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通形成大产业 大创新促进大发展

——商丘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浅析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6-04-21 08:12

核心提示

2016年2月24日,市委书记魏小东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时强调,要“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这对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利用商丘交通既有优势,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综合交通,发挥交通在现代物流及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富民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亟待研究、深入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要发展,交通上要下功夫做“大文章”。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支柱,是支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诸多要素中,交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市发挥交通枢纽这一最大优势,积极构建“水陆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物流经济”,实现我市由“交通枢纽”到“枢纽城市”,再到“经济枢纽”的华丽转身,成为我省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1 商丘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全面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确定,为我市发展带来了一些特殊政策。我市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和黄淮四市中率先发展,都要以交通基础条件和优质运输服务为保障。

我市“十三五”发展战略定位之一是“全国交通枢纽”,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决策部署,市委书记魏小东、市长李公乐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的重要性,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随着近年来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逐步破除,改革的红利不断得到释放,这必将为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综合来看,我市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要看到机遇与优势,也要正视困难与问题,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清醒头脑,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推动我市交通运输业科学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面临较多挑战

我市存在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总量不足、效率不高、实力不强等现状,我市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名,但密而不优的问题十分明显,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低,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在运输服务上,营运车辆、经营业户总体规模大,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明显,市场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化、一体化货运供给和个体化、快捷化客运供给缺口较大。重点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增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资金短缺仍是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邢商永地方铁路项目2009年被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至今未能实施建设;国家对土地控制严格,用地审批门槛提高,淮海汽车站、公交停车场因用地规划问题而影响了工作进度。建设绿色交通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新时期的迫切要求。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对交通运输业提出新的挑战。我市与发达地市相比,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多式联运能力不强,导致物流运输环节多、成本高;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我市企业自有物流占市场份额的60—70%左右,物流外包量大约30%,第三方物流需求匮乏;大多数物流企业小、弱、散,业务单一,形不成规模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交通全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2.1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路网总里程20823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6倍,公路密度达到236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连霍高速商丘至兰考段扩宽改造工程、商周高速二期工程、商登高速商丘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9公里,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

干线公路结构不断优化。国道105、国道310一级公路扩容改造,新改建国省道401公里,一级公路占比增至19.4%,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占比达到98%。

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新改建农村公路3948公里,改造危桥378座2.2万延米,通车里程达到18316公里,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覆盖所有建制村。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步伐加快。郑徐高铁预计2016年三季度建成运行,商合杭高铁已开工建设,京九高铁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实施沱浍河夏邑段航运开发工程,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5.5公里,新增Ⅳ级航道30.5公里;强力推动商丘机场项目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所需要的前置性文件全部完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客、货运输生产持续增长,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2015年4月,商丘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正式签约,传化物流首创中国公路物流平台模式,能显著提升公路物流效益。2016年3月,商丘市保税物流中心被国家正式批复,成为河南省第三家保税物流中心。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物流企业已达635家,初步形成了以商丘交运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为引导的商贸物流,以商丘平安物流公司、商丘市亿家物流有限公司为引导的家电、食品配送物流,以商丘市广兴源物流有限公司为引导的农村物流等四大行业。拥有货运车辆102580台,从业人员137290人,年货运量1.26亿吨。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投资增长,而且带动了建材、劳务、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不断增强。

2 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枢纽经济 物流经济 交通当好“先行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只有先行一步,建设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力改进和提升运输服务,才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优化产业布局,激发市场活力,才能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既是交通先行的表现形式,也是交通先行的实现途径。

枢纽是“点”,通道是“线”,点线结合构成的交通时空经济圈是“面”,物流是“生产力”。这几者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商丘具有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的基础条件,也有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的迫切需要。

