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四位京城文化大腕千里迢迢来到商丘,走进虞城县利民镇一座简朴的农家小院,走进王根柱老人的内心世界,追问探寻——

一位85岁老作家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

本报记者 郭文剑 班琳丽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1-26 06:49

求是杂志社内参部原主任孙广远发言

国防大学教授、著名军事评论家戴旭发言

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曹慧民发言

军旅作家、导演、制片人张军安发言。本报记者 邢栋 摄

农家小院高朋满座。老作家王根柱与来访的京城客人及市领导畅谈火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 郭文剑 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月22日至24日,记者在随团采访时总会想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默念这诗行的时候总会想起泪水在一位85岁高龄老人眼中打转的那一刻。

这位老人叫王根柱,24日午饭后,当记者告诉他,他的一个足足做了60年的文化梦有望成真的时候,老人的眼睛就这样瞬间湿润了。

寒冬腊月,国防大学教授、著名军事评论家戴旭,求是杂志社内参部原主任孙广远,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曹慧民,军旅作家、导演、制片人张军安,相约从北京到商丘,专程为王根柱老人而来。三天时间,四位京城文化大腕先是走进老作家王根柱简朴的农家小院认真聆听,继而与王根柱老人一起参观商丘古城燧皇陵景区、华商文化广场、古城墙等边走边谈,最后在参加由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全周主持的三场座谈会上抒发感慨,不约而同地都为王根柱老人那种执着深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折服,纷纷为商丘凸显人类的、世界的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出谋划策和寻求合作。

“相见恨晚,相见恨短,相谈甚欢。”最后一场座谈会上,一直陪同采风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全周激动地表达了这一心声。

1“冲锋是幸福的”

“老先生一直是一个战士,循着火的光芒而去的战士。”1月22日上午,第一次座谈会上,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曹慧民这样评价王根柱老人。

曹慧民是王根柱的发现者。去年10月的一天,曹慧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县长拾粪》的文章,这标题强烈地吸引了他。他说:“‘县长拾粪’,放在现在看依然鲜活。”2017年10月27日,曹慧民在《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大篇幅推出这篇文章,同时配发他的导读《根脉》和《求是》杂志社孙广远撰写的短评《泥土里的黄金》,从而,让这篇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说,“从尘封的书堆里发掘出”,穿越大半个世纪,在十九大之后发出。正如曹慧民所说:“再三捧读十九大报告,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让耄耋老人讲述的这个故事获得生命。”

这一次是曹慧民第二次来商丘,第一次在编发《县长拾粪》之前,是被80多岁的王根柱老人还在创作、还有着那么强烈的创作活力感动而来,这一次则被老人身上深厚的文化情怀召唤而来。

曹慧民说:“我与孙广远在一起,一谈到王老先生,心里就很热很热,为什么?老先生身上有着远比我们最初的想象深厚得多的东西。他是一位不被历史尘埃遮住的人物,他正直,善良,隐忍,他作品的人物折射着主流价值观。他作品的思想性,在于以文学的形式参与了国家精神的构建。习总书记说过,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老先生写于上世纪的作品,就在表达这种家国情怀。他的很多作品,像《县长拾粪》一样,是写给今天的人们的,是写给这个时代,映现着时代特征,时代光彩。他身上、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仍是现在需要的。”

王根柱的另一个发现者孙广远,有着与曹慧民同样的认识。他说:“我们是带着思考来的。王根柱老先生身上有文章,有戏。80多岁了,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创作冲动。他个人的经历、文化情怀,吸引着我们对商丘文化着迷。他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论述和倡导。”

“他是一棵田野上的大树。”王全周这样评价王根柱,“他的作品总散发着浓厚的泥土味,甜甜的。”

王根柱,生于虞城县土园村,自1951年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处女作诗歌《黑三娃》开始,陆续出版《县长拾粪》《荒沙滩上的金银庄》《拖拉机开来的时候》等短篇小说集,小说被译成俄文,著有多幕话剧《红缨传》等。上世纪50年代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钢珠飞车》《康庄大道》,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

“老先生是一团火,吸引人靠近,是一个战士,依然在行动中用笔和思想战斗着。”曹慧民说。

对于“战士”这个称号,王根柱老人很认可,并说:“冲锋是幸福的。”

是的,近70年的时间里,老人一直为文学,也为上古商丘发明钻木取火、一手拉开人类文明新纪元的火祖燧人氏,战斗着,冲锋着。

2“我们一起寻找失落的火文明”

