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村:木兰故里旧貌换新颜

本报记者 李艾凌 司鹤欣 李 岩 刘建谠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8-19 03:31

▲空中看周庄。  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幸福周庄。  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虞城县木兰镇十字街口,美丽的花木兰戎装雕像威武飒爽。向北再向西约500米就到了木兰祠,木兰祠就坐落在周庄村。

笔直宽阔的“将军路”直通木兰祠。祠内,元、清两座石碑作为重点保护文物讲述着北魏时期“魏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这就是后来文艺作品中“花木兰”的原型。每逢农历四月初八,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都会自发赶到木兰祠上香,传诵这位传奇女英雄的事迹,祈求佑护。

“木兰故事”常讲常新。如今,这片朴实敦厚的土地上,正在唱响一出以木兰忠孝文化为依托,打造多元旅游产业的大戏。发展旅游业,周庄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该村位于木兰镇正北,距镇政府仅1公里,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连霍、济广高速直达。

在县镇两级政府的精心谋划下,周庄村作为虞城县全域旅游南部重要节点,近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经是旧貌换新颜。8月16日,木兰镇党委书记刘景存介绍道:“新规划的木兰祠旅游景区,西至谷营大道、东至虞营路、南至203省道,规划占地1350亩。特别是近两年,我们以镇区改造为中心,进一步改造了镇区至木兰祠道路周边环境,重点围绕周庄村西部打造武河景观带,致力于把周庄村打造成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并举的3A级旅游景区村落。”

茅檐低小,草棚素朴,菜园茵茵。一处名为“木兰书院”的小院,吸引了不少游客。在周庄村,像这样投资不多、“小而精”的复古建筑还有很多,木兰文化的底蕴正在被一一发掘、展现。近两年来,该村利用部分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和废闲地进行改造,修建公园、小景、池塘,以木兰祠为核心,在周边打造了木兰百花园、木兰纺织展览馆、木兰酒坊等仿古建筑群,复原乡村原汁原味,提供特色餐饮、手工艺品、住宿服务等,力求让往来游客“留得住、住得下”。

“2013年,我们村当选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依靠的就是深厚的木兰文化底蕴。这些年,市、县、镇三级一直大力弘扬木兰文化,作为木兰文化的发祥地我们不能再‘抱着金碗’要饭,要想法以木兰文化为依托,把周庄村的经济发展起来。现在我们正打算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我们的酒坊、染坊等重点景点推出网红直播,宣传周庄村的旅游和农产品。”周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凡涛思路清晰。

趁着这股东风,“木兰传说”传承人陈时云在距离木兰祠不远处的主街上开办了一家木兰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与“木兰”相关的书画、剪纸等作品及其他传统民俗器物等数千件。“这间博物馆是我们用自住的沿街楼改建的,我们一家人都从事和木兰文化相关的工作,努力为发扬木兰文化尽一份力。”陈时云的儿媳程凤华是这里的讲解员,介绍起一件件藏品,如数家珍。

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到周庄村一游,这也给当地传统种植带来新变化。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周庄村大力推行土地流转,让更多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想法、有门路的年轻人手中,带领贫困户脱贫增收。

38岁的村民牛金光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流转了100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在他的果园里,冬桃、冬枣被管理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果树下跑着一二百只走地鸡、散养鹅。到了冬天草莓上市的时候,大棚里的草莓可以卖到40元一斤,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私家车从地头一直排到大路上。通过微信和网络直播,牛金光地里的产品不愁销路。早两年前,他们夫妻两人还在张家港务工,收入不低。“我们从沿海发达城市回来种地,很多人不理解。古有木兰代父从军,现有我们回乡创业,趁年轻种这些地真不算啥!”他笑着说。

这些年,村里像牛金光这样的种植大户、能人越来越多,村里的仓储、运输等产业也发展起来。50岁的脱贫户周自顾在村“两委”的帮扶下,利用自家小院建成了一处粮食代收点。“党和国家的政策再好,不能光靠‘救济’,还得靠实干。”周自顾言语中充满了干劲。今年以来,他已经陆续收购、转手了40多万公斤小麦,收入还算可观。

一面是厚重的木兰文化,一面是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新型农民,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蛰伏许久的周庄村正在起航。

相关链接

周庄村村情

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周庄村,位于虞城县木兰镇政府北1公里,是省传统文化村落,省政府首期挂牌的重点旅游景点之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祠所在地,有耕地1810亩,2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1690人。

随着“木兰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文化重绽异彩。虞城把周庄村作为全域旅游南部重要节点,以木兰祠为核心,依托忠孝文化,讲好木兰故事,擦亮木兰品牌,新规划了占地1350亩的木兰祠旅游景区,提升木兰文化广场、木兰陵园等景点,建造了木兰百花园、木兰纺织展览馆、木兰酒坊、木兰书院等特色景点及特色餐饮、手工艺品、住宿服务和大棚种植,形成了以周庄为中心的多元旅游产业。

