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虞城,看小农户如何跟着大产业走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于战超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5-16 07:37

虞城县作为有脱贫任务的传统农区,如何立足种养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何通过发展壮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的联结能力和承载能力?咋能让分散的小农户跟着大产业走,实现脱贫致富?近期,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虞城县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

▶产业链条拉得长,小农户增收路子广了

几十把刮皮刀上下挥舞,几十个蔬菜筐来回传递,几辆叉车穿梭于车间,虞城县绿环速冻分拣车间里百十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

“年龄大了,也没本事种地了,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了扶贫合作社,剩下的种订单农业,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农闲时来这里打工还有免费午餐,每天能挣八九十块。”熟练地削着香芋的张爱莲露出满脸幸福,“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顾家,安全又保险!”

“我身体有病,不能干重活,地都流转给公司了,公司返聘我每天打扫卫生又给70元工资哩,俺脱贫啦!”利民镇五里堂村村民陈保明高兴地说,该车间的工人都是周边村庄的农民,有忙完农活在这里打零工的,有长期务工的。

以前,农民都是单一种植,现在公司有了速冻设备,农民忙完农活还可以进家门口的速冻企业打工挣钱,没有能力干农活的农民也不浪费土地,直接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然后被返聘到公司打工。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现代产业带动力,从刚开始的速冻果蔬到现在速冻面食、果蔬罐头等30个品种,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虞城县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的岗位不断增加,脱贫致富的人逐年增加。他们对年龄没有限制,对困难群众优先安排就业,尤其对贫困人口中的老、弱、残弱势群体安排果蔬去皮、挑拣等岗位,安置贫困农民就业,推进了农民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化收入转变。

▶产业基地建得多,小农户增收空间大了

五月的阳光下,镇里堌乡正在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着的农民,仿佛绿地毯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小花。镇里堌村正在田间除草的村民丁新强信心满满地说,没跟科旺公司合作前和大多农户一样,他忙乎一年收种一茬玉米和小麦,经济效益却不高。去年,他在公司引导下在邻村承包了50多亩地,由过去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种两收,改为小麦、甜玉米、荠荠菜一年三种三收。收罢甜玉米全种荠荠菜,仅一季就净赚30多万元。

近年来,科旺食品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流转该村土地2000多亩,成方连片实施特色经济种植,每年每亩付给农户租金1200元钱,另付田间管理费,农户成了“双种双收”新型农民。去年,该公司与城郊乡、大侯乡、稍岗镇、李老家乡和镇里堌乡等当地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订单蔬菜24000亩,推广三茬种植,亩增收达2400多元,带动8000多农户32000多人平稳增收。

现代农业就是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各种现代元素集中向农村投放,注入农村、注入农业,包括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金融、现代设施、现代人才等,广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聘请农业种植专家为贫困户作种植技术指导,签订保护价种植回收合同,解决了农户“不知种啥好、家庭贫困投资难、无技术管理难、没销路卖更难”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

▶产业集群覆盖广,小农户增收办法多了

初夏的艳阳和着微风,李老家乡崔老家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几十个留守妇女高一声低一声地唠着家常,摘着青菜。“别小看这一把小青菜,我摘这一把就能挣8分钱哩。”该村贫困户张凤针说。

虞城县努力提升产业承载力、组织力、辐射力,建立现代农业与百姓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从而形成了三大产业带:在北部以红富士苹果、黄金梨、油桃等为主建立优质林果产业带,发展了优质果园34万亩;在中部以310沿线为主,打造优质蔬菜种植产业带,发展荠荠菜、青豆、山药、豌豆苗等优质蔬菜20万亩,其中,利民镇发展荠荠菜种植基地3万亩,辐射周边种植近10万亩,所覆盖的村,中老年妇女全部参与采割;在南部做强5万亩山药、油芍药、烟草和10万亩优质大豆种植的经济作物产业带。

不光如此,该县还发展壮大了一批与贫困户增收联结紧密的六大经济圈:以利民镇为中心的食品工业经济圈,以稍岗镇为中心的五金制造业经济圈,以郑集乡为中心的农牧经济圈,以站集镇为中心的纺织工业经济圈,以界沟镇为中心的传统产业经济圈,以城区、高新园区、保税物流为中心的创新园区经济圈。在利民镇,通过科迪集团拉动种养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10多个乡镇20多万农户种植甜玉米、特种蔬菜20余万亩,亩增收2000多元;带动奶牛养殖户万余户,养殖奶牛3万余头,年均每户净收入3万元以上。稍岗镇年产钢卷尺15亿只、钢带10万吨,产销量占全国市场85%以上,出口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县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探索“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脱贫,培育1.2万余种植户、5000多养殖户,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带动10万多人从事食品加工及相关产业。

目前,该县通过三大产业带、六大经济圈已累计带动1.2万余名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虞城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品质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抓好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动高标准有机蔬菜、食用菌、优质油料产业集群化。目前,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建成基地16.5万亩,带动8.6万农户增收。2018年将培肓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以上,力争形成50亿元至100亿元、30亿元至50亿元集群各1个,10亿元至30亿元集群2个,发展专业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100个、种粮大户80户。

同时,该县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实现了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服务劳动、就业创业等,以科迪集团、森林木华、双洋食品、科旺食品和懂菜农业等为依托打造小青菜冷链物流,已成为全国两大速冻产业基地之一、全国荠荠菜最大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仓储+农户+冷链配送”模式,自建自营冷链物流服务,为全国驰名食品企业开展冷链配送业务,年加工荠荠菜、甜玉米等50万吨、产值50亿元。

小农户跟着大产业走,虞城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在虞城,看小农户如何跟着大产业走
2018-05-16 07:37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于战超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虞城县作为有脱贫任务的传统农区,如何立足种养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何通过发展壮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的联结能力和承载能力?咋能让分散的小农户跟着大产业走,实现脱贫致富?近期,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虞城县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

▶产业链条拉得长,小农户增收路子广了

几十把刮皮刀上下挥舞,几十个蔬菜筐来回传递,几辆叉车穿梭于车间,虞城县绿环速冻分拣车间里百十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

“年龄大了,也没本事种地了,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了扶贫合作社,剩下的种订单农业,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农闲时来这里打工还有免费午餐,每天能挣八九十块。”熟练地削着香芋的张爱莲露出满脸幸福,“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顾家,安全又保险!”