1月22日下午,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预报有雪。王全周陪同孙广远、曹慧民、张军安一行来到虞城县利民镇土园村王根柱老人家里。极其普通的一处农家小院,挤满了人。

王根柱老人迎到大门口,与前来看望他的老朋友一一握手寒暄。谈吐的声音不大,透着亲切,耄耋高龄,依然精神抖擞。

老人将一行人迎进屋里,他以其文学作品《县长拾粪》与前来看望他的老朋友们结缘,却闭口不谈他的文学,不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已取得的文学成就与影响,更不谈他人生坎坷、创作艰辛,开口便谈起燧人氏与火文化,这个让他做了近60年的文化梦。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老人以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开场,讲述他的文化梦——

“在中国有一位高于上帝的人,他就是火祖。世界各国靠穷兵黩武兴国,只有燧人氏的火,向世界发出恩德。这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坚定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钻木取火是人类古今最伟大、对人类发展最关键的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和魂。西方的普罗米修斯,一个神话人物,他盗的火,是假的。燧人氏钻木取火,是真火。但是西方有大量的诗篇、戏剧,公元前446年就上演了大型戏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至于故事、诗歌更是不胜枚举,还有画册、塑像等等,将其宣扬得极尽伟大,使一切神灵比之逊色。而作为东方开创人类火文明纪元的燧人氏,就显得失落而逊色了。中国却少有文章、诗歌等提到这事,更别说戏剧和电影了。”

……

老人娓娓道来,满座高朋洗耳恭听。

“我们却对火祖的信念失落了,失落得很干净。”至此,老人说起上世纪50年代末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上世纪50年代末,因为成功拍出《钢珠飞车》《康庄大道》两部轰动全国的电影,王根柱成了全国知名编剧,常有导演慕名来找他。一次,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找到他,一住几天,临走时他拿不出更好的东西送,就送了五双布鞋。那导演提出到商丘看看,王根柱随他们到了商丘,到了燧皇陵。那时的燧皇陵淹没在荒草里,一通破败的石碑,上面的字迹与燧皇的像都已模糊不清。那导演说:“你们商丘是贫困地区,活该你们穷。”这句话深深伤到了他的自尊。他问为什么?那导演指着燧皇陵告诉他:“你们是抱着金碗要饭,火祖陵是个聚宝盆!”

“火造就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火的发明,炼出了铜,人类脱离了石器时代进入奴隶社会;火炼出了铁,进入封建社会;火烧出了蒸汽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现在人类进军宇宙,火箭升空仍借助火的推动。再就是,世界上国家的形成,大多是靠武力,弥漫着腥风血雨的气息,独有我们中国的历史是靠道德感召前行的,我们的国家是靠道德感召建立起来的。当洪水泛滥,普罗米修斯也找不着太阳神的火车了,燧人氏却以钻木取火将各部落紧紧凝聚在一起,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总之,人类社会的每一步都是踏着火前进的,都闪烁着火祖向人类贡献出火的光辉。”王根柱老人说。

老人还说:“恩格斯也很看重火的发明,他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燧人氏钻木取火,多伟大的发明啊!”

“我们不能再失落了,我们要把火祖与火文化找回来,找回我们失落的文明,找回我们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说到这里,老人激动得眼睛润湿,声音颤抖。

“习近平总书记讲,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十九大是一场透地雨。我们要趁这场透雨,将火祖的事落在实处。把火做好,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强国。”

在王根柱简朴窄小的房屋里,两个小时过去了,老人讲述意犹未尽,京城客人和陪同而来的市县领导听得兴致盎然。随后转场到利民镇政府会议室继续交流,王根柱老人亮出“宝贝”,是他自己亲手设计绘制的火文化纪念馆草图,为在场的人讲解他的设计理念。草图分四个部分:原始故居,钻木取火,聚焦取火,照亮人间。

老人的讲述,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深邃深刻,声音不大很有力量,令在场的人折服,频频点头。

3“我们商丘文化的春天来了”

