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734)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12-27 11:56

 无毁无誉

“无毁无誉”的意思是既不受人毁谤,也不受人称誉。形容很平常。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因)不材(没有材料。指材质不合人的要求)得终其天年。’夫子(指庄子)出于山,舍于(住在)故人(朋友)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未成年的仆人)杀雁(这里指鹅)而烹(是‘享’或‘飨’的借字,设盛宴招待宾客的意思)之。竖子请(请示)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请问该杀哪一只)?’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那么请问先生,人到底应该选择“材”还是“不材”呢)?’庄子笑曰:‘周(最为周全的做法)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无疑会免于累。指牵累,包括因之受到惩罚)。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被人说坏话),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记住)之,其唯道德之乡乎(立身处世还是只能归依自然之道啊)!”

这段文字的译文为:庄子和他的弟子在一座山中行走时看到一棵大树,枝叶十分繁茂,前来伐木的人却只是停留在树旁而不动手砍伐。庄子就问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棵树是因为对人无用而得以终其天年。”

庄子走出山里后,暂歇在一个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道:“有一只鹅会叫,有一只不会叫,请问该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在山中看到的那棵大树,因为不材而得以终享天年,而主人招待我们的那只鹅,却因为不材而被杀掉;那么请问先生,人到底应该选择‘材’还是‘不材’呢?”

庄子笑道:“我认为最好的选择是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我说的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是说依凭自然之道而随波逐流,这样就会像对人很有用其实没有用,或者好像对人没有用又似乎很有用,所以能够免受牵累和惩罚。因为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人,既不受人赞誉,也不招人嫉恨,他看似龙,又像是蛇,与时俱进,决不僵守某一特定行事风格;他可以进取,也可以退缩,以求得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处为准则,并且是依随人的自然本性活动的,所以他只会让他物为其所用而不受他物的支配;既如此,他怎么可能受到牵累和惩罚呢?这也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如果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指的是顺应世人失去人的自然本性以后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当今社会流行的关于人伦关系的观念,自然不是这样的了。世俗的实际情况是:谁讲和睦共处,必定遭到叛离;谁要是成功了,一定有人想摧毁他;谁锐利进取,他一定会受到挫折;谁处于尊位了,一定会遭到非议;谁想有所作为,一定会蒙受损失;谁有本事,他一定会遭人谋害;谁没有本事,他就会受到欺侮。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可能一定不受到牵累和惩罚呢?这真是可悲啊!所以,弟子们务必要记住,你想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作为依凭的也只能是自然之道!”

由于《庄子·山木》中的“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后来就有了“无誉无毁”这一成语。

例句:“将以乡党自好,无誉无毁者为完人乎?则趼人怒目翕张,不屑为也。”(鲁迅《小说旧闻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编辑: 万付斌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734)
2021-12-27 11:5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无毁无誉

“无毁无誉”的意思是既不受人毁谤,也不受人称誉。形容很平常。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因)不材(没有材料。指材质不合人的要求)得终其天年。’夫子(指庄子)出于山,舍于(住在)故人(朋友)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未成年的仆人)杀雁(这里指鹅)而烹(是‘享’或‘飨’的借字,设盛宴招待宾客的意思)之。竖子请(请示)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请问该杀哪一只)?’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那么请问先生,人到底应该选择“材”还是“不材”呢)?’庄子笑曰:‘周(最为周全的做法)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无疑会免于累。指牵累,包括因之受到惩罚)。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被人说坏话),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记住)之,其唯道德之乡乎(立身处世还是只能归依自然之道啊)!”

这段文字的译文为:庄子和他的弟子在一座山中行走时看到一棵大树,枝叶十分繁茂,前来伐木的人却只是停留在树旁而不动手砍伐。庄子就问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棵树是因为对人无用而得以终其天年。”

庄子走出山里后,暂歇在一个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道:“有一只鹅会叫,有一只不会叫,请问该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在山中看到的那棵大树,因为不材而得以终享天年,而主人招待我们的那只鹅,却因为不材而被杀掉;那么请问先生,人到底应该选择‘材’还是‘不材’呢?”

庄子笑道:“我认为最好的选择是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我说的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是说依凭自然之道而随波逐流,这样就会像对人很有用其实没有用,或者好像对人没有用又似乎很有用,所以能够免受牵累和惩罚。因为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人,既不受人赞誉,也不招人嫉恨,他看似龙,又像是蛇,与时俱进,决不僵守某一特定行事风格;他可以进取,也可以退缩,以求得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处为准则,并且是依随人的自然本性活动的,所以他只会让他物为其所用而不受他物的支配;既如此,他怎么可能受到牵累和惩罚呢?这也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如果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指的是顺应世人失去人的自然本性以后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当今社会流行的关于人伦关系的观念,自然不是这样的了。世俗的实际情况是:谁讲和睦共处,必定遭到叛离;谁要是成功了,一定有人想摧毁他;谁锐利进取,他一定会受到挫折;谁处于尊位了,一定会遭到非议;谁想有所作为,一定会蒙受损失;谁有本事,他一定会遭人谋害;谁没有本事,他就会受到欺侮。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可能一定不受到牵累和惩罚呢?这真是可悲啊!所以,弟子们务必要记住,你想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作为依凭的也只能是自然之道!”

由于《庄子·山木》中的“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后来就有了“无誉无毁”这一成语。

例句:“将以乡党自好,无誉无毁者为完人乎?则趼人怒目翕张,不屑为也。”(鲁迅《小说旧闻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编辑: 万付斌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流沙被克服 路面修好了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网友留言选登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市民在永城市科技馆 ...
采摘草莓
建设中的三馆一中心项目
施工人员在运河公园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