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态”融合的马牧老街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于战超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7-30 00:53

在文态上打造文化传承的平台、在生态上探索老旧街区改造的模式、在业态上开拓就业的路径……围绕“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绿阴城、以水润城”百城提质目标和“丰绿增水、兴业强文”发展理念,虞城县城关镇把马牧集老街改造成为宜居、宜游、宜商的街区,让这条老街更具韵味——

升级改造后的马牧集老街将夜游、夜食、夜购等夜间消费活动充分地结合起来,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原来这里是一条臭水沟,周围是坟头窝,垃圾成堆,路也不通,经过改造后变成了博物馆、会客厅和展览馆,不但环境变好了,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虞城县城关镇中心街社区副主任李美霞走在古色古香的马牧集老街上高兴地说。

马牧集老街改造工程是虞城县百城提质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围绕“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绿阴城、以水润城”百城提质目标和“丰绿增水、兴业强文”发展理念,虞城县城关镇把马牧集老街改造作为百城提质突破口,探索出了文态、生态、业态,“三态”融合的新模式,使产业、创业、就业三业并重发展,让这条老街更具韵味。

在文态上打造文化传承的平台

马牧集老街承载着虞城人的记忆。一条老街能唤醒一座城市的记忆;一条老街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一条老街能蕴含一座城市的灵魂。夏朝末年,夏桀失去民心,汤王欲取而代之,急需一支勇敢善战的军队和众多马匹,便受命辅臣伊尹发展马匹。伊尹把距离汤都(今谷熟镇)北15公里处一个地广人稀、水丰草茂的灵古村方圆百里之域圈起来,放养很多马匹。几年后,汤王靠这些马匹建立了强大的军队,灭夏建商。后来,这里因水草丰美成为西汉、宋、梁等几个朝代的皇家牧马场,人们叫它“马牧”。随着生产发展,四方百姓纷至沓来,沿河聚而成为马匹等商品交换的集镇。东西三里许,宽一里许,集内有条东西大街,宽三丈。后筑墙环围,旁开四门,墙外有壕,宽4丈许,遂成小城,人们便习惯叫它“马牧集”。

曾经,这里的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五行八作尽有,吃喝玩乐皆可。徐州的皮货商、济南的绸缎客、亳州的药材栈老板、开封城的京货铺掌柜,都在这里设有分号。“站在隅首往西望,青砖蓝瓦粉白房,商铺饭庄都姓杨。卖的啥?百十样!新鞋新袜新衣裳,京果梨糕大麻糖!”这样的民谣不知是何年何月流传开来的,但马牧集的娃儿都会唱。每逢会期,赶会的、谒庙的、说书的、唱戏的、玩西洋景拉洋片儿的,更有些不买不卖专门来瞧热闹的……把小城塞得满满登登,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而今,虞城60岁以上老人提起进县城,依然说“赶马牧集去”。因此,马牧集老街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如今,马牧集老街作为虞城县“夜间经济”的龙头,已发展成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目前,已入驻剪纸、老电影放映、瓦当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和非遗项目近百家,以老电影记忆、剪纸等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打造影视基地、艺术广场、艺术中心、培训基地四大核心项目,形成集影视文化、民俗商业、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特色老街。

“古虞民居瓦当博物馆是一个专门收藏瓦片的博物馆。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瓦片,它们是藏在屋檐上的艺术品。每个时期的瓦当都有专属的历史特点,瓦当上的图文也是千姿百态,但都寄寓着美好的祝愿。”市民高峯丽说,漫步街道,悠扬的琴声从老街非遗小剧场中传出,非遗传承人正在表演传统曲艺剧目,这些千百年来植根民间的曲艺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弘扬。

在生态上探索老旧街区改造的模式

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马牧集老街的热闹景象曾一度消失,但乡愁却牢牢地锁住了小城人的心。

据了解,以前马牧集老街周围是断头路、垃圾场、坟头窝、臭水沟,为进一步提升老街的文化品位,丰富老街的文化底蕴,2017年,虞城县聘请上海交大规划设计院高起点规划,对马牧集老街进行改造。2018年老街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本着不大拆大建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严格按照虞城县“三大三小”建设要求,在原建筑基础上按照汉建风格进行道路改造、辅道建设、立面改造、景观亮化等,提升改造周边100多条胡同,20个小绿地及一批书屋、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打造成了集商业、文化、旅游、教育等于一体的商业文化街区,完全建成后,将成为文化虞城核心区、综合区、示范区。

“马牧集老街的改造达到了服务百姓、活跃市场、盘活资源、扮靓城市的效果。为规范夜间经营,我们加强对摊位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时段、卫生、区域等建立统一管理标准,发展马牧集老街‘夜游’商业街、澜湾生态景观带‘夜食’餐饮街、万鼎广场‘夜购’大型商业综合体。在不影响交通秩序前提下,我们放宽夜间摆摊,对部分路段实行放宽管理,并制定促消费实施意见,开发独具韵味的夜游体系,建设传统与现代交汇、古韵与新风交融的全县夜间经济发展示范街区。同时,我们还完善了一系列配套设施,针对马牧老街、澜湾、万鼎广场的垃圾清运、公厕建设进行提升,着力解决水电和污水排放等问题,更加方便了商贩、居民的经营和生活。”虞城县城关镇镇长彭丽说。