——打造高铁站、公路客运站、物流港、码头、机场为核心的交通枢纽,发展枢纽经济

作为我市来说,郑欧班列从沿海出发进入河南首先要经过我市,我市确定的“东引西融”就是要融入中原城市群经济圈、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我市是全省第二个交通枢纽城市,还要构建全省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城市,这是我市在全省大局中的优势。放眼全国,我市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连接点和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两纵两横经济带四大交会城市之一,比较优势十分突出。要按照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借力枢纽经济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对产业、资源、市场等进行必要的科学合理的“洗牌”、扩展与对接,就像海绵一样,把大量的物资、资金和人才吸引过来,通过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枢纽经济需要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为依托。作为交通运输部门,就要大力打造以铁路、公路场站,港口码头,机场为核心的交通枢纽。“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商丘支线机场建设,加强与郑州航空港试验区的联系,推进商丘航空港建设;加快推进民权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着力打造通航产业园,努力培育通用航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徐客运专线、商合杭客运专线、京九高铁建设完成后,我市实现“三站合一”,将成为河南第二大高铁枢纽,商丘高铁客运枢纽站也将成为商丘的地标性建筑。建设商丘新区高铁综合客运枢纽、民权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商丘机场综合客运枢纽、沱浍河综合客运枢纽,争取建设商丘动车存车场,完善公交站、停车场等换乘设施,综合客运枢纽站达到5个,县级以上公路客运站达到39个,实现县县有一级客运站;公路货运枢纽达到16个;港口码头达到9个。形成交通运输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地与平台。

未来几年,我市交通将立足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商丘高铁站、公路客运站、物流港、码头、机场为核心的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创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抓紧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推进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带动和促进经济区开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枢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变“交通枢纽”为“枢纽经济”。

——构建商丘陆上交通网络、内河便捷通道和空中走廊,发展通道经济

交通交通,路通,人通,经济通。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树立“大交通”、“大通道”发展理念,加大商丘陆上交通网络、内河便捷通道和空中走廊建设力度,规范交通运输管理,破解交通发展瓶颈,全力加快交通建设步伐,打造交通大通道,加速发展通道经济,变“过路经济”为“通道经济”。

加快综合交通大通道建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77亿元,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加快陆上交通网络建设,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重点,构建以商丘市为中心的“米”字形综合交通通道,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运输通道,初步形成网络完善、结构均衡、服务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推进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京九高铁、邢商永铁路、机商城际铁路、铁路货运环线等项目建设,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40公里,形成双“十”字型铁路网;建成郑民高速民权段,开工建设阳新高速商丘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5公里,形成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新建干线公路700公里,建设城市组团间一级公路,实现“县县通一级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0080公里、改造危桥28800延米,实现村村通班车、通快递。加快内河航运建设,积极实施航运开发工程,内河航道里程达到207公里,新增Ⅳ航道171公里,将形成商丘通往华东地区和长三角的便捷水上通道;商丘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开辟商丘至全国中心城市航线,形成空中走廊,拉近商丘与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依托陆上网络、水上通道和空中走廊,我市有效打造市县半小时经济圈、市际一小时经济圈、省际两小时经济圈。

发展通道经济要把握三个关键。依托通道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经济,科学规划我市通道经济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第一是要把发展通道经济与挖掘地缘交通优势、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点线面”一体化发展格局。“点”就是依托枢纽节点,优化经济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经济增长极;“线”就是依托大通道,建设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沿线经济带,形成经济大走廊;“面”就是以交通经济圈为主导,延伸经济辐射范围,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联动发展。

第二是要以交通通道建设拉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通道经济”城市演进规律看,要把培养区域主导产业作为建通道、促发展的着力点,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产品向优势品牌集聚,形成带动力强的集约发展平台。

第三是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发展通道经济要打好“开放牌”,发挥交通优势综合效应,增强投资环境吸引力。积极对接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皖江淮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区域经济中心,为引进资本和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推动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

——依托商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物流经济

市委书记魏小东、市长李公乐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现代物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扎实有序推进工作开展。根据交通运输由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需要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应把现代交通物流业作为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新的增长极,做好三个“依托”,推进物流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努力使我市成为与郑州遥相呼应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物流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成为我市六大超千亿元产业之一。

依托交通枢纽,强力推进物流运输一体化。我市坚持“建设大交通、构筑大枢纽、发展大物流”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运输网络和交通枢纽建设,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坚持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高铁物流、公路物流、航空港物流、内河航运物流为核心,重点构建货物运输场站和物流集散系统,大力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陆空联运,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实现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使物流运输距离最近、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依托商丘海关和郑州铁路东站,在现有商丘国家二级铁路口岸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商丘国家一级铁路口岸,开通商丘至沿海沿边铁路口岸的“五定班列”,推动跨区域一体化通关建设,在极大方便我市企业出口的同时,吸引我市周边的物流到我市通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带动效应,助推我市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发展。以零担甩挂运输和集装箱甩挂运输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商运集团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豫东快递分拨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我市邮政快递综合实力,推进公铁运输一体化、城乡运输一体化,实现货物的“无缝隙衔接”。

