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脱贫攻坚的“柘城经验”

文/图 本报记者 蒋友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0-29 07:20

在脱贫攻坚中,一大批扶贫车间、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图为柘城县马集乡闫庙村村民在村头的瓶盖包装车间上班。

近年来,柘城县先后获得“全国蔬菜产业扶贫突出贡献奖”“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等多项荣誉。河南省“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河南省兜底保障脱贫现场会、商丘市创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工作推进会先后在该县召开。

总结起来,脱贫攻坚的“柘城经验”分为四个方面。

辣椒出名了,产业链上的群众富了

近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确定的受保护的第二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公布,柘城辣椒名列其中。这为柘城辣椒有关产品在进入美洲、亚洲市场后,继续挺进欧盟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柘城县种植辣椒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以上,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年产干椒12万吨、交易量7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有20万人融入辣椒产业链,带动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5万人走向致富路,辣椒产业已经成为柘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支撑产业。

柘城辣椒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干椒交易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农业农村部把柘城辣椒大市场作为农产品价格监测网点。柘城人把柘城辣椒相关产品不但销往全国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漂洋过海远销到美洲、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遍布国内外的柘城辣椒经营人员有2万多人,其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500多人,带动全县106个村成为种椒专业村。牛城乡陈天坪村贫困户陈辉现在每年经营辣椒6000多吨,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柘城县辣椒产业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500多人,分布在辣椒产业的各个环节,仅加工企业、贸易企业对贫困户的用工量就有2200多人。

职业培训多了,群众的就业稳了

很多农民,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务工单位,没有稳定收入。针对这一情况,柘城县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职业培训。很多农民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工作,实现了务工脱贫致富。

2019年6月,柘城县与中国家政知名品牌北京管家帮合作,成立了柘城县椒乡女商学院。该学院常年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和岗位就业服务,学院根据学员性别、年龄、学历的不同,开设有月嫂、养老护理等20多项个性化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课程。

邵园乡李伯侯村56岁的李春雷曾经是一名贫困户,原先在工地上出苦力挣钱,后来因为年龄偏大,工地不要,生活陷入困境。2019年11月,在政府的引导下,她到柘城县椒乡女商学院学习养老护理。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安排到柘城恒康养老公寓工作,月工资3000元。

截至目前,柘城县椒乡女商学院已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线上、线下培训14950人次。实现高质量就业13754人,就业率达92%,他们主要分布河南省内、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就业,人均月收入5000元。

目前,商学院、技能培训、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职业培训,已经培训贫困人口2672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5.3%。

农村合作社多了,农民在家门口有班上了

在农村,柘城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很多农村实现了产业有发展、农民有班上、农村更美丽。

柘城蛋鸭规模化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集饲料、养殖、蛋品销售及深加工、屠宰、老鸭淘汰及深加工、鸭粪便加工处理,以及禽疫苗、禽药等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态势。

围绕推进蛋鸭产业带贫,柘城大力推行“能人+托管代养”模式,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实行“五统一分”养殖模式,确保养殖户的利益。目前全县年蛋鸭存栏300多万只,带动17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肉牛发展方面,该县采取“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的模式,全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全县现有肉牛养殖场25个、存栏8万多头,带动3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如柘城县惠济乡莲旺生态肉牛养殖和起台柘牛一牧繁养,通过育肥繁养、屠宰加工、市场营销、弃物利用、秸秆青储等环节,可带动近15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莲旺牧业占地220亩,是一家以肉牛养殖繁育、科研推广、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生态肉牛繁育基地。该公司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公司+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公司+金融+贫困户”“公司+贫困户代养”等模式,成功带动周边118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养殖基地主要饲料来源为玉米、小麦秸秆,年饲喂秸秆可达75000吨,不但解决了焚烧秸秆对大气污染的问题,还增加了收入,仅此就为周边农民增加收入260多万元。

岗王镇韦堤口村跃国绿色生态农业带贫基地是一家集种植、养殖、鲜果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园区常年吸纳就业300余人,其中贫困人员220余人,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目前,柘城通过蛋鸭养殖、肉牛养殖、园区带动、车间务工等带动贫困人口24313人脱贫,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3.01%。

敬老院建得多了,老弱者的保障有了

为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柘城研究制定了《柘城县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兜底保障路线图、时间表,确保脱贫攻坚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柘城县中心敬老院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先后获评“全国养老模范单位”“全国三星级敬老院”“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号”,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服务行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目前,该院入住自理级特困人员240人,失能半失能(含失智)特困人员120人,利用剩余床位面向社会托养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留守老人41人。同时,该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院内设置了综合性门诊部和6个科室,组建了医护队伍,为每位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并与县城4家综合医院联网诊疗,解决了入住老人看病救治难问题。

像柘城县中心敬老院这样的敬老院,全县共有17家。为彻底实现“扶贫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柘城县依托国家特困老人供养政策,以全县17家敬老院为支撑,总结探索出适合全县特困老人心理特点、生活需要的敬老院集中供养、贫困家庭残疾人托养、农村幸福院居村联养、政府购买服务助养“四养”一体化模式。在全县形成了集中供养、社会代养、特困托养、医养结合的敬老爱老新局面。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看脱贫攻坚的“柘城经验”
2020-10-29 07:20   文/图 本报记者 蒋友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脱贫攻坚中,一大批扶贫车间、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图为柘城县马集乡闫庙村村民在村头的瓶盖包装车间上班。

