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坊]我家的家风小故事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12-14 01:10

◎本期话题

11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在浙江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全国最美家庭。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您的父母对您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或一件事是什么?您家的家规、家风对您的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您最想给孩子传承什么样的家风呢?欢迎您为我们讲述自己的家风小故事。

家训“不成文” 家风感染人

■冯燮

我的父母亲是旧中国的人,地地道道的农民,解放后只读了几天夜校,没什么文化,他们却深谙许多为人处事、家庭和睦、教育子女的道理,用一生去坚守做人的准则,并以身作则教导我们要诚实、踏实、节俭。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兄弟多,生活举步维艰,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父母亲都在尽力为我们营造和谐的家风,家里从来都是温暖而和谐,至今,我把父亲言传身教的良好家风铭记于心。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诚实的人,由于我们弟兄多,仅靠父母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大家人,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拼命地劳作,终于在我八岁那年,经过东借西挪盖起了三间大瓦房,但也欠了不少债。那个时候时常有人到家里来要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面对债主再三追问下次的还款时间,父亲总是说不出具体的日期,债主为此迟迟不肯离去而僵持好长时间。过后我就给父亲说,你就随便给他说个日期先让他们走了,至于到时候能不能还上钱,我们都不知道呢。父亲为此批评了我,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一次失信,毁其一生啊。”

当时村子里有一位外地逃难而落户的老人,就住在我家隔壁,早年丧子,到他花甲之年,携手走过一辈子的老伴也因病离世,留下他孤伶伶一个人,尽管有村里的补助,但老人还是生活困难。

母亲常常让我给老人送去吃的和一些日用品,过年,还请他来家中一起过年。我当时不解,明明我们已经十分困难,却还要顾着这样一位老人呢?当母亲再一次让我给他送饺子的时候,我向母亲提出了我的疑问。母亲好像早就料到一般,摸着我的头微笑:“这世上困难的人多着呢,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比我们更困难的人。”

小时候家里虽穷,但有父母的疼爱,倒也不觉得有多苦。平时,我们闯下祸捅下篓子,父亲总是强压下火责嗔我们几句了事。从小到大,父亲暴打我仅有一次。

那是我刚上学不久,那时文具匮乏,我同桌的父亲在县里上班,给她买回来一支铅笔,那支铅笔和我们所有人的都不一样,上面还有图案,她拿在手上傲气十足,我想灭灭她的威风,也想拥有那支铅笔。于是在大家都到操场上玩耍的时候,我悄悄溜进教室,把桌子上的那支铅笔装进了自己的衣兜里。那样一支与众不同的铅笔不见了,在一个只有十几个孩子的教室,自然是一场轩然大波,放学的路上我就悄悄地把它扔掉了。

小小的山村太藏不住事了,孩子们丢支铅笔的事,大人们还是很快就知道了。父亲把我堵在墙角,问我铅笔哪儿去了?兵不厌诈,我说,扔路上了。一句话就证明铅笔是我拿的啦。父亲二话不说,气势汹汹地操起一根木棍就开始揍我,一边还大声地叱责:“惯吃惯穿不惯你这个!小时偷针长大偷银,看我不揍死你!”打完之后又带我去供销社买回两支铅笔,一支让我还给同桌,一支给我。自此之后,别人的东西再好,我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如今,这些都只能定格在了记忆中,父母没有给我们留下成文的家训,但却给了我们良好的家风。家风,不一定是明明白白的祖训,不一定要一笔一画刻在牌匾上时时盯着看,也不一定要子子孙孙倒背如流……家风是慢慢融入人的血液中的,是长辈对晚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私教育,也是一个家族中对美好品质的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个人都认真践行良好的家风,我相信,我们的大家庭会变得越来越和睦,越来越美好!

