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泽十二水”系列之二百零四:“行走睢水”(13)

睢县:睢州之名源睢水(下)

文/图 马学庆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11-12 01:39

【阅读提示】

睢水从杞县向东流,便是睢县。睢县,睢水流域的一座以“睢”命名的城市,一座以“水”靓城的城市,被誉为“中原水城”。睢县曾有睢水、涣水、汴河和黄河等河流流过,曾有白羊陂、万粮陂等湖泊遍布。三皇五帝时期,华夏先民在这里种植五谷,利用水开启最早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宋、魏、卫、郑、楚和陈等交会之地,儒墨道争鸣让此充满着水之哲学。从大禹治水、魏惠王开凿鸿沟、隋炀帝开通通济渠,到北宋以后黄河的泛滥,乃至明朝古城的淹没,这里与水纠缠不清,因为水而兴衰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

有水的地方有灵性,位于中原之水更是灵气十足。从春秋的襄陵、秦汉的襄邑、大宋的拱州到金元明清的睢州,这里是“千年古城,百年州府”所在地。从睢水畔的白羊陂到襄邑西湖的万粮陂,再到今天睢县的北湖,这里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的北湖小岛上建有宋襄公陵、凤凰楼和锦襄书院等。睢水之畔的睢县,宋襄公仁义之风吹了两千多年,这里成为中原的文教中心,北宋有父子状元,元代有兄弟三进士,清代有祖孙三代翰林。仅明清时期,睢县就出举人431人、进士119人,可谓水秀人杰地灵。

襄邑之名改睢州 皆因睢水经此过

在睢县县城北约4公里处,有一个古村落铁佛寺村。据传,明朝时一高僧化缘于此并建寺院,而后铸铁佛一尊供于殿中,时人尊称铁佛爷,铁佛寺村名由此而来。到了清末,这里建寨筑堡,抵御匪扰。至今,仅存的一段寨墙上长着几棵槐树,在见证着那段曾经的岁月。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还会讲一些传奇故事,如民国战事年间,凡落在寨里的炮弹,没有响的;国共交锋打仗时,没有伤及村里一人等。在近几年的乡村振兴建设中,这个古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村名为依托,睢县开发建设了铁佛寺湖公园,成为中原水城的“三湖一河”工程之一。如今,铁佛寺湖公园占地面积900余亩,水域300余亩,解子八河蜿蜒其中,仿古建筑别有意蕴,楼台亭榭赏心悦目,这里风光旖旎,水天一色,桥桥禅水意,孔孔能行舟,湖水清澈可观翔鱼,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徜徉其中心旷神怡。

铁佛寺村,至今水缘依旧很深。而在2000多年前,当睢水疏浚开发之后,这个古村落就是位于睢水岸边。因为当时的睢水,就位于睢县城北6里多处。明嘉靖《睢州志·地理·山川》记载:“睢水:在州北七里,州之得名以此。”《河南省睢县古今地名荟萃·睢州》记载:“睢州:古州名。州治襄邑(今睢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宋拱州为睢州。以城北六里有睢水故名。州之名睢至此始。1912年改睢州为睢县。”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睢州、睢县之名源于睢水,因睢水流经境内而得名。睢水流经睢县的路径大致是,从杞县流入睢县蓼堤镇,向东南流经蓼堤镇梁庄、涧岗乡铁佛寺附近,再向东流经董店乡帝丘村一带,向东南流入宁陵县境内的阳驿乡。

在睢水附近有周龙岗龙山文化遗址、恒山汉墓群等。蓼堤镇周龙岗村附近,早在5000多年前已经形成聚落岗丘,有先民在此生活。原有岗蜿蜒起伏状若盘龙,周朝管叔、蔡叔曾游于此,故名周龙岗。至西汉初期“文景之治”时,依靠梁孝王为阻挡泛滥的睢水修建的大堤坐落而成村庄,居于大堤南侧。1978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会同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来到周龙岗村北3米高的岗丘上,进行了考古发掘勘探,该遗址被定名为周龙岗遗址。涧岗乡三子庙王庄村后有恒山汉墓群,曾多次出现汉代绳纹砖砌成的砖室墓和空心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陶罐和玉璧、玉带勾、汉剪等。三子庙王庄附近有恒山和恒山寺,据传春秋时宋襄公曾在此设西行宫,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王伯当、谢映登在此征战并埋葬于此。

