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承载力 壮大企业生发力 明晰政府推动力 做强招商撬动力 做足产业牵引力

利民镇:特色食品加工小镇的活力之源

商丘网—商丘日报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袁爱果 2017-03-15 08:27

利民古镇风貌鸟瞰

利民城镇新貌

利民崭新的城镇综合体

环境优美的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荠菜分拣车间

忙碌的荠菜采收现场

核心提示

在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上,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利民镇,立足文化传承的食品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年产值80亿元,税收1.2亿元,成为虞城乃至豫东食品工业重镇,正以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重点示范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美丽宜居小镇,全国文明镇、重点镇,淀溢着食品加工业的强大活力。

这个活力四射的食品加工特色小镇,她的活力之源来自哪里?

“虞城确立‘一路一廊一带一组团’空间发展布局和‘六大经济圈’产业格局,强力实施‘十百千’项目工程,在县城高新区投资10亿元,规划用地300—400亩,以生态食品及肠衣为主,谋划‘生态食品产业园’项目,在‘一路’‘一廊’重要节点,依托利民镇规划实施‘利民古城’改造项目,坚持‘文化先行、产业支撑、生态跟进、民宿繁荣’原则,把具有食品文化特色的利民镇植入到虞城项目工作的大盘子,可以说利民镇为虞城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践样本!”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说,对食品加工这种产业,虞城本着创新驱动、改革推动、项目带动的构想,靠着杜康造酒、伊尹汤药等食品文化的传承,以科迪、通宝等为龙头的一大批成型的食品产业的支撑,促使利民镇持续释放对全县食品产业巨大的产能支撑力,提高在全县食品产业存量的贡献率,进而促使利民镇厚植文化对产业的承载力,壮大企业在产业中的生发力,明晰政府在产业中的推动力,做强招商在产业中的撬动力,做足产业对农民致富的牵引力,进而找到自己特色发展的活力之源——

厚植文化承载力

利民古镇四周2200亩碧波荡漾的环城湖和万亩堤外湿地,不仅是一种自然状态,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和饮食文化之源。该镇食品产业的发展,既得益于当地饮食文化的悠久传承,更得益于她厚重食文化的强力支撑。

唐《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宋州》载,利民镇是“上古九泽”孟诸泽水域重地,是夏朝第六代国君少康复兴地,商汤氏族龙兴地,虞城县“食”文化发源地。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名吃有利民羊肉、利民羊肉汤、利民丸子汤、利民嫩豆腐、利民烧饼、利民袁家香油等,今日更是以食品为主导产业的重镇。科迪汤圆、科迪水饺畅销全国,科迪乳业、通宝罐头扬名海外,特色蔬菜直供全国,食品产业买卖全球。

“食”文化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离不开利民镇悠久的商贸历史和市场意识。“利民”一词最早出于《商君书·去强》:古代指工商业者;有利于民。因此,该镇是古工商业贸易发祥地。

现存利民古镇为明代嘉靖九年(1530)建造,“龟背式”地形,外圆内方,古镇城郭、城湖保存完整,商均封地、杜康酿酒、东明直谏的故事广为流传,各种传统名吃散发古镇韵味。利民境内,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遗存,平均高出地面数米以上、长约5公里的原生态黄河故堤,犹如人间仙境。

如今,在县里的支持下,该镇成立了河南省利民古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大古城规划。将规划定位在千年古镇、故道食都,虞舜故里、花海明珠,生态水镇、果乡绿城,让虞国文明、少康中兴、范杨兴理等历史,在梳理文脉、还原过程中,以水为基绿色发展、生态共享、裕民共赢,用形象点题、分期塑造、稳步推进、呈现古镇元素,承虞舜文明、品故道美食、观花海水韵、听果乡诗意,促使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十三五’期间,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商丘东部战略,围绕利民经济圈的食品特色小镇建设被列为县十个特大项目之一,是利民镇当前最大机遇。我们将结合全县‘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战略布局,以食品产业为依托,深挖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文旅之廊;以黄河故道为重点辐射带动沿线乡村绿色发展,打造生态之廊;以203省道经济带为纽带,打造经济之廊,继而凝聚力量厚植文化对产业的承载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食品名镇、特色名吃古镇。”该镇党委书记荣敢说。

