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黄河”吟梁苑

本报记者 班琳丽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8-23 03:21

8月16日晚,第22届黄河诗会主题音乐诗会《风雅颂》精彩启幕。

 

与会的作家、诗人游览商丘古城。

秋阳杲杲,汉风浩荡,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诗歌,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一次诗会,从此,将有一个崭新的名字说出这块古老土地的又一个身份:风雅商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作为孔子祖籍地,这里至今留存圣人为一个大同天下低头俯地的足迹和声音。作为老庄故里,这里依旧飞扬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浪漫与写意。

又见黄河纳百川,200多位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来自全国各地,以诗歌的名义,群贤毕集,以迎新中国70华诞的契机,礼赞祖国,畅谈初心,坐以论道。

静听李杜吟梁苑,虔诚的诗人们踏着李白、杜甫、高适等的足迹,游历怀古,吟吟哦哦,赋诗留句。

曲终人在,一届诗歌的盛会,将为风雅商丘留下诗歌一条街、诗歌公园、诗歌碑林等,让诗歌成为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诗意栖居的宽阔舞台。

我们欢欣鼓舞,我们拭目以待。

群贤毕集 坐以论道

8月17日,第22届黄河诗会在商丘这块诗意长存的风雅之地大幕拉开。这是一届被盛赞空前的诗会。

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省文联副主席杨彦玲,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乔叶,河南省诗歌学会主席张鲜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全周等,端坐在主席台上。他们的到来与参与,让风雅商丘更添风骨。

台下,来自省外诗人杨克、唐晓渡、高兴、龚学敏、王久辛、阎安、刘向东、宗仁发、臧棣、田原、梁晓明、谷禾、高凯、大卫、汪剑钊等,省内诗人耿占春、冯杰、高旭旺、吴元成、李霞、程韬光、夏汉、田桑、简单、朱怀金、温青、高春林、黑女、翩然落梅等,这些诗人,早已因诗风新奇,自成一家,他们以诗歌的名义欢聚商丘,共同为商丘诗歌划时代。

身为东道主,王全周首先致以热情洋溢的致辞:“这届黄河诗会,作为商丘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将与豫东大地碰撞出绚丽火花,展现出古老商丘、现代商丘、大美商丘、幸福商丘的无限魅力。”

乔叶的致辞同样出彩:“商丘是文化厚土,也是诗歌之城。远古时代,葛天氏在此投足以歌《八荒》;春秋时期,这里的‘商颂’融入《诗经》璀璨的华章。梦笔生花的江淹,是商丘人;李白、杜甫、高适曾携手梁园,在这片土地上放歌吟唱。从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侯方域,到现代著名诗人苏金伞、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耿占春,以及当下十分活跃、佳作迭出的商丘诗群,诗歌的传统绵延千古,如江河一般滚滚滔滔。”她衷心希望河南诗人多向生活学习,多向与会的诗歌大家求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名篇佳作!

吉狄马加则从一个更大的格局与高度上,盛赞并祝贺这届诗会:“河南是诗歌重镇。从古代到近现代,河南诗歌都很丰富,在每一个时期,都曾涌现出很重要的诗人。商丘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相信举办这样一场诗会,会让更多的诗人在回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时候,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诗歌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是伴着我们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数千年来,诗歌一直在塑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尤其是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诗歌更不应该缺位,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吉狄马加寄希望于黄河诗会,能不断办下去,扩大影响,打造好黄河诗会的品牌,将诗会做成国际诗歌交流的平台。

开幕式后,吉狄马加和与会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就传统与新时代诗歌创作进行研讨,唐晓渡、杨克、高兴、龚学敏、高金光、汪剑钊、刘向东、赵宏兴、阎安、大卫、耿占春等,广开言路,深入探讨。

刘向东:“我是一路追着商人走,到了商丘,我这一趟不白走,寻到根儿了。来到这片土地,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讨论诗歌,自然让人想起诗经,想起《玄鸟》,想起《商颂》,而我偏偏想起庄子。没听说有人把老庄读成诗人,可我忽然间觉得老庄才是‘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的典范,想象力那么丰富。在老庄那里,‘诗意’已远不只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成为解决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内在精神世界的自由与独立,它的终极思考是人生的诗化,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一个处在对语言的这种依赖状态让语言与生命交锋的人,我认为就是诗人。所以我说,老庄本色是诗人,值得我们顶礼膜拜。”

