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梁庄村40年风雨见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杜传忠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8-09 02:52

一张泛黄的照片,在老支书梁景治家珍藏了几十年,那是他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的合影。它,记录了睢县尚屯镇梁庄村的辉煌,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梁庄的过往。老梁说,“我不能看到它,每次看到它,引发我的眼泪”。辉煌后的颓废,像一场噩梦,让梁庄人承受的是喜是悲,无法评说。但,今日的励志,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决心。

如今,走在梁庄村的大街上,洁净的路面,修葺一新的院墙,装表上墙的扶贫政策,各项村规民约;即将建成的村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田间、工厂里挥汗如雨的村民……都会让人感受到梁庄的新变化、新发展。

“梁庄”是个有故事的地方,40年风雨见证了靠“苦干”换来“富裕” 赢得荣誉

梁庄曾经在河南被称为豫东“一枝花”,几乎与新乡刘庄齐名。

8月2日,一个酷暑盛夏的下午,记者来到梁庄村原支部书记梁景治的家,说起过去的梁庄,80多岁的他立刻精神焕发,两眼炯炯有神。

1974年,梁景治被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当年他年轻少壮,有头脑和发展生产的思路。

按照循环农业进行农村产业规划,他推行农林间作,棉粮套种,大力发展牲畜家禽饲养。当时,村里就有70多头大牲畜(牛、马等),有200多头生猪。同时,开办榨油坊搞副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梁庄村当时的小麦产量已经达到每亩1000多斤,省农业专家刘英祥来到梁庄的小麦地块里,拔起麦穗看后,竖起大拇指说,这里的小麦在全河南省都很难找到。高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村民全年吃上白面馍,还可以给国家每年上缴82500斤公粮,按照当时乡里下达的粮食征购任务是6900斤,他们每年都要超额10倍以上,一直坚持了6年。

几年后,田间的桐树成材了,筏掉桐树换成煤,又建了砖瓦厂。按照统一样式,把村里房屋进行改造建设。院里有沼气、厕所、厨房,修建了污水排放系统,进入沼气池。沼气做饭、照明,沼气渣上地,形成了庭院里的循环利用。

“吃中梁庄的馍,干不中梁庄的活”,是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梁庄人能干是出了名的。早起,随着太阳的升起,便在田间忙碌,中午吃饭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还要男女劳力换岗吃饭。每到麦收季节,要准备两把镰刀,一把钝了,就换另一把接着干,村里有20多名姑娘被称作“铁姑娘班”。

1976年,梁景治被选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后来他被县委选派到匡城公社任党委书记。

梁景治走后,对村里事情放心不下,选了几个村干部,有的是家里人口少,有的是经验不足,再有个别群众在村里面搬弄是非,慢慢地村委班子人心散了。

回忆起过往,梁景治黯然神伤地说,梁庄后来的“穷”是瞎折腾,你告我,我告你,把梁庄折腾“穷”了。

梁庄人“励志”,他们重拾信心,依然可敬

2014年,梁庄村被评定为贫困村。

2016年6月,县环保局干部轩芳兰到梁庄村任村第一书记。她入村后,便从改村风、正民风入手。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幼儿家长组织起来,开展树良好家风,让儿童健康成长教育;通过美丽庭院创建,孝善敬老活动,改陋习、树新风。

2017年8月,为了加强梁庄村脱贫攻坚力量,县里又选派最高人民法院的郑汝军任村第一书记。村民说,他刚来时,就到村头拔草,大家说,北京来了一个傻子,怎么光会拔草呢。其实,他是想从整治环境开始,村里最臭最乱的地方他一个人在那儿打扫,接着村民也就有人跟着他一起打扫。老百姓都说,这书记中,晒得一脸漆黑,还讲起了河南话。

梁庄村共有28人党员,60岁以上的23人,70岁以上的11人,后备力量不足,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郑汝军便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

梁金光原来做五金交电生意,有经济头脑;郭超致富带头人创办蒜片加工厂;田传伟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些有经济头脑、又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成为村委会的首先人选。村民想富脱贫的愿望,成了这届换届选举成功的动力,梁金光高票当选村主任。

