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上画出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3-18 07:12

  在三商葫芦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工人正在葫芦上进行烙画创作。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3月16日,李付华与往常一样,将孙子送到学校后,早早就来到了宁陵县三商葫芦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

一只葫芦、一支铅笔、一把烙铁,她一天在葫芦上烙画的忙碌生活开始了。这样不耽误家务活还能照顾孙子的情况下,李付华靠在葫芦上烙画一个月收入超过了3000元。

而在半年前,这样的生活和收入李付华想都不敢想。这都得益于宁陵县赵村乡新发展壮大的葫芦产业。

“我们的葫芦烙画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前来学习烙画技艺的人我都不收一分钱,目的就是让这项传统艺术能得到传承创新。”看着正在认真烙画的工人,赵村乡翟楼村葫芦产业带头人、市级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翟志伟如是说。

短短三四年时间,在翟志伟的不断努力奋斗下,翟楼村的小葫芦长成了文化大产业。

“葫芦产业能做大做强,这与乡村能人带动有很大关系。”说起葫芦产业的发展,赵村乡党委书记李诗伟介绍,葫芦烙画看似小,但如果有能人带动发展,再加上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扶持,小产业也能做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翟楼村建起了约2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让葫芦产业的生产加工、创新展示有了场地。如今,以葫芦烙画、葫芦雕刻、镂空葫芦灯等为代表的翟楼村葫芦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不仅火爆全国各地的文创展会,还通过电商“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春时节,翟楼村东头的葫芦种植基地就忙碌起来。群众在三商葫芦种植合作社打工,开始培育葫芦苗钵,待天气转暖后移栽到葫芦园。翟志伟介绍,每年夏秋时节,翟楼村除了大面积种植的葫芦场景,乡亲们房前屋后的空地和道路两旁也会挂满葫芦,煞是喜人。

“今年我还准备再流转几十亩地,全部种上葫芦。”忙着育苗的村民翟震介绍,他是翟楼村的葫芦种植大户,目前种了30亩葫芦,每亩收入约1万元。

“村民只负责种,我负责回收,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翟志伟说,目前葫芦文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在该村种植的葫芦已满足不了他加工需求量,周边县区和外地的葫芦他也会根据质量和品种进行采购。

葫芦从种到销,其实还有很多流程,这就是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环节。翟志伟介绍,种植和管理需要大量人工,带动了周边四五十位村民就业,日工资50—100元;葫芦成熟后还要加工,烙画、雕刻都需要技术型工人,带动了一二十位村民就业,月收入3000—5000元;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再加上葫芦产品的开发创新,目前急需引进艺术创新型人才。

为此,近年来翟志伟陆续举办了葫芦种植、烙画、雕刻培训班,全部免费培训。从群众不愿意学到现在主动要求学,大家不仅起到了传承传统艺术的作用,还通过双手劳动鼓起了自己的腰包。翟志伟介绍:“一个人入门学习葫芦烙画,一般一个月就能学会,开始创作葫芦烙画后,一天最少能收入80块钱,最多能收入200多块钱。”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通过烙画换来的,也活生生地被画在了葫芦上。”李诗伟打趣地说,目前以翟楼村为中心的葫芦种植不仅扩大到赵村乡其他村庄,还辐射到了周边乡镇及外县区,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葫芦产业已是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我们争取用三五年时间,将翟楼村打造成‘中原葫芦第一村’。”新上任的翟楼村党支部书记翟建国充满信心地说,翟楼村是个古村落,村里有一些古寨墙等遗迹,今年该村计划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葫芦产业链,扩大葫芦种植品种、开发葫芦文创产品、修建葫芦文化设施,让葫芦上画出的幸福生活变为翟楼村民的新生活。

牛年伊始,翟志伟也没闲着,他整个春节都在与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翟珂共同研究创新葫芦产品、塑造葫芦文化,他要赋予小葫芦更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目前,他正与商丘的部分高校合作,计划将专业的艺术人才引进到葫芦行业,让传统艺术焕发生机。在他看来,“宝葫芦”可以在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葫芦上画出幸福生活
2021-03-18 07:12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三商葫芦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工人正在葫芦上进行烙画创作。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3月16日,李付华与往常一样,将孙子送到学校后,早早就来到了宁陵县三商葫芦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

