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八村:红色文化促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孙克东 王正阳 马晓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7-06 07:19

位于双八村的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全景。

韩秋良在自家的葡萄庄园检查葡萄生长情况。记者 傅 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来到双八村,第一站必是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1958年8月8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黄楼。之后,为了纪念毛主席的到来,黄楼村便改名为“双八村”。

双八村村支书张洪力提起那段充满激情的红色记忆,依然滔滔不绝:“毛主席来过双八村之后,对双八人精神上给予极大鼓舞,双八人对土地有感情,干农业、爱农业的劲头也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在310农贸大市场,经营北方水果生意的咱们村里人得占60%;商丘市区商场、超市里供应的优质北方水果,咱们村经营的也得占20%。”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八村紧邻市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双八村经济更是以绿色环保为主。目前,双八村全村耕地3000多亩,以种植蔬菜和果树为主。如今的双八村,不仅是商丘人民接受红色教育的打卡地,也成为近在身边的优质“水果篮子”。

“葡萄有韩秋良,桃有宁秋建,草莓有丁克军……”说起村里的水果大户,张洪力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由于仅靠种植传统作物收益低,借离310农贸市场近的优势,十几年前,村里不少村民参与到水果销售行业中,利润可观。渐渐地,他们看到果农靠着种果树挣钱,自己家的土地为何不种水果?逐渐地这批销售商也转变为种植商,从种植商又转变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葡萄无语,味道说话”。走进村民韩秋良的天缘奇葡萄庄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包含深意的广告语。1998年,外出做水果生意的韩秋良在山西看到有人种植红提(葡萄的一种),当时他就认定这是赚钱的好门道。不顾亲人阻拦,韩秋良把家里仅有的4.5亩地中拿出2.5亩种上了葡萄。可是,由于交通闭塞,技术不过关,种下的2.5亩葡萄几乎没有收益。直到2002年,韩秋良外出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他的葡萄生意才开始有了起色。

“自从那次学习之后,只要全国各地有葡萄大会我都去参加,每年我都要派3到5个技术人员出去学习,坚持技术不断更新。”韩秋良说。

为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2014年,韩秋良注册成立了天缘奇葡萄种植合作社,目前已带动近200户周边群众种植葡萄近千亩,成为豫东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我夏天卖葡萄,冬天育苗,同时,还给乡亲们提供从规划选地到种植技术,再到产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黑美人、巨茉莉、超级玫瑰……韩秋良的葡萄园里有20多个葡萄品种,而且都是适宜本地种植的最新品种,几乎样样都备受市场欢迎,且价格不菲。“我的口号是,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韩秋良的笑容很朴实,很灿烂。

“必须得套袋,不是无公害的可不行。”在宁秋建的桃园里,每一个还没有摘果的桃子都套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他告诉我们:“这样做虽然麻烦些,但是桃子没有药物残留,桃子也更好看,现在只有这种优质果才更受市场欢迎。”

丁克军种植草莓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他也是村里最早开始种草莓的一批人。丁克军认为,守着地就是守着宝贝,只要好好干,种地比外出打工强。“一年种一季,顶打工干一年。”丁克军还在采访中向我们透露,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水果种植中来。“他们更有市场意识,而且很勤奋,我很看好他们,以后村子的希望、农业的希望都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时间已临近傍晚,双八村村口的中州北路(原105国道)也日益喧闹起来。“这段路有17公里路两侧全是门面房,遍布了大大小小四五十家饭店,都是咱村村民开的,而且生意都很好。”赵洪力说。在他们心里,如今自己的生活已经和城里人没有太大的差距,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三四层楼,全村70%的家庭在市区都有房子,全村的私有小轿车不低于1300辆。

“我们这极少有出去务工的村民,相反,周边乡镇的村民还都来我们村打工干活。”这就是双八村人的底气。

相关链接

双八村村情

双八村地处豫东门户商丘市中州街道办事处北约4公里,105国道贯穿南北。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13个村民组,总人口5200人,1150户,其中低保户63户,五保户5户,耕地面积3900亩。全村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两委”成员7人,党员100人,其中女党员22人,男党员78人,50岁以下党员37人,50岁以上党员63人。

双八村原名黄楼村,后因毛主席于1958年8月8日莅临视察而改称双八村,由于双八村地处平原且交通便利,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根据自身优势,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引导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现有葡萄树300多亩,草莓大棚100多个,苹果树、桃树200余亩,实现了经济大发展,社会精神文明面貌大大提高,收获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马晓伟整理)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双八村:红色文化促绿色发展
2020-07-06 07:19   本报记者 孙克东 王正阳 马晓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位于双八村的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全景。

