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的张胜德:“群众生活好,都是党领导得好”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吴 涛 闫鹏亮 李娅飞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4-09 02:36

张胜德老人近照。本报记者 吴 涛 摄

左图:张胜德老人和90岁的老伴,相濡以沫。  右图:张胜德老人和老伴、子女一起看“全家福”照片,尽享天伦之乐。  本报记者 闫鹏亮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仲春,阳光晒在身上暖烘烘的,一望无际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绿浪,成方连片的油菜花发出妖娆的金黄引得蜂蝶狂舞,乡路旁的垂柳发出新芽,泡桐树上成串的粉色花像喇叭一样宣告着春的讯息。

在这样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中,我们商丘日报“百岁人家感党恩”融媒体采访组来到民权县北关镇周翟庄村,慕名寻访101岁的张胜德老人。

张胜德出生于1920年,中共党员,原民权县北关镇政府科员,离休时享受副乡(科)级待遇。如今百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年逢期颐,仍旧思维清晰。

当我们走进老人家的农家小院时,张胜德老人和90岁的老伴已经在门口等候我们了。我们双手捧上蛋糕、贡麻花等礼物,老人说:“来就来呗,咋还掂东西嘞?”老两口和他们的几个子女用地道的豫东方言和记者寒暄,像极了多年不见的亲戚。我们挨个走过去,躬身与老人握手,沾一沾他老人家的“仙气”。

身材魁梧,身板硬实,大手有力,干净整洁,声如洪钟……这是张胜德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经历了100余年的风风雨雨,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大半辈子的韶华岁月,这位昔日的乡村干部,沐浴着党的恩泽,如今展现出的是基层老干部的朴实风采。

他们的家是三间砖瓦平房,进到堂屋,我们和老人围着小饭桌坐定。老人热情地介绍他的家庭成员:老伴、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年近六旬的小儿子出外打工不在家。张胜德的老伴陈莲芝也已经90岁高龄了,一辈子务农、养儿育女,如今身体也非常好。老太太身穿枣红色棉衣,戴一顶同样是枣红色的毛线帽,满脸慈祥,看起来像70多岁的模样。

张胜德老人在棉衣外面套了一件藏蓝色呢子大褂,头戴鸭舌帽,很有一付老干部的清爽劲头。他精神非常好,腿脚也还方便,只是眼神略差一些。当问起哪一年参加工作时,他不假思索地说:“1948年,当乡长。”记者问:“是旧政府的乡长还是……”“当然是人民政府的啦!”老人抢过话头,自豪地说。据他解释,1948年民权已经解放,他任刚成立不久的人民政府的堤角小乡的乡长。老人断断续续、不甚清晰地叙述了他几十年的工作简历:他先是任堤角小乡的乡长,并于195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四年后被抽调到县里的农业部门工作,后来又回乡任“包队干部”,其间周围村庄他都跑遍了,再后来又回到乡政府工作,直到1979年离休。

张胜德老人是苦出身。他说:“我10岁就跟着父亲到处要饭。”因为出身贫苦,所以没上过学、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我没文化,要是有文化就可能当公社书记了!”张胜德老人的一句玩笑话,把满屋子人都逗笑了。老人却一脸严肃地说:“当干部除了革命化,还要知识化。我就吃了没文化的亏,光革命化了,没有知识化。咱们党和政府用有文化的干部,叫有文化的人当家,我赞成!”

张胜德老人的“革命化”,不是虚的。老人68岁的大儿子张明山讲,老人年轻的时候,总是主动请缨“拣硬骨头啃”,组织上也是哪里有困难就派他到哪里去。

说到张胜德当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老伴陈莲芝对他有点“意见”:“他整天不顾家,俺一个妇女拉扯几个孩子可没少作难、没少受罪。” 陈莲芝说,那时候农村实行“工分制”,老张不在家干活,她一个妇女带着几个孩子挣不了几个工分。没有工分就不能领公家分的粮食,别人家用工分“抵钱”,他们家反而往外掏钱。“他当了一辈子乡干部,俺没有享着他的福。” 陈莲芝假意嗔怪道。张胜德老人憨厚地笑笑说:“我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只要社员不饿着就中。”

岂止是老伴“没享着他的福”,张胜德的5个子女也没有因父亲是乡干部而“享福”。他的5个子女,如今也或年逾古稀或年届花甲了,除大女儿19岁时被组织上照顾安排到民权县机械厂当了“合同工”外,其他几个孩子都一辈子务农。二儿子张明金说,父亲总是教育他们听党的话、做老实人。张胜德老人接过话头说:“当干部要当群众的勤务员,群众才拥护,群众才赞成!”

