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化人 知行合一

——记“商丘好人”、商丘师院教授李可亭

本报记者 李 岩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6-29 08:56

在商丘文化界,提起李可亭教授,几乎无人不知。2000年,李可亭与他的学术团队一起出版《商丘通史》,成为第一本关于商丘的通史类学术著作;他率先提出“三商之源”的概念,出版《三商之源商丘》,为商丘成功举办“国际华商节”奠定了学术支撑;2016年9月,他撰写《“华商之源,通达商丘”探析》一文,“华商之源,通达商丘”的提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同,提升了商丘的城市品牌效应。

在今年3月启动的“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大型全媒体探访聚焦活动中,作为文化顾问,李可亭多次与《商丘日报》采访团队一起走进历史文化景点,讲述商丘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当人们问他为什么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地研究商丘历史文化时,他回答说:“我爱商丘。爱不是一句空话,要有责任和担当。我是商丘人,又是学历史的,研究商丘历史文化,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责无旁贷!”

近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六部门联合举办的“商丘好人·我为正能量代言”高校专场活动中,李可亭教授获敬业爱岗“商丘好人”荣誉称号。

敬业爱岗,致力于商丘历史文化的研究

“你的岗位在课堂,你的职责却无限延长;你给敬业奉献最走心的解读,你让丰盈的知识滋润古城每一寸土壤。城市的荣光里,有你辛勤的汗水,更有你大义的担当……”

6月22日晚,日月湖畔,凉风习习,波光潋滟,“商丘好人·我为正能量代言”高校专场在这里隆重举行,李可亭和来自商丘高校的其他5位代表一起被授予敬业爱岗“商丘好人”荣誉称号。

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手举沉甸甸的奖杯,李可亭深有感触地说:“‘商丘好人’用他们的道德光芒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改变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前行的方向。今天我也非常荣幸地成为‘商丘好人’的一员,我将一如既往学好人,做好人,用爱与善的力量,感染人心,温暖社会。”

李可亭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后在郑州大学取得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先后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主编、商丘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等职务。

除了出版《商丘通史》《三商之源商丘》等学术著作外,李可亭还积极参与燧人造火及其作用的研究,发表《关于燧人造火的几个问题》,论证商丘燧人造火是“华夏文明之火”,从而使商丘成为2005年全国十运会三个圣火取火点之一,为商丘成功申报中国“火文化之乡”提供了学术依据。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在商丘召开之际,李可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研究商丘古都问题,成为商丘申报中国第九大古都和“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活动的直接动因。2017年5月,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了“2017贾谊文化论坛——贾谊与商丘”学术研讨会,为商丘开启了研究贾谊以及汉梁文化名人的新篇章。

2016年,李可亭撰写的《商丘与“中华圣人文化圈”刍议》发表在《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6期,提出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商丘为中心方圆100多公里的地方,诞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文化巨人,形成了“中华圣人文化圈”。他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热心公益,深入传播商丘历史文化

李可亭笑称自己是一个特别枯燥的人,日常工作就是读书、教书、写书、做研究。妻子李秀琴说他“有点傻”,“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书呆子’”。实际上他是一个很风趣、内心情感很丰富的人。走进他的书房,人们会惊诧于他藏书的丰富,并常常会问:“这么多书,你都读完了吗?”他往往笑而不答。他有繁忙的行政工作,为了看东西、写东西,他常常早起。他说:“睡一觉起来感觉很精神,从凌晨四五点到上班这段时间,走进书房,拧亮台灯,背对壁立的书架,把自己藏在书中,或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那种幸福感是不同寻常的。”

除了工作,李可亭最大的爱好就是向大众传播推广商丘历史文化。“商丘的历史太悠久了,如何能用大众化的传播方式普及商丘的历史知识?”夜深人静的晚上,这样的思考常常萦绕在他的心头。2015年年初,李可亭和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的女儿李树蕙聊到这个话题时,女儿开玩笑说:“爸爸,干脆你也与时俱进一下,开个微信公众号吧!”就这样,在女儿的帮助下,李可亭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取了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名字——“老李话商丘”。