蓼堤帝丘故事多 睢杞陵园忆英烈

蓼堤是睢水流经睢县的第一个地方,当时这里也是与杞县相邻的白羊陂所在。蓼堤岭之名的由来,据《河南省睢县古今地名荟萃》记载:“梁孝王筑堤、隋炀帝增修,堤生蓼草,远望若岭,故名蓼堤岭。”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地理·山川》:“漻堤岭:一名蓼堤岭,梁孝王徙睢时筑,隋炀帝访其遗址而增广之。两岸植柳,行者忘倦,即此是也。”既名蓼堤,此堤乃何河之堤?当为睢水之堤。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又东迳雍邱县故城北。睢水又东……(白羊陂)陂水东南流入于睢水。睢水又东迳襄邑县故城北。”由此可见,两汉时期,睢水是从陈留一直往东南方向流经今蓼堤一带至襄邑城北的。

帝丘则是睢水在睢县境内流经的最后一个遗迹点,此后睢水就进入了宁陵县阳驿乡境内。帝丘因村西有帝喾孙敬康墓得名,曾筑寨设乡。清顺治进士李遥,晚年辞官归里后,于帝丘建今是园,园中种植花木、竹林,清溪环绕,世称“李园修竹”,为睢州八景之一。李遥又于溪上建茅屋数十间,集聚州中俊才和其两子读书其中,时常以对他们教课为乐。并常与友人在此观水,饮酒赋诗,陶然自适。睢州知州胡范《李园修竹》一诗对此作了描述:“平泉无恙足徜徉,最好等箸高出墙;但觉风声江槛落,可知雨后酒樽凉。万竿不用杜陵斩,三径应嗤陶令

荒。荏苒风尘少快日,来游此地更清狂。”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亦曰:“谪吏从军强项名,鸭羹盐酪酒堪倾。堆蓝坐看烹江水,不及秋堂秋色清。”对李遥为官的刚正不阿与生活清苦作了描述和赞扬。

睢水附近有睢杞战役战场遗址。睢杞战役于1948年六七月间在睢县、杞县一带打响,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10个纵队20万指战员同国民党3个兵团27万人展开了一场决战,历时10天,歼敌5万余人,活捉国民党兵团司令区寿年和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睢杞战役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形势,战役中有3600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睢县北湖附近建有睢杞战役烈士陵园。睢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睢杞战役烈士陵园管委会主任汤海涛向笔者讲述了陵园筹建和建筑布局等。1980年,为纪念在睢杞战役中牺牲的将士,当地政府修建了占地103.58亩的烈士陵园。粟裕将军去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同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文脉经济共并举 军事卫所拱州城

睢水流域文脉、园囿之气颇盛。在睢水之滨,有继睢阳书院之后的锦襄书院、朱阳书院和洛学书院相继崛起,延续着睢水文脉。辉县百泉书院门口有楹联:“胜地集名儒,轶姚许赵窦,以抚宗传,群仰夏峰作齐岳;熙朝开理学,继濂洛关闽,而昌后裔,共教睢水得渊源。”这说明在理学史上,睢水与“宋兴伊洛,元大苏门”并列,可称“明清盛于睢水”。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桥、流水、人家,沾染了南方的秀气,那么睢州园林则是大气、简洁,浸润了中原的气象,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据清光绪《睢州志》记载,宋代以来,睢州城郊私家苑馆、别墅,累计即有20余处,如清香馆系宋代张师德故居,诗话楼为宋代许彦周教居,此外还有袁氏小梁园、陆园、今是园、王墅、红药庄、今雨堂、且圃、蘧园、临漪园等。袁氏“小蓬莱”袁家山迄今仍为城内著名胜景。