如今,张家已经是四世同堂。问老人家有几个孙子、几个重孙,张胜德老人掰着指头算:孙子辈的14个,重孙辈的也有8个了。老人高兴地说,孩子们都孝顺,过年回家的时候热闹得很。

“现在群众生活好,都是党领导得好。跟着共产党走,没错!”老人的话里透着满意和满足。

“新闻1+1”

张胜德的长寿之道

101岁的张胜德老人之所以长寿,有以下长寿秘诀:

饮食锻炼:老人生活规律,吃饭从不挑食,爱吃农家饭,以前爱喝酒,82岁时得过脑血栓病后戒酒。按时作息,睡觉非常香甜。注意锻炼身体,有打钢鞭的习惯,每天早上散步时甩一会儿钢鞭。老人吃苦耐劳,从不闲着,离休后拉起板车在农村买卖树木,一直干到80多岁患病方才休息。

社会因素:老人懂得舍得,他说和他共过事的同事或者邻居,在集镇上吃饭,都是他算账;谁家有急有难了,他都毫不吝啬地救济帮助。老人说,毕竟他有离休金,还做点小生意,总比农民只种那二亩三分地宽裕得多。老人常怀感恩之心,非常感恩共产党的培养、感恩社会的关怀、感恩孩子们的孝顺。老人说,现在他非常幸福满足,不仅有几千元的离休金,看病住院全报销,而且每月还都有护理费,县里还给百岁老人每月500元补助,县老干部局、县乡民政部门等经常来家问寒问暖,老人说他做梦也想不到当下社会这么好。

处世心态:老人好说好笑,已百岁高龄的他仍谈笑风生、声音洪亮。老人心胸豁达,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虽不识字,为人实在,跟同事、邻居以及家人和睦相处,从未有过不愉快的事发生。老人的儿女孝顺贤惠,虽然老两口也能生活自理,但两个儿子每天都陪伴父母,儿媳也都孝顺,从来没有和公婆吵过嘴。(闫鹏亮)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1岁的张胜德:“群众生活好,都是党领导得好”
2021-04-09 02:36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吴 涛 闫鹏亮 李娅飞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张胜德老人近照。本报记者 吴 涛 摄

左图:张胜德老人和90岁的老伴,相濡以沫。  右图:张胜德老人和老伴、子女一起看“全家福”照片,尽享天伦之乐。  本报记者 闫鹏亮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仲春,阳光晒在身上暖烘烘的,一望无际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绿浪,成方连片的油菜花发出妖娆的金黄引得蜂蝶狂舞,乡路旁的垂柳发出新芽,泡桐树上成串的粉色花像喇叭一样宣告着春的讯息。

在这样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中,我们商丘日报“百岁人家感党恩”融媒体采访组来到民权县北关镇周翟庄村,慕名寻访101岁的张胜德老人。

张胜德出生于1920年,中共党员,原民权县北关镇政府科员,离休时享受副乡(科)级待遇。如今百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年逢期颐,仍旧思维清晰。

当我们走进老人家的农家小院时,张胜德老人和90岁的老伴已经在门口等候我们了。我们双手捧上蛋糕、贡麻花等礼物,老人说:“来就来呗,咋还掂东西嘞?”老两口和他们的几个子女用地道的豫东方言和记者寒暄,像极了多年不见的亲戚。我们挨个走过去,躬身与老人握手,沾一沾他老人家的“仙气”。

身材魁梧,身板硬实,大手有力,干净整洁,声如洪钟……这是张胜德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经历了100余年的风风雨雨,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大半辈子的韶华岁月,这位昔日的乡村干部,沐浴着党的恩泽,如今展现出的是基层老干部的朴实风采。

他们的家是三间砖瓦平房,进到堂屋,我们和老人围着小饭桌坐定。老人热情地介绍他的家庭成员:老伴、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年近六旬的小儿子出外打工不在家。张胜德的老伴陈莲芝也已经90岁高龄了,一辈子务农、养儿育女,如今身体也非常好。老太太身穿枣红色棉衣,戴一顶同样是枣红色的毛线帽,满脸慈祥,看起来像70多岁的模样。