壮大企业生发力

“生产力的不断壮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使科迪由单一生产罐头到速冻食品、乳业、纯水等多品种加工,成为我市首家民营上市企业。”科迪集团董事长张清海说。

利民镇食品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1985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迪罐头厂在利民镇悄然成立。1994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1999年科迪乳业投产,发展成集工、科、农、牧、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型、多元化、现代化食品企业集团。2015年6月30日,科迪乳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商丘市首家民营上市企业,拥有员工1万余人,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河南省10家粮食转化重点龙头企业、百户重点工业企业、重点畜牧养殖及乳品加工基地、奶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科迪乳业、速冻食品、面业等多家子公司。

在科迪的带动下,利民镇食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虞城县盛源食品、绿环速冻食品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相继成立,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墨西哥、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目前,该镇已发展食品企业36家,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上市企业1家,自营进出口企业1家,农产品无公害种植基地4个,年产面粉50万吨、饮用水50万吨、乳制品30万吨……形成了食品、乳品、包装、速冻蔬菜等多产业联动格局,是全省最大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奶牛养殖基地、乳品加工基地、荠菜种植加工基地,带动10万人从事食品加工业。

“科迪的发展,让我们观念转变,带来很多挖掘民间小吃发财的机会,掀起了大众创业热潮。”南关村村民、羊肉汤馆老板蔡宝玉高兴地说。镇内有羊肉专营店20家、羊肉汤馆16家、丸子汤馆6家、规模化吊炉烧饼店21家,“平民”食品经济在利民镇遍地开花。

“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是该镇探索的奶牛养殖模式。科迪集团与农户签订协作合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与企业成为风险利益共同体。种植业为速冻加工和奶牛养殖提供原材料;养殖业为乳制品加工提供鲜奶,牛粪还田以牧养农,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增益、相互促进的产业链。

科迪集团通过当地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农户投资20%购牛款、农行或信用社提供80%的小额扶贫贷款“四方”投资,拉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步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以此带动周边10多个乡镇、约20多万农户种植甜玉米、特种蔬菜20余万亩,亩增收2000多元;带动奶牛养殖户万余户,养殖奶牛3万余头,每头奶牛年纯收益10000元左右。目前,该镇有200余户参与奶牛养殖,年均每户净收入3万元以上。

明晰政府推动力

“作为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上的食品工业重镇,利民镇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就要有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以食品业为主的经济圈,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政府要发挥无形之手,摆正无为和有为的辩证关系,在整体调控中不干预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要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做好规划和基础性建设。”虞城县县长白超说。利民镇正围绕虞城县“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战略部署和“果乡绿城、五金世界”定位,通过“龙头+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突出优势产业,提供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补足并延伸产业链条。

在产业链上端,该镇建立了4万头的奶牛养殖基地、3万亩的甜玉米种植基地、2万亩的荠菜种植基地、4.5万亩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在产业链末端,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和运输物流体系,功能完备的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形成了原料—生产—包装—运输产业链,实现了种植养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线上线下网络营销。

除了引导企业发展以上冷链物流,该镇还在土地流转中为企业发展广建基地。以企业和种植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为主导,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流转农民的土地,由企业合理规划布局,投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再返包给种田技术能手(农户),并提供技术服务。农民按合同种植荠菜、芦笋、甜玉米、牧草、杂果等作物,企业按市场保护价收购产品。全镇规模化流转土地12000余亩,建成高标准粮田示范方1万亩,形成了薛小楼村、老佟庄村等6个特种蔬菜种植专业村、4个甜玉米种植专业村和2个杂果种植专业村。

在虞城县,这种“土地+合作社(能人)”模式,使农业生产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轨道。该镇西关村高继民成立了虞城县鑫腾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直接流转、零星小块地整合、村民置换、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法,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连片流转给合作社,实现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合作社和农户的共赢。