1月22日下午,王根柱老人被接到商丘,住进维景国际酒店。23日,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上午9点,一行人先行探访燧皇景区、商文化广场、阏伯台及商丘古城墙,考虑到天冷,老人不会成行。没想到,出发前,老人还是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到燧皇景区时,天飘起细碎的雪花,风凌厉得像带着刀子。大家都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老人却一再拒绝搀扶,步子丝毫看不出老迈和蹒跚。走完燧皇景区、商文化广场、阏伯台,登上商丘古城南城门,一圈下来,年轻人也喊着膝盖酸软了,老人却显露出游兴未尽,精神饱满。

上午11点,第二次座谈会召开,王根柱老人来到现场。座谈围绕着老人的文化梦及商丘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展开,气氛较上一次座谈更为热烈。

“王根柱老人深厚的文化情怀让人感动,从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考是深邃的,视野是宽广的,是站在国际、世界的角度在思考商丘文化,很难得。”张军安说。

辩以明思,坐而论道。这次座谈,大家不仅针对王根柱老人关于火祖与火文化而表现出的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深厚的文化情怀,更对商丘凸显人类的、世界的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指点出路,落地项目。

这次来商,戴旭患有重感冒,以顽强的军人作风表现出对商丘文化的关注和热情。座谈会上,他首先切入话题。他说:“这次商丘之行,我们一方面为商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骄傲,另一方面又为商丘厚重文化不为世界广泛认知而遗憾。商丘与其他地方文化的不同,商丘文化有双重性:火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凝聚。燧人氏发明火,开启了人类文明,这是商丘火文化的人类性,商丘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仓颉造字在商丘,使中华民族有了历史,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商丘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从商丘向四方扩展?原因‘字’在这里,56个民族称中华民族,因为有统一的文字,文字记载历史,有了字才有了姓氏、历史。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两个源头‘火’与‘字’,都从商丘开始,如果不讲商丘,人类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都将淹没在故纸堆里。习总书记面向世界善于讲中国故事,提升大国影响力,展示大国文化软实力。商丘也要学会讲故事,抓住一个点,从远处说,从大处讲,吸引人去发现、探索、想象。”

孙广远离开商丘前,一直生活在古城脚下,对家乡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始终高度关注着。他说:“燧人氏是活着的上帝。火是文明的源头,科技的源头,精神的源头。怎样做?要站在人类的至高点上做,世界独一无二的品质上做,要超越商丘,超越河南,超越中国。发展的走向很重要。”

曹慧民作为商丘的客人,这次也是带病来商。在商丘的三天,既被王根柱老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情怀感召着,也被商丘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鼓舞着。他说:“可以从代入感、参与感上,将火文化馆做好,做细,做美。火是人类精神的源头,这个精神,是牺牲精神,也是奉献精神。人是靠精神焕发自信的。火正是精神的丰碑,这是人类共有的精神,是国家现阶段的需要。商丘要做国际视野的中国表达。历史没有凝固,还在发现。商丘要继续发现火祖及火文化的精神所在,要做伟大的事业,要对得起先人。”

这样一场火热的座谈,让王根柱老人激动不已。“做世界第一,历史第一。求质量,吸引人的力量。将火祖做成世界的火祖,人间的火祖,将火文化馆做成送给世界游人的文化大餐。”他说。

第二次座谈会上,王全周就2018年第七届国际华商节向大家问道。戴旭倡议:“以现在的大形势,综合各种因素,建议拍王亥,落实在‘一带一路’上。燧人氏是人类的,王亥是世界的。商丘是世界商业之都,促进了世界的交往。王亥之后,中华民族开启了中国贸易史,世界贸易史。商丘是商业、商品、商人、商文化的诞生地。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去福建的,做闽商后,可以说,他们是带着商丘商始祖王亥留下的商德诚信,开启了海上的丝稠之路。”

“中国三大商帮共同信仰诚信。做王亥,最终目的拉动旅游。”张军安响应。作为获得多次国际大奖的《寻愿记》总导演,受孙广远邀请来到商丘,手头有许多片要拍的张军安,欣然接下这一项目。

1月24日,曹慧民、张军安下午返京,上午,王全周主持召开第三次座谈会。

“一直激动,一直亢奋,一直兴奋。”对于戴旭、孙广远、曹慧民、张军安这次商丘采风,王全周真诚致谢,“外面寒冷,我们的心是热的。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在这个冬天,听到了春天坚实的脚步声。你们的见解、见地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对下一步繁荣发展商丘文化指点出路。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不愧对历史,不愧对祖先,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推动商丘文化高地建设,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做出商丘贡献,献出商丘智慧,进而促进全市文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寒冬腊月,四位京城文化大腕千里迢迢来到商丘,走进虞城县利民镇一座简朴的农家小院,走进王根柱老人的内心世界,追问探寻——
一位85岁老作家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
2018-01-26 06:49   本报记者 郭文剑 班琳丽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求是杂志社内参部原主任孙广远发言