睢县为古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自古有“锦绣襄邑”之称。这里自上古时期植桑养蚕,至两汉时期达到鼎盛。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国宝素纱禅衣,薄如蝉翼,充分印证了襄邑丝织品出产之丰富和襄邑人丝织品技术的高超。今睢县仍有见证襄邑丝织业发达的古遗址濯锦池。《睢州志》记载:“濯锦池:盖邑之善织锦者环池而居,故得名焉。”“厥篚织文,出于襄邑,池濯锦以为名。”“睢涣之间出文章,天子郊庙御服出焉。”这里不仅是汉代专门造天子、公侯、大夫、九卿们的衣裳、五佩、备章、郊庙御服等丝织品的作坊,也是为“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送货源的全国最大的中原丝织品中心。襄邑丝织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罗马贵族争相抢之,曾为中原、全国、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作出过重大贡献。

睢州在明代初期曾设睢阳卫。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开封周王府所辖坚城卫屯驻睢州,改名睢阳卫。睢阳卫最高长官卫指挥使吴仲奉命率部重筑州城,建城楼4座、敌楼4座、巡铺(哨所)42处。时睢阳卫驻军,驻睢州城重华镇(即今襄陵附近)。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建置·公署》记载:“睢阳卫署在襄台之阳。”卫所其官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28人;卫镇抚4人;左右中前后5所,千户30人;所镇抚5人,百户50人,皆世袭。其职司有掌印、屯局、城操、春秋班。军政绩五年一考查,视其优劣而进退之。平时督旗、军耕、屯田、操演、骑射,如有小股盗贼发生,卫官带领操军相机擒拿捕获,如有大股农民义军集结,反对官府,则特命重臣合数卫兵协力征剿,事定后各回本卫。明清时,因睢州置睢阳卫,当地名人皆以睢阳自称,如睢阳袁可立、睢阳汤斌,至今仍有睢阳许氏、睢阳蒋氏之称,皆指今睢县,与今商丘睢阳区无关。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五泽十二水”系列之二百零四:“行走睢水”(13)
睢县:睢州之名源睢水(下)
2021-11-12 01:39   文/图 马学庆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阅读提示】

睢水从杞县向东流,便是睢县。睢县,睢水流域的一座以“睢”命名的城市,一座以“水”靓城的城市,被誉为“中原水城”。睢县曾有睢水、涣水、汴河和黄河等河流流过,曾有白羊陂、万粮陂等湖泊遍布。三皇五帝时期,华夏先民在这里种植五谷,利用水开启最早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宋、魏、卫、郑、楚和陈等交会之地,儒墨道争鸣让此充满着水之哲学。从大禹治水、魏惠王开凿鸿沟、隋炀帝开通通济渠,到北宋以后黄河的泛滥,乃至明朝古城的淹没,这里与水纠缠不清,因为水而兴衰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

有水的地方有灵性,位于中原之水更是灵气十足。从春秋的襄陵、秦汉的襄邑、大宋的拱州到金元明清的睢州,这里是“千年古城,百年州府”所在地。从睢水畔的白羊陂到襄邑西湖的万粮陂,再到今天睢县的北湖,这里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的北湖小岛上建有宋襄公陵、凤凰楼和锦襄书院等。睢水之畔的睢县,宋襄公仁义之风吹了两千多年,这里成为中原的文教中心,北宋有父子状元,元代有兄弟三进士,清代有祖孙三代翰林。仅明清时期,睢县就出举人431人、进士119人,可谓水秀人杰地灵。

襄邑之名改睢州 皆因睢水经此过

在睢县县城北约4公里处,有一个古村落铁佛寺村。据传,明朝时一高僧化缘于此并建寺院,而后铸铁佛一尊供于殿中,时人尊称铁佛爷,铁佛寺村名由此而来。到了清末,这里建寨筑堡,抵御匪扰。至今,仅存的一段寨墙上长着几棵槐树,在见证着那段曾经的岁月。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还会讲一些传奇故事,如民国战事年间,凡落在寨里的炮弹,没有响的;国共交锋打仗时,没有伤及村里一人等。在近几年的乡村振兴建设中,这个古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村名为依托,睢县开发建设了铁佛寺湖公园,成为中原水城的“三湖一河”工程之一。如今,铁佛寺湖公园占地面积900余亩,水域300余亩,解子八河蜿蜒其中,仿古建筑别有意蕴,楼台亭榭赏心悦目,这里风光旖旎,水天一色,桥桥禅水意,孔孔能行舟,湖水清澈可观翔鱼,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徜徉其中心旷神怡。

