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来为咱老百姓排忧解难的”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闫占廷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6-24 07:14

“姜书记,谢谢你的爱心义卖,我家积压的10万多斤洋葱销售一空,损失减少到最低。你这次可真帮了俺的大忙。”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脱贫户李超章一见该县史志办驻村第一书记姜国昌,便跑过来高兴地说。

今年,李超章种植的洋葱大丰收,产量达16万斤。但洋葱价格低迷,销售困难,愁得他吃不下饭。驻村第一书记姜国昌得知情况后,急人所急,在微信朋友圈呼吁大家奉献爱心,认购滞销洋葱。一时间,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李超章的洋葱成了抢手货。“我来管庄,就是为咱村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姜国昌如是说。

掐指一算,再过4个月,姜国昌已在管庄村工作、生活了5年。他早已是管庄村的“一分子”,管庄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村史馆见证变迁

50岁的贫困户郭传俊提起姜书记,那可是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好。

郭传俊是个心脏病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他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学费是不小的负担。妻子黄玉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靠去工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决不漏掉一个贫困户!”2017年10月,姜国昌在走访时得知了郭传俊的困境,立即帮他立档建卡,享受政府的低保待遇。从此,姜国昌成了郭传俊的帮扶人,郭传俊成了姜国昌的“穷亲戚”。

“脱贫攻坚中,我是受益者。我这个‘病秧子’吃药看病可以多报销了,我女儿读中专享受雨露计划,每年多领3000元钱。分给我爱人一个护林员的岗位,月月可以领工资。现在,我也不闲着,天天在村里的舞蹈鞋厂干活挣工资……”郭传俊感激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谢谢帮扶人姜书记,要感恩伟大的党和政府!”

老百姓的贴心人

管庄村最热闹的场所要数村北头扶贫车间里的箱包厂。

走进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缝纫机“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不绝于耳,100多名农村妇女都在忙着缝制背包。这忙碌的场景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家村办企业。

“拔穷根,栽富苗,关键还在于发展产业。这个箱包厂是2017年投产,产品全部出口海外。箱包厂安置留守妇女120多名上岗,其中贫困户就有30多人。在家门口务工真好,可以兼顾一家老小,农忙时节还不误农活。”姜国昌介绍说,“村里的贫困户于春艳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在箱包厂干活,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一个月挣了3600多元钱,还不耽误照顾三个孩子上学。箱包厂就是管庄村民的‘摇钱树’。”

来自周口的老板符玉花介绍说,他们箱包厂能在管庄村扎下根来,规模逐步扩大,效益越来越好,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的真情帮扶。“姜书记每次见我,开口就问有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提出来,他都会积极帮我们解决。特别是今年二三月复工期间,姜书记就守在车间,测体温、做消杀,组织职工顺利返岗,确保了防控、生产两不误。可以说,他是我们箱包厂最好的靠山。”符玉花诚恳地说。

箱包厂变“摇钱树”

走进管庄,健身文化广场和戏曲大舞台首先映入眼帘。清波荡漾的卧龙湖湖畔坐落着小巧玲珑的广济、惠济二亭,“管庄八景”让人不敢相信这曾是贫穷落后的村庄。

村民李道章返乡不识村,成了乡亲们的笑谈。“道章,听说你上次从新疆回来硬是没认出咱庄?”“可不是!村里路宽了、坑平了,还装了路灯,我真以为走错庄了……”

作为县史志办的一员,姜国昌想为管庄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建造商丘首家村史馆,留住乡村记忆,见证历史变迁。2017年春,管庄村史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一进门,我们看到的是管庄的历史由来和村规村训。这几本发黄的族谱可有一定的年头,还有陈列的老犁耙、纺织机、老杆秤都是稀罕的老古董。”姜国昌当起了临时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道,“这几幅照片是新旧管庄的对比,展示的是管庄之变。这是我们的笑脸墙,脱贫后村民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幸福感溢于言表。”

“一座村史馆记录下管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管庄的民俗风情,激发大家爱家爱乡的情怀,为家乡的建设、乡村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姜国昌感慨地说。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我就是来为咱老百姓排忧解难的”
2020-06-24 07:14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闫占廷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姜书记,谢谢你的爱心义卖,我家积压的10万多斤洋葱销售一空,损失减少到最低。你这次可真帮了俺的大忙。”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脱贫户李超章一见该县史志办驻村第一书记姜国昌,便跑过来高兴地说。

