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产业让群众在小康路上不返贫

口述/杨永峰 整理/本报记者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1-06 07:44

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生产贡麻花。耿珍珍 摄

杨永峰(左)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闫鹏亮 摄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0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我有幸获得了“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回顾三年来在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任第一书记的奋斗历程,有艰难的拼搏,更有收获的喜悦。

2017年11月,我从河南省司法厅社会文化立法处来麻花庄村任第一书记。那时候,这个村还不叫麻花庄村,叫五里河村,是黄河故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当时村里只有3个干部,73岁的老支书和两个五六十岁的老同志,其中还有一个不是党员。村集体没有1分钱,光水电费就欠了3000多元,电工天天“威胁”要停电。全村76户贫困户,多数是老弱病残,有些根本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那段时间,我非常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因为急着要缴水电费,我就和老支书商量咋给村里挣点钱。我们村是个回族村,村民有祖传手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炸麻花,而且有历史记载说清朝乾隆皇帝吃过我们村的麻花,还封它为贡品。我们找到党员张瑞伟,跟他商量把他做的麻花赊给村里,卖了钱再把本钱还他,村里赚点利润,先把“窟窿”补上。

驻村一个多月后,我和老支书踏上了推销麻花的扶贫路,一家一家登门拜访,游说人家买我们的麻花。

刚开始,我们没经验,折腾了半个多月,不仅没卖掉,还浪费了不少。老支书有点灰心,说:“杨书记,咱俩都不是做生意的料,不行咱不干了吧!”我心里很难过,老支书七八十岁的人了,还跟着我四处求人。

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找亲戚朋友帮忙。

记得那次去漯河技师学院推销麻花,上高速后天空开始飘雪花,过了开封雪越下越大,3个小时路程走了7个多小时。我向漯河技师学院院长汇报了村里的困难,说了推销麻花的想法。漯河技师学院党员们纷纷为贫困群众捐款,又买了500箱麻花。

就这样,2018年春节前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和老支书推销了近2万箱麻花,给村里挣了18万元。用这些钱,我们还清了水电费,照顾了困难群众,办了十几件实事好事。

“麻花扶贫”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推销麻花的过程让很多人看到了扶贫干部的初心和艰难,感受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在攻坚克难中践行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尝到了卖麻花赚钱的甜头,第二年我们开始谋划发展麻花产业。

我跟老支书商量:“老书记,咱庄要想有大发展,还得找年轻人干。你们几个年纪大啦,退二线吧?”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我们动员在南方做生意的年轻党员张永涛回村里当了支书,又把两个年轻的麻花厂厂长吸收进了村委会。

新班子干劲很足。村支书张永涛对我说:“杨书记,既然咱要发展麻花产业,干脆把村名直接改成麻花庄村,让别人一听就知道咱村是干啥的。”2019年3月4日,经县政府批准,五里河村更名为麻花庄村。

2019年6月4日,我们注册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把分散的麻花厂、小作坊整合到一起,逐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旗帜鲜明地发展村集体经济。

为了提升我村麻花产业整体形象,2019年,我们协调资金150万元建成了麻花庄村贡麻花文化馆,并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年初,我们又争取资金600多万元,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旅游乡村。9月份,麻花庄村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两年多来,河南电视台“香香美食”等栏目8次到我们村里采访,《河南日报》5次报道我们村,《商丘日报》14次报道我们村,我们村的事迹17次上了《学习强国》。今年7月29日,新华社以《麻花香飘麻花庄》为题,报道了我们村的发展变化。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在黄金时段报道了麻花庄村。中国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今日头条等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我们村。

麻花庄村名气大了,麻花销路越来越好。2019年,全村麻花总产值将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从业工人300多人。与2018年相比,产值翻了一番,利润翻了两番。

这两年,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电商销售团队,建成了自己的直播间,培养了自己的网红——“麻花兄弟”。今年9月5日,我们请全国知名网红薇娅直播带货,6分钟卖出了3万多箱麻花。

前段时间,我们把中非文化交流形象大使、肯尼亚的茹丝博士请到村里,谈好了到非洲合作建麻花厂事宜,麻花庄村的麻花产业即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去年,我们用卖麻花的钱筹建了老年活动中心。84岁的李振中主动提出要当老年活动中心主任,无偿为群众服务。李振中以前是村里的特困户,这几年村里帮他解决了实际困难,老人很感动。他把全村128名70岁以上老年人编成一个“老兵连”,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统一穿着村里免费发的服装,前面印有“永远跟党走”,后面印有“我爱麻花庄”。大家一起唱歌、下棋、聊天,中午免费吃饭。老人们都说,没想到现在日子能过恁好!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目前,麻花庄村“两委”已经发展到9人,都是村里年纪轻、头脑活、有文化的致富带头人。大家鼓足了干劲,咬定了目标,争取再奋斗三到五年,麻花年产值达到5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麻花产业让群众在小康路上不返贫
2020-11-06 07:44   口述/杨永峰 整理/本报记者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生产贡麻花。耿珍珍 摄

