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大情怀

本报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谢子风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7-05 09:16

走进夏邑县曹集乡金楼村刘俊华诊所,记者看到刘俊华正忙着给一名儿童患者扎针、拿药。

“为老百办实事一直是我的心愿。”时任金楼村党支部书记的刘俊华说,儿时,他的母亲因病住院,因为没钱,借贷无门的父亲被迫卖血。每每想起此事,刘俊华都会无比难受。自此,幼小的他心里埋下了要让百姓有衣穿、有钱花、有病治的愿望。后来他发奋学习,如愿考上了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被分配到商丘市监察局下属公司上班,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家乡人认为刘俊华端上了铁饭碗。但让家乡人意料不到的是,刘俊华竟然放弃城市的工作,回村开起了诊所。“城市里没有我一样繁华,而村里没诊所,很多人会因缺医少药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刘俊华说。

自此,刘俊华成了一名村医。多年来,他坚持一个原则,来看病的患者不论有钱没钱,他都一视同仁,有钱就收下,没钱也照样看病。村里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找他看病都是记账,还不还钱他从不在意。有时候对一些需要转院的病人,刘俊华还会为其垫付医药费。由于他的医德仁心,深受村民爱戴,1998年他被选进村班子任村会计,2012年3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他按照乡党委、政府部署,根据“四议两公开”精神,精准识别出63户贫困户并进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代保修、代德常等有养羊的经验,苦于没有资金无法扩大规模。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乡里申请到户增收资金2.6万元,帮他们购买优质山羊,当年就见到了效益。现在,每户年出栏山羊都在10只以上,收益5000元左右,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针对村里的经济形势和单一的脱贫致富措施,他成立了“俊华农场”,流转土地180亩,种植何首乌、板蓝根、菊花等药材,吸纳闲散劳力和贫困户30余人在农场里干活。“摘菊花是个季节活,开花就得摘,俺摘的也带劲,现摘现给钱嘛!两个月下来俺挣了3000多元。”年过花甲正在药材地里侍弄菊花苗的村民代德良提起摘菊花那场景,禁不住眉飞色舞。

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由于规模小不能形成市场,刘俊华为此召开村民代表会,先后组织20余人到杨集乡、太平乡参观学习,并适时引导群众流转土地280余亩,种植反季节西瓜和辣椒等瓜果蔬菜,亩均效益8000余元。为做到产出平衡,培养蔬菜经纪人3人,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村民们的干劲更加高涨。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他筹措配套资金9万余元修建了村内主干道1.8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由于围村林形成年份长与粮争地的问题突出,村民意见很大。他带领村民历时两个月清理出土地200余亩,产生经济效益20余万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电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而村里由于线路老化,变压器功率小,到夏季电扇都转不动。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县供电部门的帮助下,分批进行“农网”改造,投资200余万元由原来的一个100千瓦的变电台区整改成4个变电台区,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难问题,群众满意度极高。

说到村里发展前景,刘俊华胸有成竹地说:“俺村距离县城较近,走公司+农户之路,创办一个乡村观光园,让乡亲们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挣,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小郎中”大情怀
2017-07-05 09:16   本报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谢子风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走进夏邑县曹集乡金楼村刘俊华诊所,记者看到刘俊华正忙着给一名儿童患者扎针、拿药。

“为老百办实事一直是我的心愿。”时任金楼村党支部书记的刘俊华说,儿时,他的母亲因病住院,因为没钱,借贷无门的父亲被迫卖血。每每想起此事,刘俊华都会无比难受。自此,幼小的他心里埋下了要让百姓有衣穿、有钱花、有病治的愿望。后来他发奋学习,如愿考上了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被分配到商丘市监察局下属公司上班,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家乡人认为刘俊华端上了铁饭碗。但让家乡人意料不到的是,刘俊华竟然放弃城市的工作,回村开起了诊所。“城市里没有我一样繁华,而村里没诊所,很多人会因缺医少药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刘俊华说。

自此,刘俊华成了一名村医。多年来,他坚持一个原则,来看病的患者不论有钱没钱,他都一视同仁,有钱就收下,没钱也照样看病。村里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找他看病都是记账,还不还钱他从不在意。有时候对一些需要转院的病人,刘俊华还会为其垫付医药费。由于他的医德仁心,深受村民爱戴,1998年他被选进村班子任村会计,2012年3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他按照乡党委、政府部署,根据“四议两公开”精神,精准识别出63户贫困户并进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代保修、代德常等有养羊的经验,苦于没有资金无法扩大规模。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乡里申请到户增收资金2.6万元,帮他们购买优质山羊,当年就见到了效益。现在,每户年出栏山羊都在10只以上,收益5000元左右,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针对村里的经济形势和单一的脱贫致富措施,他成立了“俊华农场”,流转土地180亩,种植何首乌、板蓝根、菊花等药材,吸纳闲散劳力和贫困户30余人在农场里干活。“摘菊花是个季节活,开花就得摘,俺摘的也带劲,现摘现给钱嘛!两个月下来俺挣了3000多元。”年过花甲正在药材地里侍弄菊花苗的村民代德良提起摘菊花那场景,禁不住眉飞色舞。

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由于规模小不能形成市场,刘俊华为此召开村民代表会,先后组织20余人到杨集乡、太平乡参观学习,并适时引导群众流转土地280余亩,种植反季节西瓜和辣椒等瓜果蔬菜,亩均效益8000余元。为做到产出平衡,培养蔬菜经纪人3人,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村民们的干劲更加高涨。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他筹措配套资金9万余元修建了村内主干道1.8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由于围村林形成年份长与粮争地的问题突出,村民意见很大。他带领村民历时两个月清理出土地200余亩,产生经济效益20余万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电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而村里由于线路老化,变压器功率小,到夏季电扇都转不动。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县供电部门的帮助下,分批进行“农网”改造,投资200余万元由原来的一个100千瓦的变电台区整改成4个变电台区,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难问题,群众满意度极高。

说到村里发展前景,刘俊华胸有成竹地说:“俺村距离县城较近,走公司+农户之路,创办一个乡村观光园,让乡亲们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挣,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