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区:精细精确精微扶贫“扶”出百姓好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邵群峰 通讯员 沈志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1-11 01:31

  

睢阳区农业部门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每天天刚蒙蒙亮,睢阳区冯桥镇安楼村64岁的脱贫户王保安都会收拾妥当赶赴自己的保洁岗位,3年来风雨无阻。“我无儿无女,也没啥经济来源。给我这个公益性岗位,帮我稳定脱贫,全都是托了党和政府的福!”提及现在的幸福生活,王保安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公益性岗位扶贫只是睢阳区多举措精准扶贫的措施之一。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睢阳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到脱贫一线;创新精神扶贫模式,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持续健全产业扶贫体系,注重菜单化培训机制,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聚焦深度贫困,做实“一户一策”,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举全区之力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迈进。

建强指挥部 配好攻坚队

11月6日,蓝天下的勒马乡焦庄村分外美丽,村道、河塘边近年来栽植的花草相映成趣。夜晚时分,焦庄村文化广场逐渐热闹起来,吃过晚饭的村民陆续赶来,散步、拉呱、跳广场舞,幸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对于睢阳区委宣传部驻焦庄村工作队队长屈小丽来说,焦庄村是她的第二个家。当时她放下9个月大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脱贫攻坚中,见证了这个小村从泥泞不堪到焕然一新。3年多来,她通过各种方式帮扶、鼓励贫困户,成为贫困户脱贫路上的贴心人。如今,无论是地里干农活的村民还是村口拉家常的老人,她都能说出名字,说出家里的情况。

几年来,睢阳区坚持高位推动,区级领导结合“三·五”基层工作日活动,坚持深入基层一线,为全区做好脱贫工作树榜样、做表率。不断深化“五级联动”工作体系,并实行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分包贫困村,区直单位驻村帮扶,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同时,坚持选派优秀干部到脱贫一线,共派驻驻村干部338人,2020年新派驻10人,确保帮扶不漏一户、户户见干部。

截至目前,该区已脱贫6917户17472人,余209户496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9%,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均为零,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实现100%。

完善产业链 拓宽小康路

裁剪、锁边、上拉链,张觉礼正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忙碌着。他曾是毛堌堆镇司集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赶上村里有盖房的,他就去打零工贴补家用,是村里的扶贫车间让他有了新营生。“这活不累,收入也有保证,往后的生活有盼头了。”张觉礼笑着告诉记者。

“留住妈,拴住娃,扶贫车间挣钱花。”旁边的李翠玲接过话茬,“在这打工,我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照顾孩子、孝顺老人、干农活啥都不耽误,这可比在外地挣六七千元还实惠哩!”扶贫车间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其租金作为司集村的集体收入。

据了解,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睢阳区精心打造了10个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发展各具特色的集体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并将年收益的10%用于村公益事业、村级活动经费、贫困户分红。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睢阳区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新模式,推广“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党组织引领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同时,推行“企业+订单农业+保险”“贫困户+订单农业+保险”的保险模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保障。对贫困户种植经济作物、务工就业、发展养殖、发展私营经济和土地流转的,由乡、村进行统计核实,根据种植面积、养殖规模、务工收入和加工产值等分别进行高标准奖补。

扶贫先扶志 激发内动力

“以前家里穷,每年最怕的就是逢年过节走亲戚,连件像样的礼品都买不起。那时候真是穷怕了,对脱贫也没啥信心。”想起以前的穷日子,勒马乡脱贫户田秀娥还心有余悸,“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给了我希望,很多人帮扶我,让我鼓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一步步走出了贫困。”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睢阳区既重视物质扶贫,又重视精神扶贫,大力创新扶贫模式。从转变贫困户思想认识、提高种养水平入手,实施智、志、技帮扶三结合。

一方面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组织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产业脱贫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630人,其中贫困户120户253人,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另一方面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按产业类别组建了10余个专业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一户一策”农业产业科技帮扶措施。同时,充分发挥“田教授”“土专家”作用,利用自身技术专长和特色种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搞好“传帮带”。