臧棣:“如何看待新诗的实践,将新诗的实践历史化,或者说,将新诗的实践现象化,这两种倾向,都存在着很深的失误。如果需要做一个决断,我的看法是,由新诗的兴起导致的汉语诗兴的现代变革,依然还没有结束。目前阶段,我们需要朝后看,回望伟大的汉诗传统,但更需要怀着勇气和智慧朝向汉诗的未来。”

耿占春:“当某个阶段传统处于解体,包括象征符号,我们就要试图寻找意义的符号,诗歌跟意义的感受有关,当下用特别秘密的语言写作就成为我们探寻的法则。”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翻译家,他们站在诗歌最前沿,有效打开,坦率发声,对当下诗歌把脉问诊,对诗歌未来有益探索。

传经送宝,这将是第22届黄河诗会最大的收获。

探幽怀古 溯源诗国

公元744年,李白结伴杜甫、高适慕名来到梁园,站在唐诗巅峰上的三位诗人,游历怀古,以遣情怀,斗酒赋诗,惺惺相惜。

李白留下著名的《梁园吟》:“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杜甫《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高适《宋中十首》:“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诗人诗中出现的梁王,即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西汉梁国的梁孝王刘武,现长眠在永城芒砀山。

梁园也称东苑、菟园、三百里梁园,广睢阳城(今商丘古城)七十里,“七台八景”目前仍有迹可寻。齐人邹阳、公孙诡、羊胜,吴人枚乘、严忌,蜀人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被梁王奉为座上宾。兴趣所至,驰骋狩猎,饮酒作赋,让梁园风雅名冠天下。自然,也由此开掘中国辞赋先河,为中国诗歌扯起一面旗帜,让梁园在某种程度上被成全为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景观,一个不可替代的诗歌符号。

8月17日至18日,参加第22届黄河诗会的诗人们,踏着诗仙、诗圣等的足迹,先后来到永城、睢阳、民权三地,用脚步丈量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文明厚度,用思想领略这片风雅之地的诗性光芒。

在商文化广场,梁晓明告诉记者,他到商丘是来补课的,补传统文化的课。“今天来到商丘,这个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你不得不低下头仔细深想自己的来源,自己体内的血液,这样一种民族的血液流动的节奏和质地。我所在的南宋都城杭州,是从北宋的应天府即今天的商丘来的。这次来到商丘,心中充满着敬畏。”

梁晓明还讲到他的一个发现,南宋在杭州没有帝王陵园,因为帝王们心怀北方,想打回来,怕造下陵园,回不来了。记者由此想到孔子。圣人祖上从宋国逃往鲁,念及祖籍地,将鲁国称为“父母之邦”,将宋国称为“祖先之国”,一生14次还乡。

在阏伯台前,记者采访唐晓渡。诗人谈到,因为先入为主,他来之前以为商丘应该是一个丘,没想到了这儿是最平原的一个城市,历史的神秘感让他景仰。唐晓渡一口气登上高台,瞻仰台上遗存的元代建筑,以及建筑后面的观星台遗址,阏伯在此观星象以指导农时,他感叹:“这说明商丘是农耕文明最早稳定的一个地方。”

8月18日下午,唐晓渡、臧棣、王久辛、梁晓明等慕名到民权寻庄子。商丘是儒家孔子祖籍地,道家老庄故里,墨家墨子故里,名家惠子故里,是“轴心时代”东方圣人们集中出生与活动的地方,圣人文化现象让这里成为一方对外贡献智慧的思想高地。

稍显冷清的庄周陵园内,庄严肃立的庄子雕像掌卷于胸,神态悠然。八角亭内清乾隆五十四年的石碑,碑亭东西两侧法国作家几尼亚赫·奈尔、日本学者武田秀夫来此访问时的题词碑,一同沉默在夕阳中。

这里曾多次举办庄子文化节,接受海内外庄氏宗亲拜谒祭祀。1995年5月,中央电视台到此录制《中华文明之光》大型专题片《庄子》,在一套、二套播放。今天仍时常有中外游客慕名到此,瞻仰膜拜。

陵园发起人、现退休在家的唐姓教师,每天勤于打扫,路面时时保持洁净。作为本家,唐晓渡敬他的先见之明与后天之功,临别时两人合影留念。

臧棣说:“都在争庄子的出生地。其实,重要的是,如何把庄子读进汉语的心跳。”