打开“老李话商丘”微信公众号,“算一算,商丘历史到底有多久?”“‘商丘’之名咋来的?”“请讲给你的家人听:‘玄鸟生商’与我们的祖先”“墨子:咱商丘最厚道的老乡”……一篇篇标题新颖的文章,通俗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介绍,吸引着众多微粉的眼球。截至目前,“老李话商丘”已推送关于商丘历史文化方面的微信文章47篇,开启了他用新媒体传播商丘历史文化的新途径。

李可亭热心公益,积极参与传播商丘历史文化、弘扬正能量的社会工作。他参与组织“应天书院大讲堂”,传承应天书院的精神和文化;参与组织编写《文化商丘》丛书11种;参与商丘古城的保护性修复工作;先后为市政协、市文明办、市武警支队、市司法局、市公路局、市招办、商丘医专、商丘学院等单位开设“道德讲堂”10余场次,大力宣传商丘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人文素质教育。

孜孜不倦,发掘传承好人精神

为持续培育“商丘好人”道德品牌,着力引领“通达商丘”文明风尚,3月23日,我市隆重举行“商丘好人”文化推进会。推进会上,李可亭作了《爱与善,滋养好人的责任与担当》主题发言。他认为,好人文化的根是传统文化中爱与善的精神,正是爱与善的情怀,滋养了“商丘好人”的责任与担当。

李可亭说,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商丘好人崇德向善、大爱无疆。他讲道,燧人氏造火,开启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纪元;阏伯司火,观测天象安排农时农事,以保障人们的生活;仓颉造字,为华夏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工具和载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个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文学形象,这个忠孝两全的女将军感动了多少后人,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除了这些商丘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李可亭说,还有带领军民死守睢阳的忠烈将军张巡,执掌应天书院两年、面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改革创新的范仲淹,清朝康熙年间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廉的宋荦……商丘历史上的这些名人和他们的事迹,为商丘好人的出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聊起孕育“商丘好人”的这方热土,李可亭说,长期的文化积淀,历久的良知孕育,日夕渐染,约定俗成,铸就了商丘人崇德向善、爱家爱国、尊老爱幼、勤政清廉、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现象和“好人文化”。

李可亭从商丘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好人的源泉和力量,而如今,他又成为“商丘好人”的代表,为正能量代言,这应是商丘好人知行合一的最好诠释。

孝老爱亲,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在学生眼中,李可亭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年迈的父母眼中,他是一个孝老爱亲的晚辈。获得“商丘好人”称号的消息传到李可亭家里的微信群时,兄弟姐妹都说,“可亭获这个奖,那真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家和万事兴”是李可亭十分认同的家训,他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庭和睦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

李可亭的女儿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2016年7月,李可亭带着82岁的老父亲到上海去看女儿。父亲曾于上世纪50年代在原上海江湾机场服兵役,复员后再未踏上过这片土地。适逢女儿研究生毕业,李可亭和女儿陪着父亲登东方明珠塔,走南京步行街,游水乡朱家角,让父亲感受大上海的国际化与海派气息,一圆父亲“再回上海看看”的心愿。

对待岳父岳母,他亦保有同样的孝心。李可亭与岳父岳母同住26载,岳父患脑溢血,长年卧床不起,他十多年如一日侍奉在床前直到老人离世;岳母今年已经91岁了,为了让岳母开心,李可亭常常利用假期自驾车带岳母到周边的省市游览散心。

李可亭说:“我从来不把情绪带回家中,因为不想让老人担心。看到你不高兴,老人就会不放心,吃不下饭。老人以我们为荣,老人身心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李可亭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止于至善”,他为自己的书房取名“至善斋”,他用《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来激励自己。在他的精神世界,爱与善,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学高为师,德高是范。李可亭干一行爱一行,业务精良,勇于创新,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但开风气,不为师表。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服务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校地合作的桥梁和典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李可亭根据《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之义,把他的新书取名为《跬步集》,他在“序言”里这样写道:“我‘聆听商丘’,跟着商丘发展的脚步前行。我想从一步半步做起,期望到达千里的地方”。学者的谦虚和热爱商丘的情怀,跃然纸上,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正己化人 知行合一
——记“商丘好人”、商丘师院教授李可亭
2017-06-29 08:56   本报记者 李 岩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商丘文化界,提起李可亭教授,几乎无人不知。2000年,李可亭与他的学术团队一起出版《商丘通史》,成为第一本关于商丘的通史类学术著作;他率先提出“三商之源”的概念,出版《三商之源商丘》,为商丘成功举办“国际华商节”奠定了学术支撑;2016年9月,他撰写《“华商之源,通达商丘”探析》一文,“华商之源,通达商丘”的提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同,提升了商丘的城市品牌效应。

