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庄秋收夜色美

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9-19 07:0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金秋流金,收获时节。虽天气渐凉,可在“豫东粮仓”商丘这片金黄的土地上,随着庄稼的陆续收获,农民日益繁忙起来,农村日渐沸腾起来。

9月17日19时许,夜色降临,阴沉的天气让月亮躲了起来,而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却灯火通明。在两排整齐路灯的照耀下,进管庄村的水泥路两旁的柳树犹如列队的士兵,一直迎着来客直通村文化广场。

管庄村是县重点贫困村,文化广场是2016年全县推进贫困村九大基础设施时建成的。平时,偌大的广场成了管庄及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忙时节就成了农民晾晒庄稼的新场地。

夜色渐浓,刚吃完饭,李玉章和妻子就来到村文化广场。四个大探照灯将广场照得亮如白昼,金灿灿的玉米堆旁边,还有一些玉米没有剥皮,他们立即着手忙活起来。恰巧,分包管庄村扶贫的宁陵县县长马同和也来到广场,他搬来一个小马扎坐下,立即帮他们剥起了玉米。

从家庭情况到经济收入,从今年收成到今后打算,马同和与李玉章俩口子边干活边拉家常。

李玉章今年50岁了,家有3.6亩地,今年他家玉米地浇水两遍,他盘算着每亩将有500公斤的收成。拿着一个刚剥好的玉米,李玉章对妻子说:“剩下这些我自己剥,你跟着跳会广场舞去吧……”

顺着李玉章的目光,广场东侧则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多名妇女正跟着激情的音乐起舞。这是管庄村的广场舞队,每晚开跳雷打不动,今年还在全县广场舞大赛上拿了第五名的好成绩。队长“老姚”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物,她说,自从村里建起广场,她们就组建了广场舞队,也学城里人跳舞,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目前已发展队员20多人。

强劲的舞曲随风飘扬,管庄村东北角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仍灯火通明。66岁的贫困户朱爱芝老人还在加班加工背包背带,其69岁的老伴陪着她一起干活,每月增收1000多元,去年脱了贫。

“一月1000元顶一亩地一年的收入,我这加工背包的活老少都能干,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扶贫车间内,来自周口的老板符玉花说,两年前经朋友牵线落户管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出口订单背包,目前又新上了30多台设备,安置附近10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2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落实。近年来,管庄村落实到户增收项目30户117人,转移就业16户68人,政府兜底43户158人,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户8户。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扶智与扶志结合,改变了村容村貌,转变了乡风文明,调动了群众创业积极性,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而立之年的王耐原在深圳打工,这两年与南方工艺品厂对接,在管庄村代理发展工艺品加工,带动周边村庄300多人增收。

如今,在管庄村文化广场北侧,民俗馆、团支部、村史馆、卫生室、阅览室、红色网络教育家园、青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提升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李超章是马同和直接帮扶的贫困户,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亩土地。去年种大蒜、洋葱价低滞销,还是马同和帮忙联系的销路,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看着愁眉不展的李超章,马同和说:“超章啊,你要调整思路,这样包地光种传统作物是赚不了钱的,发展反季节经济作物才行啊!”又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探讨,李超章重新理清了思路,对今后的发展又充满了信心与动力。

夜越来越深,广场上劳作一天的村民渐渐散去,留下一堆堆、一片片花生、玉米等收获的农作物,全无村民搭棚看守的场景。管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殿江笑着说:“现在村里装了摄像头和路灯,关键是大家文明素质提升了,俺村几年都没发生偷盗了。”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管庄秋收夜色美
2018-09-19 07:00   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金秋流金,收获时节。虽天气渐凉,可在“豫东粮仓”商丘这片金黄的土地上,随着庄稼的陆续收获,农民日益繁忙起来,农村日渐沸腾起来。

9月17日19时许,夜色降临,阴沉的天气让月亮躲了起来,而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却灯火通明。在两排整齐路灯的照耀下,进管庄村的水泥路两旁的柳树犹如列队的士兵,一直迎着来客直通村文化广场。

管庄村是县重点贫困村,文化广场是2016年全县推进贫困村九大基础设施时建成的。平时,偌大的广场成了管庄及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忙时节就成了农民晾晒庄稼的新场地。

夜色渐浓,刚吃完饭,李玉章和妻子就来到村文化广场。四个大探照灯将广场照得亮如白昼,金灿灿的玉米堆旁边,还有一些玉米没有剥皮,他们立即着手忙活起来。恰巧,分包管庄村扶贫的宁陵县县长马同和也来到广场,他搬来一个小马扎坐下,立即帮他们剥起了玉米。

从家庭情况到经济收入,从今年收成到今后打算,马同和与李玉章俩口子边干活边拉家常。

李玉章今年50岁了,家有3.6亩地,今年他家玉米地浇水两遍,他盘算着每亩将有500公斤的收成。拿着一个刚剥好的玉米,李玉章对妻子说:“剩下这些我自己剥,你跟着跳会广场舞去吧……”

顺着李玉章的目光,广场东侧则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多名妇女正跟着激情的音乐起舞。这是管庄村的广场舞队,每晚开跳雷打不动,今年还在全县广场舞大赛上拿了第五名的好成绩。队长“老姚”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物,她说,自从村里建起广场,她们就组建了广场舞队,也学城里人跳舞,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目前已发展队员20多人。

强劲的舞曲随风飘扬,管庄村东北角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仍灯火通明。66岁的贫困户朱爱芝老人还在加班加工背包背带,其69岁的老伴陪着她一起干活,每月增收1000多元,去年脱了贫。

“一月1000元顶一亩地一年的收入,我这加工背包的活老少都能干,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扶贫车间内,来自周口的老板符玉花说,两年前经朋友牵线落户管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出口订单背包,目前又新上了30多台设备,安置附近10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2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落实。近年来,管庄村落实到户增收项目30户117人,转移就业16户68人,政府兜底43户158人,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户8户。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扶智与扶志结合,改变了村容村貌,转变了乡风文明,调动了群众创业积极性,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而立之年的王耐原在深圳打工,这两年与南方工艺品厂对接,在管庄村代理发展工艺品加工,带动周边村庄300多人增收。

如今,在管庄村文化广场北侧,民俗馆、团支部、村史馆、卫生室、阅览室、红色网络教育家园、青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提升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李超章是马同和直接帮扶的贫困户,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亩土地。去年种大蒜、洋葱价低滞销,还是马同和帮忙联系的销路,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看着愁眉不展的李超章,马同和说:“超章啊,你要调整思路,这样包地光种传统作物是赚不了钱的,发展反季节经济作物才行啊!”又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探讨,李超章重新理清了思路,对今后的发展又充满了信心与动力。

夜越来越深,广场上劳作一天的村民渐渐散去,留下一堆堆、一片片花生、玉米等收获的农作物,全无村民搭棚看守的场景。管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殿江笑着说:“现在村里装了摄像头和路灯,关键是大家文明素质提升了,俺村几年都没发生偷盗了。”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路口处受损的3个井盖都修好了
虞城的摩托车要到商丘审验?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小豆芽走上大舞台
治理巡逻小组在商丘 ...
乱停乱放不行了 60辆...
日月湖畔 初冬静美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