在业态上拓宽就业的路径

“蒲扇!蒲扇!正宗的芭蕉扇,手工封边,5元一把……”龚硕文边走边吆喝,声音虽然不高,却清脆如铃铛。龚硕文是江苏一所大学的大一学生,因疫情影响,大学停课不停学,她白天上网课汲取知识,晚上利用空闲时间摆地摊,尝试创业实践。

马牧集老街的风貌和品位提升,在业态上拓宽了就业的路径,广泛带动“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胡同经济”和“小店经济”,从而大大推动大众创业,也必将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两年时间,这里已新增店面百余间,吸引大学生群体、城镇贫困居民等3500多人从事“地摊经济”,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如今,马牧集老街铺位更是“千金难求”。

“晚上老街灯火通明游客纷涌,很适合干点小生意。”城关镇居民王磊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在老街广场经营了一个儿童娱乐摊位,一晚上能赚两百多元,从家庭困难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

城关镇不断实施街区夜间亮化工程,对沿街商铺、标志性建筑,结合丰富的建筑业态及明清时期文化主题统一打造提升,增添民间艺术色彩,引入民俗表演、非遗项目、传统文化产业、特色小吃、仿古店铺等,增强游客代入体验。上班族和大学生成为摆摊商贩主力军,为发展“夜间经济”增添了更多新鲜血液。城关镇还将夜游、夜食、夜购、夜娱等夜间消费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发展夜间旅游、特色灯光秀、餐饮美食、文娱演出、网红经济等业态,引入了“孟婆汤”、汉代服饰等,打造了夜间旅游打卡胜地,让老街重新“活”了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尊重原居民意见,在老街中部南北方向,为老城区改造和运营打造一条清新亮丽的水街。目前,已聘请上海交大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设计,正在评审招标。这条街的改造提升,将实现‘一纵五横’片区发展的新模式。整条街改造提升完成后,将实现文态、生态、业态,‘三态’融合的宜居、宜游、宜商的老旧街区改造模版。”虞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田爱玲谈及马牧集老街的未来信心满满。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三态”融合的马牧老街
2020-07-30 00:53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于战超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文态上打造文化传承的平台、在生态上探索老旧街区改造的模式、在业态上开拓就业的路径……围绕“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绿阴城、以水润城”百城提质目标和“丰绿增水、兴业强文”发展理念,虞城县城关镇把马牧集老街改造成为宜居、宜游、宜商的街区,让这条老街更具韵味——

升级改造后的马牧集老街将夜游、夜食、夜购等夜间消费活动充分地结合起来,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原来这里是一条臭水沟,周围是坟头窝,垃圾成堆,路也不通,经过改造后变成了博物馆、会客厅和展览馆,不但环境变好了,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虞城县城关镇中心街社区副主任李美霞走在古色古香的马牧集老街上高兴地说。

马牧集老街改造工程是虞城县百城提质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围绕“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绿阴城、以水润城”百城提质目标和“丰绿增水、兴业强文”发展理念,虞城县城关镇把马牧集老街改造作为百城提质突破口,探索出了文态、生态、业态,“三态”融合的新模式,使产业、创业、就业三业并重发展,让这条老街更具韵味。

在文态上打造文化传承的平台

马牧集老街承载着虞城人的记忆。一条老街能唤醒一座城市的记忆;一条老街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一条老街能蕴含一座城市的灵魂。夏朝末年,夏桀失去民心,汤王欲取而代之,急需一支勇敢善战的军队和众多马匹,便受命辅臣伊尹发展马匹。伊尹把距离汤都(今谷熟镇)北15公里处一个地广人稀、水丰草茂的灵古村方圆百里之域圈起来,放养很多马匹。几年后,汤王靠这些马匹建立了强大的军队,灭夏建商。后来,这里因水草丰美成为西汉、宋、梁等几个朝代的皇家牧马场,人们叫它“马牧”。随着生产发展,四方百姓纷至沓来,沿河聚而成为马匹等商品交换的集镇。东西三里许,宽一里许,集内有条东西大街,宽三丈。后筑墙环围,旁开四门,墙外有壕,宽4丈许,遂成小城,人们便习惯叫它“马牧集”。