该县经济作物推广中心技术员赵金玉介绍,他们利用当地农副产品深加工资源优势,与食品企业签订种植合同,推行“小麦+甜玉米+荠菜”种植模式,变传统的一年两茬为一年三茬,还将在此基础上再套种油用牡丹并申请国家补贴,一年四茬。今年适逢荠菜俏销,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以每亩均产3500斤,每亩投入300元计算,亩纯收入约6000元,是传统种植的2-3倍。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利民镇户年均增收3600余元,仅2万多亩荠菜就为农民带来1.2亿元的增收。

做强招商撬动力

“我们与通宝食品联合,落地虞城县利民镇,看中的就是这里深厚的食文化底蕴和科学完整的基础建设,政府的优惠政策,强强合作短板互补。”正在现场检查施工进度的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总经理吴建民说。

2月9日,在虞城县落地开工建设的梅林食品是利民镇招商引资项目,也是虞城“十百千”项目之一。项目以生产出口清真牛肉罐头为主导,将为利民镇食品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砖添瓦。

“我们的产业发展还存在短板,在一个欠发达地方,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引进先进理念,借外力补短板续链条,是实现跨越发展最直接的途径,也是产业发展的巨大撬动力。”镇长刘景存这样总结招商引资工作。该镇依托利民食品加工专业园区和丰厚自然资源,围绕食品加工业优势,不断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厂招商、亲情招商”;转变招商思路,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制,把招商引资与招财引智结合起来,瞄准全球500强、全国100强,招高成长性、高科技性产业,做强招商工作对产业的撬动力。

天道酬勤,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推动下,绿环速冻、梅林食品、桂柳食品等一大批以食品加工为主的重点企业,不断壮大着利民镇食品工业实力,使食品重镇之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了以利民为中心的虞城县北部食品工业经济圈。除梅林食品之外,桂柳食品加工项目是利民镇招商引资的另一大手笔。该集团的“桂柳种鸭”“桂柳鸭苗”畅销全国,被业内人士戏称“领头鸭”。项目总投资5.5亿元,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年培育鸭苗2.4亿羽,加工屠宰肉鸭3000万只,年产值约30亿元,利税8000万元,安排就业2000人,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下,可带动养殖基地150个,带动农户5000户,安置闲置劳动力1万人,带动农户增收20亿元。

做足产业牵引力

在利民镇西关村荠菜种植基地,至少有200名中年妇女和留守老人正忙着剜荠菜。“俺村没闲人,在这里,说着话拉着呱,一晌能剜四五百斤、挣100块左右吧。”利民镇耿楼村83岁村民李素真老人,一边剜菜,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该镇引导村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种植。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同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余人。

“我按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流转的近70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荠菜,并与绿环公司签了合同。眼下正春耕墒口好,抓紧采收荠菜再种上甜玉米。”高继民乐呵呵地说。“在高继民的带动、鼓励下,周边年轻人相继回乡创业,流转土地,通过‘基地+仓储+互联网+配送’模式,将本地芹菜、大蒜、花生等农产品推向市场。”西关村蔬菜恒温保鲜库老板陈顺强说,参与合作社生产、管理和打工的村民每天工资收入不低于80元。

随着收满荠菜的货车,记者来到高继民所说的绿环公司。只见刚收来的一车车荠菜进入加工车间,立即被投入到现代化速冻蔬菜处理生产线,筛选、过滤、水洗、加温、降温、装盒、速冻,这头还是刚收割的青菜,那头已是洁净蒸熟速冻的成品。

其实,在该镇像绿环公司这样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根植这片土地30多年、已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科迪集团的带动辐射。目前,顺应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该镇同时启动的可容纳1万多农民入住的3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建成,观念更新、日渐富裕的农民在家门口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订单农业助农致富。按今年荠菜价格计算,亩均纯增收约5000元,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除此之外,该镇还引导农户发展秸秆青贮,夏秋两季每亩收集青贮饲料2—3吨,每吨青贮饲料按260元计算,每亩增收520元至780元,按每户农户3亩计算,每年纯增收1500元至2300元;按每年收集5万亩计算,农户每年纯增收约4000万元。

利民镇食品产业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量农村劳动力成了不离家的工人,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企业正常年份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约8000人,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周边乡镇从事奶牛养殖、甜玉米种植、蔬菜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以利民镇为中心的食品产业经济圈效益日益显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厚植文化承载力 壮大企业生发力 明晰政府推动力 做强招商撬动力 做足产业牵引力
利民镇:特色食品加工小镇的活力之源
2017-03-15 08:27   商丘网—商丘日报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袁爱果   我要评论 