国防大学教授、著名军事评论家戴旭发言

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曹慧民发言

军旅作家、导演、制片人张军安发言。本报记者 邢栋 摄

农家小院高朋满座。老作家王根柱与来访的京城客人及市领导畅谈火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 郭文剑 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月22日至24日,记者在随团采访时总会想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默念这诗行的时候总会想起泪水在一位85岁高龄老人眼中打转的那一刻。

这位老人叫王根柱,24日午饭后,当记者告诉他,他的一个足足做了60年的文化梦有望成真的时候,老人的眼睛就这样瞬间湿润了。

寒冬腊月,国防大学教授、著名军事评论家戴旭,求是杂志社内参部原主任孙广远,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曹慧民,军旅作家、导演、制片人张军安,相约从北京到商丘,专程为王根柱老人而来。三天时间,四位京城文化大腕先是走进老作家王根柱简朴的农家小院认真聆听,继而与王根柱老人一起参观商丘古城燧皇陵景区、华商文化广场、古城墙等边走边谈,最后在参加由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全周主持的三场座谈会上抒发感慨,不约而同地都为王根柱老人那种执着深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折服,纷纷为商丘凸显人类的、世界的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出谋划策和寻求合作。

“相见恨晚,相见恨短,相谈甚欢。”最后一场座谈会上,一直陪同采风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全周激动地表达了这一心声。

1“冲锋是幸福的”

“老先生一直是一个战士,循着火的光芒而去的战士。”1月22日上午,第一次座谈会上,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曹慧民这样评价王根柱老人。

曹慧民是王根柱的发现者。去年10月的一天,曹慧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县长拾粪》的文章,这标题强烈地吸引了他。他说:“‘县长拾粪’,放在现在看依然鲜活。”2017年10月27日,曹慧民在《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大篇幅推出这篇文章,同时配发他的导读《根脉》和《求是》杂志社孙广远撰写的短评《泥土里的黄金》,从而,让这篇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说,“从尘封的书堆里发掘出”,穿越大半个世纪,在十九大之后发出。正如曹慧民所说:“再三捧读十九大报告,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让耄耋老人讲述的这个故事获得生命。”

这一次是曹慧民第二次来商丘,第一次在编发《县长拾粪》之前,是被80多岁的王根柱老人还在创作、还有着那么强烈的创作活力感动而来,这一次则被老人身上深厚的文化情怀召唤而来。

曹慧民说:“我与孙广远在一起,一谈到王老先生,心里就很热很热,为什么?老先生身上有着远比我们最初的想象深厚得多的东西。他是一位不被历史尘埃遮住的人物,他正直,善良,隐忍,他作品的人物折射着主流价值观。他作品的思想性,在于以文学的形式参与了国家精神的构建。习总书记说过,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老先生写于上世纪的作品,就在表达这种家国情怀。他的很多作品,像《县长拾粪》一样,是写给今天的人们的,是写给这个时代,映现着时代特征,时代光彩。他身上、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仍是现在需要的。”

王根柱的另一个发现者孙广远,有着与曹慧民同样的认识。他说:“我们是带着思考来的。王根柱老先生身上有文章,有戏。80多岁了,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创作冲动。他个人的经历、文化情怀,吸引着我们对商丘文化着迷。他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论述和倡导。”

“他是一棵田野上的大树。”王全周这样评价王根柱,“他的作品总散发着浓厚的泥土味,甜甜的。”

王根柱,生于虞城县土园村,自1951年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处女作诗歌《黑三娃》开始,陆续出版《县长拾粪》《荒沙滩上的金银庄》《拖拉机开来的时候》等短篇小说集,小说被译成俄文,著有多幕话剧《红缨传》等。上世纪50年代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钢珠飞车》《康庄大道》,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

“老先生是一团火,吸引人靠近,是一个战士,依然在行动中用笔和思想战斗着。”曹慧民说。

对于“战士”这个称号,王根柱老人很认可,并说:“冲锋是幸福的。”

