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的徐广芝:“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甜”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胡绪全 黄业波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4-16 00:25

徐广芝老人近照。

徐广芝老人平日里喜欢与村民在一起玩纸牌。

101岁的徐广芝老人眼不花,能穿针引线做简单的针线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睢县董店乡赵楼村101岁老人徐广芝的家周围种满了油菜,暮春时节油菜花依然一片金黄。

4月13日,记者见到这位老人时,她正在油菜地边的空地上和邻近的几位村民闲谈。几位村民说,老人虽然年纪大了,眼不花、耳不聋,仍然能够照顾自己,做饭、洗衣、收拾家务,甚至还能穿针引线做简单的针线活。

看到记者疑惑,老人的儿子马上回家拿来针线,徐广芝老人半分钟时间就将细细的棉线穿进了针眼里,记者连声夸赞,围观的人也都鼓掌喝彩。

“现在生活好,闺女给买衣裳、孙子孙女也给买,衣裳多得都穿不了,我也很少做针线活了。吃饭也是,想吃啥,孩子立马就给买回来了。”徐广芝一个劲地赞现在生活好。

“受过穷、挨过饿,从动荡年代到太平盛世,我母亲的生活是先苦后甜,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发展和变迁。”徐广芝的大儿子李正启深有感慨地告诉记者。

1920年徐广芝出生在睢县董店乡许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时嫁到本乡赵楼村。那时家里穷,徐广芝的嫁妆就是一个桌子一个柜子;丈夫家更穷,结婚时连个房子都没有,他们结婚住的是草棚子。

“说起来那时的日子,我都想哭。”徐广芝老人说,“那时候社会不太平,村里的人日子都不好过,大家都在为吃饭发愁。后来吃不上饭,我的桌子和柜子也都卖了,换点粮食糊口。”

解放后,日子安稳了,但是很多农村家庭生活依然贫困,不少人为了糊口跑很远的路去要饭。为了改善家里生活,徐广芝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纺棉花,纺成棉线再织布,织好布拿到集市上去卖。

为了卖个好价钱,听说哪里价格高,就到哪个地方去卖。徐广芝去过二百里外的徐州,也去过五六百里外河北省的一些地方。

虽然生活有很多艰难困苦,徐广芝从没有退缩。她和丈夫一起,养育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撑起了一个家。现在随着儿子、女儿的几个家庭开枝散叶,这个大家族人口已近100人。

徐广芝年轻时跟一个会接生的老人学会了为妇女接生技术,就一直为村里的妇女接生。在几十时间里,前前后后接生的小孩上百人,村里有很多人家两代小孩都是她接生的。

“徐广芝接生的技术高,村民都很信任她。那时农村人生孩子很少人去医院,我母亲是个热心人,不论下雨下雪,只要村民找来,她都不会推辞。”村干部洪娜说。

“那个时候接生不需要证书,给人接生是没有钱的,都是做好事。我母亲接生从来没有失手过,全都母子、母女平安的。”徐广芝的女儿李正芝说,这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算是个奇迹,村民也因此都真心实意地感激她。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孕妇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徐广芝也结束了自己的接生婆生涯。老人说:“我接生的孩子,现在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有的还当了老师、当了干部。”

记者问,你的儿子孙子生活怎么样?

徐广芝掰着手指说笑着说:“都好,都好。儿子孙子都住上了新房、楼房,孙子还在县城里买了房,还有几个外孙、外孙女在广东、浙江做生意……共产党的政策好,我们家的生活也好。”

记者了解到,徐广芝老人的丈夫已经去世多年,现在老人的儿子和女儿轮流赡养老人。为了让老人外出方便,孩子给她买了老年人多用推车;老人想吃啥,孩子就给老人做啥;老人喜欢听戏,孩子给她买了听戏机。

老人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活到一百岁,也没有想到现在会有现在的好生活。这些年孩子们对我照顾得好,吃鸡蛋给剥好皮儿,吃鱼给挑去刺儿,天气刚一冷就给我买好棉衣,天一热早早准备好干净的单衣,孙子、外孙还有重孙子都经常来看我……”

采访当天记者给老人带去了一盒蛋糕,老人高兴地说:“蛋糕很甜,日子也甜。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甜,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新闻1+1”

徐广芝的长寿之道

101岁的徐广芝,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说话底气十足,能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社会因素:老人一生在农村生活,家就在田地旁,这里没有风驰电掣的汽车轰鸣,也没有熙熙攘攘的行人,他把生活简化成一瓢饮、一箪食,简单而又充实,恬淡而又自然。家庭和睦,与子孙关系融洽,受到晚辈敬重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生活习惯:生活非常有规律,早睡早起。一生热爱劳动,勤快好动。她喜欢到室外去,看看村庄的变化,瞅瞅地里的庄稼,陪邻居说说话。

饮食爱好:老人吃饭不挑食,什么都能吃。喜欢清淡的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常吃新鲜蔬菜,不暴饮暴食,不吃辛辣、生冷的食物,有时喝一点酒。

心态处事:性情温和,待人宽厚,睦邻相处,从不与邻居闹纠纷。心胸开阔、遇事不慌、不急、不发愁、不后悔、想得远、想得通,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喜欢帮助人,为村里的妇女接生从不收钱。

(胡绪全)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邢栋摄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1岁的徐广芝:“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甜”
2021-04-16 00:25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胡绪全 黄业波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徐广芝老人近照。

