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托起农民增收的希望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9-19 09:24

宁陵县逻岗镇铁林无公害蔬果基地农户在采摘青瓜。近年来,我市引导农民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

漫步在豫东平原一望无垠的广阔田野上,一幅热火朝天的秋季农业生产图画跃入眼帘:千里沃野一派丰收景象,忙于收获的农民穿梭于田间地头;现代订单农业模式,以蓬勃之势席卷全市;土地流转方兴未艾,托起农民致富梦想……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听到的是群众对丰收的赞叹,城乡大地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人景象,现代农业在这座素有“豫东粮仓”之称的古城中蓬勃发展。

金秋时节话丰收,商丘大地秋收忙。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过去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农业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战胜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巨大压力,经受了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夺取了粮食连年丰收、农民大幅增收、农业发展持续向好的骄人业绩。

狠抓粮食生产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日前,记者在各县区田间地头看到,由农业局、农技站工作人员组成的科技帮扶队,对秋收情况进行调查,并现场为农户提供农技指导,帮助他们做好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中心,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和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为重点,着力培育新主体、打造新业态、增添新动能、拓宽新渠道,强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稳,天下安。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的核心,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首次跨上100亿斤新台阶(不包括永城);2016年达到132.5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三连增”,连续6年超过100亿斤,亩产达到990.6斤,比2012年提高了115.6斤。2012年—2014年,我市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蔬菜、油料、果品、水产等产品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蔬菜,2016年总产量达到856.6万吨,总产值接近100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42.4亿元,成为我市继粮食、畜禽之后的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

粮食增产丰收的背后,是我市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我市累计整合涉农资金42.1亿元,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井通电设施全、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作业无障碍”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近436.85万亩,占到2020年规划建设66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的66.2%,建成区粮食单产超出区外20%,基本达到了“吨粮田”建设目标,以此支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另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分别在60%和90%以上。

叫响优势品牌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9月7日,我国13名农业专家教授到宁陵县参加酥梨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建设研讨会,实地查看22万亩梨园及梨产业发展,为宁陵酥梨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叫响品牌支招献策。

宁陵县石桥镇是商丘市的“西花园”,也是农业和生态旅游类乡镇、特色小镇。该镇围绕建设“中国优质酥梨之乡”的战略目标,酥梨面积由原来的2.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2万亩,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酥梨集产区。目前,该镇还发展了金桥、益农等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密集的专业合作社集群,实现了规模经营与合作经营的紧密衔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市立足特色优势,锁定特色品种,唱响优势品牌,提升产业效益,全市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优化,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品等高效特色种养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宁陵酥梨、柘城三樱椒、夏邑食用菌、梁园草莓、民权河蟹等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都市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特别是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市继粮食、畜牧之后第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市累计发展一村一品村、镇500个,其中专业村475个、专业镇25个,6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夏邑县车站镇,宁陵县石桥镇,虞城县郑集乡禇庄村、张集镇林堂村、店集乡惠楼村,睢阳区李口镇五里杨村)。同时,我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累计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8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4个,建成15个初具规模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新提升。按照“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全市集中打造了39个产业化集群,其中省政府认定的省级集群12家、省级示范性集群1家(科迪乳业产业化集群),市政府认定的市级集群15个,发展10亿元以上集群10个、20亿元以上集群2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07个(规模以上企业617家),年实现总产值1185.1亿元,其中252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53家、市级196家),带动农户500多万户次,累计发展基地1422万亩次。

扮靓美丽乡村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村道变成水泥路,干净平整;家里通了自来水,安全卫生;家家房前屋后花红柳绿,一派田园风光……如今,到商丘农村走走看看,变化之大令人惊叹。曾经破败落后的农村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美丽乡村。

确实,在梁园区刘口乡刘灿村,白墙红瓦的院落错落有致,新建的文化广场四周有漂亮的亭榭花坛和一组组的健身器材。每当华灯初上,群众自发组织的腰鼓队便闹响了村庄,还有孩子们的自由嬉戏,一种幸福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

刘灿村只是商丘市扮靓美丽乡村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标准,对村庄里、集镇上、道路旁堆积的垃圾进行拉网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对有条件的村庄进行重点提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档次,使“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得到初步扭转,农民精气神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呼应群众期盼。

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多管齐下带着干。基于这个现实考虑,商丘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广泛开展“双评双创”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卫生户”“科技示范户”“星级文明户”“好妯娌”“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多项工作。如夏邑县制定各村门前“三包”责任制,民权县推行农户门前“六包”责任制,即在包净化、包绿化、包秩序之外,又增加了包美化、包亮化、包设施。

不仅如此,我市农村改革也取得了新进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创造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为主的互换流转并地“商丘模式”,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超过763.7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万家,其中发展合作社7505家、家庭农场2072家、种养大户1800户,规模化流转土地22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的近29.5%。

发展现代农业,叫响农业品牌,建设美丽乡村,最终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近年来,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实现新突破。据统计,201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05元,比2012增加了3118元,年均增长10.3%,增速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比1缩小到2016年的2.5比1。

看似枯燥数字的背后,是现代农业的崛起的见证。昔日“靠天收”的传统农业模式,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老故事。如今,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让商丘的农民钱包鼓了、腰杆挺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现代农业托起农民增收的希望
2017-09-19 09:24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宁陵县逻岗镇铁林无公害蔬果基地农户在采摘青瓜。近年来,我市引导农民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