“我身体有病,不能干重活,地都流转给公司了,公司返聘我每天打扫卫生又给70元工资哩,俺脱贫啦!”利民镇五里堂村村民陈保明高兴地说,该车间的工人都是周边村庄的农民,有忙完农活在这里打零工的,有长期务工的。

以前,农民都是单一种植,现在公司有了速冻设备,农民忙完农活还可以进家门口的速冻企业打工挣钱,没有能力干农活的农民也不浪费土地,直接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然后被返聘到公司打工。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现代产业带动力,从刚开始的速冻果蔬到现在速冻面食、果蔬罐头等30个品种,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虞城县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的岗位不断增加,脱贫致富的人逐年增加。他们对年龄没有限制,对困难群众优先安排就业,尤其对贫困人口中的老、弱、残弱势群体安排果蔬去皮、挑拣等岗位,安置贫困农民就业,推进了农民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化收入转变。

▶产业基地建得多,小农户增收空间大了

五月的阳光下,镇里堌乡正在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着的农民,仿佛绿地毯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小花。镇里堌村正在田间除草的村民丁新强信心满满地说,没跟科旺公司合作前和大多农户一样,他忙乎一年收种一茬玉米和小麦,经济效益却不高。去年,他在公司引导下在邻村承包了50多亩地,由过去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种两收,改为小麦、甜玉米、荠荠菜一年三种三收。收罢甜玉米全种荠荠菜,仅一季就净赚30多万元。

近年来,科旺食品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流转该村土地2000多亩,成方连片实施特色经济种植,每年每亩付给农户租金1200元钱,另付田间管理费,农户成了“双种双收”新型农民。去年,该公司与城郊乡、大侯乡、稍岗镇、李老家乡和镇里堌乡等当地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订单蔬菜24000亩,推广三茬种植,亩增收达2400多元,带动8000多农户32000多人平稳增收。

现代农业就是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各种现代元素集中向农村投放,注入农村、注入农业,包括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金融、现代设施、现代人才等,广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聘请农业种植专家为贫困户作种植技术指导,签订保护价种植回收合同,解决了农户“不知种啥好、家庭贫困投资难、无技术管理难、没销路卖更难”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

▶产业集群覆盖广,小农户增收办法多了

初夏的艳阳和着微风,李老家乡崔老家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几十个留守妇女高一声低一声地唠着家常,摘着青菜。“别小看这一把小青菜,我摘这一把就能挣8分钱哩。”该村贫困户张凤针说。

虞城县努力提升产业承载力、组织力、辐射力,建立现代农业与百姓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从而形成了三大产业带:在北部以红富士苹果、黄金梨、油桃等为主建立优质林果产业带,发展了优质果园34万亩;在中部以310沿线为主,打造优质蔬菜种植产业带,发展荠荠菜、青豆、山药、豌豆苗等优质蔬菜20万亩,其中,利民镇发展荠荠菜种植基地3万亩,辐射周边种植近10万亩,所覆盖的村,中老年妇女全部参与采割;在南部做强5万亩山药、油芍药、烟草和10万亩优质大豆种植的经济作物产业带。

不光如此,该县还发展壮大了一批与贫困户增收联结紧密的六大经济圈:以利民镇为中心的食品工业经济圈,以稍岗镇为中心的五金制造业经济圈,以郑集乡为中心的农牧经济圈,以站集镇为中心的纺织工业经济圈,以界沟镇为中心的传统产业经济圈,以城区、高新园区、保税物流为中心的创新园区经济圈。在利民镇,通过科迪集团拉动种养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10多个乡镇20多万农户种植甜玉米、特种蔬菜20余万亩,亩增收2000多元;带动奶牛养殖户万余户,养殖奶牛3万余头,年均每户净收入3万元以上。稍岗镇年产钢卷尺15亿只、钢带10万吨,产销量占全国市场85%以上,出口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县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探索“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脱贫,培育1.2万余种植户、5000多养殖户,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带动10万多人从事食品加工及相关产业。

目前,该县通过三大产业带、六大经济圈已累计带动1.2万余名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虞城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品质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抓好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动高标准有机蔬菜、食用菌、优质油料产业集群化。目前,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建成基地16.5万亩,带动8.6万农户增收。2018年将培肓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以上,力争形成50亿元至100亿元、30亿元至50亿元集群各1个,10亿元至30亿元集群2个,发展专业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100个、种粮大户80户。

同时,该县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实现了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服务劳动、就业创业等,以科迪集团、森林木华、双洋食品、科旺食品和懂菜农业等为依托打造小青菜冷链物流,已成为全国两大速冻产业基地之一、全国荠荠菜最大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仓储+农户+冷链配送”模式,自建自营冷链物流服务,为全国驰名食品企业开展冷链配送业务,年加工荠荠菜、甜玉米等50万吨、产值50亿元。

小农户跟着大产业走,虞城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 张书豪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