杨永峰(左)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闫鹏亮 摄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0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我有幸获得了“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回顾三年来在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任第一书记的奋斗历程,有艰难的拼搏,更有收获的喜悦。

2017年11月,我从河南省司法厅社会文化立法处来麻花庄村任第一书记。那时候,这个村还不叫麻花庄村,叫五里河村,是黄河故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当时村里只有3个干部,73岁的老支书和两个五六十岁的老同志,其中还有一个不是党员。村集体没有1分钱,光水电费就欠了3000多元,电工天天“威胁”要停电。全村76户贫困户,多数是老弱病残,有些根本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那段时间,我非常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因为急着要缴水电费,我就和老支书商量咋给村里挣点钱。我们村是个回族村,村民有祖传手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炸麻花,而且有历史记载说清朝乾隆皇帝吃过我们村的麻花,还封它为贡品。我们找到党员张瑞伟,跟他商量把他做的麻花赊给村里,卖了钱再把本钱还他,村里赚点利润,先把“窟窿”补上。

驻村一个多月后,我和老支书踏上了推销麻花的扶贫路,一家一家登门拜访,游说人家买我们的麻花。

刚开始,我们没经验,折腾了半个多月,不仅没卖掉,还浪费了不少。老支书有点灰心,说:“杨书记,咱俩都不是做生意的料,不行咱不干了吧!”我心里很难过,老支书七八十岁的人了,还跟着我四处求人。

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找亲戚朋友帮忙。

记得那次去漯河技师学院推销麻花,上高速后天空开始飘雪花,过了开封雪越下越大,3个小时路程走了7个多小时。我向漯河技师学院院长汇报了村里的困难,说了推销麻花的想法。漯河技师学院党员们纷纷为贫困群众捐款,又买了500箱麻花。

就这样,2018年春节前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和老支书推销了近2万箱麻花,给村里挣了18万元。用这些钱,我们还清了水电费,照顾了困难群众,办了十几件实事好事。

“麻花扶贫”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推销麻花的过程让很多人看到了扶贫干部的初心和艰难,感受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在攻坚克难中践行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尝到了卖麻花赚钱的甜头,第二年我们开始谋划发展麻花产业。

我跟老支书商量:“老书记,咱庄要想有大发展,还得找年轻人干。你们几个年纪大啦,退二线吧?”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我们动员在南方做生意的年轻党员张永涛回村里当了支书,又把两个年轻的麻花厂厂长吸收进了村委会。

新班子干劲很足。村支书张永涛对我说:“杨书记,既然咱要发展麻花产业,干脆把村名直接改成麻花庄村,让别人一听就知道咱村是干啥的。”2019年3月4日,经县政府批准,五里河村更名为麻花庄村。

2019年6月4日,我们注册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把分散的麻花厂、小作坊整合到一起,逐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旗帜鲜明地发展村集体经济。

为了提升我村麻花产业整体形象,2019年,我们协调资金150万元建成了麻花庄村贡麻花文化馆,并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年初,我们又争取资金600多万元,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旅游乡村。9月份,麻花庄村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两年多来,河南电视台“香香美食”等栏目8次到我们村里采访,《河南日报》5次报道我们村,《商丘日报》14次报道我们村,我们村的事迹17次上了《学习强国》。今年7月29日,新华社以《麻花香飘麻花庄》为题,报道了我们村的发展变化。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在黄金时段报道了麻花庄村。中国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今日头条等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我们村。

麻花庄村名气大了,麻花销路越来越好。2019年,全村麻花总产值将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从业工人300多人。与2018年相比,产值翻了一番,利润翻了两番。

这两年,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电商销售团队,建成了自己的直播间,培养了自己的网红——“麻花兄弟”。今年9月5日,我们请全国知名网红薇娅直播带货,6分钟卖出了3万多箱麻花。

前段时间,我们把中非文化交流形象大使、肯尼亚的茹丝博士请到村里,谈好了到非洲合作建麻花厂事宜,麻花庄村的麻花产业即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去年,我们用卖麻花的钱筹建了老年活动中心。84岁的李振中主动提出要当老年活动中心主任,无偿为群众服务。李振中以前是村里的特困户,这几年村里帮他解决了实际困难,老人很感动。他把全村128名70岁以上老年人编成一个“老兵连”,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统一穿着村里免费发的服装,前面印有“永远跟党走”,后面印有“我爱麻花庄”。大家一起唱歌、下棋、聊天,中午免费吃饭。老人们都说,没想到现在日子能过恁好!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目前,麻花庄村“两委”已经发展到9人,都是村里年纪轻、头脑活、有文化的致富带头人。大家鼓足了干劲,咬定了目标,争取再奋斗三到五年,麻花年产值达到5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这条路不具备开通公交车的条件
工贸路两侧的人行道何时能修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建设中的七里桥蓄水 ...
工人在生产线上整理皮革
工人正在宁陵智慧产 ...
泛舟赏秋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