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舞与觉醒:海外华人女作家方丽娜的收获季

本报记者 班琳丽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7-19 01:33

  

方丽娜在法国。方丽娜的先生Wolfgang Stelzl 摄

近年来,方丽娜作为新海外华人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一种源自她作品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使其成为研究海外华文作家无法绕过的一个代表人物。2016年,她受邀出席全国作代会,成为9位海外作家中唯一一位来自欧洲的华文作家。2018年,她再次作为欧洲唯一一位华文作家,作品入选华东师大出版社海外华语15人小说年展。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如此评价:“她异军突起的写作姿态,超越了诗情消解的日常生活场景,细腻的笔触已自觉指向人物的生存境遇和困境。伴随着世间行走与穿越、海外漂泊与碰撞、全球异质文化与故国经验的沉淀,在呈现与反思的过程中,不避生活的阴冷,正视人世的困厄,带着悲悯情怀,隐隐透出对生命永恒绝境的思考与叩问。亲和生动,无法抗拒。”

出走与返乡:文字的善舞者

方丽娜,旅居奥地利维也纳的华裔小说家、散文家,祖籍中国河南商丘。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孔子的魂牵之国,老子与庄子的故国,至今仍矗立不倒的古老城池归德古城——商丘古城,即为方丽娜作品中不断闪现的“宋城”,是她地理意义上的原乡。

自幼迷恋文学的方丽娜,大学就读于商丘师院外语系,毕业后担任过英语教师,外事办、旅游局公务员。自感时间与精力耗费在东奔西跑上是一种虚掷,1998年,在北京经贸大学研修期间,她考取了赴奥地利多瑙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德国的斯图加特进行项目实习。

这年盛夏,远赴欧洲留学深造的她,在多瑙河畔邂逅了她的先生Wolfgang Stelzl,从而开启了她在西半球工作、生活以及圆梦文学的追逐之旅。

不断往返于中国大陆和欧洲之间,由东方到西方,从出走到返乡,生命的移植和重新嫁接,一次次激活了她沉潜多年的写作欲望。异域生活的形形色色,多元文化的纠结与碰撞,不同族群之间的交织与牵绊,打开了她创作的思路,也拓宽了她想象的空间。

2003年,于维也纳定居下来,明朗而安定的家居生活,促使方丽娜拿起笔,闲暇之余开始创作。2005与2006年度,其散文《云中漫步》和《我行万里嫂担忧》连续获得《德国新报》主办的“全球华文征文”第一、二等奖。自此,巨大的鼓舞令她笔耕不息。欧洲的古老与凝重,浪漫与时尚,自然与人文,时时唤起她的联想,周围的一切都在触碰和引发着她的思考。

2010年春夏之交,于华文写作中崭露头角的她,受中国作家协会邀请,有幸走进祖国的文学殿堂——鲁迅文学院,成为鲁院创建以来吸收的第一个海外学子,与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名作家共同度过了四个多月的深造时光。这段特定的文学氛围,春风化雨般给予她了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提升。

从鲁院回到维也纳,她开始生“吞”东西一样沉潜于众多文学经典中,并在大量阅读、思考和沉淀的基础上,开始了一系列小说创作,题材涵盖跨国婚恋、文化冲撞、人性沉浮,以及不同国度不同境遇之下人性的走向与裂变。透过旖旎迷人的风景、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达出发人深思的人生主旨,在看似悲伤的结局中释放出人间的温暖和坚定的力量。

悲剧与乡愁:文学的觉醒者

“虚构已经在那里,小说家的任务是发明现实。”这个后现代的共识之于方丽娜,即是她借助小说这门神秘的手艺,营造出一种糅合东西方文化语境,因其女作家身份而又有别于他人的“现实”。她于其间游刃有余地讲述,通过种种性格鲜明、独立的设定,完成她对于小说创作的理解,与主题揭示。

