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李滩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踏上小康路

记者 蒋友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11-30 07:43

村民在大棚里采摘新鲜辣椒。 本报记者 蒋友胜 摄

“您今年夏天来采访时流转的土地共525亩。村民一看大棚的效益确实好,也没啥担心的了。我们又流转过来土地500亩。现在总共1025亩了!”11月28日,记者在柘城县慈圣镇李滩村采访时,村支书贾然彬兴奋地对记者说。

李滩村原来是个贫困村,按脱贫进度,应该在2016年底整体脱贫。2015年底,李滩村党支部一班人经常聚在一起,商讨群众的脱贫之路。贾然彬说:“到2016年底,我们村能够整体脱贫。但村里如果没有产业,脱贫能不能持续下去?要想让群众真脱贫,并且走上富裕的道路,就得发展产业。”贾然彬召集开党支部会,开村“两委”班子会,又开村全体党员会。最后党员们一致决定:由党员带头,为李滩村的产业发展,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村里的党员分批到山东省著名的蔬菜基地寿光、定陶和安徽省的芜湖等地考察学习。考察结束后,回到村里开会,经过党员集体讨论,进行综合对比,风险分析,最后决定在全村流转土地,发展大棚8424品种西瓜和辣椒套种。

出去考察的人员都知道,大棚早熟8424西瓜在市场上能卖到2元多一斤。一亩地西瓜的净收益在7000元左右,再加上秋冬季的辣椒每亩收益6000元左右,当年就能收回大棚的投入成本,还能有很好的效益。贾然彬说:“可是,仍然有很多村民不相信,他们担心到时候西瓜价钱几毛钱一斤咋办?”

在村民对发展集体产业举旗不定、犹豫徘徊的时候,村里的党员们站了出来,不但自己带头入股,还动员亲戚朋友入股。

村主任贾清然自己入股后,又把在城市做建筑工程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喊了回来,“外边挣钱再多,也不挣了。回老家入股盖大棚”。

在北京做市政工程的村年轻党员贾祥胜,在北京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他收到家里的消息后,立即辞去工作,回家入股。贾祥胜入股后,又动员爷爷入股。贾祥胜爷爷说没钱,他就出钱用爷爷的户口又入了一股。然后他又动员堂弟入股。看堂弟犹豫不决,一股需要拿出4万元钱,贾祥胜给堂弟对了2万元。贾祥胜的姑父王克立,是一名退休干部,本来是回老家享清福养老的。也禁不住贾祥胜的“拉拢”,入了股。

就是靠党员带动,2016年10月,柘城县李滩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了。因为部分村民仍然对合作社前景不乐观,合作社本准备一次性流转1000亩土地的计划基本上打了个对折,最终流转了525亩。

整地、搭棚、聘请技术员、育苗……在党员的带领下,李滩村热火朝天地发展起了大棚经济。贾然彬说:“那时候真忙,天天半夜才睡,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到了地里干活。心里也有些忐忑,万一第一年发展不好咋弄?”

今年5月,第一茬大棚西瓜下来了!喜获丰收,第一茬西瓜每亩就能收获2000多公斤。上海、广东来拉西瓜的车在地头排队等着装车,第一茬西瓜的头价就达到每公斤3.4元。

这样算来,两茬西瓜的毛收入,每亩地就有1万多元。净收入7000元左右没问题。

李滩村的大棚经济初战告捷,成功了!

西瓜还没卖完,曾经观望的村民就找到了村委会,要求把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又迅速流转500亩耕地,达到了先期规划的1000亩左右的面积。

把自家的耕地流转到合作社后,村民按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租金收取固定收益。没了地的村民,还可以在地里干活,每天有50元的工钱。很多贫困户仅靠流转土地和在合作社打工,就脱贫了。

11月28日,记者在李滩村采访时,新流转过来的500亩耕地上,新搭建的棚架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辉,非常壮观。

在去年建成的大棚里,合作社雇用的村民正在采摘鲜翠的辣椒。尽管是冬天,大棚里繁忙的村民和绿油油的辣椒,时刻洋溢着盎然的春意。贾然彬介绍:“今年种的是301辣椒,收入也可以。经过县里指导,明年西瓜下来后,准备种今年卖到八九元钱1斤的燕红椒。收入会更高。”

大棚里的辣椒颜色鲜艳,观感好,非常好卖。与西瓜一样,收辣椒的车开到地头,等着收购辣椒。记者采访时,几位村民正忙着给一辆大货车装新采收的辣椒。

贾然彬说:“我们村2016年实现了整体脱贫。今年还最后剩10来户没有劳动能力、按政策应该由政府兜底的贫困户。我们利用县政府创新推出的金融扶贫政策,由这些贫困户贷一部分资金,把这些资金放到合作社,算入股。每年的分红,就让这些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了。今年,我们村就没有一户贫困户了!”

李滩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让全村群众脱贫踏上小康路的做法,成了慈圣镇“抓党建促脱贫”的典型,同时也受到柘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以来,慈圣镇党委把李滩村的典型做法向全镇推广,号召其他村向李滩村学习,在脱贫攻坚中,党组织要在脱贫一线,带领群众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慈圣镇党委书记刘中利介绍,目前,慈圣镇南村已经流转土地500多亩,大韩村流转土地300多亩,塔坡村流转土地300多亩,雷屯村流转土地200多亩……全镇正呈现出党员带领群众谋发展、谋致富的大好局面。

李滩村党支部的做法,是柘城县“抓党建促脱贫”中的一个典型。它的贡献,不仅仅是带富了一个村。它还为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探索出来一个基本可以复制的模式,正在被慈圣镇全镇的农村和柘城县其他乡镇的部分农村推广。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柘城县李滩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踏上小康路
2017-11-30 07:43   记者 蒋友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村民在大棚里采摘新鲜辣椒。 本报记者 蒋友胜 摄