梁庄村有过产业发展失败的教训,10多年前,曾经引入塑料颗粒加工厂,结果因为严重污染,遭到群众反对而废弃。

这次他们在培育产业时首先考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实际,发挥本地优势,与本地资源有效对接,“石磨香油”和“蒜片加工”成为首选。首先,石磨香油是本地的传统产品,鼎盛的时候梁庄小集镇上有十多家香油作坊,其次,这一带土地属于淤沙参半的良化土,适合芝麻种植,丰富优质的原材料为企业发展奠定的良好的条件。大蒜加工源于这里每年有几万亩的优质大蒜。前几年,由于市场波动,大蒜价格就像过山车,忽高忽低,农民吃尽苦头,慢慢地蒜农在市场动荡中动摇了信心。大蒜加工企业的出现,提高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让蒜农消除了顾虑。目前,加工厂的订单多来自欧洲,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大蒜成了农民“双保险”的农副产品。目前,日吞吐鲜蒜20吨,吸纳30多名贫困群众入厂务工。

梁庄村人“实干”精神是一种传承,至今这种精神一直在发扬光大。当年的“铁姑娘”许永真说,“我们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了,有空便到门前大街上除草,把自家的院子打扫干净,不仅影响了家人,也影响了邻居”。她住的街道上总是干干净净的。申孝芝坐着轮椅还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她说,“我腿走不动了,嘴能说,只要有口气,就要为党做工作”。

因病致贫的高清平,被群众称为“老干将”,这几年种大葱,他不能站立,便整天在地里爬着给葱培土。他说,“现在政策好,种葱还给奖补,我得带着孩子们干”。记者问起他家里情况,他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今年脱贫没一点问题。

这两年,村里修通了5.2公里的水泥路;建起了500千瓦光伏发电站,为50多个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生活保障;正在建设的两个扶贫车间,可安排200名村民就业;用6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的30个蔬菜大棚即将动工,建成后将使贫困户直接受益。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睢县梁庄村40年风雨见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8-08-09 02:52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杜传忠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一张泛黄的照片,在老支书梁景治家珍藏了几十年,那是他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的合影。它,记录了睢县尚屯镇梁庄村的辉煌,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梁庄的过往。老梁说,“我不能看到它,每次看到它,引发我的眼泪”。辉煌后的颓废,像一场噩梦,让梁庄人承受的是喜是悲,无法评说。但,今日的励志,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决心。

如今,走在梁庄村的大街上,洁净的路面,修葺一新的院墙,装表上墙的扶贫政策,各项村规民约;即将建成的村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田间、工厂里挥汗如雨的村民……都会让人感受到梁庄的新变化、新发展。

“梁庄”是个有故事的地方,40年风雨见证了靠“苦干”换来“富裕” 赢得荣誉

梁庄曾经在河南被称为豫东“一枝花”,几乎与新乡刘庄齐名。

8月2日,一个酷暑盛夏的下午,记者来到梁庄村原支部书记梁景治的家,说起过去的梁庄,80多岁的他立刻精神焕发,两眼炯炯有神。

1974年,梁景治被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当年他年轻少壮,有头脑和发展生产的思路。

按照循环农业进行农村产业规划,他推行农林间作,棉粮套种,大力发展牲畜家禽饲养。当时,村里就有70多头大牲畜(牛、马等),有200多头生猪。同时,开办榨油坊搞副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梁庄村当时的小麦产量已经达到每亩1000多斤,省农业专家刘英祥来到梁庄的小麦地块里,拔起麦穗看后,竖起大拇指说,这里的小麦在全河南省都很难找到。高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村民全年吃上白面馍,还可以给国家每年上缴82500斤公粮,按照当时乡里下达的粮食征购任务是6900斤,他们每年都要超额10倍以上,一直坚持了6年。

几年后,田间的桐树成材了,筏掉桐树换成煤,又建了砖瓦厂。按照统一样式,把村里房屋进行改造建设。院里有沼气、厕所、厨房,修建了污水排放系统,进入沼气池。沼气做饭、照明,沼气渣上地,形成了庭院里的循环利用。