首都师范大学王红旗教授认为,方丽娜已成长为一位文学的“觉醒者”:“她的作品更多地关注华人移民在流徙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站立,人性反思与自觉救赎,并且常常情不自禁地立足欧洲,回望故乡的阴晴圆缺,人情冷暖,社会变迁。那些有着‘乡愁’记忆的极其细微的差异性描写,恰恰是她打通东西方文化神秘世界的一把钥匙。在全球语境下,表达出一个觉醒者对人类的性别和家国苦难的悲悯情怀。”

诗话语言的精彩讲述,身临其境般的风景摹写,现实题材的敏锐发现与有效裁剪,使得方丽娜于众多海外华文作家中脱颖而出,作为小说家“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思考性。”

小说是一门“说”的艺术和手艺,方丽娜堪称一位能“说”会“说”的优秀小说家。海外文学评论家颜向红高度评价她的小说:“以跨国婚恋中的文化冲突为主题,故事逻辑的推演迂回婉转、步步为营、严丝合缝,节奏张弛有度,精巧地设置悬念伏笔,造成很强的戏剧冲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纵观方丽娜的小说,其作品风格突出表现在她向度鲜明的悲剧式讲述,故事走向,人性纠结,命运归宿,字里行间又不乏“方丽娜式”的经典暖色。诚如颜向红所言:“她的作品先抑后扬,前面压抑揪心,后面光明暖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冲突达到高潮后,都留有一个余脉,留下希望的幻觉,留下悬念的结尾,让读者自己去圆梦。展示悲剧中的温情,忧伤中的希望,给出温暖的状态,但不给答案;给出思考方向,但不给结论,悲而不凉,哀而不伤。”

如此文学精神之于方丽娜,早已升华为一种文学风格、文学自觉。她曾经这样自解:“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在迷惘中寻找出口的人。丹麦剧作家拉斯·冯·提尔在电影中曾传递出这样的观点: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残酷的、黑暗的,所有温情的、弱小的、闪着萤辉的肉身和灵魂都会受到伤害。但是,这些温情弱小的灵魂并不孤独,它们会照亮我们内心的黑暗。”

小说不惮写悲剧,而悲剧写作尤其考验一个作家于宏大叙述或微妙布设中的驾驭能力,即如何在作品中消解与解构悲剧,使其呈现悲悯而光明的治愈力量。这点,方丽娜敏锐而有效的植入,源自于她特殊身份与经历下的情怀与乡愁。

一般而论,一个人离开家乡的同时就先天性地拥有了乡愁,时间越久,这种情绪就会越浓厚,作为一个作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于他的作品中。可以说,特殊的海外经历、见闻与种种带有救赎力量的思考,令方丽娜步入作家生涯后,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回望与还乡,地理意义上的原乡与广大意义上的祖国,蓝色乡愁白云一样悬置在她作品的天空。

评论家颜向红在《方丽娜小说的审美特征》中表示:“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都有一个以故乡为原型的精神原乡:沈从文的湘西,鲁迅的鲁镇和未庄,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那么,形成方丽娜写作经验的地方性在哪儿?在两处:原始故乡‘宋城’与第二故乡欧洲,其写作的两个根据地——出生之地与居住之地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先是出走,在出走中成长,找到精神家园;然后返乡,在返乡中找到永不失落的根。由此,出走与返乡形成了两个维度:乡土性和海外性。‘宋城’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与西方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相呼应,彼此瞭望彼此牵挂彼此碰撞,互为张力互为矛盾,令小说跨越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今天来看,虽为女性,方丽娜早已在其发明的糅合了东西方文明的“现实”中,在一个更为宽阔的视域上,借助小说这种讲述方式,以丰沛的情感与深沉的悲悯,深度完成了对人性的挖掘,对人生的思索,对人类的信心,且给人以不断延伸的博大与启迪。

2015年至2018年,是方丽娜小说创作的爆发期与收获季,多产而高质,可谓成绩斐然。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善舞与觉醒:海外华人女作家方丽娜的收获季
2019-07-19 01:33   本报记者 班琳丽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方丽娜在法国。方丽娜的先生Wolfgang Stelzl 摄

