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迈出春天新步伐

记者 翟华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4-25 03:39

通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我市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是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的孩子们在村里的喷水池边玩耍。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春天的商丘大地,乡间村落散发着蓬勃生机。

春霖沐浴过的麦子,在田间摇曳拔节,舞动着欢快的节拍;点缀在麦田间的村庄,绿树红花、干净整洁,白墙红瓦上承载着记忆中的乡愁。

作为传统农区,我市立足实际,坚持夯实农业基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产业兴旺作为重点,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健全利益联合机制,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迈出春天新步伐。

夯实基础,让农业强起来

望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夏邑县歧河乡胡坡楼村村支书张培卿颇为感慨地说:“高标准农田增效又增收!”

张培卿的脚下,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夏邑县2016年田间工程项目的田地,该项目包括6.308万亩高标准农田。

6万多亩农田间,机耕路、生产板桥、机井、配电设施、配套潜水泵、移动软管、微喷管、节水管道、农沟等一应俱全,形成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

“仅这一个项目,年新增产粮食就超过500万公斤,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夏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高保珠说。

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机遇。面对机遇,我市应该如何应对?

我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肉、蛋、奶、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答案显而易见,围绕“农”字做文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018年,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专案》,强调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并以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同时,制订了《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各行业规划,全市形成了乡村振兴“1+1+N”规划体系,选择永城市、夏邑县太平镇等10个乡镇分别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同时筛选一批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作为市级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辐射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眼于当前市情和农情。为此,我市坚持夯实农业基础,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农业强起来。

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我市启动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目前,累计建成永久性高标准农田630万亩,建成区粮食单产超出区外20%,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4.78亿斤,已连续四年稳定保持在130亿斤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我市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利益联合,让腰包鼓起来

“我干一天活能挣50块钱,每年还有3000块钱的金融扶贫分红和每亩地不低于1000块钱的土地入股分红。家里还用着合作社的沼气,能点灯又能做饭。日子过得好着哩!”4月22日,在虞城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李玉芳乐呵呵地说。

72岁的李玉芳是虞城县郑集乡卢楼村村民,和她一样,长年在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还有附近30多位村民。

走进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大门东侧是生态蔬菜控温棚,西侧是智能化蛋鸡车间,围墙内侧是清澈见底的生态循环净化池,东南角是全国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沼气生产区,各个区之间的空地或挖有藕池,或种着果树。

作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养殖、种植、加工、储存、环境治理融为一体,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带领周边村民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资产受益的新路径,带动300多户群众增收,每户人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市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时,健全利益联合机制,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我市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135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3家(国家级5家、省级66家),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39个,新认定科迪食品、诚实人面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个,居全省第二位。

围绕“农旅结合、以旅兴农、以农带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园区化建设,初步形成以农业旅游景区为骨干,以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支撑,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5个,拥有国家级乡村旅游点4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7个,从事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人员1.2万人,带动农户5500余户。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3070个,覆盖9个县(区)80%的行政村,六县一市全部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实现电商交易额近20亿元。

生态宜居,让乡村美起来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

走进夏邑县太平镇花庄村犹如进了花园,鸡犬相闻,一片祥和景象。村内干净整洁、翠竹掩映,果树新绿、油菜花金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房屋是白墙红瓦,青砖旧瓦垒成花坛,年代感十足,又有乡村特色;废弃水缸绘上水墨山水画,令人耳目一新;胡同口别具一格的木门楼上悬挂着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胡同铭牌;文化墙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亲敬老等宣传标语……

“不愁吃不愁喝,村里环境好,还有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这样的好日子想都想不到。”71岁的花庄村村民赵学礼坐在自家门前的杏树下喜笑颜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持续开展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全市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精气神明显提升,建成一批美丽生态宜居村庄,一座座乡村华丽蝶变——

全面开展农村积存垃圾、日常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清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市4583个行政村采取不同方式,按照2‰的比例基本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保洁人员,共配备保洁人员2.6万人,农村积存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得到有效治理。

建立健全“户分类、村组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的垃圾治理体系。村庄普遍配备垃圾桶和垃圾收集车,行政村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密闭式垃圾收储箱。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压缩式转运站或垃圾处理厂(场)。各县(市、区)通过市场化运作购买服务等模式已经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厕所建设和改造,在贫困村“改厕”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所有村庄铺开。2018年,全市“改厕”46万户。持续开展村庄的道路硬化、环境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建设,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弘扬传统农耕文化。

加快推进310国道、105国道、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古宋河畔生态廊道、市区周边环线村、市域沿边环线村“两带两廊两环”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引领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乡间村落春潮涌,乡村振兴号角响。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部署,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强化治理成效,统筹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牢固树立大农业观,促进种养链、制造链、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度融合,打造以农业为起点的全产业链,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乡村振兴迈出春天新步伐
2019-04-25 03:39   记者 翟华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通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我市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是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的孩子们在村里的喷水池边玩耍。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春天的商丘大地,乡间村落散发着蓬勃生机。

春霖沐浴过的麦子,在田间摇曳拔节,舞动着欢快的节拍;点缀在麦田间的村庄,绿树红花、干净整洁,白墙红瓦上承载着记忆中的乡愁。

作为传统农区,我市立足实际,坚持夯实农业基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产业兴旺作为重点,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健全利益联合机制,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迈出春天新步伐。

夯实基础,让农业强起来

望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夏邑县歧河乡胡坡楼村村支书张培卿颇为感慨地说:“高标准农田增效又增收!”

