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出鞘] 杂粮与杂文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6-06-24 07:58

杂粮与杂文都姓杂,但不同宗。一个是人们日常食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是文学大家族中的一员和新闻阵列中的轻骑兵;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一个属于精神食粮的范畴。但是,如果硬把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往一起捏,似乎也有话可说。

举目四望,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习惯正悄悄发生变化,手机微信里存储着大量的营养知识和健康新观念。与之相关联的是,杂粮的地位逐渐上升,过去那种“食不厌精”的习惯正受到挑战,很多人自然回归,把杂粮作为一日三餐中的重要元素。种杂粮的少了,吃杂粮的却多了,杂粮的价格就节节攀升。而杂文的命运却恰恰相反。随着阅读的碎片化,真正看书、读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过去那种作家、诗人因一篇作品而一夜成名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了。文学的市场走向疲软,杂文也不例外。随着《杂文报》的停刊,一些杂文作者也失去了针砭时弊的阵地,更有一些杂文作者辍笔、转行,混迹于其他江湖。上个月,参加一次杂文笔会,省杂文学会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东部沿海一个省份的杂文学会已经更名为散文随笔学会了,那语气似乎在说:我们怎么办?

词典上说,杂粮是指小麦、稻谷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甘薯、豆类等。这似乎是说杂粮比较普通,没有小麦、稻谷身份高贵。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些普通的杂粮,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老家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歌谣:“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笔者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当时国家给每一位学生供应33斤粮食,包括30%的杂粮,就当时的国情来讲,实属不易。我们幸运地吃着这难得的商品粮,拼了命的看书学习,一粒粮食、一寸光阴也舍不得浪费。到后来,我们懂得了杂文,读懂了鲁迅,对他老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一篇篇如投枪、匕首般的杂文,把万恶的旧社会、腐败的旧政权批驳得痛快淋漓。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读过鲁迅才知道,他的硬骨头都是通过他的杂文作品表现出来的。再后来,就看到杂文和杂文家的命运与新中国的荣辱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当代文学史料中看到,一些作家因玩杂文而玩掉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但是,仍然有人站出来:“若道文章皆祸水,兴亡何须动吴钩?”这不是鲁迅般的骨气么?

多吃杂粮是出于对健康的追求,是为了补充身体中的微量元素。专家们说,杂粮里的铁、镁、锌、硒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这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相当大的价值。多读杂文、多写杂文也是健康的需要,是为了我们这个社会肌体的健康。杂文作者好比啄木鸟,能从社会这个大森林中发现危害肌体的虫子,从而提醒护林人铲除毒素,让大树健康、快速成长。

食物中只有一种成分是不符合科学的,现实中只有一种声音、一个调子是可怕的。杂文的逆耳话语里其实也饱含着一种真情,那就是“恨铁”没有全部“成钢”。著名杂文家陈四益说,杂文作为一种文体当然不限于批评,但批评始终是杂文的重要价值取向。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社会,耳边不断有批评的声音,实在是一种福祉。它令人清醒,发人深省,促人前行。如果失去了批评,耳边塞满颂扬之声,我想,离败亡也就不远了。这家伙真敢说,为他点个赞!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郑剑出鞘] 杂粮与杂文
2016-06-24 07:58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杂粮与杂文都姓杂,但不同宗。一个是人们日常食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是文学大家族中的一员和新闻阵列中的轻骑兵;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一个属于精神食粮的范畴。但是,如果硬把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往一起捏,似乎也有话可说。

举目四望,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习惯正悄悄发生变化,手机微信里存储着大量的营养知识和健康新观念。与之相关联的是,杂粮的地位逐渐上升,过去那种“食不厌精”的习惯正受到挑战,很多人自然回归,把杂粮作为一日三餐中的重要元素。种杂粮的少了,吃杂粮的却多了,杂粮的价格就节节攀升。而杂文的命运却恰恰相反。随着阅读的碎片化,真正看书、读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过去那种作家、诗人因一篇作品而一夜成名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了。文学的市场走向疲软,杂文也不例外。随着《杂文报》的停刊,一些杂文作者也失去了针砭时弊的阵地,更有一些杂文作者辍笔、转行,混迹于其他江湖。上个月,参加一次杂文笔会,省杂文学会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东部沿海一个省份的杂文学会已经更名为散文随笔学会了,那语气似乎在说:我们怎么办?

词典上说,杂粮是指小麦、稻谷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甘薯、豆类等。这似乎是说杂粮比较普通,没有小麦、稻谷身份高贵。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些普通的杂粮,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老家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歌谣:“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笔者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当时国家给每一位学生供应33斤粮食,包括30%的杂粮,就当时的国情来讲,实属不易。我们幸运地吃着这难得的商品粮,拼了命的看书学习,一粒粮食、一寸光阴也舍不得浪费。到后来,我们懂得了杂文,读懂了鲁迅,对他老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一篇篇如投枪、匕首般的杂文,把万恶的旧社会、腐败的旧政权批驳得痛快淋漓。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读过鲁迅才知道,他的硬骨头都是通过他的杂文作品表现出来的。再后来,就看到杂文和杂文家的命运与新中国的荣辱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当代文学史料中看到,一些作家因玩杂文而玩掉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但是,仍然有人站出来:“若道文章皆祸水,兴亡何须动吴钩?”这不是鲁迅般的骨气么?

多吃杂粮是出于对健康的追求,是为了补充身体中的微量元素。专家们说,杂粮里的铁、镁、锌、硒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这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相当大的价值。多读杂文、多写杂文也是健康的需要,是为了我们这个社会肌体的健康。杂文作者好比啄木鸟,能从社会这个大森林中发现危害肌体的虫子,从而提醒护林人铲除毒素,让大树健康、快速成长。

食物中只有一种成分是不符合科学的,现实中只有一种声音、一个调子是可怕的。杂文的逆耳话语里其实也饱含着一种真情,那就是“恨铁”没有全部“成钢”。著名杂文家陈四益说,杂文作为一种文体当然不限于批评,但批评始终是杂文的重要价值取向。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社会,耳边不断有批评的声音,实在是一种福祉。它令人清醒,发人深省,促人前行。如果失去了批评,耳边塞满颂扬之声,我想,离败亡也就不远了。这家伙真敢说,为他点个赞!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