依托区位优势,强力推进物流园区网络化。我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又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它辐射半径150公里内拥有近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与日俱增。根据我市特有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未来筹建国家交通运输部补贴3000万元以上物流园区项目4个;争取省级国家补贴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争取交通运输部扶贫场站2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抢抓国家区域级节点城市机遇,以豫东物流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打造物流业发展高地,构建以商丘高速物流中心、商丘传化公路港等专业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物流产业骨干网络,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带动我市10个产业集聚区及相关联产业,不断放大产业带动效应,从而形成一个物流网,有效促进我市区域性经济发展。

依托科技创新,强力推进现代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要在现有交通运输信息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搭建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电子交通”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探索“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模式,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以信息化促进交通物流业快速发展。

3 新常态下创新综合交通发展与管理方式

我市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同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判断发展大势、进行战略布局、创新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创新土地使用、资金筹措、协调联动机制,破解交通发展难题

统筹交通发展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国家对土地使用控制严格,审批门槛不断提高,受土地资源制约,项目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交通建设。按照交通运输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实行可持续的土地储备制度,在交通建设用地计划、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或倾斜支持,为交通项目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创新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筹措模式。针对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困难,配套资金压力重的现状,顺应投融资体制改革趋势,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融资”的交通投融资格局,推广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展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实现交通建设投融资由行政决策向市场选择转变、由政府举债向资本运作转变、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无偿投入向有偿回报转变;运用保险、信托和公路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等多种投融资方式,积极延伸资产融资链条,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提高融资质量,不断满足日益扩大的交通建设资金需求。

加强我市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和与周边地市的协调沟通。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既涉及发改委、国土、财政、林业、环保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线性工程又往往穿越多个省、市。为此,一方面要探索实施交通建设市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解决部门条块分割、运作机制不协调的问题,形成统一、高效的交通建设分工协作机制,确保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规划的衔接一致,确保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周边地市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实现同步开工、同步建成运营、同步发挥效益。

——创新交通发展方式,构建立体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

构建立体交通,就是要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关键是加快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系统。

构建智能交通,就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交通运输生产力,关键是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创新发展。“十三五”末,营运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旅游车辆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辆、营运船舶卫星定位装置率达到100%。创新实施“互联网+交通”行动,将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建成交通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形成“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服务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推广应用执法“掌上通”,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建立应急管理“一张网”,完成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打造应急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

构建绿色交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关键是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建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十三五”末,全市运输领域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达到70%,全部淘汰营运黄标车,城市公交更新营运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绿色公共交通比率达到50%以上。

——创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助推商丘城市化进程,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商丘市“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包括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伴而行的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城市化与机动化的联动发展是一个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城市公共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公共交通是人人均应享有的重大的民生工程,同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事业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市已于几年前提出并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公交优先的本质内涵,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为城市谋发展、为群众谋利益、为社会谋稳定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好,真正落实好。

对公共交通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城市公共交通运转的系统性和超前性出发,在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中把公交摆在优先地位,进行通盘考虑,树立发展“大公交”的意识,积极推进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形成以BRT、有轨电车等大中运量公共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水平和城市公交出行率。“十三五”末,中心城区万人公交拥有量达到16标台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以上。

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认识地方政府与城市公共交通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抓好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组织、检查和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体制,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应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补贴制度,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积极探索出租汽车行业稳定、规范、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出租汽车市场秩序和合法经营业户利益,把出租汽车打造成商丘的“城市名片”。

“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向我市交通人提出的新时期的期望与要求,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吹响的一个“号角”,只有对制约我市交通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抓住交通“牛鼻子”,破解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才能打破我市交通发展瓶颈,营造出良好、和谐的发展环境,增加我市交通行业创新能力,提高交通产业竞争力。只有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开动脑筋,拿出勇气与智慧,才能做大、做强、做优我市交通产业,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商丘市交通运输局枢纽经济课题组)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大交通形成大产业 大创新促进大发展
——商丘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浅析
2016-04-21 08:12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核心提示