利民古镇风貌鸟瞰

利民城镇新貌

利民崭新的城镇综合体

环境优美的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荠菜分拣车间

忙碌的荠菜采收现场

核心提示

在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上,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利民镇,立足文化传承的食品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年产值80亿元,税收1.2亿元,成为虞城乃至豫东食品工业重镇,正以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重点示范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美丽宜居小镇,全国文明镇、重点镇,淀溢着食品加工业的强大活力。

这个活力四射的食品加工特色小镇,她的活力之源来自哪里?

“虞城确立‘一路一廊一带一组团’空间发展布局和‘六大经济圈’产业格局,强力实施‘十百千’项目工程,在县城高新区投资10亿元,规划用地300—400亩,以生态食品及肠衣为主,谋划‘生态食品产业园’项目,在‘一路’‘一廊’重要节点,依托利民镇规划实施‘利民古城’改造项目,坚持‘文化先行、产业支撑、生态跟进、民宿繁荣’原则,把具有食品文化特色的利民镇植入到虞城项目工作的大盘子,可以说利民镇为虞城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践样本!”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说,对食品加工这种产业,虞城本着创新驱动、改革推动、项目带动的构想,靠着杜康造酒、伊尹汤药等食品文化的传承,以科迪、通宝等为龙头的一大批成型的食品产业的支撑,促使利民镇持续释放对全县食品产业巨大的产能支撑力,提高在全县食品产业存量的贡献率,进而促使利民镇厚植文化对产业的承载力,壮大企业在产业中的生发力,明晰政府在产业中的推动力,做强招商在产业中的撬动力,做足产业对农民致富的牵引力,进而找到自己特色发展的活力之源——

厚植文化承载力

利民古镇四周2200亩碧波荡漾的环城湖和万亩堤外湿地,不仅是一种自然状态,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和饮食文化之源。该镇食品产业的发展,既得益于当地饮食文化的悠久传承,更得益于她厚重食文化的强力支撑。

唐《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宋州》载,利民镇是“上古九泽”孟诸泽水域重地,是夏朝第六代国君少康复兴地,商汤氏族龙兴地,虞城县“食”文化发源地。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名吃有利民羊肉、利民羊肉汤、利民丸子汤、利民嫩豆腐、利民烧饼、利民袁家香油等,今日更是以食品为主导产业的重镇。科迪汤圆、科迪水饺畅销全国,科迪乳业、通宝罐头扬名海外,特色蔬菜直供全国,食品产业买卖全球。

“食”文化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离不开利民镇悠久的商贸历史和市场意识。“利民”一词最早出于《商君书·去强》:古代指工商业者;有利于民。因此,该镇是古工商业贸易发祥地。

现存利民古镇为明代嘉靖九年(1530)建造,“龟背式”地形,外圆内方,古镇城郭、城湖保存完整,商均封地、杜康酿酒、东明直谏的故事广为流传,各种传统名吃散发古镇韵味。利民境内,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遗存,平均高出地面数米以上、长约5公里的原生态黄河故堤,犹如人间仙境。

如今,在县里的支持下,该镇成立了河南省利民古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大古城规划。将规划定位在千年古镇、故道食都,虞舜故里、花海明珠,生态水镇、果乡绿城,让虞国文明、少康中兴、范杨兴理等历史,在梳理文脉、还原过程中,以水为基绿色发展、生态共享、裕民共赢,用形象点题、分期塑造、稳步推进、呈现古镇元素,承虞舜文明、品故道美食、观花海水韵、听果乡诗意,促使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十三五’期间,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商丘东部战略,围绕利民经济圈的食品特色小镇建设被列为县十个特大项目之一,是利民镇当前最大机遇。我们将结合全县‘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战略布局,以食品产业为依托,深挖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文旅之廊;以黄河故道为重点辐射带动沿线乡村绿色发展,打造生态之廊;以203省道经济带为纽带,打造经济之廊,继而凝聚力量厚植文化对产业的承载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食品名镇、特色名吃古镇。”该镇党委书记荣敢说。