近年来,方丽娜作为新海外华人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一种源自她作品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使其成为研究海外华文作家无法绕过的一个代表人物。2016年,她受邀出席全国作代会,成为9位海外作家中唯一一位来自欧洲的华文作家。2018年,她再次作为欧洲唯一一位华文作家,作品入选华东师大出版社海外华语15人小说年展。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如此评价:“她异军突起的写作姿态,超越了诗情消解的日常生活场景,细腻的笔触已自觉指向人物的生存境遇和困境。伴随着世间行走与穿越、海外漂泊与碰撞、全球异质文化与故国经验的沉淀,在呈现与反思的过程中,不避生活的阴冷,正视人世的困厄,带着悲悯情怀,隐隐透出对生命永恒绝境的思考与叩问。亲和生动,无法抗拒。”

出走与返乡:文字的善舞者

方丽娜,旅居奥地利维也纳的华裔小说家、散文家,祖籍中国河南商丘。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孔子的魂牵之国,老子与庄子的故国,至今仍矗立不倒的古老城池归德古城——商丘古城,即为方丽娜作品中不断闪现的“宋城”,是她地理意义上的原乡。

自幼迷恋文学的方丽娜,大学就读于商丘师院外语系,毕业后担任过英语教师,外事办、旅游局公务员。自感时间与精力耗费在东奔西跑上是一种虚掷,1998年,在北京经贸大学研修期间,她考取了赴奥地利多瑙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德国的斯图加特进行项目实习。

这年盛夏,远赴欧洲留学深造的她,在多瑙河畔邂逅了她的先生Wolfgang Stelzl,从而开启了她在西半球工作、生活以及圆梦文学的追逐之旅。

不断往返于中国大陆和欧洲之间,由东方到西方,从出走到返乡,生命的移植和重新嫁接,一次次激活了她沉潜多年的写作欲望。异域生活的形形色色,多元文化的纠结与碰撞,不同族群之间的交织与牵绊,打开了她创作的思路,也拓宽了她想象的空间。

2003年,于维也纳定居下来,明朗而安定的家居生活,促使方丽娜拿起笔,闲暇之余开始创作。2005与2006年度,其散文《云中漫步》和《我行万里嫂担忧》连续获得《德国新报》主办的“全球华文征文”第一、二等奖。自此,巨大的鼓舞令她笔耕不息。欧洲的古老与凝重,浪漫与时尚,自然与人文,时时唤起她的联想,周围的一切都在触碰和引发着她的思考。

2010年春夏之交,于华文写作中崭露头角的她,受中国作家协会邀请,有幸走进祖国的文学殿堂——鲁迅文学院,成为鲁院创建以来吸收的第一个海外学子,与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名作家共同度过了四个多月的深造时光。这段特定的文学氛围,春风化雨般给予她了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提升。

从鲁院回到维也纳,她开始生“吞”东西一样沉潜于众多文学经典中,并在大量阅读、思考和沉淀的基础上,开始了一系列小说创作,题材涵盖跨国婚恋、文化冲撞、人性沉浮,以及不同国度不同境遇之下人性的走向与裂变。透过旖旎迷人的风景、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达出发人深思的人生主旨,在看似悲伤的结局中释放出人间的温暖和坚定的力量。

悲剧与乡愁:文学的觉醒者

“虚构已经在那里,小说家的任务是发明现实。”这个后现代的共识之于方丽娜,即是她借助小说这门神秘的手艺,营造出一种糅合东西方文化语境,因其女作家身份而又有别于他人的“现实”。她于其间游刃有余地讲述,通过种种性格鲜明、独立的设定,完成她对于小说创作的理解,与主题揭示。