2016年2月24日,市委书记魏小东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时强调,要“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这对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利用商丘交通既有优势,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综合交通,发挥交通在现代物流及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富民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亟待研究、深入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要发展,交通上要下功夫做“大文章”。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支柱,是支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诸多要素中,交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市发挥交通枢纽这一最大优势,积极构建“水陆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物流经济”,实现我市由“交通枢纽”到“枢纽城市”,再到“经济枢纽”的华丽转身,成为我省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1 商丘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全面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确定,为我市发展带来了一些特殊政策。我市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和黄淮四市中率先发展,都要以交通基础条件和优质运输服务为保障。

我市“十三五”发展战略定位之一是“全国交通枢纽”,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决策部署,市委书记魏小东、市长李公乐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的重要性,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随着近年来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逐步破除,改革的红利不断得到释放,这必将为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综合来看,我市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要看到机遇与优势,也要正视困难与问题,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清醒头脑,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推动我市交通运输业科学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面临较多挑战

我市存在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总量不足、效率不高、实力不强等现状,我市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名,但密而不优的问题十分明显,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低,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在运输服务上,营运车辆、经营业户总体规模大,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明显,市场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化、一体化货运供给和个体化、快捷化客运供给缺口较大。重点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增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资金短缺仍是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邢商永地方铁路项目2009年被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至今未能实施建设;国家对土地控制严格,用地审批门槛提高,淮海汽车站、公交停车场因用地规划问题而影响了工作进度。建设绿色交通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新时期的迫切要求。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对交通运输业提出新的挑战。我市与发达地市相比,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多式联运能力不强,导致物流运输环节多、成本高;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我市企业自有物流占市场份额的60—70%左右,物流外包量大约30%,第三方物流需求匮乏;大多数物流企业小、弱、散,业务单一,形不成规模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交通全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2.1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路网总里程20823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6倍,公路密度达到236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连霍高速商丘至兰考段扩宽改造工程、商周高速二期工程、商登高速商丘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9公里,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

干线公路结构不断优化。国道105、国道310一级公路扩容改造,新改建国省道401公里,一级公路占比增至19.4%,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占比达到98%。

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新改建农村公路3948公里,改造危桥378座2.2万延米,通车里程达到18316公里,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覆盖所有建制村。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步伐加快。郑徐高铁预计2016年三季度建成运行,商合杭高铁已开工建设,京九高铁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实施沱浍河夏邑段航运开发工程,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5.5公里,新增Ⅳ级航道30.5公里;强力推动商丘机场项目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所需要的前置性文件全部完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客、货运输生产持续增长,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2015年4月,商丘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正式签约,传化物流首创中国公路物流平台模式,能显著提升公路物流效益。2016年3月,商丘市保税物流中心被国家正式批复,成为河南省第三家保税物流中心。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物流企业已达635家,初步形成了以商丘交运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为引导的商贸物流,以商丘平安物流公司、商丘市亿家物流有限公司为引导的家电、食品配送物流,以商丘市广兴源物流有限公司为引导的农村物流等四大行业。拥有货运车辆102580台,从业人员137290人,年货运量1.26亿吨。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投资增长,而且带动了建材、劳务、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不断增强。

2 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枢纽经济 物流经济 交通当好“先行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只有先行一步,建设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力改进和提升运输服务,才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优化产业布局,激发市场活力,才能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既是交通先行的表现形式,也是交通先行的实现途径。

枢纽是“点”,通道是“线”,点线结合构成的交通时空经济圈是“面”,物流是“生产力”。这几者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商丘具有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的基础条件,也有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物流经济的迫切需要。