韩秋良在自家的葡萄庄园检查葡萄生长情况。记者 傅 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来到双八村,第一站必是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1958年8月8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黄楼。之后,为了纪念毛主席的到来,黄楼村便改名为“双八村”。

双八村村支书张洪力提起那段充满激情的红色记忆,依然滔滔不绝:“毛主席来过双八村之后,对双八人精神上给予极大鼓舞,双八人对土地有感情,干农业、爱农业的劲头也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在310农贸大市场,经营北方水果生意的咱们村里人得占60%;商丘市区商场、超市里供应的优质北方水果,咱们村经营的也得占20%。”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八村紧邻市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双八村经济更是以绿色环保为主。目前,双八村全村耕地3000多亩,以种植蔬菜和果树为主。如今的双八村,不仅是商丘人民接受红色教育的打卡地,也成为近在身边的优质“水果篮子”。

“葡萄有韩秋良,桃有宁秋建,草莓有丁克军……”说起村里的水果大户,张洪力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由于仅靠种植传统作物收益低,借离310农贸市场近的优势,十几年前,村里不少村民参与到水果销售行业中,利润可观。渐渐地,他们看到果农靠着种果树挣钱,自己家的土地为何不种水果?逐渐地这批销售商也转变为种植商,从种植商又转变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葡萄无语,味道说话”。走进村民韩秋良的天缘奇葡萄庄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包含深意的广告语。1998年,外出做水果生意的韩秋良在山西看到有人种植红提(葡萄的一种),当时他就认定这是赚钱的好门道。不顾亲人阻拦,韩秋良把家里仅有的4.5亩地中拿出2.5亩种上了葡萄。可是,由于交通闭塞,技术不过关,种下的2.5亩葡萄几乎没有收益。直到2002年,韩秋良外出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他的葡萄生意才开始有了起色。

“自从那次学习之后,只要全国各地有葡萄大会我都去参加,每年我都要派3到5个技术人员出去学习,坚持技术不断更新。”韩秋良说。

为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2014年,韩秋良注册成立了天缘奇葡萄种植合作社,目前已带动近200户周边群众种植葡萄近千亩,成为豫东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我夏天卖葡萄,冬天育苗,同时,还给乡亲们提供从规划选地到种植技术,再到产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黑美人、巨茉莉、超级玫瑰……韩秋良的葡萄园里有20多个葡萄品种,而且都是适宜本地种植的最新品种,几乎样样都备受市场欢迎,且价格不菲。“我的口号是,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韩秋良的笑容很朴实,很灿烂。

“必须得套袋,不是无公害的可不行。”在宁秋建的桃园里,每一个还没有摘果的桃子都套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他告诉我们:“这样做虽然麻烦些,但是桃子没有药物残留,桃子也更好看,现在只有这种优质果才更受市场欢迎。”

丁克军种植草莓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他也是村里最早开始种草莓的一批人。丁克军认为,守着地就是守着宝贝,只要好好干,种地比外出打工强。“一年种一季,顶打工干一年。”丁克军还在采访中向我们透露,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水果种植中来。“他们更有市场意识,而且很勤奋,我很看好他们,以后村子的希望、农业的希望都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时间已临近傍晚,双八村村口的中州北路(原105国道)也日益喧闹起来。“这段路有17公里路两侧全是门面房,遍布了大大小小四五十家饭店,都是咱村村民开的,而且生意都很好。”赵洪力说。在他们心里,如今自己的生活已经和城里人没有太大的差距,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三四层楼,全村70%的家庭在市区都有房子,全村的私有小轿车不低于1300辆。

“我们这极少有出去务工的村民,相反,周边乡镇的村民还都来我们村打工干活。”这就是双八村人的底气。

相关链接

双八村村情

双八村地处豫东门户商丘市中州街道办事处北约4公里,105国道贯穿南北。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13个村民组,总人口5200人,1150户,其中低保户63户,五保户5户,耕地面积3900亩。全村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两委”成员7人,党员100人,其中女党员22人,男党员78人,50岁以下党员37人,50岁以上党员63人。

双八村原名黄楼村,后因毛主席于1958年8月8日莅临视察而改称双八村,由于双八村地处平原且交通便利,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根据自身优势,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引导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现有葡萄树300多亩,草莓大棚100多个,苹果树、桃树200余亩,实现了经济大发展,社会精神文明面貌大大提高,收获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马晓伟整理)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紫荆路与雪苑路交叉口道路升级改造后 居民盼装红绿灯
碍事电缆线被清理一空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紫薇扮靓街景
文明交通 安全出行
加工美人鱼泳衣
青春不败 梦想必胜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