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非遗:从家庭传承到以企带户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2-03 01:00

刘集乡“筋骨散热敷疗法”非遗加工坊的工人正忙着加工热敷药袋。

店集乡“仙脚丫”非遗加工工坊的工人正在忙着赶订单。

日前,虞城县站集镇麦仁驴肉生产加工工坊、刘集乡筋骨热敷散加工工坊、谷熟镇汤都红粘谷酒制作技艺加工工坊、店集乡仙脚丫手工坊、李老家乡庆辉景家麻花加工工坊、李老家乡贾艳梅剪纸手工坊、沙集乡罗氏传统制艾技艺手工工坊、李老家乡红薯糖传统制作手工工坊、商丘市“馨远斋”五香豆腐干传统制作加工工坊,9家虞城县第一批非遗扶贫工坊相继揭牌。为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虞城是虞舜故里、中国木兰之乡,境内现存有木兰祠、舜长子商均墓、伊尹祠、仓颉祠、任家大院、杜康造酒发祥地——伦城等历史古迹,为虞城众多非遗的传承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截至目前,虞城被各级政府成功审批公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木兰传说;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2020年在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的推荐申报中推荐申报了8个预选项目,现已评审通过6项,待公示结束,省级项目可达9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1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有135项。

“筋骨散热敷疗法”传四代

“今天,‘筋骨散热敷疗法’加工工坊正式挂牌,俺第一天上班,心里高兴得很。”刘集乡蔡老家村村民刘艳高兴地说。

据“筋骨散热敷疗法”项目传承人朱云飞介绍,此项目集制药、醋泡、加热、熨敷于一体,已有数百年历史,第一代传承人为蔡老家村民李孝光。当时民生疾苦,缺医少药,李孝光师承于老中医,饱读医学文献,依经络之循行,探穴位之深奥,创立筋骨散热敷疗法,解除患者疼痛无数。后李孝光参加抗日战争,至抗战结束,将该疗法传至独生女李世香。该疗法主要精选虎杖、红花等18味中草药,并根据比例用酒炙、醋炙、炒药等方式加工而成,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恢复机能、摆脱疼痛困扰的作用,对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疗效显著。为将这一传统疗法惠及更多民众,朱氏子孙通过整理古书,建立生产工坊和脊柱保健康复培训班,申请国家专利,成立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使筋骨散热敷疗法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完整的继承,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汤都红谷酒带贫致富

“我在酒坊里上班,上个月领了3000元工资。”谷熟镇朱阁村村民杨红星高兴地说。

“俺以前只开个小酒坊,这几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光建成了企业,还带动周边30余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在汤都红谷酒工坊,总经理杨威说。

朱阁村村民、退伍军人杨威,2013年在山西跑生意时无意中发现当地正在种植红粘谷,便萌生了返乡酿酒的想法。次年,杨威回到老家朱阁村,流转土地,建起酒坊,两年多时间,在朱阁村逐步建立起红粘谷种植、红粘谷养生酒和养生米加工与销售的小型产业链。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过关,他先后到全国各地酒厂进行学习,并向当地掌握传统酿酒工艺的老人们拜师学艺,酿造出的红粘谷酒无论从口感、味道、香气都更胜一筹。在他带领下,公司经过几年努力,扩大了生产规模,厂区占地20亩,标准化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实验室160平方米,包装车间600平方米,质检室90平方米,展厅130平方米。同时也给周边村庄的贫困人员带来了就业机会。他依托商丘市汤都红谷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了村精准扶贫合作社,引导朱阁村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同时在小米加工车间用贫困户工人35人,红粘谷生产车间用农民工27人,红粘谷种植基地用农民工120人,还常年资助1名本村贫困学生。

麦仁驴肉传千年

“他家的驴肉现在成了网红食品了,俺是专门过来品尝的。”在站集镇麦仁村的辛家正宗五香驴肉馆,来自商丘的驴友周兵说。据麦仁驴肉馆现传承人辛永振介绍,麦仁驴肉俗称麦仁滚子肉,也叫麦仁鬼子肉,已有1400年历史。相传隋炀帝杨广去扬州看琼花,途径麦仁店,地方官员把鬼子肉以贡品献于隋炀帝,杨广尝后,连声赞叹:“尝驴肉,乃神仙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行“三光”政策,人们表示对日本鬼子的憎恨,故名“鬼子肉”。《虞城县志》对辛家五香驴肉有专门的文献记载。

2010年,虞城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知,麦仁鬼子肉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之后又被列为商丘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仁辛家正宗五香驴肉还被河南电视台评为“中原特色名吃”。辛家五香驴肉呈酱紫色,肉质鲜嫩、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补气补虚、养血安神、益肾壮阳、强筋健骨之功效。

如今,麦仁驴肉餐饮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肉驴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品牌加盟于一体的餐饮企业,有7家直营店、8家加盟店和1个现代化生产车间,带动当地数十户村民脱贫。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李老家乡的庆辉景家麻花加工工坊、谷熟镇的曜灸堂加工工坊、店集乡的仙脚丫手工布鞋加工工坊、木兰剪纸加工工坊等,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虽然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已步入产业化、规模化,在传承古老技艺基础上,保持着原有工序并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从业人口,让更多家庭作坊变成了大工厂,成为了大产业。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多部门联运协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非遗相关企业、非遗工坊和非遗传承人,尽最大能力给予扶持,让非遗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虞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葛战峰介绍说。自2007年开始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虞城对全县25个乡镇618个行政村进行了详细普查,整理出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虞城篇》9册,已报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4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8人,建成市级非遗展示基地6个、市级传习所4个、市级展示馆2个,并逐渐呈现出企业发展良好势头。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虞城非遗:从家庭传承到以企带户
2021-02-03 01:00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刘集乡“筋骨散热敷疗法”非遗加工坊的工人正忙着加工热敷药袋。