“您今年夏天来采访时流转的土地共525亩。村民一看大棚的效益确实好,也没啥担心的了。我们又流转过来土地500亩。现在总共1025亩了!”11月28日,记者在柘城县慈圣镇李滩村采访时,村支书贾然彬兴奋地对记者说。

李滩村原来是个贫困村,按脱贫进度,应该在2016年底整体脱贫。2015年底,李滩村党支部一班人经常聚在一起,商讨群众的脱贫之路。贾然彬说:“到2016年底,我们村能够整体脱贫。但村里如果没有产业,脱贫能不能持续下去?要想让群众真脱贫,并且走上富裕的道路,就得发展产业。”贾然彬召集开党支部会,开村“两委”班子会,又开村全体党员会。最后党员们一致决定:由党员带头,为李滩村的产业发展,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村里的党员分批到山东省著名的蔬菜基地寿光、定陶和安徽省的芜湖等地考察学习。考察结束后,回到村里开会,经过党员集体讨论,进行综合对比,风险分析,最后决定在全村流转土地,发展大棚8424品种西瓜和辣椒套种。

出去考察的人员都知道,大棚早熟8424西瓜在市场上能卖到2元多一斤。一亩地西瓜的净收益在7000元左右,再加上秋冬季的辣椒每亩收益6000元左右,当年就能收回大棚的投入成本,还能有很好的效益。贾然彬说:“可是,仍然有很多村民不相信,他们担心到时候西瓜价钱几毛钱一斤咋办?”

在村民对发展集体产业举旗不定、犹豫徘徊的时候,村里的党员们站了出来,不但自己带头入股,还动员亲戚朋友入股。

村主任贾清然自己入股后,又把在城市做建筑工程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喊了回来,“外边挣钱再多,也不挣了。回老家入股盖大棚”。

在北京做市政工程的村年轻党员贾祥胜,在北京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他收到家里的消息后,立即辞去工作,回家入股。贾祥胜入股后,又动员爷爷入股。贾祥胜爷爷说没钱,他就出钱用爷爷的户口又入了一股。然后他又动员堂弟入股。看堂弟犹豫不决,一股需要拿出4万元钱,贾祥胜给堂弟对了2万元。贾祥胜的姑父王克立,是一名退休干部,本来是回老家享清福养老的。也禁不住贾祥胜的“拉拢”,入了股。

就是靠党员带动,2016年10月,柘城县李滩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了。因为部分村民仍然对合作社前景不乐观,合作社本准备一次性流转1000亩土地的计划基本上打了个对折,最终流转了525亩。

整地、搭棚、聘请技术员、育苗……在党员的带领下,李滩村热火朝天地发展起了大棚经济。贾然彬说:“那时候真忙,天天半夜才睡,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到了地里干活。心里也有些忐忑,万一第一年发展不好咋弄?”

今年5月,第一茬大棚西瓜下来了!喜获丰收,第一茬西瓜每亩就能收获2000多公斤。上海、广东来拉西瓜的车在地头排队等着装车,第一茬西瓜的头价就达到每公斤3.4元。

这样算来,两茬西瓜的毛收入,每亩地就有1万多元。净收入7000元左右没问题。

李滩村的大棚经济初战告捷,成功了!

西瓜还没卖完,曾经观望的村民就找到了村委会,要求把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又迅速流转500亩耕地,达到了先期规划的1000亩左右的面积。

把自家的耕地流转到合作社后,村民按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租金收取固定收益。没了地的村民,还可以在地里干活,每天有50元的工钱。很多贫困户仅靠流转土地和在合作社打工,就脱贫了。

11月28日,记者在李滩村采访时,新流转过来的500亩耕地上,新搭建的棚架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辉,非常壮观。

在去年建成的大棚里,合作社雇用的村民正在采摘鲜翠的辣椒。尽管是冬天,大棚里繁忙的村民和绿油油的辣椒,时刻洋溢着盎然的春意。贾然彬介绍:“今年种的是301辣椒,收入也可以。经过县里指导,明年西瓜下来后,准备种今年卖到八九元钱1斤的燕红椒。收入会更高。”

大棚里的辣椒颜色鲜艳,观感好,非常好卖。与西瓜一样,收辣椒的车开到地头,等着收购辣椒。记者采访时,几位村民正忙着给一辆大货车装新采收的辣椒。

贾然彬说:“我们村2016年实现了整体脱贫。今年还最后剩10来户没有劳动能力、按政策应该由政府兜底的贫困户。我们利用县政府创新推出的金融扶贫政策,由这些贫困户贷一部分资金,把这些资金放到合作社,算入股。每年的分红,就让这些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了。今年,我们村就没有一户贫困户了!”

李滩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让全村群众脱贫踏上小康路的做法,成了慈圣镇“抓党建促脱贫”的典型,同时也受到柘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以来,慈圣镇党委把李滩村的典型做法向全镇推广,号召其他村向李滩村学习,在脱贫攻坚中,党组织要在脱贫一线,带领群众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慈圣镇党委书记刘中利介绍,目前,慈圣镇南村已经流转土地500多亩,大韩村流转土地300多亩,塔坡村流转土地300多亩,雷屯村流转土地200多亩……全镇正呈现出党员带领群众谋发展、谋致富的大好局面。

李滩村党支部的做法,是柘城县“抓党建促脱贫”中的一个典型。它的贡献,不仅仅是带富了一个村。它还为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探索出来一个基本可以复制的模式,正在被慈圣镇全镇的农村和柘城县其他乡镇的部分农村推广。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