“吃中梁庄的馍,干不中梁庄的活”,是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梁庄人能干是出了名的。早起,随着太阳的升起,便在田间忙碌,中午吃饭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还要男女劳力换岗吃饭。每到麦收季节,要准备两把镰刀,一把钝了,就换另一把接着干,村里有20多名姑娘被称作“铁姑娘班”。

1976年,梁景治被选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后来他被县委选派到匡城公社任党委书记。

梁景治走后,对村里事情放心不下,选了几个村干部,有的是家里人口少,有的是经验不足,再有个别群众在村里面搬弄是非,慢慢地村委班子人心散了。

回忆起过往,梁景治黯然神伤地说,梁庄后来的“穷”是瞎折腾,你告我,我告你,把梁庄折腾“穷”了。

梁庄人“励志”,他们重拾信心,依然可敬

2014年,梁庄村被评定为贫困村。

2016年6月,县环保局干部轩芳兰到梁庄村任村第一书记。她入村后,便从改村风、正民风入手。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幼儿家长组织起来,开展树良好家风,让儿童健康成长教育;通过美丽庭院创建,孝善敬老活动,改陋习、树新风。

2017年8月,为了加强梁庄村脱贫攻坚力量,县里又选派最高人民法院的郑汝军任村第一书记。村民说,他刚来时,就到村头拔草,大家说,北京来了一个傻子,怎么光会拔草呢。其实,他是想从整治环境开始,村里最臭最乱的地方他一个人在那儿打扫,接着村民也就有人跟着他一起打扫。老百姓都说,这书记中,晒得一脸漆黑,还讲起了河南话。

梁庄村共有28人党员,60岁以上的23人,70岁以上的11人,后备力量不足,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郑汝军便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

梁金光原来做五金交电生意,有经济头脑;郭超致富带头人创办蒜片加工厂;田传伟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些有经济头脑、又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成为村委会的首先人选。村民想富脱贫的愿望,成了这届换届选举成功的动力,梁金光高票当选村主任。

梁庄村有过产业发展失败的教训,10多年前,曾经引入塑料颗粒加工厂,结果因为严重污染,遭到群众反对而废弃。

这次他们在培育产业时首先考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实际,发挥本地优势,与本地资源有效对接,“石磨香油”和“蒜片加工”成为首选。首先,石磨香油是本地的传统产品,鼎盛的时候梁庄小集镇上有十多家香油作坊,其次,这一带土地属于淤沙参半的良化土,适合芝麻种植,丰富优质的原材料为企业发展奠定的良好的条件。大蒜加工源于这里每年有几万亩的优质大蒜。前几年,由于市场波动,大蒜价格就像过山车,忽高忽低,农民吃尽苦头,慢慢地蒜农在市场动荡中动摇了信心。大蒜加工企业的出现,提高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让蒜农消除了顾虑。目前,加工厂的订单多来自欧洲,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大蒜成了农民“双保险”的农副产品。目前,日吞吐鲜蒜20吨,吸纳30多名贫困群众入厂务工。

梁庄村人“实干”精神是一种传承,至今这种精神一直在发扬光大。当年的“铁姑娘”许永真说,“我们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了,有空便到门前大街上除草,把自家的院子打扫干净,不仅影响了家人,也影响了邻居”。她住的街道上总是干干净净的。申孝芝坐着轮椅还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她说,“我腿走不动了,嘴能说,只要有口气,就要为党做工作”。

因病致贫的高清平,被群众称为“老干将”,这几年种大葱,他不能站立,便整天在地里爬着给葱培土。他说,“现在政策好,种葱还给奖补,我得带着孩子们干”。记者问起他家里情况,他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今年脱贫没一点问题。

这两年,村里修通了5.2公里的水泥路;建起了500千瓦光伏发电站,为50多个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生活保障;正在建设的两个扶贫车间,可安排200名村民就业;用6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的30个蔬菜大棚即将动工,建成后将使贫困户直接受益。

责任编辑: 马信志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拆迁不到位 设计要变更
特殊原因致水位过高 ...
李女士的户籍正按程序补录中
电动汽车遭遇充电难  商丘市供电公司:我市已...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客串”城管
买得“痛”“快”
法治文化大餐为市民 ...
《己亥年》特种邮票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