徐广芝老人平日里喜欢与村民在一起玩纸牌。

101岁的徐广芝老人眼不花,能穿针引线做简单的针线活。

扫码看视频报道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睢县董店乡赵楼村101岁老人徐广芝的家周围种满了油菜,暮春时节油菜花依然一片金黄。

4月13日,记者见到这位老人时,她正在油菜地边的空地上和邻近的几位村民闲谈。几位村民说,老人虽然年纪大了,眼不花、耳不聋,仍然能够照顾自己,做饭、洗衣、收拾家务,甚至还能穿针引线做简单的针线活。

看到记者疑惑,老人的儿子马上回家拿来针线,徐广芝老人半分钟时间就将细细的棉线穿进了针眼里,记者连声夸赞,围观的人也都鼓掌喝彩。

“现在生活好,闺女给买衣裳、孙子孙女也给买,衣裳多得都穿不了,我也很少做针线活了。吃饭也是,想吃啥,孩子立马就给买回来了。”徐广芝一个劲地赞现在生活好。

“受过穷、挨过饿,从动荡年代到太平盛世,我母亲的生活是先苦后甜,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发展和变迁。”徐广芝的大儿子李正启深有感慨地告诉记者。

1920年徐广芝出生在睢县董店乡许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时嫁到本乡赵楼村。那时家里穷,徐广芝的嫁妆就是一个桌子一个柜子;丈夫家更穷,结婚时连个房子都没有,他们结婚住的是草棚子。

“说起来那时的日子,我都想哭。”徐广芝老人说,“那时候社会不太平,村里的人日子都不好过,大家都在为吃饭发愁。后来吃不上饭,我的桌子和柜子也都卖了,换点粮食糊口。”

解放后,日子安稳了,但是很多农村家庭生活依然贫困,不少人为了糊口跑很远的路去要饭。为了改善家里生活,徐广芝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纺棉花,纺成棉线再织布,织好布拿到集市上去卖。

为了卖个好价钱,听说哪里价格高,就到哪个地方去卖。徐广芝去过二百里外的徐州,也去过五六百里外河北省的一些地方。

虽然生活有很多艰难困苦,徐广芝从没有退缩。她和丈夫一起,养育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撑起了一个家。现在随着儿子、女儿的几个家庭开枝散叶,这个大家族人口已近100人。

徐广芝年轻时跟一个会接生的老人学会了为妇女接生技术,就一直为村里的妇女接生。在几十时间里,前前后后接生的小孩上百人,村里有很多人家两代小孩都是她接生的。

“徐广芝接生的技术高,村民都很信任她。那时农村人生孩子很少人去医院,我母亲是个热心人,不论下雨下雪,只要村民找来,她都不会推辞。”村干部洪娜说。

“那个时候接生不需要证书,给人接生是没有钱的,都是做好事。我母亲接生从来没有失手过,全都母子、母女平安的。”徐广芝的女儿李正芝说,这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算是个奇迹,村民也因此都真心实意地感激她。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孕妇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徐广芝也结束了自己的接生婆生涯。老人说:“我接生的孩子,现在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有的还当了老师、当了干部。”

记者问,你的儿子孙子生活怎么样?

徐广芝掰着手指说笑着说:“都好,都好。儿子孙子都住上了新房、楼房,孙子还在县城里买了房,还有几个外孙、外孙女在广东、浙江做生意……共产党的政策好,我们家的生活也好。”

记者了解到,徐广芝老人的丈夫已经去世多年,现在老人的儿子和女儿轮流赡养老人。为了让老人外出方便,孩子给她买了老年人多用推车;老人想吃啥,孩子就给老人做啥;老人喜欢听戏,孩子给她买了听戏机。

老人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活到一百岁,也没有想到现在会有现在的好生活。这些年孩子们对我照顾得好,吃鸡蛋给剥好皮儿,吃鱼给挑去刺儿,天气刚一冷就给我买好棉衣,天一热早早准备好干净的单衣,孙子、外孙还有重孙子都经常来看我……”

采访当天记者给老人带去了一盒蛋糕,老人高兴地说:“蛋糕很甜,日子也甜。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甜,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新闻1+1”

徐广芝的长寿之道

101岁的徐广芝,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说话底气十足,能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社会因素:老人一生在农村生活,家就在田地旁,这里没有风驰电掣的汽车轰鸣,也没有熙熙攘攘的行人,他把生活简化成一瓢饮、一箪食,简单而又充实,恬淡而又自然。家庭和睦,与子孙关系融洽,受到晚辈敬重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生活习惯:生活非常有规律,早睡早起。一生热爱劳动,勤快好动。她喜欢到室外去,看看村庄的变化,瞅瞅地里的庄稼,陪邻居说说话。

饮食爱好:老人吃饭不挑食,什么都能吃。喜欢清淡的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常吃新鲜蔬菜,不暴饮暴食,不吃辛辣、生冷的食物,有时喝一点酒。

心态处事:性情温和,待人宽厚,睦邻相处,从不与邻居闹纠纷。心胸开阔、遇事不慌、不急、不发愁、不后悔、想得远、想得通,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喜欢帮助人,为村里的妇女接生从不收钱。

(胡绪全)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邢栋摄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联通公司表示 积极配合居民挪走碍事的电缆柜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活力商丘
101岁的徐广芝:“这...
利民河景观带贯穿睢 ...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技...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