铁佛寺村,至今水缘依旧很深。而在2000多年前,当睢水疏浚开发之后,这个古村落就是位于睢水岸边。因为当时的睢水,就位于睢县城北6里多处。明嘉靖《睢州志·地理·山川》记载:“睢水:在州北七里,州之得名以此。”《河南省睢县古今地名荟萃·睢州》记载:“睢州:古州名。州治襄邑(今睢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宋拱州为睢州。以城北六里有睢水故名。州之名睢至此始。1912年改睢州为睢县。”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睢州、睢县之名源于睢水,因睢水流经境内而得名。睢水流经睢县的路径大致是,从杞县流入睢县蓼堤镇,向东南流经蓼堤镇梁庄、涧岗乡铁佛寺附近,再向东流经董店乡帝丘村一带,向东南流入宁陵县境内的阳驿乡。

在睢水附近有周龙岗龙山文化遗址、恒山汉墓群等。蓼堤镇周龙岗村附近,早在5000多年前已经形成聚落岗丘,有先民在此生活。原有岗蜿蜒起伏状若盘龙,周朝管叔、蔡叔曾游于此,故名周龙岗。至西汉初期“文景之治”时,依靠梁孝王为阻挡泛滥的睢水修建的大堤坐落而成村庄,居于大堤南侧。1978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会同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来到周龙岗村北3米高的岗丘上,进行了考古发掘勘探,该遗址被定名为周龙岗遗址。涧岗乡三子庙王庄村后有恒山汉墓群,曾多次出现汉代绳纹砖砌成的砖室墓和空心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陶罐和玉璧、玉带勾、汉剪等。三子庙王庄附近有恒山和恒山寺,据传春秋时宋襄公曾在此设西行宫,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王伯当、谢映登在此征战并埋葬于此。

蓼堤帝丘故事多 睢杞陵园忆英烈

蓼堤是睢水流经睢县的第一个地方,当时这里也是与杞县相邻的白羊陂所在。蓼堤岭之名的由来,据《河南省睢县古今地名荟萃》记载:“梁孝王筑堤、隋炀帝增修,堤生蓼草,远望若岭,故名蓼堤岭。”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地理·山川》:“漻堤岭:一名蓼堤岭,梁孝王徙睢时筑,隋炀帝访其遗址而增广之。两岸植柳,行者忘倦,即此是也。”既名蓼堤,此堤乃何河之堤?当为睢水之堤。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又东迳雍邱县故城北。睢水又东……(白羊陂)陂水东南流入于睢水。睢水又东迳襄邑县故城北。”由此可见,两汉时期,睢水是从陈留一直往东南方向流经今蓼堤一带至襄邑城北的。

帝丘则是睢水在睢县境内流经的最后一个遗迹点,此后睢水就进入了宁陵县阳驿乡境内。帝丘因村西有帝喾孙敬康墓得名,曾筑寨设乡。清顺治进士李遥,晚年辞官归里后,于帝丘建今是园,园中种植花木、竹林,清溪环绕,世称“李园修竹”,为睢州八景之一。李遥又于溪上建茅屋数十间,集聚州中俊才和其两子读书其中,时常以对他们教课为乐。并常与友人在此观水,饮酒赋诗,陶然自适。睢州知州胡范《李园修竹》一诗对此作了描述:“平泉无恙足徜徉,最好等箸高出墙;但觉风声江槛落,可知雨后酒樽凉。万竿不用杜陵斩,三径应嗤陶令