漫步在豫东平原一望无垠的广阔田野上,一幅热火朝天的秋季农业生产图画跃入眼帘:千里沃野一派丰收景象,忙于收获的农民穿梭于田间地头;现代订单农业模式,以蓬勃之势席卷全市;土地流转方兴未艾,托起农民致富梦想……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听到的是群众对丰收的赞叹,城乡大地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人景象,现代农业在这座素有“豫东粮仓”之称的古城中蓬勃发展。

金秋时节话丰收,商丘大地秋收忙。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过去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农业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战胜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巨大压力,经受了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夺取了粮食连年丰收、农民大幅增收、农业发展持续向好的骄人业绩。

狠抓粮食生产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日前,记者在各县区田间地头看到,由农业局、农技站工作人员组成的科技帮扶队,对秋收情况进行调查,并现场为农户提供农技指导,帮助他们做好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中心,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和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为重点,着力培育新主体、打造新业态、增添新动能、拓宽新渠道,强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稳,天下安。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的核心,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首次跨上100亿斤新台阶(不包括永城);2016年达到132.5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三连增”,连续6年超过100亿斤,亩产达到990.6斤,比2012年提高了115.6斤。2012年—2014年,我市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蔬菜、油料、果品、水产等产品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蔬菜,2016年总产量达到856.6万吨,总产值接近100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42.4亿元,成为我市继粮食、畜禽之后的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

粮食增产丰收的背后,是我市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我市累计整合涉农资金42.1亿元,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井通电设施全、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作业无障碍”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近436.85万亩,占到2020年规划建设66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的66.2%,建成区粮食单产超出区外20%,基本达到了“吨粮田”建设目标,以此支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另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分别在60%和90%以上。

叫响优势品牌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9月7日,我国13名农业专家教授到宁陵县参加酥梨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建设研讨会,实地查看22万亩梨园及梨产业发展,为宁陵酥梨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叫响品牌支招献策。

宁陵县石桥镇是商丘市的“西花园”,也是农业和生态旅游类乡镇、特色小镇。该镇围绕建设“中国优质酥梨之乡”的战略目标,酥梨面积由原来的2.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2万亩,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酥梨集产区。目前,该镇还发展了金桥、益农等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密集的专业合作社集群,实现了规模经营与合作经营的紧密衔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市立足特色优势,锁定特色品种,唱响优势品牌,提升产业效益,全市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优化,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品等高效特色种养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宁陵酥梨、柘城三樱椒、夏邑食用菌、梁园草莓、民权河蟹等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都市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特别是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市继粮食、畜牧之后第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市累计发展一村一品村、镇500个,其中专业村475个、专业镇25个,6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夏邑县车站镇,宁陵县石桥镇,虞城县郑集乡禇庄村、张集镇林堂村、店集乡惠楼村,睢阳区李口镇五里杨村)。同时,我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累计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8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4个,建成15个初具规模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新提升。按照“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全市集中打造了39个产业化集群,其中省政府认定的省级集群12家、省级示范性集群1家(科迪乳业产业化集群),市政府认定的市级集群15个,发展10亿元以上集群10个、20亿元以上集群2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07个(规模以上企业617家),年实现总产值1185.1亿元,其中252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53家、市级196家),带动农户500多万户次,累计发展基地1422万亩次。

扮靓美丽乡村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村道变成水泥路,干净平整;家里通了自来水,安全卫生;家家房前屋后花红柳绿,一派田园风光……如今,到商丘农村走走看看,变化之大令人惊叹。曾经破败落后的农村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美丽乡村。

确实,在梁园区刘口乡刘灿村,白墙红瓦的院落错落有致,新建的文化广场四周有漂亮的亭榭花坛和一组组的健身器材。每当华灯初上,群众自发组织的腰鼓队便闹响了村庄,还有孩子们的自由嬉戏,一种幸福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

刘灿村只是商丘市扮靓美丽乡村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标准,对村庄里、集镇上、道路旁堆积的垃圾进行拉网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对有条件的村庄进行重点提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档次,使“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得到初步扭转,农民精气神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呼应群众期盼。

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多管齐下带着干。基于这个现实考虑,商丘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广泛开展“双评双创”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卫生户”“科技示范户”“星级文明户”“好妯娌”“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多项工作。如夏邑县制定各村门前“三包”责任制,民权县推行农户门前“六包”责任制,即在包净化、包绿化、包秩序之外,又增加了包美化、包亮化、包设施。

不仅如此,我市农村改革也取得了新进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创造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为主的互换流转并地“商丘模式”,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超过763.7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万家,其中发展合作社7505家、家庭农场2072家、种养大户1800户,规模化流转土地22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的近29.5%。

发展现代农业,叫响农业品牌,建设美丽乡村,最终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近年来,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实现新突破。据统计,201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05元,比2012增加了3118元,年均增长10.3%,增速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比1缩小到2016年的2.5比1。

看似枯燥数字的背后,是现代农业的崛起的见证。昔日“靠天收”的传统农业模式,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老故事。如今,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让商丘的农民钱包鼓了、腰杆挺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责任编辑: 田戈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