曲终人在 未来可期

8月19日,一个离开的日子,记者油然记起作家周大新一部书的名字,“曲终人在”。

曲终人未散,启程频回眸。于诗人,他们留在这里的不只是足迹与诗,是任星移斗转,时空辗转,永难淡去的历史时刻。

这是一届值得回望与铭记的盛会。

8月16日晚,第22届黄河诗会主题音乐诗会《风雅颂》精彩启幕。王全周、李德民等市领导与广大市民共同观赏。

诗歌在庙堂,也在民间,理应作为文化惠民的一道精神盛宴,回馈于人民,与人民共享。

商丘人民是感恩的,吉狄马加的《大河(节选)》、苏金伞的《小轿和村庄》、杨克的《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等诗篇,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吴元成《商丘好人》、张鲜明《中国,上场》等融入商丘元素的诗歌,及“商丘好人”代表黄伟、宋静和李学生的女儿李敏等出场,让他们一次次潸然落泪。

商丘是一座好人之城,张环礼、李学生、黄伟、贩菜哥、送药哥……这些名字一度感动中原,温暖中国。市委、市政府创建好人公园,是为铭记,亦为呼唤与推动。

历史上,商丘另有一个名字叫归德,古往今来,一些人走出商丘,德归他乡,一些人来到商丘,德归古城。

诗人泉子说:“每次来商丘,就像回家。”

诗人丁进兴说:“从古夏禹国禹州一脚迈进商朝古都商丘,那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在心中反复激荡。商丘是一个值得常来的地方。”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是商丘这一个地方的世道人心,这一座城市的大道良心,是看得见的民风,触得到的民生。

这届诗会,商丘作为诗歌原乡,诗人的到来就是归来,他们的离开,也是羁旅的又一次远行。

臧棣盛赞这届诗会:“办得非常有意义,像中原人干的事。”

这也是一届收获颇丰的盛会。

诗会上,张鲜明与吴元成共同为河南省诗歌学会商丘创作基地和新疆天基创作基地授牌。8月18日上午,王全周、吉狄马加共同为落地商文化广场的河南省诗歌学会商丘创作基地揭牌,为这里增加一道新的文化风景。

此外,这届诗会还将为风雅商丘留下诗歌一条街、诗歌公园、诗歌碑林等,旨在把商丘打造成各地诗人交流的平台,促进诗歌产业发展的平台和提升市民文化素质、诗歌素养的平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第22届黄河诗会圆满闭幕,而商丘让人民诗意栖居的构想与使命,已呼之欲出。

(本文图片由乐天摄)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静听“黄河”吟梁苑
2019-08-23 03:21   本报记者 班琳丽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8月16日晚,第22届黄河诗会主题音乐诗会《风雅颂》精彩启幕。

 

与会的作家、诗人游览商丘古城。

秋阳杲杲,汉风浩荡,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诗歌,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一次诗会,从此,将有一个崭新的名字说出这块古老土地的又一个身份:风雅商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作为孔子祖籍地,这里至今留存圣人为一个大同天下低头俯地的足迹和声音。作为老庄故里,这里依旧飞扬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浪漫与写意。

又见黄河纳百川,200多位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来自全国各地,以诗歌的名义,群贤毕集,以迎新中国70华诞的契机,礼赞祖国,畅谈初心,坐以论道。

静听李杜吟梁苑,虔诚的诗人们踏着李白、杜甫、高适等的足迹,游历怀古,吟吟哦哦,赋诗留句。

曲终人在,一届诗歌的盛会,将为风雅商丘留下诗歌一条街、诗歌公园、诗歌碑林等,让诗歌成为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诗意栖居的宽阔舞台。

我们欢欣鼓舞,我们拭目以待。

群贤毕集 坐以论道

8月17日,第22届黄河诗会在商丘这块诗意长存的风雅之地大幕拉开。这是一届被盛赞空前的诗会。

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省文联副主席杨彦玲,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乔叶,河南省诗歌学会主席张鲜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全周等,端坐在主席台上。他们的到来与参与,让风雅商丘更添风骨。

台下,来自省外诗人杨克、唐晓渡、高兴、龚学敏、王久辛、阎安、刘向东、宗仁发、臧棣、田原、梁晓明、谷禾、高凯、大卫、汪剑钊等,省内诗人耿占春、冯杰、高旭旺、吴元成、李霞、程韬光、夏汉、田桑、简单、朱怀金、温青、高春林、黑女、翩然落梅等,这些诗人,早已因诗风新奇,自成一家,他们以诗歌的名义欢聚商丘,共同为商丘诗歌划时代。

身为东道主,王全周首先致以热情洋溢的致辞:“这届黄河诗会,作为商丘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将与豫东大地碰撞出绚丽火花,展现出古老商丘、现代商丘、大美商丘、幸福商丘的无限魅力。”

乔叶的致辞同样出彩:“商丘是文化厚土,也是诗歌之城。远古时代,葛天氏在此投足以歌《八荒》;春秋时期,这里的‘商颂’融入《诗经》璀璨的华章。梦笔生花的江淹,是商丘人;李白、杜甫、高适曾携手梁园,在这片土地上放歌吟唱。从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侯方域,到现代著名诗人苏金伞、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耿占春,以及当下十分活跃、佳作迭出的商丘诗群,诗歌的传统绵延千古,如江河一般滚滚滔滔。”她衷心希望河南诗人多向生活学习,多向与会的诗歌大家求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名篇佳作!