壮大企业生发力

“生产力的不断壮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使科迪由单一生产罐头到速冻食品、乳业、纯水等多品种加工,成为我市首家民营上市企业。”科迪集团董事长张清海说。

利民镇食品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1985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迪罐头厂在利民镇悄然成立。1994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1999年科迪乳业投产,发展成集工、科、农、牧、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型、多元化、现代化食品企业集团。2015年6月30日,科迪乳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商丘市首家民营上市企业,拥有员工1万余人,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河南省10家粮食转化重点龙头企业、百户重点工业企业、重点畜牧养殖及乳品加工基地、奶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科迪乳业、速冻食品、面业等多家子公司。

在科迪的带动下,利民镇食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虞城县盛源食品、绿环速冻食品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相继成立,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墨西哥、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目前,该镇已发展食品企业36家,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上市企业1家,自营进出口企业1家,农产品无公害种植基地4个,年产面粉50万吨、饮用水50万吨、乳制品30万吨……形成了食品、乳品、包装、速冻蔬菜等多产业联动格局,是全省最大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奶牛养殖基地、乳品加工基地、荠菜种植加工基地,带动10万人从事食品加工业。

“科迪的发展,让我们观念转变,带来很多挖掘民间小吃发财的机会,掀起了大众创业热潮。”南关村村民、羊肉汤馆老板蔡宝玉高兴地说。镇内有羊肉专营店20家、羊肉汤馆16家、丸子汤馆6家、规模化吊炉烧饼店21家,“平民”食品经济在利民镇遍地开花。

“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是该镇探索的奶牛养殖模式。科迪集团与农户签订协作合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与企业成为风险利益共同体。种植业为速冻加工和奶牛养殖提供原材料;养殖业为乳制品加工提供鲜奶,牛粪还田以牧养农,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增益、相互促进的产业链。

科迪集团通过当地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农户投资20%购牛款、农行或信用社提供80%的小额扶贫贷款“四方”投资,拉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步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以此带动周边10多个乡镇、约20多万农户种植甜玉米、特种蔬菜20余万亩,亩增收2000多元;带动奶牛养殖户万余户,养殖奶牛3万余头,每头奶牛年纯收益10000元左右。目前,该镇有200余户参与奶牛养殖,年均每户净收入3万元以上。

明晰政府推动力

“作为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上的食品工业重镇,利民镇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就要有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以食品业为主的经济圈,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政府要发挥无形之手,摆正无为和有为的辩证关系,在整体调控中不干预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要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做好规划和基础性建设。”虞城县县长白超说。利民镇正围绕虞城县“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战略部署和“果乡绿城、五金世界”定位,通过“龙头+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突出优势产业,提供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补足并延伸产业链条。

在产业链上端,该镇建立了4万头的奶牛养殖基地、3万亩的甜玉米种植基地、2万亩的荠菜种植基地、4.5万亩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在产业链末端,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和运输物流体系,功能完备的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形成了原料—生产—包装—运输产业链,实现了种植养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线上线下网络营销。

除了引导企业发展以上冷链物流,该镇还在土地流转中为企业发展广建基地。以企业和种植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为主导,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流转农民的土地,由企业合理规划布局,投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再返包给种田技术能手(农户),并提供技术服务。农民按合同种植荠菜、芦笋、甜玉米、牧草、杂果等作物,企业按市场保护价收购产品。全镇规模化流转土地12000余亩,建成高标准粮田示范方1万亩,形成了薛小楼村、老佟庄村等6个特种蔬菜种植专业村、4个甜玉米种植专业村和2个杂果种植专业村。

在虞城县,这种“土地+合作社(能人)”模式,使农业生产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轨道。该镇西关村高继民成立了虞城县鑫腾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直接流转、零星小块地整合、村民置换、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法,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连片流转给合作社,实现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合作社和农户的共赢。