张胜德老人在棉衣外面套了一件藏蓝色呢子大褂,头戴鸭舌帽,很有一付老干部的清爽劲头。他精神非常好,腿脚也还方便,只是眼神略差一些。当问起哪一年参加工作时,他不假思索地说:“1948年,当乡长。”记者问:“是旧政府的乡长还是……”“当然是人民政府的啦!”老人抢过话头,自豪地说。据他解释,1948年民权已经解放,他任刚成立不久的人民政府的堤角小乡的乡长。老人断断续续、不甚清晰地叙述了他几十年的工作简历:他先是任堤角小乡的乡长,并于195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四年后被抽调到县里的农业部门工作,后来又回乡任“包队干部”,其间周围村庄他都跑遍了,再后来又回到乡政府工作,直到1979年离休。

张胜德老人是苦出身。他说:“我10岁就跟着父亲到处要饭。”因为出身贫苦,所以没上过学、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我没文化,要是有文化就可能当公社书记了!”张胜德老人的一句玩笑话,把满屋子人都逗笑了。老人却一脸严肃地说:“当干部除了革命化,还要知识化。我就吃了没文化的亏,光革命化了,没有知识化。咱们党和政府用有文化的干部,叫有文化的人当家,我赞成!”

张胜德老人的“革命化”,不是虚的。老人68岁的大儿子张明山讲,老人年轻的时候,总是主动请缨“拣硬骨头啃”,组织上也是哪里有困难就派他到哪里去。

说到张胜德当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老伴陈莲芝对他有点“意见”:“他整天不顾家,俺一个妇女拉扯几个孩子可没少作难、没少受罪。” 陈莲芝说,那时候农村实行“工分制”,老张不在家干活,她一个妇女带着几个孩子挣不了几个工分。没有工分就不能领公家分的粮食,别人家用工分“抵钱”,他们家反而往外掏钱。“他当了一辈子乡干部,俺没有享着他的福。” 陈莲芝假意嗔怪道。张胜德老人憨厚地笑笑说:“我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只要社员不饿着就中。”

岂止是老伴“没享着他的福”,张胜德的5个子女也没有因父亲是乡干部而“享福”。他的5个子女,如今也或年逾古稀或年届花甲了,除大女儿19岁时被组织上照顾安排到民权县机械厂当了“合同工”外,其他几个孩子都一辈子务农。二儿子张明金说,父亲总是教育他们听党的话、做老实人。张胜德老人接过话头说:“当干部要当群众的勤务员,群众才拥护,群众才赞成!”

如今,张家已经是四世同堂。问老人家有几个孙子、几个重孙,张胜德老人掰着指头算:孙子辈的14个,重孙辈的也有8个了。老人高兴地说,孩子们都孝顺,过年回家的时候热闹得很。

“现在群众生活好,都是党领导得好。跟着共产党走,没错!”老人的话里透着满意和满足。

“新闻1+1”

张胜德的长寿之道

101岁的张胜德老人之所以长寿,有以下长寿秘诀:

饮食锻炼:老人生活规律,吃饭从不挑食,爱吃农家饭,以前爱喝酒,82岁时得过脑血栓病后戒酒。按时作息,睡觉非常香甜。注意锻炼身体,有打钢鞭的习惯,每天早上散步时甩一会儿钢鞭。老人吃苦耐劳,从不闲着,离休后拉起板车在农村买卖树木,一直干到80多岁患病方才休息。

社会因素:老人懂得舍得,他说和他共过事的同事或者邻居,在集镇上吃饭,都是他算账;谁家有急有难了,他都毫不吝啬地救济帮助。老人说,毕竟他有离休金,还做点小生意,总比农民只种那二亩三分地宽裕得多。老人常怀感恩之心,非常感恩共产党的培养、感恩社会的关怀、感恩孩子们的孝顺。老人说,现在他非常幸福满足,不仅有几千元的离休金,看病住院全报销,而且每月还都有护理费,县里还给百岁老人每月500元补助,县老干部局、县乡民政部门等经常来家问寒问暖,老人说他做梦也想不到当下社会这么好。

处世心态:老人好说好笑,已百岁高龄的他仍谈笑风生、声音洪亮。老人心胸豁达,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虽不识字,为人实在,跟同事、邻居以及家人和睦相处,从未有过不愉快的事发生。老人的儿女孝顺贤惠,虽然老两口也能生活自理,但两个儿子每天都陪伴父母,儿媳也都孝顺,从来没有和公婆吵过嘴。(闫鹏亮)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4月8日)
李先生的党员组织关系已顺利转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清淤进行时
春暖花开
包河两岸 花红柳绿
柘城:太平沟水域美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