吉狄马加则从一个更大的格局与高度上,盛赞并祝贺这届诗会:“河南是诗歌重镇。从古代到近现代,河南诗歌都很丰富,在每一个时期,都曾涌现出很重要的诗人。商丘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相信举办这样一场诗会,会让更多的诗人在回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时候,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诗歌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是伴着我们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数千年来,诗歌一直在塑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尤其是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诗歌更不应该缺位,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吉狄马加寄希望于黄河诗会,能不断办下去,扩大影响,打造好黄河诗会的品牌,将诗会做成国际诗歌交流的平台。

开幕式后,吉狄马加和与会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就传统与新时代诗歌创作进行研讨,唐晓渡、杨克、高兴、龚学敏、高金光、汪剑钊、刘向东、赵宏兴、阎安、大卫、耿占春等,广开言路,深入探讨。

刘向东:“我是一路追着商人走,到了商丘,我这一趟不白走,寻到根儿了。来到这片土地,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讨论诗歌,自然让人想起诗经,想起《玄鸟》,想起《商颂》,而我偏偏想起庄子。没听说有人把老庄读成诗人,可我忽然间觉得老庄才是‘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的典范,想象力那么丰富。在老庄那里,‘诗意’已远不只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成为解决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内在精神世界的自由与独立,它的终极思考是人生的诗化,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一个处在对语言的这种依赖状态让语言与生命交锋的人,我认为就是诗人。所以我说,老庄本色是诗人,值得我们顶礼膜拜。”

臧棣:“如何看待新诗的实践,将新诗的实践历史化,或者说,将新诗的实践现象化,这两种倾向,都存在着很深的失误。如果需要做一个决断,我的看法是,由新诗的兴起导致的汉语诗兴的现代变革,依然还没有结束。目前阶段,我们需要朝后看,回望伟大的汉诗传统,但更需要怀着勇气和智慧朝向汉诗的未来。”

耿占春:“当某个阶段传统处于解体,包括象征符号,我们就要试图寻找意义的符号,诗歌跟意义的感受有关,当下用特别秘密的语言写作就成为我们探寻的法则。”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翻译家,他们站在诗歌最前沿,有效打开,坦率发声,对当下诗歌把脉问诊,对诗歌未来有益探索。

传经送宝,这将是第22届黄河诗会最大的收获。

探幽怀古 溯源诗国

公元744年,李白结伴杜甫、高适慕名来到梁园,站在唐诗巅峰上的三位诗人,游历怀古,以遣情怀,斗酒赋诗,惺惺相惜。

李白留下著名的《梁园吟》:“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杜甫《遣怀》:“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高适《宋中十首》:“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诗人诗中出现的梁王,即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西汉梁国的梁孝王刘武,现长眠在永城芒砀山。

梁园也称东苑、菟园、三百里梁园,广睢阳城(今商丘古城)七十里,“七台八景”目前仍有迹可寻。齐人邹阳、公孙诡、羊胜,吴人枚乘、严忌,蜀人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被梁王奉为座上宾。兴趣所至,驰骋狩猎,饮酒作赋,让梁园风雅名冠天下。自然,也由此开掘中国辞赋先河,为中国诗歌扯起一面旗帜,让梁园在某种程度上被成全为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景观,一个不可替代的诗歌符号。

8月17日至18日,参加第22届黄河诗会的诗人们,踏着诗仙、诗圣等的足迹,先后来到永城、睢阳、民权三地,用脚步丈量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文明厚度,用思想领略这片风雅之地的诗性光芒。

在商文化广场,梁晓明告诉记者,他到商丘是来补课的,补传统文化的课。“今天来到商丘,这个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你不得不低下头仔细深想自己的来源,自己体内的血液,这样一种民族的血液流动的节奏和质地。我所在的南宋都城杭州,是从北宋的应天府即今天的商丘来的。这次来到商丘,心中充满着敬畏。”