张培卿的脚下,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夏邑县2016年田间工程项目的田地,该项目包括6.308万亩高标准农田。

6万多亩农田间,机耕路、生产板桥、机井、配电设施、配套潜水泵、移动软管、微喷管、节水管道、农沟等一应俱全,形成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

“仅这一个项目,年新增产粮食就超过500万公斤,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夏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高保珠说。

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机遇。面对机遇,我市应该如何应对?

我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肉、蛋、奶、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答案显而易见,围绕“农”字做文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018年,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专案》,强调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并以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同时,制订了《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各行业规划,全市形成了乡村振兴“1+1+N”规划体系,选择永城市、夏邑县太平镇等10个乡镇分别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同时筛选一批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作为市级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辐射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眼于当前市情和农情。为此,我市坚持夯实农业基础,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农业强起来。

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我市启动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目前,累计建成永久性高标准农田630万亩,建成区粮食单产超出区外20%,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4.78亿斤,已连续四年稳定保持在130亿斤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我市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利益联合,让腰包鼓起来

“我干一天活能挣50块钱,每年还有3000块钱的金融扶贫分红和每亩地不低于1000块钱的土地入股分红。家里还用着合作社的沼气,能点灯又能做饭。日子过得好着哩!”4月22日,在虞城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李玉芳乐呵呵地说。

72岁的李玉芳是虞城县郑集乡卢楼村村民,和她一样,长年在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还有附近30多位村民。

走进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大门东侧是生态蔬菜控温棚,西侧是智能化蛋鸡车间,围墙内侧是清澈见底的生态循环净化池,东南角是全国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沼气生产区,各个区之间的空地或挖有藕池,或种着果树。

作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养殖、种植、加工、储存、环境治理融为一体,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带领周边村民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资产受益的新路径,带动300多户群众增收,每户人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市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时,健全利益联合机制,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我市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135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3家(国家级5家、省级66家),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39个,新认定科迪食品、诚实人面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个,居全省第二位。

围绕“农旅结合、以旅兴农、以农带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园区化建设,初步形成以农业旅游景区为骨干,以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支撑,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5个,拥有国家级乡村旅游点4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7个,从事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人员1.2万人,带动农户5500余户。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3070个,覆盖9个县(区)80%的行政村,六县一市全部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实现电商交易额近20亿元。

生态宜居,让乡村美起来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

走进夏邑县太平镇花庄村犹如进了花园,鸡犬相闻,一片祥和景象。村内干净整洁、翠竹掩映,果树新绿、油菜花金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房屋是白墙红瓦,青砖旧瓦垒成花坛,年代感十足,又有乡村特色;废弃水缸绘上水墨山水画,令人耳目一新;胡同口别具一格的木门楼上悬挂着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胡同铭牌;文化墙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亲敬老等宣传标语……

“不愁吃不愁喝,村里环境好,还有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这样的好日子想都想不到。”71岁的花庄村村民赵学礼坐在自家门前的杏树下喜笑颜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持续开展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全市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精气神明显提升,建成一批美丽生态宜居村庄,一座座乡村华丽蝶变——

全面开展农村积存垃圾、日常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清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市4583个行政村采取不同方式,按照2‰的比例基本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保洁人员,共配备保洁人员2.6万人,农村积存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得到有效治理。

建立健全“户分类、村组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的垃圾治理体系。村庄普遍配备垃圾桶和垃圾收集车,行政村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密闭式垃圾收储箱。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压缩式转运站或垃圾处理厂(场)。各县(市、区)通过市场化运作购买服务等模式已经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厕所建设和改造,在贫困村“改厕”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所有村庄铺开。2018年,全市“改厕”46万户。持续开展村庄的道路硬化、环境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建设,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弘扬传统农耕文化。

加快推进310国道、105国道、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古宋河畔生态廊道、市区周边环线村、市域沿边环线村“两带两廊两环”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引领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乡间村落春潮涌,乡村振兴号角响。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部署,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强化治理成效,统筹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牢固树立大农业观,促进种养链、制造链、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度融合,打造以农业为起点的全产业链,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退伍老兵已收到补贴 在民政人员的帮助下当日取到了钱
如不能接通“正式电” 又会频繁停电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乡村振兴 迈出春天新...
无人机实施 “一喷三...
乡村扶贫车间 手握国...
千余红娘来搭线 引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