是的,近70年的时间里,老人一直为文学,也为上古商丘发明钻木取火、一手拉开人类文明新纪元的火祖燧人氏,战斗着,冲锋着。

2“我们一起寻找失落的火文明”

1月22日下午,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预报有雪。王全周陪同孙广远、曹慧民、张军安一行来到虞城县利民镇土园村王根柱老人家里。极其普通的一处农家小院,挤满了人。

王根柱老人迎到大门口,与前来看望他的老朋友一一握手寒暄。谈吐的声音不大,透着亲切,耄耋高龄,依然精神抖擞。

老人将一行人迎进屋里,他以其文学作品《县长拾粪》与前来看望他的老朋友们结缘,却闭口不谈他的文学,不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已取得的文学成就与影响,更不谈他人生坎坷、创作艰辛,开口便谈起燧人氏与火文化,这个让他做了近60年的文化梦。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老人以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开场,讲述他的文化梦——

“在中国有一位高于上帝的人,他就是火祖。世界各国靠穷兵黩武兴国,只有燧人氏的火,向世界发出恩德。这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坚定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钻木取火是人类古今最伟大、对人类发展最关键的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和魂。西方的普罗米修斯,一个神话人物,他盗的火,是假的。燧人氏钻木取火,是真火。但是西方有大量的诗篇、戏剧,公元前446年就上演了大型戏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至于故事、诗歌更是不胜枚举,还有画册、塑像等等,将其宣扬得极尽伟大,使一切神灵比之逊色。而作为东方开创人类火文明纪元的燧人氏,就显得失落而逊色了。中国却少有文章、诗歌等提到这事,更别说戏剧和电影了。”

……

老人娓娓道来,满座高朋洗耳恭听。

“我们却对火祖的信念失落了,失落得很干净。”至此,老人说起上世纪50年代末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上世纪50年代末,因为成功拍出《钢珠飞车》《康庄大道》两部轰动全国的电影,王根柱成了全国知名编剧,常有导演慕名来找他。一次,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找到他,一住几天,临走时他拿不出更好的东西送,就送了五双布鞋。那导演提出到商丘看看,王根柱随他们到了商丘,到了燧皇陵。那时的燧皇陵淹没在荒草里,一通破败的石碑,上面的字迹与燧皇的像都已模糊不清。那导演说:“你们商丘是贫困地区,活该你们穷。”这句话深深伤到了他的自尊。他问为什么?那导演指着燧皇陵告诉他:“你们是抱着金碗要饭,火祖陵是个聚宝盆!”

“火造就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火的发明,炼出了铜,人类脱离了石器时代进入奴隶社会;火炼出了铁,进入封建社会;火烧出了蒸汽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现在人类进军宇宙,火箭升空仍借助火的推动。再就是,世界上国家的形成,大多是靠武力,弥漫着腥风血雨的气息,独有我们中国的历史是靠道德感召前行的,我们的国家是靠道德感召建立起来的。当洪水泛滥,普罗米修斯也找不着太阳神的火车了,燧人氏却以钻木取火将各部落紧紧凝聚在一起,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总之,人类社会的每一步都是踏着火前进的,都闪烁着火祖向人类贡献出火的光辉。”王根柱老人说。

老人还说:“恩格斯也很看重火的发明,他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燧人氏钻木取火,多伟大的发明啊!”

“我们不能再失落了,我们要把火祖与火文化找回来,找回我们失落的文明,找回我们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说到这里,老人激动得眼睛润湿,声音颤抖。

“习近平总书记讲,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十九大是一场透地雨。我们要趁这场透雨,将火祖的事落在实处。把火做好,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强国。”

在王根柱简朴窄小的房屋里,两个小时过去了,老人讲述意犹未尽,京城客人和陪同而来的市县领导听得兴致盎然。随后转场到利民镇政府会议室继续交流,王根柱老人亮出“宝贝”,是他自己亲手设计绘制的火文化纪念馆草图,为在场的人讲解他的设计理念。草图分四个部分:原始故居,钻木取火,聚焦取火,照亮人间。

老人的讲述,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深邃深刻,声音不大很有力量,令在场的人折服,频频点头。

3“我们商丘文化的春天来了”