首都师范大学王红旗教授认为,方丽娜已成长为一位文学的“觉醒者”:“她的作品更多地关注华人移民在流徙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站立,人性反思与自觉救赎,并且常常情不自禁地立足欧洲,回望故乡的阴晴圆缺,人情冷暖,社会变迁。那些有着‘乡愁’记忆的极其细微的差异性描写,恰恰是她打通东西方文化神秘世界的一把钥匙。在全球语境下,表达出一个觉醒者对人类的性别和家国苦难的悲悯情怀。”

诗话语言的精彩讲述,身临其境般的风景摹写,现实题材的敏锐发现与有效裁剪,使得方丽娜于众多海外华文作家中脱颖而出,作为小说家“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思考性。”

小说是一门“说”的艺术和手艺,方丽娜堪称一位能“说”会“说”的优秀小说家。海外文学评论家颜向红高度评价她的小说:“以跨国婚恋中的文化冲突为主题,故事逻辑的推演迂回婉转、步步为营、严丝合缝,节奏张弛有度,精巧地设置悬念伏笔,造成很强的戏剧冲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纵观方丽娜的小说,其作品风格突出表现在她向度鲜明的悲剧式讲述,故事走向,人性纠结,命运归宿,字里行间又不乏“方丽娜式”的经典暖色。诚如颜向红所言:“她的作品先抑后扬,前面压抑揪心,后面光明暖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冲突达到高潮后,都留有一个余脉,留下希望的幻觉,留下悬念的结尾,让读者自己去圆梦。展示悲剧中的温情,忧伤中的希望,给出温暖的状态,但不给答案;给出思考方向,但不给结论,悲而不凉,哀而不伤。”

如此文学精神之于方丽娜,早已升华为一种文学风格、文学自觉。她曾经这样自解:“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在迷惘中寻找出口的人。丹麦剧作家拉斯·冯·提尔在电影中曾传递出这样的观点: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残酷的、黑暗的,所有温情的、弱小的、闪着萤辉的肉身和灵魂都会受到伤害。但是,这些温情弱小的灵魂并不孤独,它们会照亮我们内心的黑暗。”

小说不惮写悲剧,而悲剧写作尤其考验一个作家于宏大叙述或微妙布设中的驾驭能力,即如何在作品中消解与解构悲剧,使其呈现悲悯而光明的治愈力量。这点,方丽娜敏锐而有效的植入,源自于她特殊身份与经历下的情怀与乡愁。

一般而论,一个人离开家乡的同时就先天性地拥有了乡愁,时间越久,这种情绪就会越浓厚,作为一个作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于他的作品中。可以说,特殊的海外经历、见闻与种种带有救赎力量的思考,令方丽娜步入作家生涯后,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回望与还乡,地理意义上的原乡与广大意义上的祖国,蓝色乡愁白云一样悬置在她作品的天空。

评论家颜向红在《方丽娜小说的审美特征》中表示:“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都有一个以故乡为原型的精神原乡:沈从文的湘西,鲁迅的鲁镇和未庄,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那么,形成方丽娜写作经验的地方性在哪儿?在两处:原始故乡‘宋城’与第二故乡欧洲,其写作的两个根据地——出生之地与居住之地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先是出走,在出走中成长,找到精神家园;然后返乡,在返乡中找到永不失落的根。由此,出走与返乡形成了两个维度:乡土性和海外性。‘宋城’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与西方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相呼应,彼此瞭望彼此牵挂彼此碰撞,互为张力互为矛盾,令小说跨越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今天来看,虽为女性,方丽娜早已在其发明的糅合了东西方文明的“现实”中,在一个更为宽阔的视域上,借助小说这种讲述方式,以丰沛的情感与深沉的悲悯,深度完成了对人性的挖掘,对人生的思索,对人类的信心,且给人以不断延伸的博大与启迪。

2015年至2018年,是方丽娜小说创作的爆发期与收获季,多产而高质,可谓成绩斐然。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施工将开始 新路很快就铺好
河畔荒草丛生 该清理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昔日河滩地 今日“小...
走进一线感受城乡之美
创新引领,让世界知 ...
宁陵县在京创业人员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