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70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11-15 23:09

官止神行

“官止神行”的意思是观察事物的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这一成语比喻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养生主》:“庖丁(即厨师。一说‘庖’指厨师,‘丁’是他的名字)为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牛,手之所触(接触),肩之所倚(依、靠),足之所履(踏、踩),膝之所踦(用膝抵住),砉(皮肉分离的声音)然向(响)然,奏刀 然(以刀快速割牛的声音),莫不中(合乎)音(音乐的节奏),合于桑林之舞(《桑林》为传说中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意思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乃中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之会(乐律,节奏)。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通作“盍”,讲作何,怎么的意思。一说为句中语气词,读如“盖”)至此乎?’庖丁释刀(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喜好)者道(事物的规律)也,进(进了一层,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乎(于,比)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精神,心思)遇而不以目视,官(器官,这里指眼)知(知觉,这里指视觉)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大郤(xì:通作“隙”,这里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导(引导,导向)大窾(kuǎn:空,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处),因其固然(本然,原本的样子);技(zhī:通作“枝”,指支脉)经(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之未尝,而况大軱(大骨)乎!’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养生之道)焉。’”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发出“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文惠君说:“嘻,妙呀!你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来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这一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顺应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进于“道”,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的地步。有学者认为,此则寓言立意在于阐明“养生”,实则还阐述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即艺术创造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庄子认为“技”中有“艺”。庖丁解牛的动作,就颇具艺术的观赏性。他的表演,犹如一场优美绝伦的音乐舞蹈,其舞步合于《桑林》舞曲,其韵律合于辉煌的《经首》乐章。作为一种具有美的意味的创造活动,是令观赏者心醉神迷的。而庖丁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神情,又使人们看到创造者在作品完成后内心满足的喜悦。庄子正是通过庖丁其言其艺,揭示美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这种美的创造必须实现合规律(“因其固然”)与合目的(“切中肯綮”)的统一,以达到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则是创作必备的心境,强调要排除一切感官纷扰,全神贯注。此种“心斋”“坐忘”境界,与近现代西方美学注重的“静观”“观照”殊途而同归,不过却早于叔本华、尼采两千一百多年。

由于文中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有了“官止神行”这一成语。例句:“五灵宫绝,官止神行,瞳之隐现,存乎其心!这便是初民时代独成一代、震古烁今的基础。”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706)
2021-11-15 23:09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官止神行

“官止神行”的意思是观察事物的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这一成语比喻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养生主》:“庖丁(即厨师。一说‘庖’指厨师,‘丁’是他的名字)为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牛,手之所触(接触),肩之所倚(依、靠),足之所履(踏、踩),膝之所踦(用膝抵住),砉(皮肉分离的声音)然向(响)然,奏刀 然(以刀快速割牛的声音),莫不中(合乎)音(音乐的节奏),合于桑林之舞(《桑林》为传说中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意思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乃中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之会(乐律,节奏)。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通作“盍”,讲作何,怎么的意思。一说为句中语气词,读如“盖”)至此乎?’庖丁释刀(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喜好)者道(事物的规律)也,进(进了一层,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乎(于,比)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精神,心思)遇而不以目视,官(器官,这里指眼)知(知觉,这里指视觉)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大郤(xì:通作“隙”,这里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导(引导,导向)大窾(kuǎn:空,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处),因其固然(本然,原本的样子);技(zhī:通作“枝”,指支脉)经(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之未尝,而况大軱(大骨)乎!’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养生之道)焉。’”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发出“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文惠君说:“嘻,妙呀!你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来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这一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顺应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进于“道”,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的地步。有学者认为,此则寓言立意在于阐明“养生”,实则还阐述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即艺术创造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庄子认为“技”中有“艺”。庖丁解牛的动作,就颇具艺术的观赏性。他的表演,犹如一场优美绝伦的音乐舞蹈,其舞步合于《桑林》舞曲,其韵律合于辉煌的《经首》乐章。作为一种具有美的意味的创造活动,是令观赏者心醉神迷的。而庖丁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神情,又使人们看到创造者在作品完成后内心满足的喜悦。庄子正是通过庖丁其言其艺,揭示美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这种美的创造必须实现合规律(“因其固然”)与合目的(“切中肯綮”)的统一,以达到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则是创作必备的心境,强调要排除一切感官纷扰,全神贯注。此种“心斋”“坐忘”境界,与近现代西方美学注重的“静观”“观照”殊途而同归,不过却早于叔本华、尼采两千一百多年。

由于文中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有了“官止神行”这一成语。例句:“五灵宫绝,官止神行,瞳之隐现,存乎其心!这便是初民时代独成一代、震古烁今的基础。”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步行道上的落叶已清理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开足马力保障供暖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