖瓦房的北屋,后来又盖了三间砖瓦房的东屋。

豆素兰的大儿子李学英,1966年开始任职大队干部,1969年入党,当过10多年的村委会主任。她的大儿媳段继英曾任生产队妇女队长,1976年因操劳过度,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李学英40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

由于家里的其他劳动力都在外地,李学英一人负责照管家里20亩地,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这是他们三个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种地也省事,有犁地的,有收割的。孩子们说给钱我也不要他们的,各人有各人的事,我们三个现在花销也不大,目前的收入足够花。”李学英说。

李学英家现在用上了自来水,家里还装了空调,都是农户“煤改电项目”政府免费提供的。据陈集镇民政所所长左文英介绍,豆素兰老人每月有高龄津贴300元,李学英夫妇也每月各有养老保险金100多元。

豆素兰的三个孙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大孙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二孙子在山西运城创业;三孙子在江苏张家港做电焊工。

豆素兰的8个曾孙子、曾孙女中有5个是大学生,有一个曾孙女还是硕士研究生。豆素兰的丈夫李自魁是党员,儿子李学英是党员,孙子李红杰是党员,曾孙子李豪也是党员。李学英说:“俺爸在世时总说跟着共产党有奔头,以后不管做什么,时刻要听党话、跟党走,所以俺家四代人里都有党员!”他们家是陈集镇授予的“文明示范户”,还是永城市委组织部授予的“共产党员户”。

豆油坊村党支部书记陈喜贵评价豆素兰老人说:“老太太人好得很!我们小时候去她家玩,她都会把家里好吃的拿出来分给我们吃。老太太还勤快,年轻时爱帮邻居干活,有求必应。她对自己的孩子从小要求严,教育的很好。”

“我母亲100多岁了,我也快80岁了。过去吃不好、住不好,出门是土坷垃路。现在吃得好,住得好,出门都是水泥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这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好,我们全家从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李学英朴实的话语里透着感恩。

“新闻1+1”

豆素兰的长寿之道

豆素兰老人生于1914年6月,今年107岁,一生务农,自幼生活在贫苦之家,前半生饱尝生活的艰苦,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全家人日子才越过越好。

长寿基因:豆素兰老人家族有比较突出的长寿基因。父母的寿命均过了90岁,兄弟平均年龄90岁。

生活习惯:老人特别爱吃红薯,平时面条、馍、蔬菜也吃得比较多,不爱吃肉,饮食比较清淡。她比较勤劳简朴,至今每天早起早睡,干些种菜、择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心态处事:老人脾气好,从来没和亲戚、邻居吵过架。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与儿媳妇的关系如同亲娘俩一样。

社会因素:豆素兰一家五世同堂,全家25口人,除了她和大儿子、大儿媳在村里生活外,其他家人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大儿子对她照顾比较周到,他们家教育子女有方,全家人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白 鹏)

本栏照片均由李亚楠摄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7岁的豆素兰:“跟党走,俺家四代人里都有党员”
2021-04-19 07:00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强华 白 鹏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豆素兰老人近照。

  左图:豆素兰老人家被永城市委组织部授予“共产党员户”。右图:豆素兰老人闲暇时干些种菜、择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春天,豫东大地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村头满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平坦的水泥路连着村里村外。在明媚的春光中,商丘日报融媒体采访组来到永城市陈集镇豆油坊村罗关庄自然村,寻访107岁的老寿星豆素兰。

豆素兰出生于1914年,现在五世同堂,全家有25口人。她现在和79岁的大儿子李学英、70多岁的儿媳段继英生活在一起。她的其他儿孙分别在新疆、山西运城、江苏连云港等地工作生活。

豆素兰出生在民国初年的战乱年代,她是一个旧社会长大的勤劳妇女。她年纪大了,耳背,不爱和生人讲话。我们采访的时候,她几乎不说话,只在高兴的时候腼腆地笑两声。我们通过采访她的大儿子和亲属、邻居才慢慢了解到这个百岁老人的点滴故事。