父子还书

■陈承杰

我和父亲是被我们全家四代人统称的“书迷”。

父亲爱看书,是因为他有文化,还曾投师学过唱小戏,以养家糊口。我爱读书,是因为我的作文写得好,屡次受老师表扬。父亲支持我多读课外书。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能看到的书籍很少。为了能看到书,能看到更多的书,父亲结交了十里八村,甚至镇上的“书友”40多人。父亲和我那时所有读的书大都是从书友那儿借来的。父亲所看的书,我也都看了,有《三侠五义》《杨家将》《李自成》《苦菜花》《西游记》等,都是在那个时代读的。

有一天,父亲借到了一本《射雕英雄传》,一套分上、中、下三部。父亲是看完一部,还给主人,再换借下一部,轮着看的。父亲对我说,这书好得很,很难借到,我排了两个月才借来,答应人家10天换一本,一个月看完。一本书父子俩看,谁有时间谁看,都有时间就一起看。

在我们看到中部的时候,一次父亲与别人一块去山东藤县用自行车驮大豆贩卖,三四天才能回来。我抓住这大好时机,读了个痛快。事情往往都是乐极生悲——书被牛吃了!我的床头是个牛槽,睡觉时与牛头抵头。那天晚上,我看到深夜,看着看着睡着了,把书丢在了枕头边。我醒来后,发现书没了,急忙去找,结果书在牛槽里,已被牛嚼得皱皱巴巴,不成样子了。我吓坏了,慌忙整理。还好,书叫牛吃了一小部分——书后面的10多页。

父亲回来后,气得对我大发雷霆,几次举起手要打我,几次都是抖抖地停在半空中,最后,手都没有落到我身上,不是落在自己大腿上,就是落在书本上,吼着:“两天就该还了,这叫我怎么还给人家?”

为了还人家的书,父亲只好驮一袋粮食到镇上卖了,买了一套新书。在还书之前,我和父亲连天加夜把被牛吃掉的10多页书,用白纸一字字抄了下来,共抄了80多页。

我们把书抄好,连夜按时送到了书友家中。当那人听了抄书的情况后,手里拿着崭新的书,感动得直吸溜嘴,说:“好好好,以后想看啥书,只要我这儿有,你就尽管来拿!”

回来的路上,父亲给我说:“人与人共事必须讲信用,说话一定不能落空!”

父亲的这句话,我记得死死的,而且一生笃行。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茶坊]我家的家风小故事
2021-12-14 01:10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本期话题

11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在浙江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全国最美家庭。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您的父母对您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或一件事是什么?您家的家规、家风对您的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您最想给孩子传承什么样的家风呢?欢迎您为我们讲述自己的家风小故事。

家训“不成文” 家风感染人

■冯燮

我的父母亲是旧中国的人,地地道道的农民,解放后只读了几天夜校,没什么文化,他们却深谙许多为人处事、家庭和睦、教育子女的道理,用一生去坚守做人的准则,并以身作则教导我们要诚实、踏实、节俭。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兄弟多,生活举步维艰,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父母亲都在尽力为我们营造和谐的家风,家里从来都是温暖而和谐,至今,我把父亲言传身教的良好家风铭记于心。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诚实的人,由于我们弟兄多,仅靠父母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大家人,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拼命地劳作,终于在我八岁那年,经过东借西挪盖起了三间大瓦房,但也欠了不少债。那个时候时常有人到家里来要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面对债主再三追问下次的还款时间,父亲总是说不出具体的日期,债主为此迟迟不肯离去而僵持好长时间。过后我就给父亲说,你就随便给他说个日期先让他们走了,至于到时候能不能还上钱,我们都不知道呢。父亲为此批评了我,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一次失信,毁其一生啊。”

当时村子里有一位外地逃难而落户的老人,就住在我家隔壁,早年丧子,到他花甲之年,携手走过一辈子的老伴也因病离世,留下他孤伶伶一个人,尽管有村里的补助,但老人还是生活困难。

母亲常常让我给老人送去吃的和一些日用品,过年,还请他来家中一起过年。我当时不解,明明我们已经十分困难,却还要顾着这样一位老人呢?当母亲再一次让我给他送饺子的时候,我向母亲提出了我的疑问。母亲好像早就料到一般,摸着我的头微笑:“这世上困难的人多着呢,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比我们更困难的人。”