1月22日下午,王根柱老人被接到商丘,住进维景国际酒店。23日,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上午9点,一行人先行探访燧皇景区、商文化广场、阏伯台及商丘古城墙,考虑到天冷,老人不会成行。没想到,出发前,老人还是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到燧皇景区时,天飘起细碎的雪花,风凌厉得像带着刀子。大家都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老人却一再拒绝搀扶,步子丝毫看不出老迈和蹒跚。走完燧皇景区、商文化广场、阏伯台,登上商丘古城南城门,一圈下来,年轻人也喊着膝盖酸软了,老人却显露出游兴未尽,精神饱满。

上午11点,第二次座谈会召开,王根柱老人来到现场。座谈围绕着老人的文化梦及商丘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展开,气氛较上一次座谈更为热烈。

“王根柱老人深厚的文化情怀让人感动,从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考是深邃的,视野是宽广的,是站在国际、世界的角度在思考商丘文化,很难得。”张军安说。

辩以明思,坐而论道。这次座谈,大家不仅针对王根柱老人关于火祖与火文化而表现出的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深厚的文化情怀,更对商丘凸显人类的、世界的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指点出路,落地项目。

这次来商,戴旭患有重感冒,以顽强的军人作风表现出对商丘文化的关注和热情。座谈会上,他首先切入话题。他说:“这次商丘之行,我们一方面为商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骄傲,另一方面又为商丘厚重文化不为世界广泛认知而遗憾。商丘与其他地方文化的不同,商丘文化有双重性:火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凝聚。燧人氏发明火,开启了人类文明,这是商丘火文化的人类性,商丘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仓颉造字在商丘,使中华民族有了历史,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商丘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从商丘向四方扩展?原因‘字’在这里,56个民族称中华民族,因为有统一的文字,文字记载历史,有了字才有了姓氏、历史。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两个源头‘火’与‘字’,都从商丘开始,如果不讲商丘,人类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都将淹没在故纸堆里。习总书记面向世界善于讲中国故事,提升大国影响力,展示大国文化软实力。商丘也要学会讲故事,抓住一个点,从远处说,从大处讲,吸引人去发现、探索、想象。”

孙广远离开商丘前,一直生活在古城脚下,对家乡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始终高度关注着。他说:“燧人氏是活着的上帝。火是文明的源头,科技的源头,精神的源头。怎样做?要站在人类的至高点上做,世界独一无二的品质上做,要超越商丘,超越河南,超越中国。发展的走向很重要。”

曹慧民作为商丘的客人,这次也是带病来商。在商丘的三天,既被王根柱老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情怀感召着,也被商丘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鼓舞着。他说:“可以从代入感、参与感上,将火文化馆做好,做细,做美。火是人类精神的源头,这个精神,是牺牲精神,也是奉献精神。人是靠精神焕发自信的。火正是精神的丰碑,这是人类共有的精神,是国家现阶段的需要。商丘要做国际视野的中国表达。历史没有凝固,还在发现。商丘要继续发现火祖及火文化的精神所在,要做伟大的事业,要对得起先人。”

这样一场火热的座谈,让王根柱老人激动不已。“做世界第一,历史第一。求质量,吸引人的力量。将火祖做成世界的火祖,人间的火祖,将火文化馆做成送给世界游人的文化大餐。”他说。

第二次座谈会上,王全周就2018年第七届国际华商节向大家问道。戴旭倡议:“以现在的大形势,综合各种因素,建议拍王亥,落实在‘一带一路’上。燧人氏是人类的,王亥是世界的。商丘是世界商业之都,促进了世界的交往。王亥之后,中华民族开启了中国贸易史,世界贸易史。商丘是商业、商品、商人、商文化的诞生地。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去福建的,做闽商后,可以说,他们是带着商丘商始祖王亥留下的商德诚信,开启了海上的丝稠之路。”

“中国三大商帮共同信仰诚信。做王亥,最终目的拉动旅游。”张军安响应。作为获得多次国际大奖的《寻愿记》总导演,受孙广远邀请来到商丘,手头有许多片要拍的张军安,欣然接下这一项目。

1月24日,曹慧民、张军安下午返京,上午,王全周主持召开第三次座谈会。

“一直激动,一直亢奋,一直兴奋。”对于戴旭、孙广远、曹慧民、张军安这次商丘采风,王全周真诚致谢,“外面寒冷,我们的心是热的。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在这个冬天,听到了春天坚实的脚步声。你们的见解、见地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对下一步繁荣发展商丘文化指点出路。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不愧对历史,不愧对祖先,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推动商丘文化高地建设,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做出商丘贡献,献出商丘智慧,进而促进全市文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田戈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