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关村:“映霜红”映红了好日子

本报记者 王正阳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7-23 02:55

桃园关村发展优质冬桃种植2000多亩,让村民腰包鼓鼓的。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村民在桃园关扶贫车间加工手提袋,每月收入两三千元。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7月20日,夕阳西下,郑天华与家人一起漫步在宁陵县柳河镇桃园关村,两条8米宽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贯通村庄,道路两旁就是结满硕果的桃林,他满心欢喜。

桃园关村是从明朝延续至今的古村落,因地处黄河要津,明朝时在此设立巡检司,村上河堤又多种桃树,故称桃园关。而后来因种种原因,桃树逐渐凋零或被砍,昔日桃园美景不再有。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商务局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我们村新建了村文化服务中心、6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新修了12公里道路……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桃园关人心更齐了,也更有干劲了。”身为该村村支书的郑天华感慨道。

2016年,桃园关村先后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确定了发展冬桃种植产业大计。随后,郑天华带领村民来到河南省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省青州果树研究所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听从桃树专家王志强教授和果树专家崇有道教授的建议和推荐,种植优质冬桃品种“映霜红”。

“现在市面上中早桃的种植已经饱和,经济效益也不太高,我们选择的‘映霜红’冬桃,成果价格高、色红润、香脆甜,市场前景很好。”郑天华介绍说,为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县政府、镇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扶持,不仅为村民们免费提供桃树苗,而且聘请了果树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刚开始也存在群众不接受的问题,认为是新鲜事物,害怕搞不成。我们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种、带头干的方式,我家就种了近8亩冬桃。”就这样,2016年年底,桃园关村种植冬桃面积已近千亩。

三年成果。2019年10月,该村第一书记王卫东带着桃园关村第一批挂果的“映霜红”冬桃,亮相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惊艳四座,一炮走红。

首批冬桃,就让桃园关人尝到了选对品种、选对产业的甜头。从10月份成熟到11月结束,短短一个月,他们种植的“映霜红”冬桃就从10元3斤陆续水涨船高,逐渐卖到5元一斤、8元一斤,且供不应求。

76岁的脱贫户郑学民,是第一批跟着种冬桃的村民。“两亩半冬桃去年刚挂果,产量不高却卖了将近1万块钱。”郑学民乐呵呵地说:“只要今年价格合适,一亩地收入1万块钱没跑。”

村民张长春今年31岁,是去年村里的冬桃销售大户。他说:“去年不到一个月,我通过微信卖了一二十万斤鲜桃,我们村有一半桃都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

今年,王卫东又从县里请来了电商专家,给村民们进行电商销售培训,让他们掌握如何通过电商宣传、营销。“我的抖音号就在分享着种桃和管理的过程,现在都有1000多个粉丝了呢。”张长春自豪地说。

“只有产业发展,增收才有后劲,脱贫才能持续。”王卫东说,今年春天老百姓又补种了两万棵桃树苗,如今全村桃树种植面积已超2000亩。

种桃只是开局,王卫东和郑天华一直在研究,如何让桃园关的桃产业做大做强,外扩市场,内增链条。因此,桃园关成立了冬桃种植合作社,以最低每斤1.5元的保护价回收;注册了桃园关印象冬桃品牌,投入236万元建设了冷库,桃园关冬桃还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目前总投资600万元、占地400亩的精品采摘园项目已通过县里评审,今年开始实施,我们将引进20多个品种的桃树。以后从4月到11月,只要你来桃园关,都能吃上新鲜的桃子,这也是为我们村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打基础。”郑天华还打算继续拉长产业链条,把桃子做成罐头、桃干、桃果脯等产品。

一桃引得百花开。除了令人振奋的桃产业,桃园关村6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还有旧衣回收和布鞋加工、手提袋加工三个产业,带动该村30多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占地500亩、年出栏量20万头的宁陵牧原农牧第六分场,除了每亩地每年支付1200元租金外,还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并为职工办理了五险一金,让村民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

夜色已深,村子里的桃园大道和幸福大街安静而平和,向远望去,桃园关百姓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就在眼前无限延伸。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相关链接

桃园关村村情

桃园关村是宁陵县柳河镇东部最大的村,由郑庄、关上两个自然村组成,有村民756户2612人,总耕地面积3010亩。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280人,目前还有2户8人因病未脱贫。

明朝时在桃园关设立巡检司,是过往黄河的重要关隘,故被命名为关上。后全村大面积种植桃树,又改名为桃园关,沿用至今。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桃园关投资近35万元新建村文化服务中心一座,全村硬化道路12公里,实现自来水、电力、网络等户户通,卫生室、下水道、垃圾箱、路灯、公厕和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齐全。该村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扶贫,安排转移就业,开展金融扶贫等多项措施,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