小时候家里虽穷,但有父母的疼爱,倒也不觉得有多苦。平时,我们闯下祸捅下篓子,父亲总是强压下火责嗔我们几句了事。从小到大,父亲暴打我仅有一次。

那是我刚上学不久,那时文具匮乏,我同桌的父亲在县里上班,给她买回来一支铅笔,那支铅笔和我们所有人的都不一样,上面还有图案,她拿在手上傲气十足,我想灭灭她的威风,也想拥有那支铅笔。于是在大家都到操场上玩耍的时候,我悄悄溜进教室,把桌子上的那支铅笔装进了自己的衣兜里。那样一支与众不同的铅笔不见了,在一个只有十几个孩子的教室,自然是一场轩然大波,放学的路上我就悄悄地把它扔掉了。

小小的山村太藏不住事了,孩子们丢支铅笔的事,大人们还是很快就知道了。父亲把我堵在墙角,问我铅笔哪儿去了?兵不厌诈,我说,扔路上了。一句话就证明铅笔是我拿的啦。父亲二话不说,气势汹汹地操起一根木棍就开始揍我,一边还大声地叱责:“惯吃惯穿不惯你这个!小时偷针长大偷银,看我不揍死你!”打完之后又带我去供销社买回两支铅笔,一支让我还给同桌,一支给我。自此之后,别人的东西再好,我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如今,这些都只能定格在了记忆中,父母没有给我们留下成文的家训,但却给了我们良好的家风。家风,不一定是明明白白的祖训,不一定要一笔一画刻在牌匾上时时盯着看,也不一定要子子孙孙倒背如流……家风是慢慢融入人的血液中的,是长辈对晚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私教育,也是一个家族中对美好品质的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个人都认真践行良好的家风,我相信,我们的大家庭会变得越来越和睦,越来越美好!

父子还书

■陈承杰

我和父亲是被我们全家四代人统称的“书迷”。

父亲爱看书,是因为他有文化,还曾投师学过唱小戏,以养家糊口。我爱读书,是因为我的作文写得好,屡次受老师表扬。父亲支持我多读课外书。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能看到的书籍很少。为了能看到书,能看到更多的书,父亲结交了十里八村,甚至镇上的“书友”40多人。父亲和我那时所有读的书大都是从书友那儿借来的。父亲所看的书,我也都看了,有《三侠五义》《杨家将》《李自成》《苦菜花》《西游记》等,都是在那个时代读的。

有一天,父亲借到了一本《射雕英雄传》,一套分上、中、下三部。父亲是看完一部,还给主人,再换借下一部,轮着看的。父亲对我说,这书好得很,很难借到,我排了两个月才借来,答应人家10天换一本,一个月看完。一本书父子俩看,谁有时间谁看,都有时间就一起看。

在我们看到中部的时候,一次父亲与别人一块去山东藤县用自行车驮大豆贩卖,三四天才能回来。我抓住这大好时机,读了个痛快。事情往往都是乐极生悲——书被牛吃了!我的床头是个牛槽,睡觉时与牛头抵头。那天晚上,我看到深夜,看着看着睡着了,把书丢在了枕头边。我醒来后,发现书没了,急忙去找,结果书在牛槽里,已被牛嚼得皱皱巴巴,不成样子了。我吓坏了,慌忙整理。还好,书叫牛吃了一小部分——书后面的10多页。

父亲回来后,气得对我大发雷霆,几次举起手要打我,几次都是抖抖地停在半空中,最后,手都没有落到我身上,不是落在自己大腿上,就是落在书本上,吼着:“两天就该还了,这叫我怎么还给人家?”

为了还人家的书,父亲只好驮一袋粮食到镇上卖了,买了一套新书。在还书之前,我和父亲连天加夜把被牛吃掉的10多页书,用白纸一字字抄了下来,共抄了80多页。

我们把书抄好,连夜按时送到了书友家中。当那人听了抄书的情况后,手里拿着崭新的书,感动得直吸溜嘴,说:“好好好,以后想看啥书,只要我这儿有,你就尽管来拿!”

回来的路上,父亲给我说:“人与人共事必须讲信用,说话一定不能落空!”

父亲的这句话,我记得死死的,而且一生笃行。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志愿者在行动
视觉新闻
“苗白”白菜 喜获丰收
图片新闻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