曾经,这里的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五行八作尽有,吃喝玩乐皆可。徐州的皮货商、济南的绸缎客、亳州的药材栈老板、开封城的京货铺掌柜,都在这里设有分号。“站在隅首往西望,青砖蓝瓦粉白房,商铺饭庄都姓杨。卖的啥?百十样!新鞋新袜新衣裳,京果梨糕大麻糖!”这样的民谣不知是何年何月流传开来的,但马牧集的娃儿都会唱。每逢会期,赶会的、谒庙的、说书的、唱戏的、玩西洋景拉洋片儿的,更有些不买不卖专门来瞧热闹的……把小城塞得满满登登,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而今,虞城60岁以上老人提起进县城,依然说“赶马牧集去”。因此,马牧集老街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如今,马牧集老街作为虞城县“夜间经济”的龙头,已发展成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目前,已入驻剪纸、老电影放映、瓦当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和非遗项目近百家,以老电影记忆、剪纸等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打造影视基地、艺术广场、艺术中心、培训基地四大核心项目,形成集影视文化、民俗商业、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特色老街。

“古虞民居瓦当博物馆是一个专门收藏瓦片的博物馆。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瓦片,它们是藏在屋檐上的艺术品。每个时期的瓦当都有专属的历史特点,瓦当上的图文也是千姿百态,但都寄寓着美好的祝愿。”市民高峯丽说,漫步街道,悠扬的琴声从老街非遗小剧场中传出,非遗传承人正在表演传统曲艺剧目,这些千百年来植根民间的曲艺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弘扬。

在生态上探索老旧街区改造的模式

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马牧集老街的热闹景象曾一度消失,但乡愁却牢牢地锁住了小城人的心。

据了解,以前马牧集老街周围是断头路、垃圾场、坟头窝、臭水沟,为进一步提升老街的文化品位,丰富老街的文化底蕴,2017年,虞城县聘请上海交大规划设计院高起点规划,对马牧集老街进行改造。2018年老街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本着不大拆大建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严格按照虞城县“三大三小”建设要求,在原建筑基础上按照汉建风格进行道路改造、辅道建设、立面改造、景观亮化等,提升改造周边100多条胡同,20个小绿地及一批书屋、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打造成了集商业、文化、旅游、教育等于一体的商业文化街区,完全建成后,将成为文化虞城核心区、综合区、示范区。

“马牧集老街的改造达到了服务百姓、活跃市场、盘活资源、扮靓城市的效果。为规范夜间经营,我们加强对摊位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时段、卫生、区域等建立统一管理标准,发展马牧集老街‘夜游’商业街、澜湾生态景观带‘夜食’餐饮街、万鼎广场‘夜购’大型商业综合体。在不影响交通秩序前提下,我们放宽夜间摆摊,对部分路段实行放宽管理,并制定促消费实施意见,开发独具韵味的夜游体系,建设传统与现代交汇、古韵与新风交融的全县夜间经济发展示范街区。同时,我们还完善了一系列配套设施,针对马牧老街、澜湾、万鼎广场的垃圾清运、公厕建设进行提升,着力解决水电和污水排放等问题,更加方便了商贩、居民的经营和生活。”虞城县城关镇镇长彭丽说。

在业态上拓宽就业的路径

“蒲扇!蒲扇!正宗的芭蕉扇,手工封边,5元一把……”龚硕文边走边吆喝,声音虽然不高,却清脆如铃铛。龚硕文是江苏一所大学的大一学生,因疫情影响,大学停课不停学,她白天上网课汲取知识,晚上利用空闲时间摆地摊,尝试创业实践。

马牧集老街的风貌和品位提升,在业态上拓宽了就业的路径,广泛带动“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胡同经济”和“小店经济”,从而大大推动大众创业,也必将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两年时间,这里已新增店面百余间,吸引大学生群体、城镇贫困居民等3500多人从事“地摊经济”,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如今,马牧集老街铺位更是“千金难求”。

“晚上老街灯火通明游客纷涌,很适合干点小生意。”城关镇居民王磊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在老街广场经营了一个儿童娱乐摊位,一晚上能赚两百多元,从家庭困难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

城关镇不断实施街区夜间亮化工程,对沿街商铺、标志性建筑,结合丰富的建筑业态及明清时期文化主题统一打造提升,增添民间艺术色彩,引入民俗表演、非遗项目、传统文化产业、特色小吃、仿古店铺等,增强游客代入体验。上班族和大学生成为摆摊商贩主力军,为发展“夜间经济”增添了更多新鲜血液。城关镇还将夜游、夜食、夜购、夜娱等夜间消费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发展夜间旅游、特色灯光秀、餐饮美食、文娱演出、网红经济等业态,引入了“孟婆汤”、汉代服饰等,打造了夜间旅游打卡胜地,让老街重新“活”了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尊重原居民意见,在老街中部南北方向,为老城区改造和运营打造一条清新亮丽的水街。目前,已聘请上海交大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设计,正在评审招标。这条街的改造提升,将实现‘一纵五横’片区发展的新模式。整条街改造提升完成后,将实现文态、生态、业态,‘三态’融合的宜居、宜游、宜商的老旧街区改造模版。”虞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田爱玲谈及马牧集老街的未来信心满满。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姬楼村:打火机点亮 ...
夏邑县两河口省级森 ...
李苟庄村:“光棍村 ...
古王集乡打造城市后花园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