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藤编项目与40个扶贫车间

文/本报记者 袁正建 图/本报记者 傅 青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9-11 07:24

在睢阳区郭村镇扶贫车间里,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在编织藤椅。藤编项目是特别适合农村留守妇女从事的一个工种。

董事长孙发亮(左)陪同印度商人拉吉·达拉尼在扶贫车间查看产品原料。

孙发亮是睢阳区路河镇的一位农民,以前,他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去南方打工。三年前,他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藤编项目适合在家乡发展,于是就历尽艰辛把项目引进到了家乡。

这是一个手工编织项目,用加工好的藤条编织成藤椅、藤桌及沙滩床等休闲用品,然后把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赚取外汇,这一项目特别适合农村妇女和不能外出打工的老年人来操作,简单易学,又能脱贫致富。2016年6月,孙发亮在睢阳区郭村镇注册成立了商丘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开始租赁厂房和招兵买马。两年来,该公司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名员工,并且在睢阳区、民权县、睢县、柘城县、宁陵县等地建起了40个扶贫车间,许多脱贫的农户含泪告诉记者:“多亏了孙总,让我们这些家庭妇女、残疾人以及贫困户有了活干,这个项目真好!”

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处暑后一日,记者在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二楼的女职工之家看到,西墙上挂着两面鲜红的锦旗,其中一面是由张敏香赠送的,只见上面写着“感谢中发公司建立扶贫车间”,下面的落款是睢阳区临河店乡刘玉池村张敏香。

记者在藤编车间门前见到骑着三轮车前来拉原材料的张敏香。她动情地说:“我们几个庄的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感谢中发公司、感谢孙总。有了这个藤编项目,我们一天收入一二百元。我把藤条拉到家里,在家里加工,还不耽误照顾家人。我老公是一位残疾人,他只有一只手臂,但也能干这活。原来俺家因病致贫,欠账很多,自从接了中发公司的编织活以后,不但还清了欠账,还有节余,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俺怎么会不高兴呢。”

与张敏香一同来拉料的村民告诉记者,张敏香的老公刘峰几年前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右臂。但是,他们两口子加入了中发公司之后,积极带领大家发展藤编加工项目,还在村里建起了脱贫车间,吸纳了200多名不能外出打工的中老年妇女和残疾人。因为带动大家脱贫致富,最近,刘峰还当上了村干部。

公司带动村民增收

孙一诺是一位大学毕业生,2017年1月,她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来到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她看到公司项目能够造福乡亲,就决定留下来。她现在负责公司的妇联工作,经常组织女职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孙一诺说:“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公司处在创业阶段,大家都比较辛苦,我一个人身兼数职。看着公司的业务渐渐发展,附近村民都来厂里找工作,拉藤条、搞编织,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看到藤编项目特别适合农村留守妇女和不能外出的老年人来干,乡亲们都挣到了零花钱,改变了贫困面貌,我都舍不得离开了。”

针对女职工较多的特点,公司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孙一诺挑起了妇联主任的担子。周围三村五里的女工们来到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不仅能够打工挣钱,还参加了技能培训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公司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尊老爱幼,孝敬公婆,在平时的生活中讲究礼仪。他们还与睢阳区妇联、郭村镇政府联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武等。孙一诺在公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董事长孙发亮谈起她赞不绝口。

手艺换来的是外汇

负责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民权县、睢县扶贫车间的田玉娜告诉记者,目前,在睢县城郊乡袁庄村,民权县程庄镇新赵庄村、孙六镇祝胡同村以及双塔镇、花园乡、绿洲街道办事处的几个村庄都建起了藤编扶贫车间,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派出专人进行技术培训,并保证按时回收藤编产品,解除了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由于在扶贫、创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1月,董事长孙发亮被政协睢阳区委员会评为“助力脱贫攻坚优秀政协委员”。

8月24日,来自印度的商人拉吉·达拉尼在副总经理尤海新的陪同下,走进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仔细比对、选择生产藤椅所使用的原料的颜色、韧度等,然后又走进藤编车间、焊接车间及成品库,他在确定好自己订购的产品的样式、颜色之后,才放心地离开。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发亮告诉记者,像拉吉·达拉尼这样的客户,公司每年都接待好几批。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网上实现产品交易,各种型号产品的订单、产品样式等都在网上完成。遍布四五个县区、十几个乡镇、40个扶贫车间的藤编产品,都集中在位于睢阳区郭村镇的公司总部,统一包装、装箱出口。记者在车间看到,来这里打工的农民朋友把藤编当作一种手艺活,而这简单手艺赚取的外汇,让农民朋友们的钱包渐渐鼓起来。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一个藤编项目与40个扶贫车间
2018-09-11 07:24   文/本报记者 袁正建 图/本报记者 傅 青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睢阳区郭村镇扶贫车间里,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在编织藤椅。藤编项目是特别适合农村留守妇女从事的一个工种。