该县经济作物推广中心技术员赵金玉介绍,他们利用当地农副产品深加工资源优势,与食品企业签订种植合同,推行“小麦+甜玉米+荠菜”种植模式,变传统的一年两茬为一年三茬,还将在此基础上再套种油用牡丹并申请国家补贴,一年四茬。今年适逢荠菜俏销,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以每亩均产3500斤,每亩投入300元计算,亩纯收入约6000元,是传统种植的2-3倍。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利民镇户年均增收3600余元,仅2万多亩荠菜就为农民带来1.2亿元的增收。

做强招商撬动力

“我们与通宝食品联合,落地虞城县利民镇,看中的就是这里深厚的食文化底蕴和科学完整的基础建设,政府的优惠政策,强强合作短板互补。”正在现场检查施工进度的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总经理吴建民说。

2月9日,在虞城县落地开工建设的梅林食品是利民镇招商引资项目,也是虞城“十百千”项目之一。项目以生产出口清真牛肉罐头为主导,将为利民镇食品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砖添瓦。

“我们的产业发展还存在短板,在一个欠发达地方,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引进先进理念,借外力补短板续链条,是实现跨越发展最直接的途径,也是产业发展的巨大撬动力。”镇长刘景存这样总结招商引资工作。该镇依托利民食品加工专业园区和丰厚自然资源,围绕食品加工业优势,不断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厂招商、亲情招商”;转变招商思路,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制,把招商引资与招财引智结合起来,瞄准全球500强、全国100强,招高成长性、高科技性产业,做强招商工作对产业的撬动力。

天道酬勤,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推动下,绿环速冻、梅林食品、桂柳食品等一大批以食品加工为主的重点企业,不断壮大着利民镇食品工业实力,使食品重镇之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了以利民为中心的虞城县北部食品工业经济圈。除梅林食品之外,桂柳食品加工项目是利民镇招商引资的另一大手笔。该集团的“桂柳种鸭”“桂柳鸭苗”畅销全国,被业内人士戏称“领头鸭”。项目总投资5.5亿元,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年培育鸭苗2.4亿羽,加工屠宰肉鸭3000万只,年产值约30亿元,利税8000万元,安排就业2000人,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下,可带动养殖基地150个,带动农户5000户,安置闲置劳动力1万人,带动农户增收20亿元。

做足产业牵引力

在利民镇西关村荠菜种植基地,至少有200名中年妇女和留守老人正忙着剜荠菜。“俺村没闲人,在这里,说着话拉着呱,一晌能剜四五百斤、挣100块左右吧。”利民镇耿楼村83岁村民李素真老人,一边剜菜,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该镇引导村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种植。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同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余人。

“我按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流转的近70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荠菜,并与绿环公司签了合同。眼下正春耕墒口好,抓紧采收荠菜再种上甜玉米。”高继民乐呵呵地说。“在高继民的带动、鼓励下,周边年轻人相继回乡创业,流转土地,通过‘基地+仓储+互联网+配送’模式,将本地芹菜、大蒜、花生等农产品推向市场。”西关村蔬菜恒温保鲜库老板陈顺强说,参与合作社生产、管理和打工的村民每天工资收入不低于80元。

随着收满荠菜的货车,记者来到高继民所说的绿环公司。只见刚收来的一车车荠菜进入加工车间,立即被投入到现代化速冻蔬菜处理生产线,筛选、过滤、水洗、加温、降温、装盒、速冻,这头还是刚收割的青菜,那头已是洁净蒸熟速冻的成品。

其实,在该镇像绿环公司这样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根植这片土地30多年、已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科迪集团的带动辐射。目前,顺应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该镇同时启动的可容纳1万多农民入住的3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建成,观念更新、日渐富裕的农民在家门口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订单农业助农致富。按今年荠菜价格计算,亩均纯增收约5000元,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除此之外,该镇还引导农户发展秸秆青贮,夏秋两季每亩收集青贮饲料2—3吨,每吨青贮饲料按260元计算,每亩增收520元至780元,按每户农户3亩计算,每年纯增收1500元至2300元;按每年收集5万亩计算,农户每年纯增收约4000万元。

利民镇食品产业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量农村劳动力成了不离家的工人,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企业正常年份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约8000人,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周边乡镇从事奶牛养殖、甜玉米种植、蔬菜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以利民镇为中心的食品产业经济圈效益日益显现。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