在今年3月启动的“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大型全媒体探访聚焦活动中,作为文化顾问,李可亭多次与《商丘日报》采访团队一起走进历史文化景点,讲述商丘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当人们问他为什么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地研究商丘历史文化时,他回答说:“我爱商丘。爱不是一句空话,要有责任和担当。我是商丘人,又是学历史的,研究商丘历史文化,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责无旁贷!”

近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六部门联合举办的“商丘好人·我为正能量代言”高校专场活动中,李可亭教授获敬业爱岗“商丘好人”荣誉称号。

敬业爱岗,致力于商丘历史文化的研究

“你的岗位在课堂,你的职责却无限延长;你给敬业奉献最走心的解读,你让丰盈的知识滋润古城每一寸土壤。城市的荣光里,有你辛勤的汗水,更有你大义的担当……”

6月22日晚,日月湖畔,凉风习习,波光潋滟,“商丘好人·我为正能量代言”高校专场在这里隆重举行,李可亭和来自商丘高校的其他5位代表一起被授予敬业爱岗“商丘好人”荣誉称号。

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手举沉甸甸的奖杯,李可亭深有感触地说:“‘商丘好人’用他们的道德光芒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改变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前行的方向。今天我也非常荣幸地成为‘商丘好人’的一员,我将一如既往学好人,做好人,用爱与善的力量,感染人心,温暖社会。”

李可亭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后在郑州大学取得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先后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主编、商丘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等职务。

除了出版《商丘通史》《三商之源商丘》等学术著作外,李可亭还积极参与燧人造火及其作用的研究,发表《关于燧人造火的几个问题》,论证商丘燧人造火是“华夏文明之火”,从而使商丘成为2005年全国十运会三个圣火取火点之一,为商丘成功申报中国“火文化之乡”提供了学术依据。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在商丘召开之际,李可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研究商丘古都问题,成为商丘申报中国第九大古都和“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活动的直接动因。2017年5月,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了“2017贾谊文化论坛——贾谊与商丘”学术研讨会,为商丘开启了研究贾谊以及汉梁文化名人的新篇章。

2016年,李可亭撰写的《商丘与“中华圣人文化圈”刍议》发表在《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6期,提出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商丘为中心方圆100多公里的地方,诞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文化巨人,形成了“中华圣人文化圈”。他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热心公益,深入传播商丘历史文化

李可亭笑称自己是一个特别枯燥的人,日常工作就是读书、教书、写书、做研究。妻子李秀琴说他“有点傻”,“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书呆子’”。实际上他是一个很风趣、内心情感很丰富的人。走进他的书房,人们会惊诧于他藏书的丰富,并常常会问:“这么多书,你都读完了吗?”他往往笑而不答。他有繁忙的行政工作,为了看东西、写东西,他常常早起。他说:“睡一觉起来感觉很精神,从凌晨四五点到上班这段时间,走进书房,拧亮台灯,背对壁立的书架,把自己藏在书中,或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那种幸福感是不同寻常的。”

除了工作,李可亭最大的爱好就是向大众传播推广商丘历史文化。“商丘的历史太悠久了,如何能用大众化的传播方式普及商丘的历史知识?”夜深人静的晚上,这样的思考常常萦绕在他的心头。2015年年初,李可亭和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的女儿李树蕙聊到这个话题时,女儿开玩笑说:“爸爸,干脆你也与时俱进一下,开个微信公众号吧!”就这样,在女儿的帮助下,李可亭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取了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名字——“老李话商丘”。