“脱贫路上不少一人,小康路上不落一户。”睢阳区委书记栗朝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睢阳区:精细精确精微扶贫“扶”出百姓好生活
2020-11-11 01:31   文/图 本报记者 邵群峰 通讯员 沈志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睢阳区农业部门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每天天刚蒙蒙亮,睢阳区冯桥镇安楼村64岁的脱贫户王保安都会收拾妥当赶赴自己的保洁岗位,3年来风雨无阻。“我无儿无女,也没啥经济来源。给我这个公益性岗位,帮我稳定脱贫,全都是托了党和政府的福!”提及现在的幸福生活,王保安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公益性岗位扶贫只是睢阳区多举措精准扶贫的措施之一。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睢阳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到脱贫一线;创新精神扶贫模式,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持续健全产业扶贫体系,注重菜单化培训机制,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聚焦深度贫困,做实“一户一策”,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举全区之力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迈进。

建强指挥部 配好攻坚队

11月6日,蓝天下的勒马乡焦庄村分外美丽,村道、河塘边近年来栽植的花草相映成趣。夜晚时分,焦庄村文化广场逐渐热闹起来,吃过晚饭的村民陆续赶来,散步、拉呱、跳广场舞,幸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对于睢阳区委宣传部驻焦庄村工作队队长屈小丽来说,焦庄村是她的第二个家。当时她放下9个月大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脱贫攻坚中,见证了这个小村从泥泞不堪到焕然一新。3年多来,她通过各种方式帮扶、鼓励贫困户,成为贫困户脱贫路上的贴心人。如今,无论是地里干农活的村民还是村口拉家常的老人,她都能说出名字,说出家里的情况。

几年来,睢阳区坚持高位推动,区级领导结合“三·五”基层工作日活动,坚持深入基层一线,为全区做好脱贫工作树榜样、做表率。不断深化“五级联动”工作体系,并实行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分包贫困村,区直单位驻村帮扶,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同时,坚持选派优秀干部到脱贫一线,共派驻驻村干部338人,2020年新派驻10人,确保帮扶不漏一户、户户见干部。

截至目前,该区已脱贫6917户17472人,余209户496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9%,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均为零,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实现100%。

完善产业链 拓宽小康路

裁剪、锁边、上拉链,张觉礼正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忙碌着。他曾是毛堌堆镇司集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赶上村里有盖房的,他就去打零工贴补家用,是村里的扶贫车间让他有了新营生。“这活不累,收入也有保证,往后的生活有盼头了。”张觉礼笑着告诉记者。

“留住妈,拴住娃,扶贫车间挣钱花。”旁边的李翠玲接过话茬,“在这打工,我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照顾孩子、孝顺老人、干农活啥都不耽误,这可比在外地挣六七千元还实惠哩!”扶贫车间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其租金作为司集村的集体收入。

据了解,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睢阳区精心打造了10个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发展各具特色的集体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并将年收益的10%用于村公益事业、村级活动经费、贫困户分红。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睢阳区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新模式,推广“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党组织引领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同时,推行“企业+订单农业+保险”“贫困户+订单农业+保险”的保险模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保障。对贫困户种植经济作物、务工就业、发展养殖、发展私营经济和土地流转的,由乡、村进行统计核实,根据种植面积、养殖规模、务工收入和加工产值等分别进行高标准奖补。

扶贫先扶志 激发内动力

“以前家里穷,每年最怕的就是逢年过节走亲戚,连件像样的礼品都买不起。那时候真是穷怕了,对脱贫也没啥信心。”想起以前的穷日子,勒马乡脱贫户田秀娥还心有余悸,“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给了我希望,很多人帮扶我,让我鼓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一步步走出了贫困。”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睢阳区既重视物质扶贫,又重视精神扶贫,大力创新扶贫模式。从转变贫困户思想认识、提高种养水平入手,实施智、志、技帮扶三结合。

一方面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组织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产业脱贫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630人,其中贫困户120户253人,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另一方面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按产业类别组建了10余个专业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一户一策”农业产业科技帮扶措施。同时,充分发挥“田教授”“土专家”作用,利用自身技术专长和特色种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搞好“传帮带”。

“脱贫路上不少一人,小康路上不落一户。”睢阳区委书记栗朝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这条路不具备开通公交车的条件
工贸路两侧的人行道何时能修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精细绿化养护 提升城...
商丘籍武警战士黄志 ...
宣传劳模 学习劳模
画中行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