目前,桃园关建有6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一座,发展旧衣回收、鞋子加工、手提包加工三个产业,有30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并发展优质冬桃种植2000多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村民的稳定增收。(高会鹏 整理)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桃园关村:“映霜红”映红了好日子
2020-07-23 02:55   本报记者 王正阳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桃园关村发展优质冬桃种植2000多亩,让村民腰包鼓鼓的。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村民在桃园关扶贫车间加工手提袋,每月收入两三千元。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7月20日,夕阳西下,郑天华与家人一起漫步在宁陵县柳河镇桃园关村,两条8米宽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贯通村庄,道路两旁就是结满硕果的桃林,他满心欢喜。

桃园关村是从明朝延续至今的古村落,因地处黄河要津,明朝时在此设立巡检司,村上河堤又多种桃树,故称桃园关。而后来因种种原因,桃树逐渐凋零或被砍,昔日桃园美景不再有。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商务局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我们村新建了村文化服务中心、6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新修了12公里道路……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桃园关人心更齐了,也更有干劲了。”身为该村村支书的郑天华感慨道。

2016年,桃园关村先后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确定了发展冬桃种植产业大计。随后,郑天华带领村民来到河南省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省青州果树研究所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听从桃树专家王志强教授和果树专家崇有道教授的建议和推荐,种植优质冬桃品种“映霜红”。

“现在市面上中早桃的种植已经饱和,经济效益也不太高,我们选择的‘映霜红’冬桃,成果价格高、色红润、香脆甜,市场前景很好。”郑天华介绍说,为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县政府、镇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扶持,不仅为村民们免费提供桃树苗,而且聘请了果树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刚开始也存在群众不接受的问题,认为是新鲜事物,害怕搞不成。我们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种、带头干的方式,我家就种了近8亩冬桃。”就这样,2016年年底,桃园关村种植冬桃面积已近千亩。

三年成果。2019年10月,该村第一书记王卫东带着桃园关村第一批挂果的“映霜红”冬桃,亮相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惊艳四座,一炮走红。

首批冬桃,就让桃园关人尝到了选对品种、选对产业的甜头。从10月份成熟到11月结束,短短一个月,他们种植的“映霜红”冬桃就从10元3斤陆续水涨船高,逐渐卖到5元一斤、8元一斤,且供不应求。

76岁的脱贫户郑学民,是第一批跟着种冬桃的村民。“两亩半冬桃去年刚挂果,产量不高却卖了将近1万块钱。”郑学民乐呵呵地说:“只要今年价格合适,一亩地收入1万块钱没跑。”

村民张长春今年31岁,是去年村里的冬桃销售大户。他说:“去年不到一个月,我通过微信卖了一二十万斤鲜桃,我们村有一半桃都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

今年,王卫东又从县里请来了电商专家,给村民们进行电商销售培训,让他们掌握如何通过电商宣传、营销。“我的抖音号就在分享着种桃和管理的过程,现在都有1000多个粉丝了呢。”张长春自豪地说。

“只有产业发展,增收才有后劲,脱贫才能持续。”王卫东说,今年春天老百姓又补种了两万棵桃树苗,如今全村桃树种植面积已超2000亩。

种桃只是开局,王卫东和郑天华一直在研究,如何让桃园关的桃产业做大做强,外扩市场,内增链条。因此,桃园关成立了冬桃种植合作社,以最低每斤1.5元的保护价回收;注册了桃园关印象冬桃品牌,投入236万元建设了冷库,桃园关冬桃还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目前总投资600万元、占地400亩的精品采摘园项目已通过县里评审,今年开始实施,我们将引进20多个品种的桃树。以后从4月到11月,只要你来桃园关,都能吃上新鲜的桃子,这也是为我们村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打基础。”郑天华还打算继续拉长产业链条,把桃子做成罐头、桃干、桃果脯等产品。

一桃引得百花开。除了令人振奋的桃产业,桃园关村6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还有旧衣回收和布鞋加工、手提袋加工三个产业,带动该村30多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占地500亩、年出栏量20万头的宁陵牧原农牧第六分场,除了每亩地每年支付1200元租金外,还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并为职工办理了五险一金,让村民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

夜色已深,村子里的桃园大道和幸福大街安静而平和,向远望去,桃园关百姓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就在眼前无限延伸。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相关链接

桃园关村村情

桃园关村是宁陵县柳河镇东部最大的村,由郑庄、关上两个自然村组成,有村民756户2612人,总耕地面积3010亩。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280人,目前还有2户8人因病未脱贫。

明朝时在桃园关设立巡检司,是过往黄河的重要关隘,故被命名为关上。后全村大面积种植桃树,又改名为桃园关,沿用至今。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桃园关投资近35万元新建村文化服务中心一座,全村硬化道路12公里,实现自来水、电力、网络等户户通,卫生室、下水道、垃圾箱、路灯、公厕和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齐全。该村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扶贫,安排转移就业,开展金融扶贫等多项措施,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

目前,桃园关建有6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一座,发展旧衣回收、鞋子加工、手提包加工三个产业,有30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并发展优质冬桃种植2000多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村民的稳定增收。(高会鹏 整理)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12345”连下8个工单 损坏一个多月的红绿灯终于复明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表彰12名新时代 ...
人民公园“新妆”亮相
史桥村:能人返乡争 ...
杨吕庙村:蛋鸭养殖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