店集乡“仙脚丫”非遗加工工坊的工人正在忙着赶订单。

日前,虞城县站集镇麦仁驴肉生产加工工坊、刘集乡筋骨热敷散加工工坊、谷熟镇汤都红粘谷酒制作技艺加工工坊、店集乡仙脚丫手工坊、李老家乡庆辉景家麻花加工工坊、李老家乡贾艳梅剪纸手工坊、沙集乡罗氏传统制艾技艺手工工坊、李老家乡红薯糖传统制作手工工坊、商丘市“馨远斋”五香豆腐干传统制作加工工坊,9家虞城县第一批非遗扶贫工坊相继揭牌。为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虞城是虞舜故里、中国木兰之乡,境内现存有木兰祠、舜长子商均墓、伊尹祠、仓颉祠、任家大院、杜康造酒发祥地——伦城等历史古迹,为虞城众多非遗的传承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截至目前,虞城被各级政府成功审批公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木兰传说;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2020年在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的推荐申报中推荐申报了8个预选项目,现已评审通过6项,待公示结束,省级项目可达9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1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有135项。

“筋骨散热敷疗法”传四代

“今天,‘筋骨散热敷疗法’加工工坊正式挂牌,俺第一天上班,心里高兴得很。”刘集乡蔡老家村村民刘艳高兴地说。

据“筋骨散热敷疗法”项目传承人朱云飞介绍,此项目集制药、醋泡、加热、熨敷于一体,已有数百年历史,第一代传承人为蔡老家村民李孝光。当时民生疾苦,缺医少药,李孝光师承于老中医,饱读医学文献,依经络之循行,探穴位之深奥,创立筋骨散热敷疗法,解除患者疼痛无数。后李孝光参加抗日战争,至抗战结束,将该疗法传至独生女李世香。该疗法主要精选虎杖、红花等18味中草药,并根据比例用酒炙、醋炙、炒药等方式加工而成,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恢复机能、摆脱疼痛困扰的作用,对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疗效显著。为将这一传统疗法惠及更多民众,朱氏子孙通过整理古书,建立生产工坊和脊柱保健康复培训班,申请国家专利,成立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使筋骨散热敷疗法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完整的继承,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汤都红谷酒带贫致富

“我在酒坊里上班,上个月领了3000元工资。”谷熟镇朱阁村村民杨红星高兴地说。

“俺以前只开个小酒坊,这几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光建成了企业,还带动周边30余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在汤都红谷酒工坊,总经理杨威说。

朱阁村村民、退伍军人杨威,2013年在山西跑生意时无意中发现当地正在种植红粘谷,便萌生了返乡酿酒的想法。次年,杨威回到老家朱阁村,流转土地,建起酒坊,两年多时间,在朱阁村逐步建立起红粘谷种植、红粘谷养生酒和养生米加工与销售的小型产业链。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过关,他先后到全国各地酒厂进行学习,并向当地掌握传统酿酒工艺的老人们拜师学艺,酿造出的红粘谷酒无论从口感、味道、香气都更胜一筹。在他带领下,公司经过几年努力,扩大了生产规模,厂区占地20亩,标准化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实验室160平方米,包装车间600平方米,质检室90平方米,展厅130平方米。同时也给周边村庄的贫困人员带来了就业机会。他依托商丘市汤都红谷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了村精准扶贫合作社,引导朱阁村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同时在小米加工车间用贫困户工人35人,红粘谷生产车间用农民工27人,红粘谷种植基地用农民工120人,还常年资助1名本村贫困学生。

麦仁驴肉传千年

“他家的驴肉现在成了网红食品了,俺是专门过来品尝的。”在站集镇麦仁村的辛家正宗五香驴肉馆,来自商丘的驴友周兵说。据麦仁驴肉馆现传承人辛永振介绍,麦仁驴肉俗称麦仁滚子肉,也叫麦仁鬼子肉,已有1400年历史。相传隋炀帝杨广去扬州看琼花,途径麦仁店,地方官员把鬼子肉以贡品献于隋炀帝,杨广尝后,连声赞叹:“尝驴肉,乃神仙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行“三光”政策,人们表示对日本鬼子的憎恨,故名“鬼子肉”。《虞城县志》对辛家五香驴肉有专门的文献记载。

2010年,虞城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知,麦仁鬼子肉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之后又被列为商丘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仁辛家正宗五香驴肉还被河南电视台评为“中原特色名吃”。辛家五香驴肉呈酱紫色,肉质鲜嫩、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补气补虚、养血安神、益肾壮阳、强筋健骨之功效。

如今,麦仁驴肉餐饮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肉驴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品牌加盟于一体的餐饮企业,有7家直营店、8家加盟店和1个现代化生产车间,带动当地数十户村民脱贫。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李老家乡的庆辉景家麻花加工工坊、谷熟镇的曜灸堂加工工坊、店集乡的仙脚丫手工布鞋加工工坊、木兰剪纸加工工坊等,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虽然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已步入产业化、规模化,在传承古老技艺基础上,保持着原有工序并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从业人口,让更多家庭作坊变成了大工厂,成为了大产业。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多部门联运协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非遗相关企业、非遗工坊和非遗传承人,尽最大能力给予扶持,让非遗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虞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葛战峰介绍说。自2007年开始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虞城对全县25个乡镇618个行政村进行了详细普查,整理出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虞城篇》9册,已报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4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8人,建成市级非遗展示基地6个、市级传习所4个、市级展示馆2个,并逐渐呈现出企业发展良好势头。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2月2日)
【人民网网民留言督办】小厂房存在环保隐患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气温回升 暖意融融
我们的节日春节
义写春联送祝福
红红火火迎新年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