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菜园村: 红色精神代代传 乡村振兴显生机

本报记者 邵群峰 通讯员 陈紫嫣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8-21 02:39

张菜园村村民在排练舞蹈《共圆中国梦》。 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70年前,这里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此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70年后,这个名叫张菜园的小村庄已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旅游村,村子宁静祥和,百姓安居乐业。

正是因为那段彪炳史册的历史,张菜园村自带红色基因。进入新时代后,该村的红色基因被彻底激活并被注入时代精神,从而汇聚成接续奋斗、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用红色基因引领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和豫东平原的大多数村庄一样,经历了从一穷二白求温饱到衣食无忧盼小康的曲折历程。因为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存在,张菜园村的兴衰注定与这份红色基因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2013年,张菜园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批文正式开启了张菜园振兴发展的新征程。”闫集镇党委书记刘伟说。

自2013年起,不仅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修缮,张菜园村的基础设施也陆续进行提升——村内的7条主干道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农户院落因地制宜进行了提升改造,村内房屋外立面也统一进行了粉刷美化、墙绘喷涂。2018年,投资300多万元修建的约7000平方米的红色生态广场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南侧亮相,亭台精致、长廊曲折,绿地广场、景观石和文化墙相互辉映,村民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中,或休闲游玩,或健身锻炼,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攀升。

张菜园村的振兴成绩单远不止村容村貌的改变。近年来,该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辣椒、果树和药牡丹种植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用红色基因润泽乡风

受红色基因传承的影响和感召,张菜园村乃至整个闫集镇群众一直把淳朴、善良、勤劳、孝道的民风延续至今。

近年来,闫集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着力用红色文化熏陶民风、启迪民智,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等,张菜园村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菜园村“好媳妇”谢美荣对“孝顺”有着独特的理解,“给公婆买吃的、买喝的,照顾好老人的生活是‘孝’。而陪老人说话、交心,消除他们的寂寞感、孤独感才是‘顺’。” 在丈夫去世后,谢美荣不离不弃,与公婆共同生活,悉心照顾老人,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我们这儿的乡风民风确实不错,大家都争着做新时代的文明人,谁不想落个好名声啊!”张菜园村党支部书记张宜杰说。

用红色基因凝心铸魂

“张菜园村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具有红色革命历史和文化遗存。这段厚重的历史,给闫集镇增添了红色底蕴……”“这里是青砖四合院布局,内有东西两院,各有主房三间,左右配房各三间……”近年来,跟随着红色讲解员的脚步,前来张菜园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庄严的入党誓词反复在纪念馆响起。

依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近年来,闫集镇全力打造张菜园红色文化旅游村,红色氛围愈加浓厚。现在的张菜园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已经成为商丘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商丘市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市、区两级关工委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面八方的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和大中小学生慕名而来,在参观游览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砥砺理想信念。纪念馆也因此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张菜园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充分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终于过上了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好生活,一步步向乡村全面振兴迈进。

“现在俺村可热闹了,白天都是外边来参观的,晚上都是群众到广场玩的。”张菜园村村民闫爱莲对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满意足,“党的政策好,百姓干劲大,一句话说到底就是赶上了好时代!”

编辑: 吴先锋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张菜园村: 红色精神代代传 乡村振兴显生机
2019-08-21 02:39   本报记者 邵群峰 通讯员 陈紫嫣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张菜园村村民在排练舞蹈《共圆中国梦》。 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70年前,这里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此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70年后,这个名叫张菜园的小村庄已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旅游村,村子宁静祥和,百姓安居乐业。

正是因为那段彪炳史册的历史,张菜园村自带红色基因。进入新时代后,该村的红色基因被彻底激活并被注入时代精神,从而汇聚成接续奋斗、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用红色基因引领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和豫东平原的大多数村庄一样,经历了从一穷二白求温饱到衣食无忧盼小康的曲折历程。因为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存在,张菜园村的兴衰注定与这份红色基因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2013年,张菜园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批文正式开启了张菜园振兴发展的新征程。”闫集镇党委书记刘伟说。

自2013年起,不仅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修缮,张菜园村的基础设施也陆续进行提升——村内的7条主干道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农户院落因地制宜进行了提升改造,村内房屋外立面也统一进行了粉刷美化、墙绘喷涂。2018年,投资300多万元修建的约7000平方米的红色生态广场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南侧亮相,亭台精致、长廊曲折,绿地广场、景观石和文化墙相互辉映,村民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中,或休闲游玩,或健身锻炼,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攀升。

张菜园村的振兴成绩单远不止村容村貌的改变。近年来,该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辣椒、果树和药牡丹种植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用红色基因润泽乡风

受红色基因传承的影响和感召,张菜园村乃至整个闫集镇群众一直把淳朴、善良、勤劳、孝道的民风延续至今。

近年来,闫集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着力用红色文化熏陶民风、启迪民智,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等,张菜园村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菜园村“好媳妇”谢美荣对“孝顺”有着独特的理解,“给公婆买吃的、买喝的,照顾好老人的生活是‘孝’。而陪老人说话、交心,消除他们的寂寞感、孤独感才是‘顺’。” 在丈夫去世后,谢美荣不离不弃,与公婆共同生活,悉心照顾老人,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我们这儿的乡风民风确实不错,大家都争着做新时代的文明人,谁不想落个好名声啊!”张菜园村党支部书记张宜杰说。

用红色基因凝心铸魂

“张菜园村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具有红色革命历史和文化遗存。这段厚重的历史,给闫集镇增添了红色底蕴……”“这里是青砖四合院布局,内有东西两院,各有主房三间,左右配房各三间……”近年来,跟随着红色讲解员的脚步,前来张菜园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庄严的入党誓词反复在纪念馆响起。

依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近年来,闫集镇全力打造张菜园红色文化旅游村,红色氛围愈加浓厚。现在的张菜园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已经成为商丘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商丘市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市、区两级关工委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面八方的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和大中小学生慕名而来,在参观游览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砥砺理想信念。纪念馆也因此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张菜园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充分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终于过上了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好生活,一步步向乡村全面振兴迈进。

“现在俺村可热闹了,白天都是外边来参观的,晚上都是群众到广场玩的。”张菜园村村民闫爱莲对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满意足,“党的政策好,百姓干劲大,一句话说到底就是赶上了好时代!”

编辑: 吴先锋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运河公园内洗刷刷 净了自己脏了大家
人行横道已画上 过往车辆要注意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武孝波:返乡创业“ ...
郭村镇沈梅村 村如其...
汇聚金融活水 服务地...
夏邑县新华书店工作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