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经照古人

—— 谈李佩琦“古典园林系列”油画创作

芦荻秋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10-26 06:38

前段时间,李佩琦发给我一组他近期创作的“古典园林系列”油画作品,乍一看,这些作品似乎不似他原来的创作风格。本来李佩琦油画风格以激情奔放、色彩热烈而著称,而眼前的这些作品却以黑白灰为基调,好似是中国水墨画一般。我反复盯着画面琢磨,忽然觉得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渐渐从眼前弥漫开来,似乎渗透着一种被时光打磨后的遥远古旧感。我忽然想起之前收藏的一些关于古典园林的老照片来。这不就是我所感觉的旧时园林的本来面目吗?我觉得这也正是古典园林本该有的气息。园林,作为最能承载中国人文元素的古典建筑,本身就沉积着厚厚的历史感与沧桑感。他正试图寻找古典园林所携带的传统人文基因,在追寻园林里曾经逝去的梦幻时光。

明清是江南一带造园的鼎盛时期,一些有钱的官员或是商人不惜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只为打造一处让自己心灵得以休憩并可足不出户便可享山林之乐的精神家园。然而历经时光的磨砺,加之现代游人的增多,经营者为了所谓的旅游收入,常常进行着粗陋而庸俗的改造,使得那些古典园林失却了那份高贵而文雅的气质,似乎变得不再彰显古典意味。

看着李佩琦先生的油画,我忽然领悟到,他故意舍弃色彩而选择黑白灰为基调的用意了。他是在有意营造一种古旧沧桑的气氛,以寻找心中古典园林的历史沧桑感,他是用画笔在追寻着内心深处中国文化之根。

李佩琦曾不止一次创作过苏州园林的系列油画,之前的作品大多使用浓烈的色彩,而这组油画却大胆选择了黑白灰。他说,在堆叠的太湖石里他想到了黄宾虹、龚贤、石涛以及八大山人这些中国古代的先贤们。他想要画出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古典园林的感觉,他想要寻回属于园林的那种特有的如旧照片一样的被遗弃的历史时光。

画“古典园林系列”对佩琦来说也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事情。他告诉我今年夏天受邀去日本采风,在金阁寺买到一本日本的旧影像集,张张老照片令他怦然心动,好像把他拉回到了那个年代,置身在遥远的古旧时光里。他突然想到了中国的古典园林,并且决定要用旧照片的感觉画出这个题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与色彩表现园林已经逝去的时光。看过这些组画之后,我将读后感与佩琦交流,他激动地说:“评论家的眼光就是厉害,你理解了隐藏在我内心深处的感受。”

在那幅名为《片石山房》的画里,层层堆叠的太湖石,静谧的池水,幽暗的竹林,无处不弥漫着恬淡而诗意的古典园林气息。在黑与白的画面里唯一有色彩的便是那身着红衣的高士。我忽然想到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整个电影的画面基调都是黑白,而电影中唯一有颜色的便是那身着红衣的女孩。这红色仿佛代表了憧憬、代表了希望。或可说,他笔下的红衣高士便是那三百年前的石涛公也未可知。再近看画中的用笔,松散,有力,那层层黑色积染中的沉郁气质不由得让人想到了中国的水墨画,想到了黄宾虹和龚贤。可见他在研习油画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然而,在这个系列作品中画家有意抽离了油画自身属性中最重要的色彩元素,简单到只剩下了黑白灰。如果不看原作,这些作品或许被疑为是国画呢。

艺术发展到今天,各种前卫的艺术如杂花纷披,令人眼花缭乱。艺术已不在乎你使用什么,无所谓材质,水墨或是油彩,而是看你想表达什么。艺术最主要的是表现你的内心、你的情绪、你的观点以及你的意识。探讨艺术本身就是在探讨一个虚无的命题,没有既定的规则可言,一切都在你自身所遵循的艺术趣味当中。