豆素兰娘家在本村的豆油坊自然村,娘家离她家不到1公里。因为登记户口时,“窦油坊”简化成了“豆油坊”,她户口的姓后来也就登记成了“豆”。她有兄弟姐妹五个,两个弟弟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豆素兰的丈夫在1958年便任职大队的生产队长,也是共产党员。

“豆素兰脾气好,人老实,从来没有和人吵过架、生过气。”89岁的陈立明是豆素兰同村的邻居,也和她的丈夫一起当过生产队干部,这样评价她。

陈立明回忆说:“解放前我们村家家都吃不上好面,就是红薯面馍也吃不饱,榆树叶和榆树皮吃了不少,冬天有个破棉袄能过冬。现在吃得好、穿得好,好面馍随便吃。过去,得病就是吃汤药、扎针灸,遇到瘟疫治不好,人就死了。现在,看病有医保,有病早防治。像我老嫂子100多岁了,还越活越有劲嘞!”

土改的时候,豆素兰家6口人分了七八亩地。上世纪80年代“大包干”实行以后,当时全家14口人分了20亩地,日子慢慢过得好了起来。过去豆素兰家是两间半的草房子,“大包干”的第二年,家里就盖起了四间砖瓦房的北屋,后来又盖了三间砖瓦房的东屋。

豆素兰的大儿子李学英,1966年开始任职大队干部,1969年入党,当过10多年的村委会主任。她的大儿媳段继英曾任生产队妇女队长,1976年因操劳过度,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李学英40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

由于家里的其他劳动力都在外地,李学英一人负责照管家里20亩地,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这是他们三个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种地也省事,有犁地的,有收割的。孩子们说给钱我也不要他们的,各人有各人的事,我们三个现在花销也不大,目前的收入足够花。”李学英说。

李学英家现在用上了自来水,家里还装了空调,都是农户“煤改电项目”政府免费提供的。据陈集镇民政所所长左文英介绍,豆素兰老人每月有高龄津贴300元,李学英夫妇也每月各有养老保险金100多元。

豆素兰的三个孙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大孙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二孙子在山西运城创业;三孙子在江苏张家港做电焊工。

豆素兰的8个曾孙子、曾孙女中有5个是大学生,有一个曾孙女还是硕士研究生。豆素兰的丈夫李自魁是党员,儿子李学英是党员,孙子李红杰是党员,曾孙子李豪也是党员。李学英说:“俺爸在世时总说跟着共产党有奔头,以后不管做什么,时刻要听党话、跟党走,所以俺家四代人里都有党员!”他们家是陈集镇授予的“文明示范户”,还是永城市委组织部授予的“共产党员户”。

豆油坊村党支部书记陈喜贵评价豆素兰老人说:“老太太人好得很!我们小时候去她家玩,她都会把家里好吃的拿出来分给我们吃。老太太还勤快,年轻时爱帮邻居干活,有求必应。她对自己的孩子从小要求严,教育的很好。”

“我母亲100多岁了,我也快80岁了。过去吃不好、住不好,出门是土坷垃路。现在吃得好,住得好,出门都是水泥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这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好,我们全家从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李学英朴实的话语里透着感恩。

“新闻1+1”

豆素兰的长寿之道

豆素兰老人生于1914年6月,今年107岁,一生务农,自幼生活在贫苦之家,前半生饱尝生活的艰苦,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全家人日子才越过越好。

长寿基因:豆素兰老人家族有比较突出的长寿基因。父母的寿命均过了90岁,兄弟平均年龄90岁。

生活习惯:老人特别爱吃红薯,平时面条、馍、蔬菜也吃得比较多,不爱吃肉,饮食比较清淡。她比较勤劳简朴,至今每天早起早睡,干些种菜、择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心态处事:老人脾气好,从来没和亲戚、邻居吵过架。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与儿媳妇的关系如同亲娘俩一样。

社会因素:豆素兰一家五世同堂,全家25口人,除了她和大儿子、大儿媳在村里生活外,其他家人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大儿子对她照顾比较周到,他们家教育子女有方,全家人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白 鹏)

本栏照片均由李亚楠摄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
联通公司表示 积极配合居民挪走碍事的电缆柜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收获鹌鹑蛋
园林工人在对日月湖 ...
撑船人
投资50多亿元 葛天文...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