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铺就多彩脱贫路

本报记者 丁新举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3-09 03:42

新崭的楼房,红红的春联,别致的家具,洁净的天井小院,整个农家显得富足而祥和。这里是民权县双塔镇秣坡村脱贫户刘善坤的家。

“特色产业帮我脱了贫又致了富。5年前乡里发展芦笋种植,无偿帮俺建了一个大棚,让俺一年有了上万元的收入,之后镇里招商引资又引来了中沃门业有限公司,现在我给中沃门业加工锁盒,不用出门每天就能收入200来块钱。”正在劳动的刘善坤高兴地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的人均收入,有效地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种养业 黄土地里培育出了金娃娃

“我们朱庄村村委会投资发展梨园和石榴园,不仅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给本村脱贫户提供分红和务工岗位。2020年,本村脱贫户人均收益1万多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份收入。” 近日,永城市顺和镇朱庄村党支部书记朱心言高兴地说。

朱庄村有贫困户7户13人,2018年底已经全部脱贫。如何确保脱贫户在摘掉贫困帽子之后能够持续过上幸福生活、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顺和镇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措施。2019年春 朱庄引进“秋月”“圆黄”“红香酥”“黄冠”等高效益梨树品种,在流经本村的郭太运河南岸示范栽植高效益生态梨树40亩。新的种植模式,让每亩可实现经济效益2.4万元至3.2万元。梨园建成后,需要人工除草、施肥、喷药,他们在用工时坚持脱贫户优先上岗的原则,同时还规定,梨园收益的10%给脱贫户分红。

同时,他们又买回软籽石榴树苗1500株免费发放给脱贫户。目前,该村已发展软籽石榴20余亩,为确保脱贫户的收入逐年增加提供了保障。

我市类似高效益生态梨树和软籽石榴种植有很多,这些都是特色种植业。我市还注意继续培养壮大宁陵酥梨、柘城三樱椒等大批特色优势产业。

在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同时,我市有关部门还认真带领农民发展养殖业。

在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160万亩花生、140万亩辣椒两个支柱扶贫产业;各县(市、区)发展两个以上主导扶贫产业,分别形成了西瓜、酥梨、桂柳蛋鸭、牧原生猪等12个年产值在百亿元以上的优势扶贫产业。

加工业 成为贫困户就业脱贫敲门砖

夏邑县会亭镇是闻名全国的打火机制造之乡,年产销打火机50亿只,打火机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还没到姬楼村的政欣打火机厂,就听到机器作业的声响。厂里8个车间所有设备都在满负荷运转,70多名工人在不同的生产线上有序忙碌。

会亭镇姬楼村有人口1209人,耕地1583亩,村内两家打火机生产企业已吸纳贫困就业人员56人,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姬楼村政欣打火机厂创建之初也曾举步维艰,但是近年来在镇政府的扶持下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改造。据了解,姬楼村政欣、亿丰两家打火机厂的工人上班每天三班倒,每天能生产打火机110万只,年产值超过1亿元。

曾经的贫困户白颜军由于没有技术,以前长期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打零工状态,生活相当艰难。“要想生活好,必须学成技术不瞎跑。”如今,他和妻子都在打火机厂打工,俩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

刘善坤脱贫致富的依托是双塔镇扶贫车间中沃门业有限公司。该镇共有6个扶贫车间,秣坡村扶贫车间志远塑业主要生产葡萄酒瓶木塞、起瓶器等产品,牛牧岗村扶贫车间民权县久益家沙发厂主要生产沙发、座椅、床垫等家居用品,常东村扶贫车间河南华瑞纸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中沃门业需要的纸制包装。这些扶贫车间共吸纳2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其中有脱贫群众55人。

近年来,我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全市形成了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3个千亿级和制冷、超硬材料、医药健康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文旅产业 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上到九十九,下到才会走,刘楼杂技人人有一手。”这句流传至今的民谣生动反映了虞城县乔集乡刘楼杂技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以前一场演出的费用是二三百元,现在每场演出的费用在3000元以上,订单接不完。”刘楼村村民刘慧娟一句话道出了刘楼杂技发展的曲折历程。

刘楼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当初的杂技表演只为了解决温饱,常年缺乏组织,不成规模。近年来,乔集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乔集杂技文化的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倾注了大量人力、财力。为让刘楼杂技向“高精尖”发展,该乡每年在刘楼村举办杂技文化节,选拔和培养杂技新秀,同时,派出选手参加国家、世界杂技大赛,以学习先进的表演技术。

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16年1月,乔集乡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刘楼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刘楼村有近70%的人从事杂技旅游或与其相关的产业,100多杂技专业户,“杂技专业村”成为了乔集乡又一个响亮的传统文化艺术品牌。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了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睢县白庙乡土楼村等一大批文旅产业亮点。

除了扶植发展种养业、制造业、文旅业之外,我市各级政府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发展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等促民增收。建基地、创特色、打品牌,各项措施的齐头并进使我市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喜人局面。2020年,全市产业项目投资14.57亿元,居全省第一位,贫困户至少有2项产业扶贫增收渠道,年人均产业收入在2500元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澎湃动力。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产业铺就多彩脱贫路
2021-03-09 03:42   本报记者 丁新举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新崭的楼房,红红的春联,别致的家具,洁净的天井小院,整个农家显得富足而祥和。这里是民权县双塔镇秣坡村脱贫户刘善坤的家。

