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资源”苏醒记

本报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1-20 01:27

冬闲人不闲。早上6时多,天刚蒙蒙亮,70多岁的睢阳区临河店乡杨楼村村民杨士全就骑着车出了门。路上,三三两两早起的村民也都急匆匆地往前走。“开始上工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

杨楼村西侧正在翻修的安置房工地就是大伙的上工点。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已经有三五个人比杨士全他们还早到的。有的人正骑在架子上往墙上抹最后一遍灰,有的人在院子里打扫卫生。“马上收尾了!”杨士全左瞅瞅、右看看,掰着手指头掐掐,对正在干活的人说,“年前人能住进来吗?”“绝对没问题。”正在抹灰的工人随口回答。

正在翻修的是6排24户废弃的排房。前些年,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里按照规划推行排房化,但由于农民居住习惯难以改变,这些原本计划用于安置的房屋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后来,房屋逐渐出现了墙体剥落、屋瓦松动、漏雨进风等问题。

这些破旧不堪的村集体用房以及因“一户多宅”等造成的农村闲置住房就是“沉睡资源”。“修旧如新,建新拆旧,然后再整合进来多种便民实用公共服务资源,多措并举,唤醒‘沉睡资源’,就能够起到一子落全盘活的作用。”临河店乡党委书记孟飞介绍说。

如何活?关键在用。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唤醒的,还会再睡过去。有权威人士如是说。那么,如何用?临河店乡践行的是睢阳区倡导的集中养老模式。

由于农村多是“候鸟式”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80%以上是一年一回家或中秋、春节两次回家,老年人独居或老两口独立生活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集中养老势在必行。增加“沉睡资源”的活力,前提就是必须提高其对有意集中养老的老年人的吸引力。

基于此种考虑,杨楼村这24户安置房全部改造成了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格局的养老用房,房子前面建好了卫生室,旁边修好了运动器材齐备的文化娱乐活动场地,门口安了路灯、搞了绿化。杨士全高兴地说:“我要第一时间搬进来,到时候,大家门挨门,有个啥事好互相照应,再者说,这里看病方便,还能集中锻炼,热热闹闹再也不寂寞了。”老年人赶集赶会喜欢交流思想,杨士全说,周边村和他有相同想法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距杨楼村仅有1公里左右的连庄行政村杨新庄村,如今集中养老房建设也正在以日日新的速度推进。42户养老房紧邻公路,周边有学校、超市和卫生室,而且不远处就是集市,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很受欢迎。虽然有很多老年人都想来住,但也不是谁都能来住的,前提条件有一个,就是必须符合“一户一宅”“硬杠杠”。

杨新庄村规划建设的养老房正好占压住村民杨佩奇的两处宅基地,他主动捐给了村委会。他说:“集中养老比啥都强。”由于孩子们都在外地,70多岁的杨世才独居两层楼。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孤独得像星星一样”的杨世才毫不犹豫地扒掉楼房,腾地复耕。由于很多村民在外干生意,目前杨新庄村“空心化”非常严重,村里集中养老房全面投入使用后,可以将现有村盘面积缩小一半。

腾出来的土地干什么?“主要还是用于发展高效农业。成大片的搞兼作套种,面积小的搞蔬菜大棚。”连庄村党支部书记连玉乾早有了打算。

如何盘活闲置农房、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大民生课题。临河店乡依托集中养老房建设,唤醒“沉睡资源”,同时通过推进“一户多宅”清理政策的落地生根,扩大了耕地面积,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在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沉睡资源”苏醒记
2020-11-20 01:27   本报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冬闲人不闲。早上6时多,天刚蒙蒙亮,70多岁的睢阳区临河店乡杨楼村村民杨士全就骑着车出了门。路上,三三两两早起的村民也都急匆匆地往前走。“开始上工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

杨楼村西侧正在翻修的安置房工地就是大伙的上工点。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已经有三五个人比杨士全他们还早到的。有的人正骑在架子上往墙上抹最后一遍灰,有的人在院子里打扫卫生。“马上收尾了!”杨士全左瞅瞅、右看看,掰着手指头掐掐,对正在干活的人说,“年前人能住进来吗?”“绝对没问题。”正在抹灰的工人随口回答。

正在翻修的是6排24户废弃的排房。前些年,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里按照规划推行排房化,但由于农民居住习惯难以改变,这些原本计划用于安置的房屋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后来,房屋逐渐出现了墙体剥落、屋瓦松动、漏雨进风等问题。

这些破旧不堪的村集体用房以及因“一户多宅”等造成的农村闲置住房就是“沉睡资源”。“修旧如新,建新拆旧,然后再整合进来多种便民实用公共服务资源,多措并举,唤醒‘沉睡资源’,就能够起到一子落全盘活的作用。”临河店乡党委书记孟飞介绍说。

如何活?关键在用。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唤醒的,还会再睡过去。有权威人士如是说。那么,如何用?临河店乡践行的是睢阳区倡导的集中养老模式。

由于农村多是“候鸟式”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80%以上是一年一回家或中秋、春节两次回家,老年人独居或老两口独立生活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集中养老势在必行。增加“沉睡资源”的活力,前提就是必须提高其对有意集中养老的老年人的吸引力。

基于此种考虑,杨楼村这24户安置房全部改造成了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格局的养老用房,房子前面建好了卫生室,旁边修好了运动器材齐备的文化娱乐活动场地,门口安了路灯、搞了绿化。杨士全高兴地说:“我要第一时间搬进来,到时候,大家门挨门,有个啥事好互相照应,再者说,这里看病方便,还能集中锻炼,热热闹闹再也不寂寞了。”老年人赶集赶会喜欢交流思想,杨士全说,周边村和他有相同想法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距杨楼村仅有1公里左右的连庄行政村杨新庄村,如今集中养老房建设也正在以日日新的速度推进。42户养老房紧邻公路,周边有学校、超市和卫生室,而且不远处就是集市,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很受欢迎。虽然有很多老年人都想来住,但也不是谁都能来住的,前提条件有一个,就是必须符合“一户一宅”“硬杠杠”。

杨新庄村规划建设的养老房正好占压住村民杨佩奇的两处宅基地,他主动捐给了村委会。他说:“集中养老比啥都强。”由于孩子们都在外地,70多岁的杨世才独居两层楼。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孤独得像星星一样”的杨世才毫不犹豫地扒掉楼房,腾地复耕。由于很多村民在外干生意,目前杨新庄村“空心化”非常严重,村里集中养老房全面投入使用后,可以将现有村盘面积缩小一半。

腾出来的土地干什么?“主要还是用于发展高效农业。成大片的搞兼作套种,面积小的搞蔬菜大棚。”连庄村党支部书记连玉乾早有了打算。

如何盘活闲置农房、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大民生课题。临河店乡依托集中养老房建设,唤醒“沉睡资源”,同时通过推进“一户多宅”清理政策的落地生根,扩大了耕地面积,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在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家长与网易达成70%退款协议
两个路口的红绿灯都复明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冬雨送寒
乡镇文艺骨干 集中“...
柘城垃圾焚烧发电项 ...
工作人员在仓库内打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