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中原、良渚、三星堆三地博物馆馆长连线畅谈—— 中华文明为何是“多元一体”格局
2022-09-26 21:46     大河网-河南日报   我要评论 

本报记者 温小娟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

中华文明为何是“多元一体”?中原文明、三星堆文明、良渚文明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影响?9月19日至22日,河南日报·顶端新闻联合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共同推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我们的五千年”大型融媒直播活动,带领观众分别走进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和良渚博物院,通过沉浸式逛馆,让观众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主根脉

“五六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多个区域都出现了文明的迹象。”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说,5800年前,长期生活在陕西、河南之间黄河峡谷地带的庙底沟先民,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庙底沟文化,向外辐射影响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豫西为中心,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彩陶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文化大整合。此外,庙底沟文化核心区域还逐渐成为中国历史演进的最中心地区。”张得水说。

以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伴有都邑性质的大型聚落在黄河中游地区接连诞生,这表明在5300年前,在河南中部地区已形成早期文明。

二里头是中国考古史上一个极为耀眼的名字,其被实证为一处具有广域王权国家性质的都城遗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对国家的认同。从二里头开始,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即从无中心的多元进入有中心的多元。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良渚古城的发现证明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环太湖流域曾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在良渚古城外围,建有大型多功能水利系统。“良渚水利系统不仅有灌溉、防洪的作用,还能起到更为关键的调水功能,相比世界其他流域古文明,良渚水利系统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水利系统。”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水利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据估算,营建良渚古城的宫殿、城墙和水坝所需土石方总量达1000余万立方米,需要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庞大的社会劳动力和物质资源,如果没有国家形态的权力和能力是很难实现的。良渚古城的营建和使用,恰恰证明了良渚已经成为权力中心、政治中心。

三星堆文化是区域性文明代表

在“馆长逛馆”直播中,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向观众展示了三星堆博物馆馆藏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嵌绿松石铜牌饰、陶盉等文物。

这些造型奇特的文物,不仅展现了古蜀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手工业技术,还与国内其他很多地区文明元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铜牌饰、陶盉都是中原夏文化的典型器物,三星堆的龙虎尊与河南安阳殷墟的虎食人卣在题材和文化内涵上非常相近,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玉锥形器、玉琮等带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特点。

雷雨认为,三星堆代表的文明是区域性文明,是众多区域文明中发展程度最高、最为独特的一支。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原的文化因素。三星堆的发现,让中华文明在商代晚期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进一步阐释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甲骨文之外,良渚和三星堆有可能找到文字吗?考古人在良渚寻找文字的脚步从未停歇,甚至从文物上提取了600多个刻画符号进行研究讨论,但始终无法认定为成熟的文字。马东峰认为,良渚古国的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动管理成千上万劳动力,不靠文字来记录,在今天是很难想象的。他推测,在江南潮湿的环境中,很多载体无法保存,因此导致良渚文字遗失也是有可能的。

雷雨相信三星堆一定有文字,只不过人们还没有找到,或许先民把文字记录在有机物上,没能保存下来。

在张得水看来,殷墟发现甲骨文,说明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之前,一定存在甲骨文的发展阶段。在更早的仰韶文化各个地区都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龙山文化各个地区包括石家河文化,也都发现了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和文字有没有关系,还有待研究。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现场督办后坑洼路面 ...
远看是车道 近看成了...
水闸缝隙处渗水 很快就能解决好
基坑回填好后 才能修复路面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喜获丰收
修缮王亥像
连霍高速商丘站加紧施工
秋高气爽“喜事多”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