“特色产业帮我脱了贫又致了富。5年前乡里发展芦笋种植,无偿帮俺建了一个大棚,让俺一年有了上万元的收入,之后镇里招商引资又引来了中沃门业有限公司,现在我给中沃门业加工锁盒,不用出门每天就能收入200来块钱。”正在劳动的刘善坤高兴地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的人均收入,有效地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种养业 黄土地里培育出了金娃娃

“我们朱庄村村委会投资发展梨园和石榴园,不仅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给本村脱贫户提供分红和务工岗位。2020年,本村脱贫户人均收益1万多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份收入。” 近日,永城市顺和镇朱庄村党支部书记朱心言高兴地说。

朱庄村有贫困户7户13人,2018年底已经全部脱贫。如何确保脱贫户在摘掉贫困帽子之后能够持续过上幸福生活、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顺和镇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措施。2019年春 朱庄引进“秋月”“圆黄”“红香酥”“黄冠”等高效益梨树品种,在流经本村的郭太运河南岸示范栽植高效益生态梨树40亩。新的种植模式,让每亩可实现经济效益2.4万元至3.2万元。梨园建成后,需要人工除草、施肥、喷药,他们在用工时坚持脱贫户优先上岗的原则,同时还规定,梨园收益的10%给脱贫户分红。

同时,他们又买回软籽石榴树苗1500株免费发放给脱贫户。目前,该村已发展软籽石榴20余亩,为确保脱贫户的收入逐年增加提供了保障。

我市类似高效益生态梨树和软籽石榴种植有很多,这些都是特色种植业。我市还注意继续培养壮大宁陵酥梨、柘城三樱椒等大批特色优势产业。

在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同时,我市有关部门还认真带领农民发展养殖业。

在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160万亩花生、140万亩辣椒两个支柱扶贫产业;各县(市、区)发展两个以上主导扶贫产业,分别形成了西瓜、酥梨、桂柳蛋鸭、牧原生猪等12个年产值在百亿元以上的优势扶贫产业。

加工业 成为贫困户就业脱贫敲门砖

夏邑县会亭镇是闻名全国的打火机制造之乡,年产销打火机50亿只,打火机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还没到姬楼村的政欣打火机厂,就听到机器作业的声响。厂里8个车间所有设备都在满负荷运转,70多名工人在不同的生产线上有序忙碌。

会亭镇姬楼村有人口1209人,耕地1583亩,村内两家打火机生产企业已吸纳贫困就业人员56人,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姬楼村政欣打火机厂创建之初也曾举步维艰,但是近年来在镇政府的扶持下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改造。据了解,姬楼村政欣、亿丰两家打火机厂的工人上班每天三班倒,每天能生产打火机110万只,年产值超过1亿元。

曾经的贫困户白颜军由于没有技术,以前长期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打零工状态,生活相当艰难。“要想生活好,必须学成技术不瞎跑。”如今,他和妻子都在打火机厂打工,俩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

刘善坤脱贫致富的依托是双塔镇扶贫车间中沃门业有限公司。该镇共有6个扶贫车间,秣坡村扶贫车间志远塑业主要生产葡萄酒瓶木塞、起瓶器等产品,牛牧岗村扶贫车间民权县久益家沙发厂主要生产沙发、座椅、床垫等家居用品,常东村扶贫车间河南华瑞纸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中沃门业需要的纸制包装。这些扶贫车间共吸纳2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其中有脱贫群众55人。

近年来,我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全市形成了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3个千亿级和制冷、超硬材料、医药健康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文旅产业 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上到九十九,下到才会走,刘楼杂技人人有一手。”这句流传至今的民谣生动反映了虞城县乔集乡刘楼杂技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以前一场演出的费用是二三百元,现在每场演出的费用在3000元以上,订单接不完。”刘楼村村民刘慧娟一句话道出了刘楼杂技发展的曲折历程。

刘楼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当初的杂技表演只为了解决温饱,常年缺乏组织,不成规模。近年来,乔集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乔集杂技文化的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倾注了大量人力、财力。为让刘楼杂技向“高精尖”发展,该乡每年在刘楼村举办杂技文化节,选拔和培养杂技新秀,同时,派出选手参加国家、世界杂技大赛,以学习先进的表演技术。

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16年1月,乔集乡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刘楼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刘楼村有近70%的人从事杂技旅游或与其相关的产业,100多杂技专业户,“杂技专业村”成为了乔集乡又一个响亮的传统文化艺术品牌。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了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睢县白庙乡土楼村等一大批文旅产业亮点。

除了扶植发展种养业、制造业、文旅业之外,我市各级政府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发展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等促民增收。建基地、创特色、打品牌,各项措施的齐头并进使我市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喜人局面。2020年,全市产业项目投资14.57亿元,居全省第一位,贫困户至少有2项产业扶贫增收渠道,年人均产业收入在2500元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澎湃动力。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3月8日)
综合考虑客流量 公交车绕过了这段长江路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商丘会展中心项目施 ...
商丘金融中心项目施 ...
志愿服务学雷锋
新蒜上市 价格不菲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