——打造高铁站、公路客运站、物流港、码头、机场为核心的交通枢纽,发展枢纽经济

作为我市来说,郑欧班列从沿海出发进入河南首先要经过我市,我市确定的“东引西融”就是要融入中原城市群经济圈、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我市是全省第二个交通枢纽城市,还要构建全省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城市,这是我市在全省大局中的优势。放眼全国,我市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连接点和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两纵两横经济带四大交会城市之一,比较优势十分突出。要按照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借力枢纽经济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对产业、资源、市场等进行必要的科学合理的“洗牌”、扩展与对接,就像海绵一样,把大量的物资、资金和人才吸引过来,通过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枢纽经济需要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为依托。作为交通运输部门,就要大力打造以铁路、公路场站,港口码头,机场为核心的交通枢纽。“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商丘支线机场建设,加强与郑州航空港试验区的联系,推进商丘航空港建设;加快推进民权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着力打造通航产业园,努力培育通用航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徐客运专线、商合杭客运专线、京九高铁建设完成后,我市实现“三站合一”,将成为河南第二大高铁枢纽,商丘高铁客运枢纽站也将成为商丘的地标性建筑。建设商丘新区高铁综合客运枢纽、民权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商丘机场综合客运枢纽、沱浍河综合客运枢纽,争取建设商丘动车存车场,完善公交站、停车场等换乘设施,综合客运枢纽站达到5个,县级以上公路客运站达到39个,实现县县有一级客运站;公路货运枢纽达到16个;港口码头达到9个。形成交通运输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地与平台。

未来几年,我市交通将立足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商丘高铁站、公路客运站、物流港、码头、机场为核心的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创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抓紧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推进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带动和促进经济区开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枢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变“交通枢纽”为“枢纽经济”。

——构建商丘陆上交通网络、内河便捷通道和空中走廊,发展通道经济

交通交通,路通,人通,经济通。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树立“大交通”、“大通道”发展理念,加大商丘陆上交通网络、内河便捷通道和空中走廊建设力度,规范交通运输管理,破解交通发展瓶颈,全力加快交通建设步伐,打造交通大通道,加速发展通道经济,变“过路经济”为“通道经济”。

加快综合交通大通道建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77亿元,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加快陆上交通网络建设,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重点,构建以商丘市为中心的“米”字形综合交通通道,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运输通道,初步形成网络完善、结构均衡、服务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推进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京九高铁、邢商永铁路、机商城际铁路、铁路货运环线等项目建设,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40公里,形成双“十”字型铁路网;建成郑民高速民权段,开工建设阳新高速商丘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5公里,形成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新建干线公路700公里,建设城市组团间一级公路,实现“县县通一级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0080公里、改造危桥28800延米,实现村村通班车、通快递。加快内河航运建设,积极实施航运开发工程,内河航道里程达到207公里,新增Ⅳ航道171公里,将形成商丘通往华东地区和长三角的便捷水上通道;商丘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开辟商丘至全国中心城市航线,形成空中走廊,拉近商丘与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依托陆上网络、水上通道和空中走廊,我市有效打造市县半小时经济圈、市际一小时经济圈、省际两小时经济圈。

发展通道经济要把握三个关键。依托通道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经济,科学规划我市通道经济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第一是要把发展通道经济与挖掘地缘交通优势、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点线面”一体化发展格局。“点”就是依托枢纽节点,优化经济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经济增长极;“线”就是依托大通道,建设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沿线经济带,形成经济大走廊;“面”就是以交通经济圈为主导,延伸经济辐射范围,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联动发展。

第二是要以交通通道建设拉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通道经济”城市演进规律看,要把培养区域主导产业作为建通道、促发展的着力点,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产品向优势品牌集聚,形成带动力强的集约发展平台。

第三是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发展通道经济要打好“开放牌”,发挥交通优势综合效应,增强投资环境吸引力。积极对接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皖江淮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区域经济中心,为引进资本和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推动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

——依托商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物流经济

市委书记魏小东、市长李公乐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现代物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扎实有序推进工作开展。根据交通运输由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需要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应把现代交通物流业作为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新的增长极,做好三个“依托”,推进物流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努力使我市成为与郑州遥相呼应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物流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成为我市六大超千亿元产业之一。

依托交通枢纽,强力推进物流运输一体化。我市坚持“建设大交通、构筑大枢纽、发展大物流”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运输网络和交通枢纽建设,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坚持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高铁物流、公路物流、航空港物流、内河航运物流为核心,重点构建货物运输场站和物流集散系统,大力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陆空联运,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实现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使物流运输距离最近、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依托商丘海关和郑州铁路东站,在现有商丘国家二级铁路口岸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商丘国家一级铁路口岸,开通商丘至沿海沿边铁路口岸的“五定班列”,推动跨区域一体化通关建设,在极大方便我市企业出口的同时,吸引我市周边的物流到我市通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带动效应,助推我市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发展。以零担甩挂运输和集装箱甩挂运输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商运集团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豫东快递分拨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我市邮政快递综合实力,推进公铁运输一体化、城乡运输一体化,实现货物的“无缝隙衔接”。