打开“老李话商丘”微信公众号,“算一算,商丘历史到底有多久?”“‘商丘’之名咋来的?”“请讲给你的家人听:‘玄鸟生商’与我们的祖先”“墨子:咱商丘最厚道的老乡”……一篇篇标题新颖的文章,通俗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介绍,吸引着众多微粉的眼球。截至目前,“老李话商丘”已推送关于商丘历史文化方面的微信文章47篇,开启了他用新媒体传播商丘历史文化的新途径。

李可亭热心公益,积极参与传播商丘历史文化、弘扬正能量的社会工作。他参与组织“应天书院大讲堂”,传承应天书院的精神和文化;参与组织编写《文化商丘》丛书11种;参与商丘古城的保护性修复工作;先后为市政协、市文明办、市武警支队、市司法局、市公路局、市招办、商丘医专、商丘学院等单位开设“道德讲堂”10余场次,大力宣传商丘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人文素质教育。

孜孜不倦,发掘传承好人精神

为持续培育“商丘好人”道德品牌,着力引领“通达商丘”文明风尚,3月23日,我市隆重举行“商丘好人”文化推进会。推进会上,李可亭作了《爱与善,滋养好人的责任与担当》主题发言。他认为,好人文化的根是传统文化中爱与善的精神,正是爱与善的情怀,滋养了“商丘好人”的责任与担当。

李可亭说,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商丘好人崇德向善、大爱无疆。他讲道,燧人氏造火,开启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纪元;阏伯司火,观测天象安排农时农事,以保障人们的生活;仓颉造字,为华夏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工具和载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个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文学形象,这个忠孝两全的女将军感动了多少后人,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除了这些商丘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李可亭说,还有带领军民死守睢阳的忠烈将军张巡,执掌应天书院两年、面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改革创新的范仲淹,清朝康熙年间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廉的宋荦……商丘历史上的这些名人和他们的事迹,为商丘好人的出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聊起孕育“商丘好人”的这方热土,李可亭说,长期的文化积淀,历久的良知孕育,日夕渐染,约定俗成,铸就了商丘人崇德向善、爱家爱国、尊老爱幼、勤政清廉、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现象和“好人文化”。

李可亭从商丘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好人的源泉和力量,而如今,他又成为“商丘好人”的代表,为正能量代言,这应是商丘好人知行合一的最好诠释。

孝老爱亲,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在学生眼中,李可亭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年迈的父母眼中,他是一个孝老爱亲的晚辈。获得“商丘好人”称号的消息传到李可亭家里的微信群时,兄弟姐妹都说,“可亭获这个奖,那真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家和万事兴”是李可亭十分认同的家训,他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庭和睦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

李可亭的女儿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2016年7月,李可亭带着82岁的老父亲到上海去看女儿。父亲曾于上世纪50年代在原上海江湾机场服兵役,复员后再未踏上过这片土地。适逢女儿研究生毕业,李可亭和女儿陪着父亲登东方明珠塔,走南京步行街,游水乡朱家角,让父亲感受大上海的国际化与海派气息,一圆父亲“再回上海看看”的心愿。

对待岳父岳母,他亦保有同样的孝心。李可亭与岳父岳母同住26载,岳父患脑溢血,长年卧床不起,他十多年如一日侍奉在床前直到老人离世;岳母今年已经91岁了,为了让岳母开心,李可亭常常利用假期自驾车带岳母到周边的省市游览散心。

李可亭说:“我从来不把情绪带回家中,因为不想让老人担心。看到你不高兴,老人就会不放心,吃不下饭。老人以我们为荣,老人身心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李可亭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止于至善”,他为自己的书房取名“至善斋”,他用《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来激励自己。在他的精神世界,爱与善,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学高为师,德高是范。李可亭干一行爱一行,业务精良,勇于创新,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但开风气,不为师表。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服务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校地合作的桥梁和典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李可亭根据《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之义,把他的新书取名为《跬步集》,他在“序言”里这样写道:“我‘聆听商丘’,跟着商丘发展的脚步前行。我想从一步半步做起,期望到达千里的地方”。学者的谦虚和热爱商丘的情怀,跃然纸上,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