董事长孙发亮(左)陪同印度商人拉吉·达拉尼在扶贫车间查看产品原料。

孙发亮是睢阳区路河镇的一位农民,以前,他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去南方打工。三年前,他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藤编项目适合在家乡发展,于是就历尽艰辛把项目引进到了家乡。

这是一个手工编织项目,用加工好的藤条编织成藤椅、藤桌及沙滩床等休闲用品,然后把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赚取外汇,这一项目特别适合农村妇女和不能外出打工的老年人来操作,简单易学,又能脱贫致富。2016年6月,孙发亮在睢阳区郭村镇注册成立了商丘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开始租赁厂房和招兵买马。两年来,该公司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名员工,并且在睢阳区、民权县、睢县、柘城县、宁陵县等地建起了40个扶贫车间,许多脱贫的农户含泪告诉记者:“多亏了孙总,让我们这些家庭妇女、残疾人以及贫困户有了活干,这个项目真好!”

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处暑后一日,记者在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二楼的女职工之家看到,西墙上挂着两面鲜红的锦旗,其中一面是由张敏香赠送的,只见上面写着“感谢中发公司建立扶贫车间”,下面的落款是睢阳区临河店乡刘玉池村张敏香。

记者在藤编车间门前见到骑着三轮车前来拉原材料的张敏香。她动情地说:“我们几个庄的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感谢中发公司、感谢孙总。有了这个藤编项目,我们一天收入一二百元。我把藤条拉到家里,在家里加工,还不耽误照顾家人。我老公是一位残疾人,他只有一只手臂,但也能干这活。原来俺家因病致贫,欠账很多,自从接了中发公司的编织活以后,不但还清了欠账,还有节余,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俺怎么会不高兴呢。”

与张敏香一同来拉料的村民告诉记者,张敏香的老公刘峰几年前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右臂。但是,他们两口子加入了中发公司之后,积极带领大家发展藤编加工项目,还在村里建起了脱贫车间,吸纳了200多名不能外出打工的中老年妇女和残疾人。因为带动大家脱贫致富,最近,刘峰还当上了村干部。

公司带动村民增收

孙一诺是一位大学毕业生,2017年1月,她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来到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她看到公司项目能够造福乡亲,就决定留下来。她现在负责公司的妇联工作,经常组织女职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孙一诺说:“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公司处在创业阶段,大家都比较辛苦,我一个人身兼数职。看着公司的业务渐渐发展,附近村民都来厂里找工作,拉藤条、搞编织,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看到藤编项目特别适合农村留守妇女和不能外出的老年人来干,乡亲们都挣到了零花钱,改变了贫困面貌,我都舍不得离开了。”

针对女职工较多的特点,公司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孙一诺挑起了妇联主任的担子。周围三村五里的女工们来到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不仅能够打工挣钱,还参加了技能培训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公司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尊老爱幼,孝敬公婆,在平时的生活中讲究礼仪。他们还与睢阳区妇联、郭村镇政府联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武等。孙一诺在公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董事长孙发亮谈起她赞不绝口。

手艺换来的是外汇

负责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民权县、睢县扶贫车间的田玉娜告诉记者,目前,在睢县城郊乡袁庄村,民权县程庄镇新赵庄村、孙六镇祝胡同村以及双塔镇、花园乡、绿洲街道办事处的几个村庄都建起了藤编扶贫车间,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派出专人进行技术培训,并保证按时回收藤编产品,解除了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由于在扶贫、创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1月,董事长孙发亮被政协睢阳区委员会评为“助力脱贫攻坚优秀政协委员”。

8月24日,来自印度的商人拉吉·达拉尼在副总经理尤海新的陪同下,走进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仔细比对、选择生产藤椅所使用的原料的颜色、韧度等,然后又走进藤编车间、焊接车间及成品库,他在确定好自己订购的产品的样式、颜色之后,才放心地离开。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发亮告诉记者,像拉吉·达拉尼这样的客户,公司每年都接待好几批。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网上实现产品交易,各种型号产品的订单、产品样式等都在网上完成。遍布四五个县区、十几个乡镇、40个扶贫车间的藤编产品,都集中在位于睢阳区郭村镇的公司总部,统一包装、装箱出口。记者在车间看到,来这里打工的农民朋友把藤编当作一种手艺活,而这简单手艺赚取的外汇,让农民朋友们的钱包渐渐鼓起来。

责任编辑: 张书豪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施工留“尾巴” 居民...
线路故障修好后 路灯照明已恢复
方便老弱病残 上门服务获赞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希望的田野奏响乡村 ...
商丘的天为什么这么蓝
辣椒种植合作社促进 ...
限高梁提升高度 公交...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