梁晓明还讲到他的一个发现,南宋在杭州没有帝王陵园,因为帝王们心怀北方,想打回来,怕造下陵园,回不来了。记者由此想到孔子。圣人祖上从宋国逃往鲁,念及祖籍地,将鲁国称为“父母之邦”,将宋国称为“祖先之国”,一生14次还乡。

在阏伯台前,记者采访唐晓渡。诗人谈到,因为先入为主,他来之前以为商丘应该是一个丘,没想到了这儿是最平原的一个城市,历史的神秘感让他景仰。唐晓渡一口气登上高台,瞻仰台上遗存的元代建筑,以及建筑后面的观星台遗址,阏伯在此观星象以指导农时,他感叹:“这说明商丘是农耕文明最早稳定的一个地方。”

8月18日下午,唐晓渡、臧棣、王久辛、梁晓明等慕名到民权寻庄子。商丘是儒家孔子祖籍地,道家老庄故里,墨家墨子故里,名家惠子故里,是“轴心时代”东方圣人们集中出生与活动的地方,圣人文化现象让这里成为一方对外贡献智慧的思想高地。

稍显冷清的庄周陵园内,庄严肃立的庄子雕像掌卷于胸,神态悠然。八角亭内清乾隆五十四年的石碑,碑亭东西两侧法国作家几尼亚赫·奈尔、日本学者武田秀夫来此访问时的题词碑,一同沉默在夕阳中。

这里曾多次举办庄子文化节,接受海内外庄氏宗亲拜谒祭祀。1995年5月,中央电视台到此录制《中华文明之光》大型专题片《庄子》,在一套、二套播放。今天仍时常有中外游客慕名到此,瞻仰膜拜。

陵园发起人、现退休在家的唐姓教师,每天勤于打扫,路面时时保持洁净。作为本家,唐晓渡敬他的先见之明与后天之功,临别时两人合影留念。

臧棣说:“都在争庄子的出生地。其实,重要的是,如何把庄子读进汉语的心跳。”

曲终人在 未来可期

8月19日,一个离开的日子,记者油然记起作家周大新一部书的名字,“曲终人在”。

曲终人未散,启程频回眸。于诗人,他们留在这里的不只是足迹与诗,是任星移斗转,时空辗转,永难淡去的历史时刻。

这是一届值得回望与铭记的盛会。

8月16日晚,第22届黄河诗会主题音乐诗会《风雅颂》精彩启幕。王全周、李德民等市领导与广大市民共同观赏。

诗歌在庙堂,也在民间,理应作为文化惠民的一道精神盛宴,回馈于人民,与人民共享。

商丘人民是感恩的,吉狄马加的《大河(节选)》、苏金伞的《小轿和村庄》、杨克的《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等诗篇,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吴元成《商丘好人》、张鲜明《中国,上场》等融入商丘元素的诗歌,及“商丘好人”代表黄伟、宋静和李学生的女儿李敏等出场,让他们一次次潸然落泪。

商丘是一座好人之城,张环礼、李学生、黄伟、贩菜哥、送药哥……这些名字一度感动中原,温暖中国。市委、市政府创建好人公园,是为铭记,亦为呼唤与推动。

历史上,商丘另有一个名字叫归德,古往今来,一些人走出商丘,德归他乡,一些人来到商丘,德归古城。

诗人泉子说:“每次来商丘,就像回家。”

诗人丁进兴说:“从古夏禹国禹州一脚迈进商朝古都商丘,那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在心中反复激荡。商丘是一个值得常来的地方。”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是商丘这一个地方的世道人心,这一座城市的大道良心,是看得见的民风,触得到的民生。

这届诗会,商丘作为诗歌原乡,诗人的到来就是归来,他们的离开,也是羁旅的又一次远行。

臧棣盛赞这届诗会:“办得非常有意义,像中原人干的事。”

这也是一届收获颇丰的盛会。

诗会上,张鲜明与吴元成共同为河南省诗歌学会商丘创作基地和新疆天基创作基地授牌。8月18日上午,王全周、吉狄马加共同为落地商文化广场的河南省诗歌学会商丘创作基地揭牌,为这里增加一道新的文化风景。

此外,这届诗会还将为风雅商丘留下诗歌一条街、诗歌公园、诗歌碑林等,旨在把商丘打造成各地诗人交流的平台,促进诗歌产业发展的平台和提升市民文化素质、诗歌素养的平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第22届黄河诗会圆满闭幕,而商丘让人民诗意栖居的构想与使命,已呼之欲出。

(本文图片由乐天摄)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三无”小区内路面改造需居民承担小部分资金
摊贩常占道 居民盼治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采摘秋梨
参观瞻仰 不忘初心
躲避不及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