依托区位优势,强力推进物流园区网络化。我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又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它辐射半径150公里内拥有近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与日俱增。根据我市特有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未来筹建国家交通运输部补贴3000万元以上物流园区项目4个;争取省级国家补贴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争取交通运输部扶贫场站2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抢抓国家区域级节点城市机遇,以豫东物流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打造物流业发展高地,构建以商丘高速物流中心、商丘传化公路港等专业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物流产业骨干网络,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带动我市10个产业集聚区及相关联产业,不断放大产业带动效应,从而形成一个物流网,有效促进我市区域性经济发展。

依托科技创新,强力推进现代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要在现有交通运输信息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搭建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电子交通”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探索“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模式,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以信息化促进交通物流业快速发展。

3 新常态下创新综合交通发展与管理方式

我市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同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判断发展大势、进行战略布局、创新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创新土地使用、资金筹措、协调联动机制,破解交通发展难题

统筹交通发展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国家对土地使用控制严格,审批门槛不断提高,受土地资源制约,项目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交通建设。按照交通运输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实行可持续的土地储备制度,在交通建设用地计划、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或倾斜支持,为交通项目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创新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筹措模式。针对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困难,配套资金压力重的现状,顺应投融资体制改革趋势,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融资”的交通投融资格局,推广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展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实现交通建设投融资由行政决策向市场选择转变、由政府举债向资本运作转变、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无偿投入向有偿回报转变;运用保险、信托和公路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等多种投融资方式,积极延伸资产融资链条,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提高融资质量,不断满足日益扩大的交通建设资金需求。

加强我市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和与周边地市的协调沟通。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既涉及发改委、国土、财政、林业、环保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线性工程又往往穿越多个省、市。为此,一方面要探索实施交通建设市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解决部门条块分割、运作机制不协调的问题,形成统一、高效的交通建设分工协作机制,确保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规划的衔接一致,确保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周边地市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实现同步开工、同步建成运营、同步发挥效益。

——创新交通发展方式,构建立体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

构建立体交通,就是要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关键是加快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系统。

构建智能交通,就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交通运输生产力,关键是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创新发展。“十三五”末,营运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旅游车辆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辆、营运船舶卫星定位装置率达到100%。创新实施“互联网+交通”行动,将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建成交通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形成“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服务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推广应用执法“掌上通”,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建立应急管理“一张网”,完成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打造应急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

构建绿色交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关键是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建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十三五”末,全市运输领域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达到70%,全部淘汰营运黄标车,城市公交更新营运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绿色公共交通比率达到50%以上。

——创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助推商丘城市化进程,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商丘市“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包括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伴而行的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城市化与机动化的联动发展是一个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城市公共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公共交通是人人均应享有的重大的民生工程,同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事业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市已于几年前提出并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公交优先的本质内涵,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为城市谋发展、为群众谋利益、为社会谋稳定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好,真正落实好。

对公共交通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城市公共交通运转的系统性和超前性出发,在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中把公交摆在优先地位,进行通盘考虑,树立发展“大公交”的意识,积极推进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形成以BRT、有轨电车等大中运量公共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水平和城市公交出行率。“十三五”末,中心城区万人公交拥有量达到16标台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以上。

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认识地方政府与城市公共交通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抓好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组织、检查和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体制,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应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补贴制度,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积极探索出租汽车行业稳定、规范、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出租汽车市场秩序和合法经营业户利益,把出租汽车打造成商丘的“城市名片”。

“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向我市交通人提出的新时期的期望与要求,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吹响的一个“号角”,只有对制约我市交通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抓住交通“牛鼻子”,破解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才能打破我市交通发展瓶颈,营造出良好、和谐的发展环境,增加我市交通行业创新能力,提高交通产业竞争力。只有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开动脑筋,拿出勇气与智慧,才能做大、做强、做优我市交通产业,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商丘市交通运输局枢纽经济课题组)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