佩琦说,他抽离色彩也是为了模糊材料的定义,模糊它们之间的某种界限。没有所谓的西方画,也没有所谓的中国画,中西本属一体,无有彼此。

他已跳出了既定的绘画模式,他在实践着自己的所谓中西本属一体的艺术理论,不再固守所谓的材料及色彩,而是珍视自己的情绪表达。我想,李佩琦的探索是有益的。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永远都应该是勇于提出问题并富有探索精神的,这也是一个艺术家身上最宝贵的气质。我见过太多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落入一种模式当中。一旦成名,便会不断地重复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临摹自己。落入既定的模式就好像有了保护伞,市场喜欢,藏家喜欢。他们不会再去转变,也不愿意再去转变,因为转变对他们来说很有可能会因此失去市场和藏家。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今月曾经照古人
—— 谈李佩琦“古典园林系列”油画创作
2018-10-26 06:38   芦荻秋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前段时间,李佩琦发给我一组他近期创作的“古典园林系列”油画作品,乍一看,这些作品似乎不似他原来的创作风格。本来李佩琦油画风格以激情奔放、色彩热烈而著称,而眼前的这些作品却以黑白灰为基调,好似是中国水墨画一般。我反复盯着画面琢磨,忽然觉得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渐渐从眼前弥漫开来,似乎渗透着一种被时光打磨后的遥远古旧感。我忽然想起之前收藏的一些关于古典园林的老照片来。这不就是我所感觉的旧时园林的本来面目吗?我觉得这也正是古典园林本该有的气息。园林,作为最能承载中国人文元素的古典建筑,本身就沉积着厚厚的历史感与沧桑感。他正试图寻找古典园林所携带的传统人文基因,在追寻园林里曾经逝去的梦幻时光。

明清是江南一带造园的鼎盛时期,一些有钱的官员或是商人不惜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只为打造一处让自己心灵得以休憩并可足不出户便可享山林之乐的精神家园。然而历经时光的磨砺,加之现代游人的增多,经营者为了所谓的旅游收入,常常进行着粗陋而庸俗的改造,使得那些古典园林失却了那份高贵而文雅的气质,似乎变得不再彰显古典意味。

看着李佩琦先生的油画,我忽然领悟到,他故意舍弃色彩而选择黑白灰为基调的用意了。他是在有意营造一种古旧沧桑的气氛,以寻找心中古典园林的历史沧桑感,他是用画笔在追寻着内心深处中国文化之根。

李佩琦曾不止一次创作过苏州园林的系列油画,之前的作品大多使用浓烈的色彩,而这组油画却大胆选择了黑白灰。他说,在堆叠的太湖石里他想到了黄宾虹、龚贤、石涛以及八大山人这些中国古代的先贤们。他想要画出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古典园林的感觉,他想要寻回属于园林的那种特有的如旧照片一样的被遗弃的历史时光。

画“古典园林系列”对佩琦来说也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事情。他告诉我今年夏天受邀去日本采风,在金阁寺买到一本日本的旧影像集,张张老照片令他怦然心动,好像把他拉回到了那个年代,置身在遥远的古旧时光里。他突然想到了中国的古典园林,并且决定要用旧照片的感觉画出这个题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与色彩表现园林已经逝去的时光。看过这些组画之后,我将读后感与佩琦交流,他激动地说:“评论家的眼光就是厉害,你理解了隐藏在我内心深处的感受。”

在那幅名为《片石山房》的画里,层层堆叠的太湖石,静谧的池水,幽暗的竹林,无处不弥漫着恬淡而诗意的古典园林气息。在黑与白的画面里唯一有色彩的便是那身着红衣的高士。我忽然想到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整个电影的画面基调都是黑白,而电影中唯一有颜色的便是那身着红衣的女孩。这红色仿佛代表了憧憬、代表了希望。或可说,他笔下的红衣高士便是那三百年前的石涛公也未可知。再近看画中的用笔,松散,有力,那层层黑色积染中的沉郁气质不由得让人想到了中国的水墨画,想到了黄宾虹和龚贤。可见他在研习油画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然而,在这个系列作品中画家有意抽离了油画自身属性中最重要的色彩元素,简单到只剩下了黑白灰。如果不看原作,这些作品或许被疑为是国画呢。

艺术发展到今天,各种前卫的艺术如杂花纷披,令人眼花缭乱。艺术已不在乎你使用什么,无所谓材质,水墨或是油彩,而是看你想表达什么。艺术最主要的是表现你的内心、你的情绪、你的观点以及你的意识。探讨艺术本身就是在探讨一个虚无的命题,没有既定的规则可言,一切都在你自身所遵循的艺术趣味当中。

佩琦说,他抽离色彩也是为了模糊材料的定义,模糊它们之间的某种界限。没有所谓的西方画,也没有所谓的中国画,中西本属一体,无有彼此。

他已跳出了既定的绘画模式,他在实践着自己的所谓中西本属一体的艺术理论,不再固守所谓的材料及色彩,而是珍视自己的情绪表达。我想,李佩琦的探索是有益的。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永远都应该是勇于提出问题并富有探索精神的,这也是一个艺术家身上最宝贵的气质。我见过太多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落入一种模式当中。一旦成名,便会不断地重复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临摹自己。落入既定的模式就好像有了保护伞,市场喜欢,藏家喜欢。他们不会再去转变,也不愿意再去转变,因为转变对他们来说很有可能会因此失去市场和藏家。

责任编辑: 田笑歌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管网改为雨污水分流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梅香苑临时用电何时能变成居民用电
教体局提供帮助 孩子顺利入读公立学校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10月24日,睢阳区宋 ...
10月22日,市公安局 ...
10月24日一早,柘城 ...
新跨越 联商虞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