一只葫芦、一支铅笔、一把烙铁,她一天在葫芦上烙画的忙碌生活开始了。这样不耽误家务活还能照顾孙子的情况下,李付华靠在葫芦上烙画一个月收入超过了3000元。

而在半年前,这样的生活和收入李付华想都不敢想。这都得益于宁陵县赵村乡新发展壮大的葫芦产业。

“我们的葫芦烙画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前来学习烙画技艺的人我都不收一分钱,目的就是让这项传统艺术能得到传承创新。”看着正在认真烙画的工人,赵村乡翟楼村葫芦产业带头人、市级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翟志伟如是说。

短短三四年时间,在翟志伟的不断努力奋斗下,翟楼村的小葫芦长成了文化大产业。

“葫芦产业能做大做强,这与乡村能人带动有很大关系。”说起葫芦产业的发展,赵村乡党委书记李诗伟介绍,葫芦烙画看似小,但如果有能人带动发展,再加上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扶持,小产业也能做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翟楼村建起了约2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让葫芦产业的生产加工、创新展示有了场地。如今,以葫芦烙画、葫芦雕刻、镂空葫芦灯等为代表的翟楼村葫芦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不仅火爆全国各地的文创展会,还通过电商“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春时节,翟楼村东头的葫芦种植基地就忙碌起来。群众在三商葫芦种植合作社打工,开始培育葫芦苗钵,待天气转暖后移栽到葫芦园。翟志伟介绍,每年夏秋时节,翟楼村除了大面积种植的葫芦场景,乡亲们房前屋后的空地和道路两旁也会挂满葫芦,煞是喜人。

“今年我还准备再流转几十亩地,全部种上葫芦。”忙着育苗的村民翟震介绍,他是翟楼村的葫芦种植大户,目前种了30亩葫芦,每亩收入约1万元。

“村民只负责种,我负责回收,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翟志伟说,目前葫芦文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在该村种植的葫芦已满足不了他加工需求量,周边县区和外地的葫芦他也会根据质量和品种进行采购。

葫芦从种到销,其实还有很多流程,这就是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环节。翟志伟介绍,种植和管理需要大量人工,带动了周边四五十位村民就业,日工资50—100元;葫芦成熟后还要加工,烙画、雕刻都需要技术型工人,带动了一二十位村民就业,月收入3000—5000元;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再加上葫芦产品的开发创新,目前急需引进艺术创新型人才。

为此,近年来翟志伟陆续举办了葫芦种植、烙画、雕刻培训班,全部免费培训。从群众不愿意学到现在主动要求学,大家不仅起到了传承传统艺术的作用,还通过双手劳动鼓起了自己的腰包。翟志伟介绍:“一个人入门学习葫芦烙画,一般一个月就能学会,开始创作葫芦烙画后,一天最少能收入80块钱,最多能收入200多块钱。”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通过烙画换来的,也活生生地被画在了葫芦上。”李诗伟打趣地说,目前以翟楼村为中心的葫芦种植不仅扩大到赵村乡其他村庄,还辐射到了周边乡镇及外县区,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葫芦产业已是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我们争取用三五年时间,将翟楼村打造成‘中原葫芦第一村’。”新上任的翟楼村党支部书记翟建国充满信心地说,翟楼村是个古村落,村里有一些古寨墙等遗迹,今年该村计划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葫芦产业链,扩大葫芦种植品种、开发葫芦文创产品、修建葫芦文化设施,让葫芦上画出的幸福生活变为翟楼村民的新生活。

牛年伊始,翟志伟也没闲着,他整个春节都在与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翟珂共同研究创新葫芦产品、塑造葫芦文化,他要赋予小葫芦更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目前,他正与商丘的部分高校合作,计划将专业的艺术人才引进到葫芦行业,让传统艺术焕发生机。在他看来,“宝葫芦”可以在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3月17日)
持续帮办4个月 这段路面终于恢复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雷锋精神 永放光芒
虞城修复提升城区道 ...
植树节当天虞城植树1...
春天里的萌动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