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远学:“我与祖国一起变”

文/图 本报记者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6-28 01:38

杜远学在给村里的孩子讲解暑假防溺水知识。

杜远学,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经历了祖国由贫穷到富强的70载风风雨雨,用他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与祖国一起变”。

现年70岁的杜远学是一名退休教师,自2009年退休10年来,他一直发挥余热,出板报、搞宣传,到学校给孩子进行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传播正能量。十里八村的乡邻们都亲切地称杜老师是“受人尊敬的乡贤!”

让时光倒退到1949年7月,杜远学出生在民权县人和镇张庄村一个普通农家,当时父亲虽然是国家干部,仍然是靠几亩薄地维持生计。

在上世纪50年代的童年时光,刚开始有了属于自己土地的老百姓日夜加油干,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杜远学回忆,那时家里喂了一头小毛驴,用来打场、犁地,用四个木轮的大车拉粪、收庄稼,条条大路上都压出两道深深的车辙。

1964年杜远学在县城上初中,当时国家刚刚走过“三年困难时期”,家庭生活更加拮据,每星期去上学带十来斤高粱面或红薯干面交到伙房,每斤面再交4分钱的煤钱换成馍票。每顿饭吃3分或5分钱的咸菜,每星期1元钱还不舍得花完。

1968年杜远学被大队推荐到人和中学去上高中,步行需要2个小时。那时全村仍然没有一家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父亲每月都骑公家的自行车回家休假,在家住上两三天,借自行车的便会络绎不绝。

1971年高中毕业后,见村里的孩子们还是跑到四里外的杞县桥集上学,杜远学就心生了办学的念头。在大队党支部和乡教育组的大力支持下,在张庄村和前瓦塚中间选定了校址。杜远学作为首任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拉土、制砖坯、挖围窑烧砖——师生们用了五年的时间建起一座完整的五年制小学。

时光飞转到上世纪80年代,正赶上祖国改革开放的好年头,祖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民的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空前高涨,一排排标准教室拔地而起,围墙、大门、厕所,焕然一新。与杜远学当初办学时的土坯房、土讲台、土课桌有了天渊之别。

上世纪90年代,杜远学40多岁,精力充沛。20年的教学工作中他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由于他吃透教材、备课认真、讲课通俗易懂、批改作业细心,教学成绩在全乡一直名列前茅。他教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1997年县教委举行全县小学5年级学科竞赛,别的班主任都在自己的学生中精心挑选拔尖人选。他们班分了15个名额,他却让他们班的25名同学抓阄,谁抓中,谁就可以去参加竞赛,结果竞赛成绩他们在全乡第一,县教委给杜远学所教的班级颁发了全县竞赛二等奖的荣誉证书。

杜远学回忆说,当时的教师教书是很辛苦的。一天4晌10节课,每天起五更、打黄昏,两头不见太阳,有时候作业批改不完还把作业带回家连夜批改。记得有一次下大雪,他早起夹着夜里批改好的作业步行去学校,路上摔了几个跟头,疼了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学生们知道真相后都心疼地让他回家歇几天,可是他一会也舍不得闲着。

2009年,杜远学退休后谢绝几所私人学校高薪骋请,闲不住的他在家门口办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买来了象棋、麻将、纸牌让老人们取乐,又订了报纸,买来了杂志、小说供孩子们阅读。

在自己家门口的墙上他制作了一块黑板,经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技和孝善文明等知识,传播正能量。他还买来了电动理发推剪,上门为不能出门的老人免费理发;还买了话筒扬声器,村里的红白喜事他都去帮忙。

近几年,杜远学的家庭也和祖国一样捷报频传,两个孙子相继大学毕业,都在读研。杜远学家也买了楼房和小轿车,生活过得像蜜甜。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杜远学:“我与祖国一起变”
2019-06-28 01:38   文/图 本报记者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杜远学在给村里的孩子讲解暑假防溺水知识。

杜远学,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经历了祖国由贫穷到富强的70载风风雨雨,用他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与祖国一起变”。

现年70岁的杜远学是一名退休教师,自2009年退休10年来,他一直发挥余热,出板报、搞宣传,到学校给孩子进行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传播正能量。十里八村的乡邻们都亲切地称杜老师是“受人尊敬的乡贤!”

让时光倒退到1949年7月,杜远学出生在民权县人和镇张庄村一个普通农家,当时父亲虽然是国家干部,仍然是靠几亩薄地维持生计。

在上世纪50年代的童年时光,刚开始有了属于自己土地的老百姓日夜加油干,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杜远学回忆,那时家里喂了一头小毛驴,用来打场、犁地,用四个木轮的大车拉粪、收庄稼,条条大路上都压出两道深深的车辙。

1964年杜远学在县城上初中,当时国家刚刚走过“三年困难时期”,家庭生活更加拮据,每星期去上学带十来斤高粱面或红薯干面交到伙房,每斤面再交4分钱的煤钱换成馍票。每顿饭吃3分或5分钱的咸菜,每星期1元钱还不舍得花完。

1968年杜远学被大队推荐到人和中学去上高中,步行需要2个小时。那时全村仍然没有一家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父亲每月都骑公家的自行车回家休假,在家住上两三天,借自行车的便会络绎不绝。

1971年高中毕业后,见村里的孩子们还是跑到四里外的杞县桥集上学,杜远学就心生了办学的念头。在大队党支部和乡教育组的大力支持下,在张庄村和前瓦塚中间选定了校址。杜远学作为首任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拉土、制砖坯、挖围窑烧砖——师生们用了五年的时间建起一座完整的五年制小学。

时光飞转到上世纪80年代,正赶上祖国改革开放的好年头,祖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民的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空前高涨,一排排标准教室拔地而起,围墙、大门、厕所,焕然一新。与杜远学当初办学时的土坯房、土讲台、土课桌有了天渊之别。

上世纪90年代,杜远学40多岁,精力充沛。20年的教学工作中他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由于他吃透教材、备课认真、讲课通俗易懂、批改作业细心,教学成绩在全乡一直名列前茅。他教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1997年县教委举行全县小学5年级学科竞赛,别的班主任都在自己的学生中精心挑选拔尖人选。他们班分了15个名额,他却让他们班的25名同学抓阄,谁抓中,谁就可以去参加竞赛,结果竞赛成绩他们在全乡第一,县教委给杜远学所教的班级颁发了全县竞赛二等奖的荣誉证书。

杜远学回忆说,当时的教师教书是很辛苦的。一天4晌10节课,每天起五更、打黄昏,两头不见太阳,有时候作业批改不完还把作业带回家连夜批改。记得有一次下大雪,他早起夹着夜里批改好的作业步行去学校,路上摔了几个跟头,疼了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学生们知道真相后都心疼地让他回家歇几天,可是他一会也舍不得闲着。

2009年,杜远学退休后谢绝几所私人学校高薪骋请,闲不住的他在家门口办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买来了象棋、麻将、纸牌让老人们取乐,又订了报纸,买来了杂志、小说供孩子们阅读。

在自己家门口的墙上他制作了一块黑板,经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技和孝善文明等知识,传播正能量。他还买来了电动理发推剪,上门为不能出门的老人免费理发;还买了话筒扬声器,村里的红白喜事他都去帮忙。

近几年,杜远学的家庭也和祖国一样捷报频传,两个孙子相继大学毕业,都在读研。杜远学家也买了楼房和小轿车,生活过得像蜜甜。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施工将开始 新路很快就铺好
河畔荒草丛生 该清理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村民在扶贫车间内赶 ...
欢乐中原·文明睢阳
园林工人修剪草坪
爱心团团志愿者在京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