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奋发苦学时

闫占廷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6-28 01:31

范仲淹的童年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范仲淹出生在徐州。淳化元年(990年),范仲淹2岁,父范墉病卒于徐州,随母葬父于苏州天平山。父亲病逝,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给在苏州为官的朱文翰。随后仲淹遂改姓朱,并改名朱说。幸运的是他的继父为人正直,待他亲如己出。

在范仲淹青少年勤学苦读生涯里,有三点值得品味。一是范仲淹16岁时,“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了这个故事,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当然这只是一则轶闻趣事。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要么当官做宰相,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要么就当良医,救治天下苍生病痛。

二是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范仲淹21岁读书于长白山醴泉寺,十分刻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并以苦为乐,作《齑赋》一篇,赋曰“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征,盖亲尝忍穷,故得齑之妙处云!”范仲淹出身贫寒,饱尝黄齑滋味,故对它的描写是如此的真切:黄齑在陶瓮里腌成,其色碧绿青黄;而措大(贫寒失意的读书人)咬黄齑却咬得津津有味,口中竟然嚼出美妙动听的音乐。范仲淹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他对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而把全部精力用在书中寻找乐趣,是苦难造就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三是他和商丘应天书院的情缘。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23岁,偶然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愧悔之下,决心自立门户,辞母往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这里藏书千卷,还聚集了杰出的师生,其中就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诗人晏殊。范仲淹十分珍惜这个好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已然大通。1015年春,他考中进士。没有想到的是,12年后,天圣五年(1027年),39岁的范仲淹回应天府恪守母丧,恰巧老同学晏殊在应天任知府,他就邀范仲淹掌应天府书院。这一下来个角色转换,由一名学子变成了一校之长。开始时,他以就读应天书院为荣,后来他成了应天书院最大的骄傲。

商丘至今还流传着范仲淹“独不见皇帝”的典故。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时,一次,真宗皇帝路过这里,大家都争相前去观望,范仲淹却说:“日后再见,也未必晚。”闭门不出,坐读如旧。第二年他就考中了进士,27岁中乙科第九十七名,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开始步入仕途,有了见到皇帝的机会,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年谱》记载,公元1052年,积劳成疾的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生于徐州,卒于徐州,六十四年给人生画了一个圈。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悼。北宋皇帝宋仁宗哭着读完范仲淹的《遗表》,内心痛惜万分,命辍朝一日,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还亲书褒贤之碑,并赐封谥号“文正”,给予范仲淹最高的褒扬。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范仲淹奋发苦学时
2019-06-28 01:31   闫占廷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范仲淹的童年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范仲淹出生在徐州。淳化元年(990年),范仲淹2岁,父范墉病卒于徐州,随母葬父于苏州天平山。父亲病逝,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给在苏州为官的朱文翰。随后仲淹遂改姓朱,并改名朱说。幸运的是他的继父为人正直,待他亲如己出。

在范仲淹青少年勤学苦读生涯里,有三点值得品味。一是范仲淹16岁时,“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了这个故事,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当然这只是一则轶闻趣事。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要么当官做宰相,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要么就当良医,救治天下苍生病痛。

二是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范仲淹21岁读书于长白山醴泉寺,十分刻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并以苦为乐,作《齑赋》一篇,赋曰“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征,盖亲尝忍穷,故得齑之妙处云!”范仲淹出身贫寒,饱尝黄齑滋味,故对它的描写是如此的真切:黄齑在陶瓮里腌成,其色碧绿青黄;而措大(贫寒失意的读书人)咬黄齑却咬得津津有味,口中竟然嚼出美妙动听的音乐。范仲淹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他对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而把全部精力用在书中寻找乐趣,是苦难造就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三是他和商丘应天书院的情缘。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23岁,偶然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愧悔之下,决心自立门户,辞母往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这里藏书千卷,还聚集了杰出的师生,其中就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诗人晏殊。范仲淹十分珍惜这个好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已然大通。1015年春,他考中进士。没有想到的是,12年后,天圣五年(1027年),39岁的范仲淹回应天府恪守母丧,恰巧老同学晏殊在应天任知府,他就邀范仲淹掌应天府书院。这一下来个角色转换,由一名学子变成了一校之长。开始时,他以就读应天书院为荣,后来他成了应天书院最大的骄傲。

商丘至今还流传着范仲淹“独不见皇帝”的典故。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时,一次,真宗皇帝路过这里,大家都争相前去观望,范仲淹却说:“日后再见,也未必晚。”闭门不出,坐读如旧。第二年他就考中了进士,27岁中乙科第九十七名,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开始步入仕途,有了见到皇帝的机会,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年谱》记载,公元1052年,积劳成疾的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生于徐州,卒于徐州,六十四年给人生画了一个圈。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悼。北宋皇帝宋仁宗哭着读完范仲淹的《遗表》,内心痛惜万分,命辍朝一日,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还亲书褒贤之碑,并赐封谥号“文正”,给予范仲淹最高的褒扬。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路面施工为何没有安全防护措施
夜晚大车常碾压 井盖易损存隐患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道...
再造一个新梁园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切磋乒乓球技 推进全...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