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我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祁 博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5-24 08:26

记者昨日拍摄的运河景色。经过综合治理,运河水质明显变清,周边环境也更美了。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在5月20日召开的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省长陈润儿对我市环境治理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商丘去年曾因环境治理落后被环保部公开约谈,该市化压力为动力,不仅实现了环境污染主要监测指标大幅下降,还做到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两促进”。在会议上,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布了1月至5月18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综合考评结果,我市环境攻坚工作受到公开表扬,我市六个县包揽了全省大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6位。

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我市通过卧薪尝胆般的努力,强力推进环境攻坚,在环境治理方面终获成效的同时,更探索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径。

现在的商丘有多干净,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最有发言权。去年的4月份,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群里充斥的是灰色的天空和黑色的河道,而如今,头顶的“商丘蓝”、身边的“运河碧”成为了很多市民朋友圈的“头像”。只此变化,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商丘环境改观的认可。

今年以来,截至5月18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74天,同比增加33天;PM10平均浓度141微克/m3,同比下降20%;PM2.5平均浓度75微克/m3,同比下降27%,综合指数居全省第3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5条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区9条内河,2条实现变清、7条由重度污染变为轻度污染。国家环保部通报,我市河流水质改善幅度,2月份居全国第9位,3月份居全国第6位。

去年4月份,我市大气环境严重恶化被环保部公开约谈。痛定思痛,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此开始。

在去年10月召开的市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王战营庄严承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建设生态商丘,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面,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市做到了“8个全部”和“2个率先”:燃煤锅炉全部拆改、燃煤散源全部取缔、餐饮油烟全部治理、露天烧烤全部取缔、清洁公交全部替代、道路保洁全部机械、渣土车辆全部密闭、小散乱污全部关闭;在全省率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率先完成县级空气监测站点建设。

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方面,今年以来,我市加大超标河水治理,集中整治超标水体,架设临时泵站30多个,处理超标水体810多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出境河流水质。依法关闭沿河污染源,对排查出的254个入河污水直排口、112家养殖场、162处沿河垃圾、26个简易厕所制定了各县(区)水污染隐患整治清单,实施限期整治、依法关闭,并于4月底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共清淤河道长72公里、开挖截污沟82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90吨、清理污泥500吨、打通土坝2条,并种植绿化树木24万株、绿化面积2600亩。同时,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做到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全面实施河道清淤、全面实施截污纳管、全面处置黑臭水体、全面打通断头河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天蓝水碧”是市民看到的我市环境攻坚的效果,更是我市一年来经济与环境互升互进的结果。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鱼与熊掌”的问题,持续深入的环境攻坚战,不仅没有影响商丘经济发展,反而提升了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3位;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速居全省第1位。

我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的过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深深烙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年来,我市将环境治理攻坚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统筹部署、统筹实施。发展理念的转变,使得各级党委、政府在招商中不再拼环境资源空间,转为更加注重市场引导、服务支撑和理念契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剔除小散乱污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此同时,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较大转变,对于美好的环境,人人都愿意爱护,人人都愿意亲近,城市生活在越来越美好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市的旅游业和消费。

成绩已是过往,我市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市坚决打赢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决心始终如一。改变的是恶劣的生活生产环境,不变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市将秉持对生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省定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不忘初心,持续做好环境保护,不断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我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侧记
2017-05-24 08:26   本报记者 祁 博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记者昨日拍摄的运河景色。经过综合治理,运河水质明显变清,周边环境也更美了。 本报记者 邢 栋 摄

在5月20日召开的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省长陈润儿对我市环境治理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商丘去年曾因环境治理落后被环保部公开约谈,该市化压力为动力,不仅实现了环境污染主要监测指标大幅下降,还做到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两促进”。在会议上,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布了1月至5月18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综合考评结果,我市环境攻坚工作受到公开表扬,我市六个县包揽了全省大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6位。

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我市通过卧薪尝胆般的努力,强力推进环境攻坚,在环境治理方面终获成效的同时,更探索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径。

现在的商丘有多干净,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最有发言权。去年的4月份,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群里充斥的是灰色的天空和黑色的河道,而如今,头顶的“商丘蓝”、身边的“运河碧”成为了很多市民朋友圈的“头像”。只此变化,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商丘环境改观的认可。

今年以来,截至5月18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74天,同比增加33天;PM10平均浓度141微克/m3,同比下降20%;PM2.5平均浓度75微克/m3,同比下降27%,综合指数居全省第3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5条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区9条内河,2条实现变清、7条由重度污染变为轻度污染。国家环保部通报,我市河流水质改善幅度,2月份居全国第9位,3月份居全国第6位。

去年4月份,我市大气环境严重恶化被环保部公开约谈。痛定思痛,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此开始。

在去年10月召开的市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王战营庄严承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建设生态商丘,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面,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市做到了“8个全部”和“2个率先”:燃煤锅炉全部拆改、燃煤散源全部取缔、餐饮油烟全部治理、露天烧烤全部取缔、清洁公交全部替代、道路保洁全部机械、渣土车辆全部密闭、小散乱污全部关闭;在全省率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率先完成县级空气监测站点建设。

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方面,今年以来,我市加大超标河水治理,集中整治超标水体,架设临时泵站30多个,处理超标水体810多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出境河流水质。依法关闭沿河污染源,对排查出的254个入河污水直排口、112家养殖场、162处沿河垃圾、26个简易厕所制定了各县(区)水污染隐患整治清单,实施限期整治、依法关闭,并于4月底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共清淤河道长72公里、开挖截污沟82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90吨、清理污泥500吨、打通土坝2条,并种植绿化树木24万株、绿化面积2600亩。同时,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做到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全面实施河道清淤、全面实施截污纳管、全面处置黑臭水体、全面打通断头河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天蓝水碧”是市民看到的我市环境攻坚的效果,更是我市一年来经济与环境互升互进的结果。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鱼与熊掌”的问题,持续深入的环境攻坚战,不仅没有影响商丘经济发展,反而提升了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3位;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速居全省第1位。

我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的过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深深烙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年来,我市将环境治理攻坚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统筹部署、统筹实施。发展理念的转变,使得各级党委、政府在招商中不再拼环境资源空间,转为更加注重市场引导、服务支撑和理念契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剔除小散乱污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此同时,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较大转变,对于美好的环境,人人都愿意爱护,人人都愿意亲近,城市生活在越来越美好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市的旅游业和消费。

成绩已是过往,我市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市坚决打赢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决心始终如一。改变的是恶劣的生活生产环境,不变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市将秉持对生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省定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不忘初心,持续做好环境保护,不断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 田戈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