荒。荏苒风尘少快日,来游此地更清狂。”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亦曰:“谪吏从军强项名,鸭羹盐酪酒堪倾。堆蓝坐看烹江水,不及秋堂秋色清。”对李遥为官的刚正不阿与生活清苦作了描述和赞扬。

睢水附近有睢杞战役战场遗址。睢杞战役于1948年六七月间在睢县、杞县一带打响,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10个纵队20万指战员同国民党3个兵团27万人展开了一场决战,历时10天,歼敌5万余人,活捉国民党兵团司令区寿年和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睢杞战役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形势,战役中有3600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睢县北湖附近建有睢杞战役烈士陵园。睢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睢杞战役烈士陵园管委会主任汤海涛向笔者讲述了陵园筹建和建筑布局等。1980年,为纪念在睢杞战役中牺牲的将士,当地政府修建了占地103.58亩的烈士陵园。粟裕将军去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同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文脉经济共并举 军事卫所拱州城

睢水流域文脉、园囿之气颇盛。在睢水之滨,有继睢阳书院之后的锦襄书院、朱阳书院和洛学书院相继崛起,延续着睢水文脉。辉县百泉书院门口有楹联:“胜地集名儒,轶姚许赵窦,以抚宗传,群仰夏峰作齐岳;熙朝开理学,继濂洛关闽,而昌后裔,共教睢水得渊源。”这说明在理学史上,睢水与“宋兴伊洛,元大苏门”并列,可称“明清盛于睢水”。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桥、流水、人家,沾染了南方的秀气,那么睢州园林则是大气、简洁,浸润了中原的气象,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据清光绪《睢州志》记载,宋代以来,睢州城郊私家苑馆、别墅,累计即有20余处,如清香馆系宋代张师德故居,诗话楼为宋代许彦周教居,此外还有袁氏小梁园、陆园、今是园、王墅、红药庄、今雨堂、且圃、蘧园、临漪园等。袁氏“小蓬莱”袁家山迄今仍为城内著名胜景。

睢县为古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自古有“锦绣襄邑”之称。这里自上古时期植桑养蚕,至两汉时期达到鼎盛。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国宝素纱禅衣,薄如蝉翼,充分印证了襄邑丝织品出产之丰富和襄邑人丝织品技术的高超。今睢县仍有见证襄邑丝织业发达的古遗址濯锦池。《睢州志》记载:“濯锦池:盖邑之善织锦者环池而居,故得名焉。”“厥篚织文,出于襄邑,池濯锦以为名。”“睢涣之间出文章,天子郊庙御服出焉。”这里不仅是汉代专门造天子、公侯、大夫、九卿们的衣裳、五佩、备章、郊庙御服等丝织品的作坊,也是为“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送货源的全国最大的中原丝织品中心。襄邑丝织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罗马贵族争相抢之,曾为中原、全国、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作出过重大贡献。

睢州在明代初期曾设睢阳卫。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开封周王府所辖坚城卫屯驻睢州,改名睢阳卫。睢阳卫最高长官卫指挥使吴仲奉命率部重筑州城,建城楼4座、敌楼4座、巡铺(哨所)42处。时睢阳卫驻军,驻睢州城重华镇(即今襄陵附近)。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建置·公署》记载:“睢阳卫署在襄台之阳。”卫所其官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28人;卫镇抚4人;左右中前后5所,千户30人;所镇抚5人,百户50人,皆世袭。其职司有掌印、屯局、城操、春秋班。军政绩五年一考查,视其优劣而进退之。平时督旗、军耕、屯田、操演、骑射,如有小股盗贼发生,卫官带领操军相机擒拿捕获,如有大股农民义军集结,反对官府,则特命重臣合数卫兵协力征剿,事定后各回本卫。明清时,因睢州置睢阳卫,当地名人皆以睢阳自称,如睢阳袁可立、睢阳汤斌,至今仍有睢阳许氏、睢阳蒋氏之称,皆指今睢县,与今商丘睢阳区无关。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步行道上的落叶已清理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食品安全 主题公园亮相
工作人员在分拣邮件
志愿活动
多彩冬日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