(刘建谠 整理)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周庄村:木兰故里旧貌换新颜
2020-08-19 03:31   本报记者 李艾凌 司鹤欣 李 岩 刘建谠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空中看周庄。  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幸福周庄。  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虞城县木兰镇十字街口,美丽的花木兰戎装雕像威武飒爽。向北再向西约500米就到了木兰祠,木兰祠就坐落在周庄村。

笔直宽阔的“将军路”直通木兰祠。祠内,元、清两座石碑作为重点保护文物讲述着北魏时期“魏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这就是后来文艺作品中“花木兰”的原型。每逢农历四月初八,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都会自发赶到木兰祠上香,传诵这位传奇女英雄的事迹,祈求佑护。

“木兰故事”常讲常新。如今,这片朴实敦厚的土地上,正在唱响一出以木兰忠孝文化为依托,打造多元旅游产业的大戏。发展旅游业,周庄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该村位于木兰镇正北,距镇政府仅1公里,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连霍、济广高速直达。

在县镇两级政府的精心谋划下,周庄村作为虞城县全域旅游南部重要节点,近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经是旧貌换新颜。8月16日,木兰镇党委书记刘景存介绍道:“新规划的木兰祠旅游景区,西至谷营大道、东至虞营路、南至203省道,规划占地1350亩。特别是近两年,我们以镇区改造为中心,进一步改造了镇区至木兰祠道路周边环境,重点围绕周庄村西部打造武河景观带,致力于把周庄村打造成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并举的3A级旅游景区村落。”

茅檐低小,草棚素朴,菜园茵茵。一处名为“木兰书院”的小院,吸引了不少游客。在周庄村,像这样投资不多、“小而精”的复古建筑还有很多,木兰文化的底蕴正在被一一发掘、展现。近两年来,该村利用部分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和废闲地进行改造,修建公园、小景、池塘,以木兰祠为核心,在周边打造了木兰百花园、木兰纺织展览馆、木兰酒坊等仿古建筑群,复原乡村原汁原味,提供特色餐饮、手工艺品、住宿服务等,力求让往来游客“留得住、住得下”。

“2013年,我们村当选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依靠的就是深厚的木兰文化底蕴。这些年,市、县、镇三级一直大力弘扬木兰文化,作为木兰文化的发祥地我们不能再‘抱着金碗’要饭,要想法以木兰文化为依托,把周庄村的经济发展起来。现在我们正打算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我们的酒坊、染坊等重点景点推出网红直播,宣传周庄村的旅游和农产品。”周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凡涛思路清晰。

趁着这股东风,“木兰传说”传承人陈时云在距离木兰祠不远处的主街上开办了一家木兰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与“木兰”相关的书画、剪纸等作品及其他传统民俗器物等数千件。“这间博物馆是我们用自住的沿街楼改建的,我们一家人都从事和木兰文化相关的工作,努力为发扬木兰文化尽一份力。”陈时云的儿媳程凤华是这里的讲解员,介绍起一件件藏品,如数家珍。

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到周庄村一游,这也给当地传统种植带来新变化。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周庄村大力推行土地流转,让更多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想法、有门路的年轻人手中,带领贫困户脱贫增收。

38岁的村民牛金光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流转了100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在他的果园里,冬桃、冬枣被管理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果树下跑着一二百只走地鸡、散养鹅。到了冬天草莓上市的时候,大棚里的草莓可以卖到40元一斤,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私家车从地头一直排到大路上。通过微信和网络直播,牛金光地里的产品不愁销路。早两年前,他们夫妻两人还在张家港务工,收入不低。“我们从沿海发达城市回来种地,很多人不理解。古有木兰代父从军,现有我们回乡创业,趁年轻种这些地真不算啥!”他笑着说。

这些年,村里像牛金光这样的种植大户、能人越来越多,村里的仓储、运输等产业也发展起来。50岁的脱贫户周自顾在村“两委”的帮扶下,利用自家小院建成了一处粮食代收点。“党和国家的政策再好,不能光靠‘救济’,还得靠实干。”周自顾言语中充满了干劲。今年以来,他已经陆续收购、转手了40多万公斤小麦,收入还算可观。

一面是厚重的木兰文化,一面是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新型农民,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蛰伏许久的周庄村正在起航。

相关链接

周庄村村情

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周庄村,位于虞城县木兰镇政府北1公里,是省传统文化村落,省政府首期挂牌的重点旅游景点之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祠所在地,有耕地1810亩,2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1690人。

随着“木兰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文化重绽异彩。虞城把周庄村作为全域旅游南部重要节点,以木兰祠为核心,依托忠孝文化,讲好木兰故事,擦亮木兰品牌,新规划了占地1350亩的木兰祠旅游景区,提升木兰文化广场、木兰陵园等景点,建造了木兰百花园、木兰纺织展览馆、木兰酒坊、木兰书院等特色景点及特色餐饮、手工艺品、住宿服务和大棚种植,形成了以周庄为中心的多元旅游产业。

(刘建谠 整理)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晚霞满天彩云飞
抢抓“鸡”遇栽秋桐 ...
种植户正在采摘葡萄
建设美好家园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