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芝麻糖 幸福一箩筐

本报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黄 波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1-24 05:49

 夏邑县郭店镇关楼村芝麻糖是当地传统小吃,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以玉米糖、蜂蜜、芝麻、食用油为原料,纯手工制作,每一根都有100多个孔心,具有“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入口即碎,甜而不腻,满口留香,回味无穷。春节临近,麻糖市场需求量大,关楼村村民加工制作麻糖进入高峰期。

1月20日,记者慕名驱车走访郭店镇关楼村。还没进入村庄,远远就闻到了熬糖的香气,可谓是“未见其影、却闻其香”。随着香味,我们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天宋的带领下,来到了世代从事麻糖作坊的王仁义家。一进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冒着热气的熬糖车间和汗流浃背的技术巧匠们,大家按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样的场景超出记者想象,因为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整个作坊居然没有一台机器,全部纯手工制作。

王仁义师傅对麻糖制作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首先要将玉米、麦芽、蜂蜜等原料入锅煮熟、蒸软、熬成糖稀,当糖稀温度降至80多摄氏度时渐渐变软成胶状,师傅们便徒手抓起胶糖像拉拉面一样反复拉长,增加筋道,再将拉长至手指粗细的胶糖排列、切割成段,冷却后胶糖会变得酥脆,触手即断,此时再撒上温热的脱皮芝麻,麻糖就算制成了。王师傅说,多种原料混合熬制,需要特殊比例和特定的时间,熬的时间太短,麻糖就不酥脆,时间太长,就会变味;熬糖、扯糖,室温要控制好,否则胶糖刚出锅便会变硬;最关键的是切段、成形环节,若技师10秒内不把拉长的胶糖整齐排列、均匀切段,整道工序将功亏一篑。

王仁义傅说,他们这个作坊从他父亲的爷爷那代起就已经有了,在村里麻糖作坊里也算比较长久的了。现在每天能生产麻糖600多斤,销售价格每个在10元左右,主要销往南通、上海及周边县、市。在他们作坊里工作的师傅,都是本村及附近村的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户6人,每人每天能挣100元,他们已经顺利脱贫了。说到这,王仁义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随后,村党支部王书记向记者介绍,关楼村共有人口9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83人,耕地1530亩。鼎盛时期,从事麻糖生产的有100多人。现在由于麻糖是冬季食品,生产季节性强,技术含量高,制作车间条件艰苦,加之许多外出的农民工冬季无法返乡,目前村内麻糖生产作坊只剩4家,大多没有培养传人,制作工艺濒临失传。针对此情况,村委会将举全村力量,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县级、市级,直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工艺得以延续,品牌得以提升。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各项优惠政策,镇党委、镇政府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把麻糖作为一项扶贫产业,大力扶持,将吸纳更多的贫困户从事麻糖生产,扩大家门口就业,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力争在2018年全村整村脱贫。

过大年,吃麻糖,吃出幸福,吃出健康。小小麻糖,承载了一代人的儿时回忆。发麦芽、磨麦芽、芽米混合、发酵、过滤、熬糖、拉糖……每道工序,无不凝结着百年传承手艺人的智慧和汗水,吃麻糖,不仅是为了那份久违的味道,更是去品味那份久违的幸福和情怀。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小小芝麻糖 幸福一箩筐
2018-01-24 05:49   本报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黄 波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夏邑县郭店镇关楼村芝麻糖是当地传统小吃,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以玉米糖、蜂蜜、芝麻、食用油为原料,纯手工制作,每一根都有100多个孔心,具有“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入口即碎,甜而不腻,满口留香,回味无穷。春节临近,麻糖市场需求量大,关楼村村民加工制作麻糖进入高峰期。

1月20日,记者慕名驱车走访郭店镇关楼村。还没进入村庄,远远就闻到了熬糖的香气,可谓是“未见其影、却闻其香”。随着香味,我们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天宋的带领下,来到了世代从事麻糖作坊的王仁义家。一进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冒着热气的熬糖车间和汗流浃背的技术巧匠们,大家按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样的场景超出记者想象,因为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整个作坊居然没有一台机器,全部纯手工制作。

王仁义师傅对麻糖制作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首先要将玉米、麦芽、蜂蜜等原料入锅煮熟、蒸软、熬成糖稀,当糖稀温度降至80多摄氏度时渐渐变软成胶状,师傅们便徒手抓起胶糖像拉拉面一样反复拉长,增加筋道,再将拉长至手指粗细的胶糖排列、切割成段,冷却后胶糖会变得酥脆,触手即断,此时再撒上温热的脱皮芝麻,麻糖就算制成了。王师傅说,多种原料混合熬制,需要特殊比例和特定的时间,熬的时间太短,麻糖就不酥脆,时间太长,就会变味;熬糖、扯糖,室温要控制好,否则胶糖刚出锅便会变硬;最关键的是切段、成形环节,若技师10秒内不把拉长的胶糖整齐排列、均匀切段,整道工序将功亏一篑。

王仁义傅说,他们这个作坊从他父亲的爷爷那代起就已经有了,在村里麻糖作坊里也算比较长久的了。现在每天能生产麻糖600多斤,销售价格每个在10元左右,主要销往南通、上海及周边县、市。在他们作坊里工作的师傅,都是本村及附近村的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户6人,每人每天能挣100元,他们已经顺利脱贫了。说到这,王仁义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随后,村党支部王书记向记者介绍,关楼村共有人口9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83人,耕地1530亩。鼎盛时期,从事麻糖生产的有100多人。现在由于麻糖是冬季食品,生产季节性强,技术含量高,制作车间条件艰苦,加之许多外出的农民工冬季无法返乡,目前村内麻糖生产作坊只剩4家,大多没有培养传人,制作工艺濒临失传。针对此情况,村委会将举全村力量,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县级、市级,直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工艺得以延续,品牌得以提升。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各项优惠政策,镇党委、镇政府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把麻糖作为一项扶贫产业,大力扶持,将吸纳更多的贫困户从事麻糖生产,扩大家门口就业,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力争在2018年全村整村脱贫。

过大年,吃麻糖,吃出幸福,吃出健康。小小麻糖,承载了一代人的儿时回忆。发麦芽、磨麦芽、芽米混合、发酵、过滤、熬糖、拉糖……每道工序,无不凝结着百年传承手艺人的智慧和汗水,吃麻糖,不仅是为了那份久违的味道,更是去品味那份久违的幸福和情怀。

责任编辑: 张书豪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