近年来,柘城县先后获得“全国蔬菜产业扶贫突出贡献奖”“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等多项荣誉。河南省“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河南省兜底保障脱贫现场会、商丘市创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工作推进会先后在该县召开。

总结起来,脱贫攻坚的“柘城经验”分为四个方面。

辣椒出名了,产业链上的群众富了

近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确定的受保护的第二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公布,柘城辣椒名列其中。这为柘城辣椒有关产品在进入美洲、亚洲市场后,继续挺进欧盟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柘城县种植辣椒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以上,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年产干椒12万吨、交易量7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有20万人融入辣椒产业链,带动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5万人走向致富路,辣椒产业已经成为柘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支撑产业。

柘城辣椒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干椒交易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农业农村部把柘城辣椒大市场作为农产品价格监测网点。柘城人把柘城辣椒相关产品不但销往全国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漂洋过海远销到美洲、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遍布国内外的柘城辣椒经营人员有2万多人,其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500多人,带动全县106个村成为种椒专业村。牛城乡陈天坪村贫困户陈辉现在每年经营辣椒6000多吨,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柘城县辣椒产业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500多人,分布在辣椒产业的各个环节,仅加工企业、贸易企业对贫困户的用工量就有2200多人。

职业培训多了,群众的就业稳了

很多农民,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务工单位,没有稳定收入。针对这一情况,柘城县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职业培训。很多农民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工作,实现了务工脱贫致富。

2019年6月,柘城县与中国家政知名品牌北京管家帮合作,成立了柘城县椒乡女商学院。该学院常年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和岗位就业服务,学院根据学员性别、年龄、学历的不同,开设有月嫂、养老护理等20多项个性化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课程。

邵园乡李伯侯村56岁的李春雷曾经是一名贫困户,原先在工地上出苦力挣钱,后来因为年龄偏大,工地不要,生活陷入困境。2019年11月,在政府的引导下,她到柘城县椒乡女商学院学习养老护理。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安排到柘城恒康养老公寓工作,月工资3000元。

截至目前,柘城县椒乡女商学院已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线上、线下培训14950人次。实现高质量就业13754人,就业率达92%,他们主要分布河南省内、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就业,人均月收入5000元。

目前,商学院、技能培训、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职业培训,已经培训贫困人口2672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5.3%。

农村合作社多了,农民在家门口有班上了

在农村,柘城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很多农村实现了产业有发展、农民有班上、农村更美丽。

柘城蛋鸭规模化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集饲料、养殖、蛋品销售及深加工、屠宰、老鸭淘汰及深加工、鸭粪便加工处理,以及禽疫苗、禽药等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态势。

围绕推进蛋鸭产业带贫,柘城大力推行“能人+托管代养”模式,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实行“五统一分”养殖模式,确保养殖户的利益。目前全县年蛋鸭存栏300多万只,带动17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肉牛发展方面,该县采取“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的模式,全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全县现有肉牛养殖场25个、存栏8万多头,带动3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如柘城县惠济乡莲旺生态肉牛养殖和起台柘牛一牧繁养,通过育肥繁养、屠宰加工、市场营销、弃物利用、秸秆青储等环节,可带动近15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莲旺牧业占地220亩,是一家以肉牛养殖繁育、科研推广、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生态肉牛繁育基地。该公司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公司+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公司+金融+贫困户”“公司+贫困户代养”等模式,成功带动周边118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养殖基地主要饲料来源为玉米、小麦秸秆,年饲喂秸秆可达75000吨,不但解决了焚烧秸秆对大气污染的问题,还增加了收入,仅此就为周边农民增加收入260多万元。

岗王镇韦堤口村跃国绿色生态农业带贫基地是一家集种植、养殖、鲜果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园区常年吸纳就业300余人,其中贫困人员220余人,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目前,柘城通过蛋鸭养殖、肉牛养殖、园区带动、车间务工等带动贫困人口24313人脱贫,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3.01%。

敬老院建得多了,老弱者的保障有了

为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柘城研究制定了《柘城县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兜底保障路线图、时间表,确保脱贫攻坚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柘城县中心敬老院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先后获评“全国养老模范单位”“全国三星级敬老院”“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号”,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服务行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目前,该院入住自理级特困人员240人,失能半失能(含失智)特困人员120人,利用剩余床位面向社会托养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留守老人41人。同时,该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院内设置了综合性门诊部和6个科室,组建了医护队伍,为每位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并与县城4家综合医院联网诊疗,解决了入住老人看病救治难问题。

像柘城县中心敬老院这样的敬老院,全县共有17家。为彻底实现“扶贫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柘城县依托国家特困老人供养政策,以全县17家敬老院为支撑,总结探索出适合全县特困老人心理特点、生活需要的敬老院集中供养、贫困家庭残疾人托养、农村幸福院居村联养、政府购买服务助养“四养”一体化模式。在全县形成了集中供养、社会代养、特困托养、医养结合的敬老爱老新局面。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参战老兵心中的疑惑消除了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睢县:聚焦绿色发展 ...
汉梁花海秋意浓
重阳节里饺子香
视觉新闻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