今年,李超章种植的洋葱大丰收,产量达16万斤。但洋葱价格低迷,销售困难,愁得他吃不下饭。驻村第一书记姜国昌得知情况后,急人所急,在微信朋友圈呼吁大家奉献爱心,认购滞销洋葱。一时间,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李超章的洋葱成了抢手货。“我来管庄,就是为咱村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姜国昌如是说。

掐指一算,再过4个月,姜国昌已在管庄村工作、生活了5年。他早已是管庄村的“一分子”,管庄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村史馆见证变迁

50岁的贫困户郭传俊提起姜书记,那可是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好。

郭传俊是个心脏病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他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学费是不小的负担。妻子黄玉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靠去工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决不漏掉一个贫困户!”2017年10月,姜国昌在走访时得知了郭传俊的困境,立即帮他立档建卡,享受政府的低保待遇。从此,姜国昌成了郭传俊的帮扶人,郭传俊成了姜国昌的“穷亲戚”。

“脱贫攻坚中,我是受益者。我这个‘病秧子’吃药看病可以多报销了,我女儿读中专享受雨露计划,每年多领3000元钱。分给我爱人一个护林员的岗位,月月可以领工资。现在,我也不闲着,天天在村里的舞蹈鞋厂干活挣工资……”郭传俊感激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谢谢帮扶人姜书记,要感恩伟大的党和政府!”

老百姓的贴心人

管庄村最热闹的场所要数村北头扶贫车间里的箱包厂。

走进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缝纫机“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不绝于耳,100多名农村妇女都在忙着缝制背包。这忙碌的场景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家村办企业。

“拔穷根,栽富苗,关键还在于发展产业。这个箱包厂是2017年投产,产品全部出口海外。箱包厂安置留守妇女120多名上岗,其中贫困户就有30多人。在家门口务工真好,可以兼顾一家老小,农忙时节还不误农活。”姜国昌介绍说,“村里的贫困户于春艳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在箱包厂干活,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一个月挣了3600多元钱,还不耽误照顾三个孩子上学。箱包厂就是管庄村民的‘摇钱树’。”

来自周口的老板符玉花介绍说,他们箱包厂能在管庄村扎下根来,规模逐步扩大,效益越来越好,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的真情帮扶。“姜书记每次见我,开口就问有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提出来,他都会积极帮我们解决。特别是今年二三月复工期间,姜书记就守在车间,测体温、做消杀,组织职工顺利返岗,确保了防控、生产两不误。可以说,他是我们箱包厂最好的靠山。”符玉花诚恳地说。

箱包厂变“摇钱树”

走进管庄,健身文化广场和戏曲大舞台首先映入眼帘。清波荡漾的卧龙湖湖畔坐落着小巧玲珑的广济、惠济二亭,“管庄八景”让人不敢相信这曾是贫穷落后的村庄。

村民李道章返乡不识村,成了乡亲们的笑谈。“道章,听说你上次从新疆回来硬是没认出咱庄?”“可不是!村里路宽了、坑平了,还装了路灯,我真以为走错庄了……”

作为县史志办的一员,姜国昌想为管庄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建造商丘首家村史馆,留住乡村记忆,见证历史变迁。2017年春,管庄村史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一进门,我们看到的是管庄的历史由来和村规村训。这几本发黄的族谱可有一定的年头,还有陈列的老犁耙、纺织机、老杆秤都是稀罕的老古董。”姜国昌当起了临时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道,“这几幅照片是新旧管庄的对比,展示的是管庄之变。这是我们的笑脸墙,脱贫后村民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幸福感溢于言表。”

“一座村史馆记录下管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管庄的民俗风情,激发大家爱家爱乡的情怀,为家乡的建设、乡村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姜国昌感慨地说。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停车位里禁止停车 这则《通告》让人疑惑
都是一个村的 为何他们用不上自来水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地下管线太复杂 下个...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农...
玩具生产带动1000多 ...
夏邑县何营乡王营村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