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四季歌”让村民脱贫奔富路

本报记者 李艾凌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6-27 08:09

6月23日,农技员在塑料大棚内向赵西村村民传授瓜果种植技术。 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要说在我们北方,一年两季的庄稼比比皆是,但有道是人勤地不懒,6月23日,记者到民权县孙六镇赵西村采访时发现,这里建造的塑料大棚,种出了一年四季的好收成,仅靠一个大棚,让部分贫困村民彻底脱了贫,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正在大棚里摘瓜的村民李现路对记者说:“俺这大棚,一年种四季,少说收入上万元,原来穷就是因为没技术、没路子,现在可好了,村里给俺建了这座大棚,一年四季闲不住,都有活干了。”

赵西村在民权县城东面,北依黄河故道生态走廊,324省道贯穿该村,辖赵西、李大坑、王庄3个自然村。该村虽然距离县城很近,地理位置很好,但因为长期基层组织涣散、村民种植习惯传统,266户人家,按照贫困户精准识别标准,竟有143户是贫困户,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贫困村。2014年年初,该村长期在外承包工程的经济能人王伟回家盖房子,镇领导找他商议,想让他出任一直空缺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甩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王伟不负众望,放下自己年收入数十万元的工程队,承担起月薪不过千元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经过考察,根据该村距离县城较近、又有蔬菜种植传统的优势,王伟和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商议,决定在村里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增加土地收益,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建造50座大棚,需要86万多元的启动资金,开始扶贫项目款只到了一半,王伟拿出自己积蓄的40多万元,先期投入到大棚建造中,抢时间于2016年8月建起了50座温室大棚。当年建造,当年收益,半年时间大棚就收获两季,一季豆角、黄瓜,一季上海青、香菜等,正好供应了春节市场,还卖了个好价钱,50户承包大棚的贫困户喜上眉梢。过了春节,村里又给大家引进了8424西瓜种子,还有镇里给派的技术员巡回做指导,西瓜种植一举成功,到今年6月,头茬西瓜已经基本卖完了,最近又准备点种二茬西瓜,抢占中秋节市场。收了两茬西瓜,不耽误种两季的蔬菜,这大棚“四季歌”的确让村民乐开了花。76岁的村民李维文高兴地说:“一个6分地的大棚收入上万元,过去想都不敢想。”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托管部分没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的大棚,种植红薯苗,一季剪六七茬,旺季时招雇留守妇女三四十人,人均收入两三千元,剪下来的红薯苗装车远走安徽、湖南、湖北市场,行情看好。

除了建塑料大棚,去年5月底,村里还引进了波尔山羊养殖项目,352只波尔山羊免费发放到93户贫困户家中。村民杨运动2014年因爱人有病致贫,去年养羊以来,已经卖了七八只羊,每只羊都可以卖到上千元,目前他家里还养有28只羊。至2016年年底,该村除了低保户、“五保户”,已经实现整村全部脱贫。

今年4月,王伟又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到濮阳参观学习,重点学习了扶贫车间的建设及运营情况,受到很大启发,回来后,立即向镇领导汇报,并积极到县扶贫办争取项目。6月初,王伟拆除了自家的后院,又借用妹妹家的部分宅基地,一座占地2.5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奠基开工。王伟满有信心地对记者说:“我们要在扶贫车间建服装厂,这样村民在种地的同时,不出家门也能打工,让村民脱贫是我们的第一任务,带领村民奔小康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大棚“四季歌”让村民脱贫奔富路
2017-06-27 08:09   本报记者 李艾凌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6月23日,农技员在塑料大棚内向赵西村村民传授瓜果种植技术。 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要说在我们北方,一年两季的庄稼比比皆是,但有道是人勤地不懒,6月23日,记者到民权县孙六镇赵西村采访时发现,这里建造的塑料大棚,种出了一年四季的好收成,仅靠一个大棚,让部分贫困村民彻底脱了贫,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正在大棚里摘瓜的村民李现路对记者说:“俺这大棚,一年种四季,少说收入上万元,原来穷就是因为没技术、没路子,现在可好了,村里给俺建了这座大棚,一年四季闲不住,都有活干了。”

赵西村在民权县城东面,北依黄河故道生态走廊,324省道贯穿该村,辖赵西、李大坑、王庄3个自然村。该村虽然距离县城很近,地理位置很好,但因为长期基层组织涣散、村民种植习惯传统,266户人家,按照贫困户精准识别标准,竟有143户是贫困户,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贫困村。2014年年初,该村长期在外承包工程的经济能人王伟回家盖房子,镇领导找他商议,想让他出任一直空缺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甩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王伟不负众望,放下自己年收入数十万元的工程队,承担起月薪不过千元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经过考察,根据该村距离县城较近、又有蔬菜种植传统的优势,王伟和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商议,决定在村里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增加土地收益,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建造50座大棚,需要86万多元的启动资金,开始扶贫项目款只到了一半,王伟拿出自己积蓄的40多万元,先期投入到大棚建造中,抢时间于2016年8月建起了50座温室大棚。当年建造,当年收益,半年时间大棚就收获两季,一季豆角、黄瓜,一季上海青、香菜等,正好供应了春节市场,还卖了个好价钱,50户承包大棚的贫困户喜上眉梢。过了春节,村里又给大家引进了8424西瓜种子,还有镇里给派的技术员巡回做指导,西瓜种植一举成功,到今年6月,头茬西瓜已经基本卖完了,最近又准备点种二茬西瓜,抢占中秋节市场。收了两茬西瓜,不耽误种两季的蔬菜,这大棚“四季歌”的确让村民乐开了花。76岁的村民李维文高兴地说:“一个6分地的大棚收入上万元,过去想都不敢想。”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托管部分没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的大棚,种植红薯苗,一季剪六七茬,旺季时招雇留守妇女三四十人,人均收入两三千元,剪下来的红薯苗装车远走安徽、湖南、湖北市场,行情看好。

除了建塑料大棚,去年5月底,村里还引进了波尔山羊养殖项目,352只波尔山羊免费发放到93户贫困户家中。村民杨运动2014年因爱人有病致贫,去年养羊以来,已经卖了七八只羊,每只羊都可以卖到上千元,目前他家里还养有28只羊。至2016年年底,该村除了低保户、“五保户”,已经实现整村全部脱贫。

今年4月,王伟又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到濮阳参观学习,重点学习了扶贫车间的建设及运营情况,受到很大启发,回来后,立即向镇领导汇报,并积极到县扶贫办争取项目。6月初,王伟拆除了自家的后院,又借用妹妹家的部分宅基地,一座占地2.5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奠基开工。王伟满有信心地对记者说:“我们要在扶贫车间建服装厂,这样村民在种地的同时,不出家门也能打工,让村民脱贫是我们的第一任务,带领村民奔小康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 田戈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